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与分级研究
    曹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3): 18-2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3.003
    摘要1707)   HTML73)    PDF(pc) (1517KB)(437)    收藏

    为促进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首先,通过分析当前海洋石油安全事故法规、标准、指南等文献,进一步明确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定义,细化事故分类与分级;然后,对比分析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国内不同行业、“三桶油”企业以及国际石油公司等在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与分级的规定或做法;最后,阐释海洋石油安全事故范围和定义,并分类分级,说明其含义或适用情形。结果表明:在应急管理部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基础上,将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扩充为8个大类39个小类;在国务院事故等级划分基础上,将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为6个等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隔离-失能竞争失效机制下安全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
    赵建强, 熊彦铭, 张佑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 (6): 1-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1
    摘要1704)      PDF(pc) (1740KB)(2884)    收藏
    为避免仅考虑单个性能指标造成的设计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隔离-失能竞争失效机制的安全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隔离部件和失能部件失效阈值的设定问题,针对该问题,利用确信安全失效率(PLOAS)、可靠性损耗、质量开销3个指标,分别表征失效阈值设定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质量这3个主要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并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适用于求解基于隔离-失能竞争失效机制的安全系统多目标优化问题,可获得三目标优化问题或强安全约束条件下双目标优化问题的多组Pareto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浅谈安全管理"三要素"
    杨洪旭,姚龙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摘要1568)      收藏
    安全管理是安全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机-环境"是安全管理的3个基本要素,安全管理必须围绕这3个基本要素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协调"人-机-环境"的自然和谐,将"人-机-环境"建立在一个最优组合状态下,把安全问题由事后处理型转变为事先预防型,从而提高安全管理体系的效能和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0)
    4. 比较安全教育学研究及应用
    易灿南, 吴超, 胡鸿, 廖可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 24 (1): 3-.  
    摘要1468)      收藏
    为构建比较安全教育学(CSP)学科体系,促进安全教育学(SP)的发展,基于比较学、安全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比较安全教育研究实践,从学科角度提出比较安全教育学定义及内涵,并分析比较安全教育研究的3大要素——主体、客体与维度.基于比较安全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属性,提出以历史为基础-实证为方法-多元文化为辅的综合多层次分析框架,并构建基于比较研究一般过程的客体-资料-比较-结论比较安全教育研究四部曲.最后,提出比较安全教育学的比较研究方向与类型,以及安全教育理论、管理、技术与实践4方面的比较研究内容,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
    5.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海娟, 陈菊, 赫子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168-17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5
    摘要1456)      PDF(pc) (1264KB)(1456)    收藏
    为做好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研究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6 157 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家庭经济状况贫困和家庭经济状况受COVID-19疫情影响的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患有严重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最为严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天然气管道施工事故行为原因研究
    孙世梅, 高小迪, 孙赫, 傅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 (6): 8-1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2
    摘要1398)      PDF(pc) (1456KB)(2080)    收藏
    为预防天然气管道施工事故的发生,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原因因素编码系统,分析32起天然气管道施工事故的原因。按照4个层级29个原因因素,统计得到事故涉及的原因因素16项, 并对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5项作详细的原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天然气管道施工事故中,违章的不安全操作中的人员错误操作、不安全物态中的施工前外部条件不符合要求、安全知识中的对设备和材料特性掌握不够、安全意识中的未意识到按程序施工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缺陷中的现场安全监督人员配置不合理和自然因素中的连续下雨是导致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关系探讨:基于大安全理念视角*
    佟瑞鹏, 王露露, 李虹玮, 高宁, 安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36-4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6
    摘要1324)      PDF(pc) (2956KB)(1469)    收藏
    为突破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关系分析的局限性,在大安全理念视角下充分发挥三者的管理效能,运用文献综述法、思辨法以及对比分析法梳理三者的管理内涵及发展历程;从研究领域、理论范式、责任主体、管理阶段及体系发展沿革5个方面对比分析三者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研究领域交集,主要侧重于事故、风险以及突发事件;理论范式交融,管理依据在三者之间存在互通性;三者责任主体相同,都强调全员共同参与,管理阶段存在差异且重点不同,管理体系发展历程各不相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安全系统涌现性模型构建及核心问题研究
    廖秀萍, 吴超, 王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2): 1-8.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2.001
    摘要1235)      PDF(pc) (1977KB)(1863)    收藏
    为促进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发展,基于安全问题中蕴含的系统涌现思想,开展安全系统涌现性研究。首先,经辩证分析提取安全科学理论中蕴含的涌现思想,定义安全系统涌现性并建立概念模型;其次,降维分析安全系统复杂性,从多视角剖析涌现性概念;然后,提出安全系统涌现性研究的核心问题与研究方向,并总结其对安全科学研究的意义;最后,从涌现性角度解释应用于新冠疫情社会安全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涌现性是复杂安全系统的重要特征,是以安全系统相关概念为基础的系统内部复杂关联的结果;安全系统涌现性是安全科学研究的新视角,在解决复杂系统安全问题领域具有发展前景,亟需展开全面且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16个高温高湿环境工况等级划分
    张志宇, 朱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 (5): 184-19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8
    摘要1139)      PDF(pc) (2042KB)(380)    收藏
    为深入探究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利用环境舱模拟高温高湿环境并开展人体热应激试验,以获得试验数据。试验温度分别为34、36、38和40 ℃,相对湿度(RH)分别为60%、70%、80%和90%,综合口腔温度tc、心率(HR)、皮肤温度tsk 3个生理参数和热感觉投票(TSV)、疲劳程度得分(FS) 2个主观参数,提出综合生理指标F,根据各被试的F得分,应用聚类分析法对试验环境工况分类,用判别分析法建立判别函数确立分段界值。结果表明:由4个试验温度和4个相对湿度两两组合而成的16个高温高湿环境被分成了3类,此3类环境的F得分范围分别为28.14~39.76, 39.17~45.21, 44.13~52.39,将此3类环境划分为一般恶劣环境、中度恶劣环境和重度恶劣环境3个等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事故的直接原因及危险源与隐患关系解析
    傅贵, 章仕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 28 (5): 1-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5.001
    摘要1103)      PDF(pc) (1439KB)(1214)    收藏
    为正确理解什么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便于企业建立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举一个事故案例,明确事故的定义;将该事故分解为若干事件,解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据国内外现行法规与标准,并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危险源和隐患的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事故的直接原因既是人的不安全动作、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能量及能量转换;事故、事故原因、事故后果分别为相应的事件;危险源和隐患均为事故的原因或可能原因。危险源和隐患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有等同、包含、并列3种观点,其优缺点、合规性各有不同,其中把危险源等同于隐患的观点,与现行法规、标准要求相吻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硅烷的危险特性及安全操作
    沃银花,王勇,姚奎鸿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摘要982)      收藏
    硅烷作为一种提供硅组分的气体源,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光电器件以及高纯度多晶硅生产,潜在应用前景更为广阔.随着硅烷应用领域的扩大,硅烷安全使用和处理已成为首要的问题.通过对硅烷着火的研究和事故分析表明,硅烷的危险特性在于它与氧反应的极强活性:自燃,着火下限低,燃烧能量大.由于硅烷的自燃特性,对它的安全防范,与一般的易燃易爆物质相比,除一些共同点之外,还有显著的不同之处.在操作中必须预防高浓度硅烷与氧接触发生自燃着火.同时还必须防止硅烷泄漏在有限的空间内与氧混合,形成不稳定爆炸性气团.笔者综合分析和研讨了硅烷着火和爆炸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在实践经验和分析典型硅烷事故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和使用硅烷的安全操作要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相关概念辨析
    罗聪, 徐克, 刘潜, 赵云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 29 (10): 43-5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10.008
    摘要974)      PDF(pc) (2367KB)(718)    收藏
    为解决实际安全生产工作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相关概念不统一、使用混乱的问题,首先对比分析国内已有的相关标准以及学者观点,梳理并明确危险源、事故隐患、事故原因、事故类别、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风险6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定义,探讨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关系图;然后结合基本概念及安全管理工作,从时间线上构建基于关键时间点的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模式,阐明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预防与应急的关系;再从控制内容上构建“5E”对策的事故控制系统,阐明事故预防、风险评估、应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基本概念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基础,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预防、风险评估与应急的逻辑关系影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效果,须明确并规范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
    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摘要971)      收藏
    层次分析法(AHP)作为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在安全和环境研究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层次分析法、改进层次分析法、模糊层次分析法、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层次分析法等在安全与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和展望.对影响我国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主要因素进行研讨,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能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为最佳方案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的特点,提出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职业危害监管研究领域的构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256)
    14. 事故致因“2-4”模型的内涵解析及第6版的研究
    傅贵, 陈奕燃, 许素睿, 陈萍, 袁晨辉, 吴亚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1): 12-1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1.002
    摘要830)   HTML34)    PDF(pc) (1841KB)(426)    收藏

    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的主要理论基础,一是HEINRICH、BIRD等提出与改进的多米诺骨牌系列模型,二是REASON提出、SHAPPELL等具体化的瑞士奶酪系列模型和人因分类系统,三是STEWART提出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型;静态24Model的逻辑结构以因果关系建立,它属于因果顺序类事故致因模型;静态24Model中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源、根本原因的含义可以从上述3大类事故致因模型、管理体系标准和安全文化的定义中找到根据;动态24Model靠行为演化关系建立逻辑结构,其充分表达自身的系统性、动态性、非线性,并且依靠组织行为即影响行为、个体行为即操作行为,构成一个行为演化系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我国2005—2020年粉尘爆炸事故统计分析*
    陈刚, 张晓蕾, 徐帅, 苗永春, 杨文涛, 高进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8): 76-8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0812
    摘要829)   HTML34)    PDF(pc) (6949KB)(299)    收藏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粉尘防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计2005—2020年国内67起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发生的年份、地区、粉尘类型和企业规模,分析事故原因、环节和后果,并提出工作建议。结果表明:金属、煤炭、粮食和木材粉尘是导致爆炸最主要的4种粉尘类型,大中型企业发生的粉尘爆炸事故数量较少,但后果较为严重;导致粉尘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人员违规操作、通风除尘设施设置不完善、设备设施安全设计存在缺陷、其他安全事故导致;金属抛光车间、除尘系统、地下矿井和粉尘干燥塔等是重点预防粉尘爆炸的生产场所;粉尘爆炸事故导致死亡10人以上的粉尘类型为煤尘、金属粉尘和粮食粉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靳江红, 李鑫磊, 王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 29 (7): 164-16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6
    摘要763)      PDF(pc) (1605KB)(672)    收藏
    为有效预防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实现对粉尘爆炸事故风险分级管控,提出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方法。首先以粉尘爆炸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为一级指标,以人员分布、建筑布局、设备设施等为二级指标,以安全管理措施为补偿指标,构建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进行组合赋权,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建立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模型,定量评估粉尘爆炸风险,并予以分级;最后应用评估方法评估某涉爆粉尘企业的粉尘爆炸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评估指标的划分与分级直接影响粉尘爆炸风险评估结果;安全补偿措施可有效降低企业粉尘爆炸风险;应用该方法评估某企业的粉尘爆炸风险等级为一般,与国家级涉爆粉尘专家团队的评估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石油库油罐防火间距探析
    常章玉,刘琼,黄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摘要719)      收藏
    为检验现行标准中对油罐防火间距的要求在发生多油罐燃烧时是否仍然能够保证安全,依据石油库油罐的排列特点,设计多火源等间距阵列燃烧试验,研究多油罐耦合燃烧时火源燃烧速率的增长幅度,从而计算出伤害距离的增长幅度,进而计算多火源燃烧时的防火间距理论值.试验结果表明:多火源燃烧时,耦合火源的平均燃烧速率随火源间距先增大后减小,当火源中心间距为火源直径的2倍时,耦合火源的平均燃烧速率最大约增长为单一火源燃烧时的4倍,伤害距离约变为单一火源燃烧时的2倍.考虑多油罐燃烧的辐射热增强效应,油罐防火间距理论上应设置为1.3D(D为相邻油罐中较大油罐的直径)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3)
    18.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研究
    朱连滨,吴宪,陈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摘要710)      收藏
    为提高对特种设备的分级监管能力,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研究其安全风险水平评估方法和风险控制对策.综合考虑特种设备组成部件故障和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使用等环节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针对8大类52种特种设备,分别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和风险值,并以此为依据划分特种设备的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显示,52种特种设备中,含高风险设备5种,中等风险设备14种,低风险设备33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9)
    19. "L-B"人机事故模型构建及应用*
    董陇军, 郑如剑, 邓思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8): 1-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2125
    摘要704)   HTML4)    PDF(pc) (2101KB)(77)    收藏

    为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深入开展以人失误为主、机故障为次的事故研究。基于劳伦斯事故模型(L)、行为安全"2-4"模型(B)、轨迹交叉理论、事故的累积效应理论,并结合安全人机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构建"L-B"人机事故模型,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事故模型包括作业阶段、隐患阶段、触发阶段、发生阶段、应急阶段、平息阶段和恢复阶段7阶段,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阐明从生产活动开始到事故发生之后各时期的事故发展特征,对企业制定安全措施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重大突发事件的协同应急响应研究
    陈述,余迪,郑霞忠,陈爱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摘要702)      收藏
    为及时、有效响应重大突发事件,首先,系统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协同应急特征,并充分考虑参与应急响应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利用有向图构建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协同网络.然后,定义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的协同矩阵,来表征与反映各个部门之间决策的影响程度.最后,综合运用线性规划理论与方法,将协同应急响应问题抽象成多目标协同决策优化模型.提出临界值-加权方法,求解与优选应急处置方案.结果表明: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常需联合多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应急响应组织者需要考虑参与应急救援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应急决策反映协同应急部门之间决策的相互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