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9-08-2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基于傅里叶级数的自然灾害损失预测模型研究——以湖南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预测为例
    周长锋,龚日朝,肖国安
    2009, 19(8):  5. 
    摘要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靠,可供减灾决策部门参考.
    安全学
    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研究
    阳富强,吴超,覃好月
    2009, 19(8):  10. 
    摘要 ( 3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进行综述;基于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研究现状,给出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及学科理论基础,并建立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四维结构体系.借鉴水资源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提出安全系统工程学新的方法体系即安全系统分析方法、安全系统优化方法、安全系统建模方法、安全系统预测方法、安全系统模拟方法、安全系统评价方法以及安全系统决策方法.研讨现有安全系统工程学中的实用方法,并进行比较与评价.这对丰富安全科学技术的学科理论,特别是安全系统学的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贯通巷道风流流场数值模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高建良,王春霞,徐昆伦
    2009, 19(8):  21. 
    摘要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型巷道风流传质过程、瓦斯运移规律及通风排污效率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
    徐新喜,刘亚军,赵秀国
    2009, 19(8):  28. 
    摘要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分布情况,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和拉格朗日颗粒随机轨道模型,对该车车厢内生物污染物的运动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对比研究车厢内污染物浓度场的分布状态,试验与模拟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表明:该随机轨道模型较好地反映生物污染物运动扩散的时空分布特点;负压防护急救车车厢内污染物浓度较高,医护人员应穿戴有效的个人防护器材.
    铁路行车事故预测方法分析与比较
    王卓,贾利民,秦勇,杨凯淳
    2009, 19(8):  34. 
    摘要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铁路行车事故的特点和类型进行分析;根据美国铁路2005年安全年报提供的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铁路行车事故的预测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预测仿真,比较和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精度及特点.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结果固定,短期效果比较好;BP神经网络预测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适用于长期预测.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BP神经网络进行铁路行车事故的预测,克服了传统数学统计预测方法中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预测准确性低的缺点,对预防和控制铁路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具有现实意义.
    施工人员安全能力模型研究
    王盼盼,李启明,邓小鹏
    2009, 19(8):  40. 
    摘要 ( 1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中一些有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安全生产责任的制度整合与伦理道德建设
    刘星,唐征友
    2009, 19(8):  46. 
    摘要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中美校园安全文化对比研究
    任国友
    2009, 19(8):  54. 
    摘要 ( 2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安全工程
    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
    李学美,任伯帜,刘新华
    2009, 19(8):  61. 
    摘要 ( 3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城市高层建筑消防的严峻形势及火灾威胁安全逃生的现实问题,从高层建筑的特点分析其火灾的特点,即火势猛、蔓延快、疏散难、伤亡重、结构耐火性差、灭火救援难等,进而提出需从导致高层建筑火灾的设计、管理、装修等环节处着手,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火灾,将灾害后果降到最低程度.特别强调,若有人身处高层建筑火灾威胁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应立足自救互救,走出误区,采取明智的安全逃生策略,有效地降低人员的伤亡.
    硝酸异辛酯热安定性的实验研究
    曾秀琳,陈网桦,王凤武
    2009, 19(8):  67. 
    摘要 ( 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加速量热仪(ARC)研究硝酸异辛酯(EHN)的热分解,得到热分解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自放热速率、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分解压力随升温速率的变化曲线.分析在绝热条件下硝酸异辛酯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和热分解过程,计算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热等参数.根据绝热热分解的起始温度和反应热数据,给出硝酸异辛酯在反应危险度等级中的分类,并计算在75℃时的反应风险指数.
    某装药弹振动特性的安全分析
    侯聪花,王晶禹
    2009, 19(8):  73. 
    摘要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偏差小于1%;同时证明该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是经济可靠的.
    敏感条件对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规律分析
    任纯力,李新光,王福利,S. RADANDT,王建
    2009, 19(8):  77. 
    摘要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点火能的影响规律,从粉尘云点火机理和过程出发,着重分析一些敏感条件对最小点火能影响的内在原因和实质.
    高危工艺热爆炸事故鉴定中的模拟验证方法研究
    汪丽莉,谢建兵,周家铭,汪文丽
    2009, 19(8):  84. 
    摘要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高危工艺热爆炸事故反应速度快、爆炸威力强、物证破坏严重的特点,提出3类适合该类事故分析鉴定的模拟验证法:数学模型验证法、实测模拟验证法及热分析仪器实验验证法.通过对3种模拟验证法的由来、定义及操作程序的研讨,同时对3种方法的用药量、结果可信度、优点及缺点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3类方法在不同事故背景、物证收集情况及前期推断基础下的适用范围.最后,通过对一起高危工艺热爆炸事故的调查鉴定,探讨热分析仪器实验验证法在调查鉴定中的应用,并给出模拟验证方法的选用技巧及运行步骤,为事故鉴定工作提供切实可用的科学参考.
    施工企业不良安全文化的改造模型研究
    李玉峰
    2009, 19(8):  90. 
    摘要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不良安全文化因素是导致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重复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借助安全信息化网络平台,组建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安全事故预警与控制经验交流协会;通过共建制度推动案例库的积累以及经验教训的分析共享,并以其为媒介设计施工企业不良安全文化的改造模型,重新构建利益相关方的安全责任结构.重构后的行业企业安全文化,能够显著提高施工企业相互间学习与交流的动力,降低相同或者相似安全事故反复发生的概率.
    职业卫生工程
    强制通风下炼钢厂工作场所煤气泄漏扩散研究
    刘祖德,钱小东,赵云胜
    2009, 19(8):  96. 
    摘要 ( 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面1.5 m处6个水平监测点上CO浓度随时间变化无数量级差异;通过0.4 MPa和0.6 MPa压力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0.6 MPa通风压力具有明显的趋势变化.
    急性睡眠剥夺情况下情绪和认知的自稳态调节研究
    侯艳红,张林
    2009, 19(8):  103.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警醒度明显下降,但除"易怒"外情绪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稳;对要求高注意力快速反应的认知任务影响较大,而需要更多智力成份的认知能力,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所促进.
    安全管理工程
    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史秀志,赵艳艳,隋阳,张舒,薛剑光
    2009, 19(8):  109. 
    摘要 ( 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14个要素,确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及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特点,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13个功能模块,并对系统各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介绍.系统将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设定的各项安全信息及安全管理内容融入到信息管理中,实现了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大量积累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时动态地展现工艺、环境、设备安全状况和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时控制风险,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的目的.
    空管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设计
    罗帆,贾贵娟,陈高明,周风华
    2009, 19(8):  115. 
    摘要 ( 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基于信息加工模型的管制员差错分类与分析
    闫少华
    2009, 19(8):  121. 
    摘要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Wickens的人类信息加工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注意功能、情景意识、内部和外部操作成形因素,建立了管制员信息处理模型.按照该模型,空中交通管制人为差错可按照认知领域分为感知与警觉性差错、短时记忆差错、长时记忆差错、判断与计划差错、响应选择差错和响应执行差错;影响管制员操作的情境条件可分为外部操作成形因素和内部操作成形因素.对以往空管人为差错的分析表明,在信息加工层面分类的人为差错更宜于确定差错的心理致因.基于该理论模型的差错分类系统可以改进人为差错分析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差错管理的有效性.
    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及应用
    蒋复量,周科平,李书娜,肖建清,潘东,李魁
    2009, 19(8):  126. 
    摘要 ( 1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并比无约简时总体精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库存弹药事故人误危险性分析与评估模型研究
    秦翔宇,安振涛,郭文晖
    2009, 19(8):  133. 
    摘要 ( 1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了人为失误危险性分析和评估模型存在的问题,并从发展人误数据采集技术、完善人误事故报告制度以及建立入误数据库等方面,指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理论探讨
    侣庆民,许开立
    2009, 19(8):  139. 
    摘要 ( 2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区域风险评价的特点,给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的定义;提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的模式;基于事故后果分析方法和灰关联度理论,提出分析项目间风险关联性大小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风险关联度计算结果利用曲线进行圆滑处理,将其关联性大小分为4级;在确定不同风险关联度级别的同时,还可以精确反映出同一级别之间及相邻级别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水平.通过对沈阳化工园区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风险关联性理论在园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城市公路隧道预警指标体系调研与分析
    肖劲夫,胡群芳,黄宏伟,李长杰
    2009, 19(8):  144. 
    摘要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上海市公路隧道运营的实地调研以及欧洲主要城市公路隧道的资料收集,讨论并比较城市公路隧道运营预警系统发展过程及其设计框架;分析国内外城市公路隧道预警系统构成;研究预警指标的预警原理及其特性.结合上海市公路隧道实地调研收集和反馈的数据资料,对城市公路隧道预警指标的选择进行研究,从而为城市公路隧道预警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乡镇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及其绩效评估方法探索
    段伟利,徐三元,陈国华
    2009, 19(8):  152. 
    摘要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界定和辨识标准研究
    李继伟,李伟,程五一
    2009, 19(8):  159. 
    摘要 ( 1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重大危险源为研究对象,对当前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进行研讨,指出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风险角度,结合建设工程实际,提出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从事故后果和发生概率两个角度,提出12个辨识因子,建立建设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以实例对某桥梁一处模板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验证了该标准的可行性,为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一种新方法.
    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技术研究
    吴怀俊
    2009, 19(8):  166.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工期、成本、质量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AQ标准《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编制要点
    孙明义,郝若锦,李忠慧,李进
    2009, 19(8):  172. 
    摘要 ( 3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行业安全现状以及行业安全标准化两方面介绍AQ标准<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编制背景;分析油漆与粉刷作业特点、危害来源及作业事故类型;对标准编制方法与思路、用词技巧、重点内容、章节划分等进行讨论;同时对高空吊板的使用以及缺氧危险作业与有限空间作业问题进行探析.针对该标准的讨论有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对安全技术类标准的编制也具有参考价值.
    安全科技信息
    2009, 19(8):  95120.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