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共大空间建筑生化恐怖模式和通风技术分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职业卫生工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共大空间建筑生化恐怖模式和通风技术分析

彭小勇,李桦,胡非,顾炜莉,谢东   

  1. 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衡阳,421001;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长沙,410037;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长沙,410037%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衡阳,421001
  • 出版日期:2006-11-20 发布日期:2006-11-25
  • 基金资助: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4JJ3061)%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LAPC-KF-2004-16)

Analysis of Biochemical Terror Patterns and the Ventilation Technology in Public Large Space Buildings

  • Online:2006-11-20 Published:2006-11-25

摘要: 公共大空间建筑生化恐怖模式主要有制造火灾产生毒性气体、爆炸毒气弹分散毒性物质和人工直接布洒毒性物质.分析表明:火灾烟气受热浮力作用,在建筑物上部出现明显的烟气层,采用自然或机械排烟能有效地减缓或控制烟气层下降;爆炸分散毒性物质,除了爆炸点周边区域外,毒气扩散受热气流诱导,以及浓度差引起的运动;不考虑室内对流气流的影响,人工布洒毒性物质产生的毒性气体,其扩散主要是由浓度差引起的.不同类型恐怖袭击产生的毒性气体受室内对流气流的控制,合适的通风方式能够控制毒性气体的扩散和输运过程.但能否采用某一形式的通风系统兼备防范不同类型的恐怖袭击,需要对通风系统的通风量、气流组织和控制方式做更深入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