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通, 付锐, 张名芳, 田顺. 融合K-means与高斯混合模型的驾驶风格聚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 29(12): 40-45. |
[2] |
刘通, 付锐, 张士伟, 邓明阳. 车辆典型危险行驶状态识别与检测研究进展[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 27(10): 32-37. |
[3] |
王敏,徐阳,刘明文,刘唐志. 山区高速公路雾区路段安全性分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12): 119-. |
[4] |
闫彬,陈红,周继彪,毛新华. 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群行车安全机理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10): 69-. |
[5] |
刘兵,朱顺应,王红,夏晶,丁乃侃. 边缘率标线长度对减速行为的影响现象和机理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10): 114-. |
[6] |
郭洪洋,韩雪松,刘澜,马亚峰. 驾驶员交通安全行为可靠性风险度量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6): 103-. |
[7] |
朱顺应,张子培,王红,丁乃侃,唐汉春,张孝伦. 路面边缘率标线减速效果的影响机理[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6): 110-. |
[8] |
王富,李杰,石永辉. 基于路网脆弱性的紧急情况下交通疏散诱导模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12): 35-. |
[9] |
赵栓峰,徐光华. 基于驾驶员模型参数辨识的疲劳驾驶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9): 38-. |
[10] |
徐慧智,裴玉龙,程国柱. 基于期望运行轨迹的车道变换行为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1): 90-. |
[11] |
田晟. 基于加速度干扰和AHP的车辆行驶安全性评价模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9): 131-. |
[12] |
王晓原,杨新月,王凤群. 基于灰关联熵理论的驾驶决策影响因子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7, 17(5): 126-. |
[13] |
蒋若曦, 朱顺应, 王磊, 汪攀, 王红, 匡诗平. 基于交通冲突的高速公路施工区安全评价[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 29(6): 116-121. |
[14] |
丁乃侃, 朱顺应, 王红, 焦泥沙. 不连续边缘标线影响追尾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 27(3): 106-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