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灾害学
长沙市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方案
徐志胜,牛国庆
2005, 15(1): 3.
摘要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介绍了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项目的启动背景,分析了长沙市目前的公共安全现状,提出了综合试点方案,包括建立长沙市公共安全基础数据库,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生命线应急能力评估,建立长沙市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长沙市应急联动系统,编制长沙市公共安全规划等五部分.该方案既结合了长沙的实际又具有较高的起点,实施思路清晰,它的实施对提高长沙市的公共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且试点成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郭文兵,邓喀中,邹友峰
2005, 15(1): 6.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是矿山开采沉陷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其目的是研究合适的采矿方法和相关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岩层和地表移动,保护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部分开采方法、充填开采方法、覆岩离层注浆和协调开采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展望了我国岩层与地表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活化能的观点研究煤炭自燃机理
秦波涛,王德明,李增华,马汉鹏
2005, 15(1): 11.
摘要
(
2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对煤体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简要地介绍了关于煤炭自燃机理的各种学说.目前有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煤炭的自燃机理,笔者从煤活化能的角度来研究煤炭的自燃.由氧化反应方程提出了活化能,根据活化分子运动理论解释了活化能的基本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煤氧化反应的活化能方程,该方程直线部分的斜率(E/R)可求出氧化反应的活化能.在煤炭自燃进程中,随着煤体温度的升高,活化能降低,氧化反应加速,大量的热量产生,如此循环,最终导致了煤的燃烧.
非饱和土边坡稳定的安全分析及进展
郭璇,赵成刚,于威威
2005, 15(1): 14.
摘要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基于基质吸力和土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和非饱和土力学理论,以基质吸力问题为中心,通过工程实例对影响非饱和土边坡滑动的各种内在及外界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尤其对降雨入渗和裂隙影响的定量分析新进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应加强考虑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折减影响,修正极限平衡方法对考虑降雨入渗,裂隙影响及暂态渗流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研究具有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中国安全社区建设的若干对策探讨
吴宗之,周永红
2005, 15(1): 19.
摘要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论述了安全社区和安全促进的概念以及国内外安全社区建设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的认可标准及其有关指标.笔者提出了中国安全社区建设若干建议和对策,尽快制定我国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及其考核管理办法,将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公共安全、事故预防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将社区安全水平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跨学科合作研究,开展城市安全社区与农村安全社区的建设试点工作.
安全系统学
城市小康社会安全指标体系设计
罗云,裴晶晶,苏筠
2005, 15(1): 24.
摘要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安全是我国小康社会安全的关键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设计城市小康社会的安全指标体系,对于定量地分析和认识城市安全的状况,科学地评价安全的社会价值有着现实的意义.笔者首先提出了安全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发展目标的体系和原则;然后结合我国的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定义了城市安全的12大领域,并设计了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公共场所安全、公共卫生、交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减灾防灾、人口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及宏观综合.每个具体指标都是在研究该安全领域具体现状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影响其安全状况的重要因素设计而成的.城市小康社会安全指标体系能够应用于评价城市的总体安全状况.
汽车驾驶操作信息数据库与采集系统设计
初秀民,严新平,吴超仲,毛喆
2005, 15(1): 29.
摘要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驾驶操作监控技术研究效率,对驾驶操作数据、影响因素、车辆状态运行数据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驾驶操作信息数据库概念结构、逻辑结构以及物理结构的设计.同时为提高驾驶操作数据采集的真实性,设计由工业控制计算机、数据采集卡、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光电编码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传感器电路等组成车载驾驶操作信息多传感器采集实验系统,并分析了驾驶操作信息管理软件模块构成.
安全心理学
恐怖内心思想的智能阅读车(IRV)开发研究
杨振宏,关春雷,戚鹏,张旭华,王祥尧
2005, 15(1): 34.
摘要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恐怖袭击事件威胁着城市公共安全,给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和痛苦,已引起各国政府、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笔者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的特点,研制了恐怖内心思想的智能阅读车(IRV),通过对进入公共场所的人群进行快速(数秒内)检测人体生理参数(3项指标),阅读人群的心理、生理、行为特征,快速地识别出恐怖分子,解决了安全预警滞后的问题,建立公共安全的常规通道(或非常规通道).研究与开发的目的是从传统的被动防范转变到主动预控,为解决国内外防恐和反恐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事故和安全舰艇指挥员的心理素质对比研究
周永垒,张侃
2005, 15(1): 38.
摘要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有过不同程度操舰事故经历的舰艇指挥员和无事故经历的舰艇指挥员的心理素质测评比较研究,为舰艇指挥员心理素质的选拔和培训提供依据.根据研究要求选择了42名被试者,并对其进行实验测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颜色视觉、立体视觉、注意分配能力、简单反应时间、复杂反应时间、速度预期反应等的能力水平都比控制组低,同时在结果的图表中,还注意到二组被试者在各个反应时指标中的临界值.对比研究的6个项目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舰艇指挥员心理品质指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界值可以为更好地选拔合格舰艇指挥员的心理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模拟与安全仿真学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情景分析
王彦亭,赵爱国
2005, 15(1): 43.
摘要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日本和美国为例,分析了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的发展历程,得出了道路交通事故的上升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机动化增长有着直接关系的结论.笔者通过分析和预测我国经济和道路交通的发展情景发现,今后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特征和日本道路交通高发期的情况十分类似.如果现有交通管理体制和技术措施没有大的变化,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到2020年可能会超过23万人.为此,国家应尽快改善道路交通管理方面所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不足,防止出现笔者所预测的道路交通事故极其严重的局面.
一种改进的模糊控制方法及其在大坝安全上的应用
王志勇
2005, 15(1): 47.
摘要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坝的安全运行状态影响因素多变且各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而目前大坝普遍存在事故隐患以及对其安全所使用的监控方法的落后和效果的不良,笔者针对上述原因,给出了一种新的应用模糊理论的算法,将传统的模糊控制理论用神经网络优化后,能更加方便地应用于非线性系统建模,利用给出的新的学习规则,可以用竞争学习为训练样本的输入空间进行聚类,然后为其确定区域划分边界.将该法运用于水坝的安全管理上,将得到的训练网络用实际的历史记录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差距很小,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将其应用于大坝的安全监控和事故预测方面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安全管理学
基于灰关联度的事故聚类分析
侯立峰,何学秋
2005, 15(1): 51.
摘要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事故是来自系统和环境的风险,危害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活动.对事故进行科学分类是安全管理和事故处理的重要基础.笔者针对现行事故等级分类标准的不足,分析了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多属性特征;通过灰关联度确定了各属性指标的不同权重,定义了事故间的加权欧氏距离;根据事故属性指标的相似度,利用聚类分析对事故进行了分类;以2003年全国发生的14起特别重大事故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的事故分类思想和方法,综合考虑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理论严谨、方法实用有效,可作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分类和事故处理的决策依据.
企业物流外包风险形成机理及防范研究
魏众,申金升,陈继军,张智文
2005, 15(1): 55.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物流外包,以此增强企业竞争力.外包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笔者主要从物流外包管理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对企业物流外包中面临的管理风险、信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诸多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重视物流管理人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定物流外包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有效的利益/风险分担机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为物流外包企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金龙,孙晚华
2005, 15(1): 59.
摘要
(
2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速公路因其独特的行车环境,其交通事故损失十分巨大,研究成因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很多,以往的分析,只是从定性的角度,没有给出定量方面的具体研究.笔者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考虑交通参与者、车辆、道路以及行车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主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驾驶员因素、外部行车环境,尤其是先进的管理技术等占有很大的比重.笔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及对策建议,主观上应该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客观上应该提高车辆、道路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高科技技术在事故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先进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管理系统.
安全教育学
论安全学科的内涵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傅贵,陈大伟,杨甲文
2005, 15(1): 63.
摘要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学科的内涵是该学科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学科内涵包括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学科属性、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就安全学科来说,其研究对象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损失程度范围非常宽广的事故,研究目的当然就是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损失;由于事故的发生既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原因,也有自然方面的原因,所以安全学科的研究方法就不可能是单一的,学科的属性也就具有人文、社会、自然等多重性.由于社会组织最有可能控制事故发生的原因,所以安全学科的研究范围一定是一个大到国家、地区,小到企业的社会组织,组织之内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损失的各种方法构成了安全学科的研究内容.该学科有危险源、风险、事故、安全和危险5个基本概念,也可以识别出至少4条基本公理.以上述学科内涵为理论基础,可以构建出近年来作为讨论焦点的安全学科本科教学课程体系.
安全学其他学科
事故发生的三种模式探讨
于海湧,谢骏,金智新
2005, 15(1): 67.
摘要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事故就是违背人的主观愿望而发生的意外事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和人类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和伤害.然而各种事故的发生的形式似乎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笔者通过对事故数据的分析,从广义上将事故分为自然事故即自然灾害、随机事故和人为事故3类.根据3类事故的特点采用简单的数学方程进行描述,为事故发生可承受度(即既最大风险值)奠定理论基础.从科学的角度论述事故发生的必然性、随机性和可预防性以及不安全的绝对性和安全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同时提出了环境因子新概念,初步定义了高危行业的定量含义,为各类事故的预防提出了基本的相应对策.
消防工程
煤吸附氧的过程特性研究
梁运涛,罗海珠,高成梁
2005, 15(1): 71.
摘要
(
1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煤吸附氧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将其划分为活性吸附阶段、变能级吸附阶段和趋势化吸附阶段;测试了不同变质程度典型煤样的吸氧过程曲线,得出了滞后时间和斜率常数是煤表面位置能分布及空隙结构特性的表征量.分别由吸附动力学理论及煤氧吸附过程曲线推导了煤吸氧速度方程,建立了煤吸氧过程特性的数学描述模型,得出了煤的吸附活化能与覆盖度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特别指出吸氧速度是煤表面与氧结合性质的度量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煤的自燃活化性能.
安全信息工程
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入侵检测
徐成,喻飞,李红,朱淼良
2005, 15(1): 74.
摘要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现高速网络中实时入侵检测与预警已经成为目前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入侵检测系统中模式匹配算法,对模式匹配算法作了改进;接着对Rete算法进行了分析,并针对Rete算法的不足,在Rete网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FRete网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FRete匹配算法的推理机,对可疑事实进行推理;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速网络环境的入侵检测系统;最后建立了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的仿真实验环境.通过上述的改进,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能较好地适应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入侵检测.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安全报警系统
武小红,成立,秦云
2005, 15(1): 79.
摘要
(
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站局部网络,支持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实时控制系统的通信功能,具有检错功能强,抗干扰,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笔者以CAN总线技术为基础,用单片机和个人计算机组成分布式安全报警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性、全分散体系结构、安装维护简单等特点.笔者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构成及其软件和硬件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事故现场、住户与住宅小区三者联系的安全报警功能.系统稳定性好,实时性强,报警准确.
ITS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
耿彦斌,于雷,赵慧
2005, 15(1): 82.
摘要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总结智能交通系统(ITS)数据质量控制中所涉及的数据属性,提出了ITS数据质量控制算法:根据阈值理论和交通流理论,针对错误数据、丢失数据和不精确数据设计相应的判别规则,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进行修正,并提出了针对数据中的不规则时间点的修正算法.在对北京市和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两组不同时间序列的ITS数据进行实践应用后,比较质量控制前后的数据特征,证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数据质量问题,提高数据的精确度.最后,对国内外ITS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后的结论和经验作了总结.
基于安全心理学的主动式防火墙设计
刘建,李安贵,宋存义
2005, 15(1): 88.
摘要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防火墙的防御策略为被动防御,它只能被动等待攻击者的攻击,直接降低了其安全性能.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被动式防火墙的弱点并设计了一种新型防火墙.该防火墙采用主动式防御策略,对于在防火墙中识别出的非法访问,通过重定向,引导至识别区来保护主系统,降低攻击者的攻击欲望,从而提高了防火墙的安全性能.防火墙中关键技术为攻击识别技术和重定向技术.
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
核电站重要敏感性设备分析
李晓明,黄卫刚,戴忠华,陈世均,卢文跃
2005, 15(1): 92.
摘要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核电站重要敏感性设备管理是国内首次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对核电站重要敏感系统和设备进行识别和设备分级的一种新方法.目标是为了找到导致反应堆紧急停堆、强迫停机和非计划跳机跳堆风险的主要部件,并采用80-20的原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预防、探测、改正行动- PDC,Prevention/Detection/Correction) 大纲和PDC管理数据库,并对大部分的重要敏感设备的子部件进行的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分析,识别其失效机理,从而确定重要敏感设备清单和预防跳机跳堆的改正行动,减少未来由于设备失效导致的跳堆次数,达到提高核电站的设备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目的.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源特性的研究
陈钢,沈功田,李邦宪
2005, 15(1): 98.
摘要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多台报废压力容器进行超压试验的声发射检测和对500多台压力容器现场声发射检验数据的分析,给出了现场压力容器检验可能遇到的多种声发射源的特性.这些声发射源包括裂纹、夹渣、未熔合、未焊透等焊接缺陷的开裂和增长、残余应力释放、氧化皮的剥落、结构摩擦、泄漏、风吹、雨滴撞击和电子噪音等.笔者对这些声发射源的定位、分布和关联特性分别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
后张梁管道摩阻损失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刘永前,张彦兵,王新敏
2005, 15(1): 104.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常规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了管道摩阻损失的测试方法,消除了喇叭口等因素影响,使得管道摩阻测试更加合理和准确.介绍了后张法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的计算,结合秦沈客运专线双线整孔简支箱梁的管道摩阻损失测试,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摩阻系数μ和k的计算公式,所得参数为施工提供了依据.最后讨论了摩阻系数对张拉控制应力的影响,提出现场测试的一般性原则和要求.
含瓦斯煤岩突出过程数值模拟
徐涛,郝天轩,唐春安,杨天鸿
2005, 15(1): 108.
摘要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瓦斯煤岩突出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一种复杂的工程诱发灾害.根据煤岩体变形与瓦斯渗流的基本理论,考虑煤岩介质材料力学性质的非均匀性特点以及煤岩介质变形破裂过程中透气性的非线性变化特性,建立了含瓦斯煤岩突出过程固气耦合作用的RFPA2D-Flow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石门掘进诱发的含瓦斯煤岩突出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再现了煤岩介质在瓦斯压力、地应力和煤岩力学性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由裂纹萌生、扩展、相互作用、贯通直至失稳抛出的突出全过程,揭示了采动影响下煤岩介质渐进破坏诱致突变的非线性本质,包括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中应力场的演化,为含瓦斯煤岩突出机理研究提供一套全新的数值试验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