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4年 第1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4-06-20
    毒理学
    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研究
    康光宗,吴越,杨禹华
    2004, 14(6):  3. 
    摘要 ( 1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历史上所发生的几次传染病流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传染病的流行,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而人类传染病的流行与建筑物及其环境有关;传染病流行的关键包括3个要素,其中传染途径与建筑物的关系更为突出.通过对已有建筑物的考察,发现建筑物内水与空气的处理不当可能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染途径,为此分析了成因,同时提出了处理传染途径的具体措施.
    安全系统学
    安全裕度研究与应用进展
    杜志明,范军政
    2004, 14(6):  6. 
    摘要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们对安全认识和需求的不断提高,安全裕度的概念越来越多受到工程设计界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关注.笔者综述了安全裕度概念在不同工程技术领域应用情况,重点讨论了在压力容器设计、机械加工、电力系统运行、航空飞行管理、军备等复杂系统研究中安全裕度的含义、安全裕度设计方法以及应用安全裕度进行安全评定的方法.通过对安全裕度应用情况分析,表明安全裕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概念,广泛受到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笔者还分析了目前安全裕度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尽快开展安全裕度理论的系统研究,使这一重要概念从目前主要以定性讨论为主上升到定量计算,建立安全裕度学科,并且使安全裕度理论成为安全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
    矿井通风系统与耗散结构理论
    王从陆,李树清,吴超
    2004, 14(6):  11. 
    摘要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把通风系统看成一个开放系统,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通风系统的耗散条件和耗散行为进行研究,得到了通风系统稳定工作的条件以及通风参量与非平衡相变的关系,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和日常通风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同时为通风系统数值模拟的参数选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耗散参量的研究,认识通风系统中参数作用方式,了解系统有序相变临界耗散趋势,理解整个通风系统的演化规律.
    安全模拟与仿真学
    基于GM(1,1)模型的铁路行车事故预测
    罗金保
    2004, 14(6):  14. 
    摘要 ( 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可利用预测理论的方法加以预测.笔者简述了灰色理论中GM(1,1)预测模型的建模过程和精度检验的方法及步骤,在某铁路分局1995~2002年间的铁路行车事故统计的基础上,应用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该铁路分局2004年的铁路行车事故发生趋势,经精度检验表明,模型的精度等级合格,其预测结果为铁路行车事故的防范和降低事故损失提供了指导和科学依据.
    影响尾矿坝渗流场的因素分析
    路美丽,崔莉
    2004, 14(6):  17. 
    摘要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将尾矿坝剖面概化为一基本剖面的基础上,探讨了坝体内各层渗透系数之比、尾矿堆坝干滩长度、尾矿堆坝上游坡度、下游坡度、出口附近渗透系数降低等因素对尾矿坝浸润线的特殊影响,提出尾矿坝前期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能够降低浸润线的各因素,以设计出更合适的坝型、排渗设施及其合理尺寸.笔者对影响尾矿坝渗流场的因素分析和研究的结果可为尾矿坝设计、施工及尾矿坝的管理提供参考.
    安全经济学
    生命价值的实证研究
    王亮
    2004, 14(6):  21. 
    摘要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管理学
    铁路提速列车技术安全监测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张秀媛
    2004, 14(6):  27. 
    摘要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路安全保障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应具有线路维修、区域安全运行、日常和临时限速命令的控制、车站地面设备与机车上司机的信息传达、列车运行调车监督等功能.铁路提速列车的安全技术监督系统既要兼顾既有系统的技术、设备,又要按照列车提速的技术要求进行标准化、计量化、质量等方面信息和功能设计,因此,笔者给出一种根据实时动态跟踪数据对提速列车的设备进行评价和预警分析属性评价方法.通过快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获取列车安全的重要参数;构造每个参数等级标准属性函数,计算出多参数综合属性,给出运行系统安全状态属性识别的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机车安全属性为例进行说明.
    铁路运输安全的产权分析
    谢从军,胡立新,李子
    2004, 14(6):  32. 
    摘要 ( 1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复杂性,运输安全在改革过程中极有可能沦为"公地悲剧",对安全进行产权分析确有必要.分析了一些国家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产权制度安排,如英国的"网运分离"后的私有产权路网公司完全负责制、美国的垂直一体化私有产权铁路公司负责和政府安全监管体制、瑞典的非赢利性组织管理和政府安全监管体制以及我国的垂直一体化国有垄断企业(政府部门)负责制.笔者认为我国铁路在改革过程中,不能忽视运输安全的产权问题,应建立适当的运输安全管制体系,政府更应该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李阳,高自友
    2004, 14(6):  36. 
    摘要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路安全预警系统是向铁路企业安全监察部门提供辅助安全管理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铁路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铁路安全监察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分析预测铁路运输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与不利因素,从而在管理决策层次上实现铁路安全监察对铁路安全事故的超前预防与控制.笔者全面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背景、设计思想,并对系统的信息平台以及逻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实施,将对实现铁路企业安全监察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起到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施清洁生产,预防职业性危害
    李方文,马淞江,许中坚
    2004, 14(6):  41. 
    摘要 ( 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同时由职业性危害因素导致的职业性危害或灾难也日趋增加,为了遏制环境的日益恶化,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施了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已成为潮流.而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或生产经营活动中,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存在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3个方面,而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时,为诊断企业"不清洁"的因素,也要从这3个方面来识别和评价.基于上述观点,笔者提出了结合企业的清洁生产来识别职业性危害因素,以预防职业性危害的发生和发展,并提出了具体预防职业性危害的清洁生产措施以及用职业健康监护来检验这些措施的效果,以实施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消防工程
    楼房火灾的安全灭火时限分析与施救对策
    李宗翔,纪奕君,孙平
    2004, 14(6):  46. 
    摘要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楼房建筑物火灾灭火时,常由于火燃造成建筑材料强度失效导致整体坍塌,给施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威胁.强调了在灭火过程的始终,应不断进行高温状态下建筑材料强度的失效判定,评估出安全的灭火时限和调整施救对策,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楼房坍塌意外事故的发生.定义了火灾高温状态下建筑材料危险应力点上的可靠度,提出依据火灾现场因素和数据,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建筑材料强度失效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确定安全的灭火时限.给出了以火灾施救为主线的并适时考虑构件强度分析和安全时限判定交叉平行作业的多阶段施救对策框架,建立了楼房火灾施救安全支持系统结构.
    学科建制化视角下的中国消防工程学科
    段耀勇,吴立志
    2004, 14(6):  50.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消防工程学科在中国基本上已完成了自身的建制化过程.笔者以中国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消防学科建制化的过程及其驱动模式;同时基于学术期刊在科学事业中地位和历史作用的分析,探讨了学术杂志与消防工程学科的关系,认为创建权威的学科杂志、进行研究生教育是使消防工程学科建制更加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指出中国现有的消防学科的设置已不适应该学科在中国发展的现状,需要调整学科设置;认为消防学科正面临着自身再建制化的机遇.笔者强调,我国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与中国火灾科学的兴起,不仅标志着消防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而且使发端于权力系统的消防工程学科建制化过程具备了学术权威学科建制化或再建制化的结构.
    部门安全工程
    汽车超载行驶对公路安全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禹金云
    2004, 14(6):  54. 
    摘要 ( 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伴随着车辆的大幅度增长,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加.为了改变我国汽车超载行驶的严峻局面,笔者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汽车超载行驶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杜绝汽车超载行驶的可行而有效的软硬件措施,为改善交通安全的现状,指出了实现的方法及努力的方向.
    直升机蒸气循环制冷系统技术现状与展望
    吴晓丽,张兴娟,袁修干
    2004, 14(6):  57. 
    摘要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主要从舱内环境控制方面,分析了高温对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影响,指出了直升机安装制冷系统的必要性,同时对国外现役直升机采用的两种制冷系统即蒸气循环制冷系统与空气循环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直升机制冷系统的主推方案是蒸气循环制冷系统,并对我国进行直升机蒸气循环制冷系统研究的技术关键和发展方向给予展望,为我国开展此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技术储备.
    安全工程及其他学科
    非公路车辆翻车安全保护技术的研究
    于英,田晋跃,吴润才,贾会星,程振东
    2004, 14(6):  60. 
    摘要 ( 1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我国农业、矿山、建筑、水利等行业中,非公路车辆保有量上千万台,使用者上亿人,由于车辆技术性能和操作使用水平参差不齐,非公路车辆作业工况恶劣,特别是车辆在承载时,重心上移,整车稳定性下降,加上车辆在边坡作业时,可能出现车辆翻滚现象,造成人员伤亡.笔者列举并分析了瑞典、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家的非公路车辆翻车的人员伤亡统计数据;指出通过建立相应的保护法规,增设车辆翻车安全保护装置(ROPS),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工作人员安全;同时强调我国农业及工程车辆采用翻车保护装置的必要性,并给出了ROPS的设计选用原则.
    快速钻孔技术在煤矿应急救援中的实践
    宋元明,刘志军,王万生
    2004, 14(6):  63. 
    摘要 ( 1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矿井下常发生透水、火灾、冒顶等事故,工作人员被困在灾区而救援人员又无法靠近灾区时,设法尽快下井,建立直达灾区的通道进行施救以及消除灾情、恢复生产,是煤矿应急救援的主要任务.笔者提出地面快速钻孔技术在此领域的实践应用,为实现快速透巷、快速施救增加了一条有效途径.此项技术如能继续改善和配套使用,必将有效降低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并促进我国煤矿应急救援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注浆减沉机理的新认识和注浆系统可靠度分析
    滕文彦,战启芳,刘开云
    2004, 14(6):  66. 
    摘要 ( 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通过对影响注浆减沉技术效果的分析,建立了由浆体单元、钻孔单元、围岩体单元和封孔单元组成子系统的注浆减沉系统,以及系统对应的可靠度分析模型;运用可靠度理论,解析并得出了注浆减沉系统可靠度计算公式;依据建立的注浆减沉系统模型,借助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等工具,可以做到比较准确地预测注浆减沉的效果,优化注浆参数和改善注浆工艺,为减少地下工程开挖损害,保护环境和施工安全提供了新的途径.
    安全信息工程
    Windows系统端口安全和防护
    刘巍伟,刘欣,韩臻
    2004, 14(6):  70. 
    摘要 ( 1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Windows系统端口的安全,介绍端口的基本特征和用途;分析木马和病毒等诸多因素对端口的威胁;论述端口关闭的方法和原则,而该原则是只开放需要的端口,以获得最大程度减小被攻击的可能性;最后重点阐述端口管理在安全指南软件中的实现,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计算机用户、特别是缺少基本计算机操作和端口安全知识的用户,在该软件的指导下都能正确、顺利地管理端口,保障微机和网络安全.
    小城镇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冯凯,徐志胜,冯春莹,徐亮,王冬松,李小艺
    2004, 14(6):  74. 
    摘要 ( 1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信息技术研究灾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在小城镇防灾减灾方面仍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笔者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集成应用于开发"基于GIS的小城镇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研制目标和原则、系统结构框架及各子系统的功能,解决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快速、高效构建小城镇基础空间数据库及三维可视化、应急预案及历史灾情库的电子化及各类灾害分析模拟的专业模型等.实践证明,基于基础设施、灾害源、防护保卫目标、应急救援力量的可视化与数字化,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对各单一灾种的模拟分析以及应急决策支持,有效提高小城镇政府的应急指挥决策水平,增强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风险评价与失效分析
    三峡库区场地建筑安全评价研究
    刘新喜,郭瑞清
    2004, 14(6):  78. 
    摘要 ( 1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后,水对斜坡(滑坡)的软化作用和库岸再造大大改变了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库区的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库区移民迁镇工程,场地建筑安全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库区工程地质的特点,提出了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场地建筑安全评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红石包滑坡进行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评价,利用稳态坡形、坡角工程地质类比法对红石包进行库岸再造的预测,对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红石包油库建筑进行安全评价.为库区移民迁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隧道地层变位的可靠性分析
    宋克志,王梦恕
    2004, 14(6):  82. 
    摘要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隧道与围岩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指出由于隧道及岩土参数分布的随机性,地层变位具有不确定性.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隧道地层变位的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取得地层变位的原始数据.在此基础上把主要影响因素视为随机输入变量,地层变位为随机输出变量,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出地层位移的统计值,进而计算出地层变位的可靠指标与失效概率,并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和概率灵敏度图分析了随机输入参数对地层变位的影响,为隧道地层变位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国内化学危险品重特大典型事故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刘小春,周荣义
    2004, 14(6):  87. 
    摘要 ( 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学品是比较危险的物品,如果管理不善,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重大人员伤亡.笔者从生产事故、使用事故、储存事故、运输事故、其他事故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化学危险品重特大典型事故的分布; 通过事故案例,强调了化学危险品事故的特殊性、危害性,分析了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各种避免或减少化学危险品事故的发生的预防措施.
    军机易损性评估体系安全度值的研究
    郑双忠,刘艳军,吴穹
    2004, 14(6):  92. 
    摘要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军机易损性评估至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可靠的确定评估指标的安全度值.基于模糊统计基础上的集值统计,能有效地确定具有随机、模糊性质的军机易损性评估指标的安全度值;在确定过程中,可以给出易损性评估指标安全度值的可靠性程度和各评估专家的偏离度.实例表明,该法弥补了目前军机易损性评估中由经典统计法确定安全度值的不足,提高了军机易损性评估的准确度和可靠度.
    薄膜结构的气弹动力失稳临界风速
    刘瑞霞,杨庆山
    2004, 14(6):  95. 
    摘要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采用解析方法研究了三维薄膜结构的气弹失稳临界风速.首先应用薄壳的无矩理论建立了薄膜结构的动力平衡方程;随后假设来流为均匀的理想势流,考虑流固耦合作用,采用不考虑流动分离和考虑流动分离两种气弹模型应用流体力学中的势流理论,并参考空气动力学中的薄翼型理论,确定了作用于薄膜表面的气动力,得到了两种模型情况下薄膜结构的气弹动力耦合作用方程;进而利用Bubnov-Galerkin方法将此耦合作用方程转化为一常系数二阶微分方程,并根据Routh-Hurwitz稳定性准则确定了薄膜的失稳临界风速;最后通过对临界风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两种模型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
    弹塑性极限平衡法分析复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万文,曹平,吴永恒
    2004, 14(6):  100. 
    摘要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采用弹塑性极限平衡法来研究分析复杂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即以塑性极限理论为基础,应用逐渐降低材料强度来逼近系统的极限平衡,并以屈服区的贯通来表征系统的极限平衡状态.此时,系统达到临界平衡状态时所对应的材料强度降低倍数即为整体最小安全系数,临界平衡状态定义为边坡内的塑性屈服区能够形成潜在的滑移通道时的状态.以城门山露天矿南帮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改编的NCAP-FS程序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南帮边坡现阶段是安全稳定的,与现场观测结果一致.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李为为,唐祯敏
    2004, 14(6):  105. 
    摘要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发生的事故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影响地铁安全运营的人、车辆、轨道、供电、信号以及社会灾害等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对策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大安全观,提出"人-车-轨道-安全管理"的安全运营系统及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的对策.这些对策和实施的实现将会减少地铁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一般规律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蔡成功,王佑安
    2004, 14(6):  109. 
    摘要 ( 1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大量数据统计,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与开采深度、巷道类型、地质构造、作业方式、突出预兆、煤层厚度等因素之间关系,总结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一般规律,这对提高突出矿井防突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