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28
    安全社会科学与安全管理
    辱虐管理对安全绩效的曲线效应:领导信任的调节作用*
    冯亚娟, 邢仲超
    2021, 31(11):  1-8.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01
    摘要 ( 199 )   PDF (1481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探究安全绩效与辱虐管理之间的作用关系,打破现有研究仅关注二者之间线性作用的壁垒,更好地提高员工安全绩效,以258名高危行业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基于激活理论,实证检验辱虐管理对安全绩效的曲线效应以及领导信任的边界作用。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安全绩效有倒U型影响;领导信任调节了辱虐管理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即辱虐管理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只有在高水平领导信任条件下存在;有效控制领导辱虐管理程度、提高员工领导信任水平,能够充分发挥辱虐管理的积极作用,提高安全绩效。
    Natech风险管理中的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方法综述*
    蔡玫, 王秋寒
    2021, 31(11):  9-17.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02
    摘要 ( 287 )   PDF (1854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在Natech环境下评估承灾体脆弱性的方法以及发展方向,从关联性和不确定性2方面出发,归纳总结出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主要应用场景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从研究方向来看,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物理脆弱性,而针对社会脆弱性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来看,事故树、领结图和贝叶斯网络可展现原因与后果的关联性;回归模型可给出各原因导致事故的占比,发现脆弱性升级的根源;贝叶斯网络与模糊理论的结合使脆弱性的估计更准确,但与Rapid-N方法一样,缺少系统的研究,未被广泛用于Natech风险评估中。
    论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管模式的困境与重塑*
    卜素, 李青
    2021, 31(11):  18-25.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03
    摘要 ( 263 )   PDF (1527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安全生产责任概念,确定政府监管主体与企业责任主体之间的衔接关系,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分析我国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管模式架构及其理论依据,剖析当前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管模式面临的现实困境;然后提出政府监管应当形成相对柔性的安全生产规范理念,构建监管者与监管对象之间互信机制的总体思路;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以目标责任书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监管法律模式,以便明确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权责界限及行权空间。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的硬性规范调整模式,目标责任书形式灵活地确立企业的义务与责任,政府仅需对此予以监管。
    建筑安全管理机制博弈分析与改进*
    杨鑫刚, 王起全
    2021, 31(11):  26-31.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04
    摘要 ( 185 )   PDF (1820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适用建筑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机制,利用博弈论研究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入分析监理单位、建筑企业、施工工人之间的关系,构建三者之间的两方以及三方博弈模型,分别利用纯策略和混合策略意义下纳什均衡的求解方法,得到三者利益之间的量化制约关系;分别对建筑企业与监理单位,建筑企业与施工工人,监理单位、建筑企业、施工工人三方进行博弈分析;结合博弈分析结果对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机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加大工人的违章处罚,增加工人按章操作的收益和奖励,工人会选择按章操作;减少企业的安全管理成本,加大企业不执行安全策略的处罚及事故善后成本,企业会选择执行安全策略;降低监理单位的监理成本,加大监理单位的违法成本,监理单位会选择监管策略。
    安全社会化治理的法治协调分析:以安责险为例*
    邢厚群
    2021, 31(11):  32-38.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05
    摘要 ( 163 )   PDF (1693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实施安责险以进一步完善安全社会化治理,分析阐释投保主体、承保范围、保险服务3个核心法律问题,探讨安责险运行面临的主要法治困境,揭示我国安全社会化治理的一系列共性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案。结果表明:安全社会化治理手段的引入应高度重视法治协调问题,兼顾安全治理的创新性与合法性;具体到安责险,应继续完善《安全生产法》强制投保义务,进一步厘清承保范围,并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中规定事故预防服务具体要求。
    驾驶分心行为量表设计与影响因素分析*
    张磊, 彭金栓, 陈晓利
    2021, 31(11):  39-46.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06
    摘要 ( 264 )   PDF (1872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驾驶人分心行为的心理作用机制,首先,按照计划行为理论(TPB)设计初始驾驶分心行为量表;然后,在重庆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描述性统计分析有效回收的321份量表数据;最后,划分驾驶分心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注意力特征、人口学信息、驾驶信息6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作为外源性潜变量,将分心行为频次作为内生性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根据修正指标(MI)和临界比值(CR)优化模型路径后,检验6个外源性潜变量对分心行为的相关假设,并提取其中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对分心驾驶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外源性潜变量是驾驶人的主观规范,对应的路径系数为0.650;而知觉行为控制、驾驶分心态度、人口学信息3个潜变量影响较小,路径系数分别是0.152、0.134和0.113,而注意力特征、驾驶信息对分心行为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安全工程技术
    海洋立管失效风险因素分析方法及应用*
    余建星, 范海昭, 陈海成, 吴世博, 韩放, 刘少卿
    2021, 31(11):  47-53.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07
    摘要 ( 193 )   PDF (1552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海洋立管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出改进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首先,介绍模糊理论和传统网络分析法(ANP)等基本理论;然后,改进传统FANP法,并建立海洋立管失效风险因素分析流程;最后,以南海某气田海洋立管为例进行分析,辨识海洋立管运行过程的风险因素,构建网络关系图,利用专家意见和改进的FANP法评估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度。研究结果表明:维护误操作、运行误操作、施工误操作、制造误操作、监管不当等因素对海洋立管安全具有较高影响。
    适航指令设计制造缺陷案例关联分析*
    曹惠玲, 胡彦杰
    2021, 31(11):  54-63.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08
    摘要 ( 153 )   PDF (2139KB) ( 1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预防航空安全事件的发生,找到事件发生的潜在关联,分析中国适航指令(CAD)所反应的设计制造缺陷案例的关联性。首先,对CAD制定属性提取规则;然后,采用不完备信息系统的粗糙集模型,将故障发生的危险等级作为决策属性,并约简条件属性;最后,通过FP-growth算法挖掘易损部位、事件原因、事故等级、处理措施等规则,找出引起不适航或超出运行条款导致不能安全运行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经过粗糙集的约简,案例关联性分析能够提取到置信度高的规则,有助于适航管理机构进行相应决策。
    封闭材料对分岔管道中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
    景国勋, 贺祥, 郭绍帅, 朱斯佳
    2021, 31(11):  64-70.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09
    摘要 ( 153 )   PDF (2266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管口封闭材料对分岔管道中爆炸压力和火焰速度的影响,在自主搭建的玻璃管道中进行瓦斯爆炸试验,分别在30、45、60和90°分岔管道管口采用聚氯乙烯(PVC)薄膜和亚克力板封口,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瓦斯爆炸特性参数,分析压力和火焰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双PVC薄膜管道中,爆炸压力逐渐降低,火焰速度先上升后下降,随后快速上升;随着分岔角度增大,管道中爆炸压力和火焰速度均增大;在直管和支管封闭管道中,PVC薄膜封闭端的爆炸压力减小,亚克力板封闭端的爆炸压力增大;而火焰速度在分岔角前先上升后下降,在分岔角后,PVC薄膜封闭端火焰速度剧增,亚克力板封闭端出现火焰振荡现象;随着分岔角度增大,直管封闭管道的爆炸压力和火焰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而支管封闭管道中爆炸压力和火焰速度呈减小趋势。
    燃烧废气对粉末涂料/空气混合物爆炸的惰化作用*
    石永国, 唐庆, 胡斯源, 丁超, 王信群
    2021, 31(11):  71-77.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0
    摘要 ( 161 )   PDF (6729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静电涂装过程中粉末涂料爆炸防控的针对性,采用截面80 mm×80 mm、高度800 mm 的爆炸试验平台,研究有机及无机颜料粉末涂料的爆炸传播特性,以及施加天然气燃烧废气的惰化防爆效果。结果表明:有机颜料可促进粉末涂料爆炸传播,致使火焰传播速度峰值由4.8 m/s 提高至7.5 m/s;施加天然气燃烧废气,对无机、有机颜料粉末涂料/空气混合物爆炸火焰传播均有惰化效能,但其作用方式存在一定差别,前者爆炸强度随燃烧废气施加量呈渐进式衰减,而有机颜料粉末涂料,当氧含量降至18%时,仅使点燃时间延迟,爆炸火焰传播速度峰值未明显降低,而氧含量降至15%时,点燃难度骤升,火焰传播不能自持。
    飞机高空尾涡安全评估模型*
    魏志强, 李晓晨
    2021, 31(11):  78-84.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1
    摘要 ( 172 )   PDF (1889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高空尾流间隔的安全性,首先,基于尾涡流场快速仿真计算方法建立尾涡安全评估模型,以诱导滚转力矩系数反映遭遇尾涡严重度;然后,分析高空尾涡消散特性及尾涡流场安全性,确定高空飞行状态下不同类别机型组合的尾流间隔可接受安全水平;最后,计算分析不同转弯坡度角及后机飞行速度对高空飞机遭遇尾涡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低空相比,高空尾涡的初始强度大,消散速率快;飞行高度超过13 000 m后,飞机遭遇尾涡后的飞行安全性较差,现行尾流间隔后方一段距离处,仍有较大的尾涡强度;航路飞行时减小前机转弯坡度角或增加后机飞行速度可以提高飞机遭遇尾涡安全性。
    使用困难报告数据驱动的民用航空器安全状态评价*
    杨晓强, 林湘漪, 蒋澜
    2021, 31(11):  85-92.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2
    摘要 ( 207 )   PDF (1702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识别民用航空器的安全状态,提出一种基于使用困难报告(SDR)数据的民用航空器安全性状态评价方法。分析A320机型的SDR数据,按照民用航空器系统/部件通用代码分类标准建立航空器安全性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指标相关性赋权(CRITIC)法得到各指标权重;应用指标模糊分割模型和全乘比例分析多目标优化方法(MULTIMOORA)构建航空器安全性状态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于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DR的发生次数大体上服从正态分布,可确定安全性状态划分标准;优势理论可对比率模型、参照点法、全乘模型的结果综合排序;最终得到的A320机型的安全性状态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胶带运输巷粉尘运移及气动喷雾降尘技术*
    荆德吉, 魏德宁, 马明星, 张天, 孟祥曦, 任帅帅
    2021, 31(11):  93-99.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3
    摘要 ( 213 )   PDF (3569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矿井胶带运输巷粉尘质量浓度超标问题,设计一种新型节能气动喷雾降尘方案。在3 m/s 通风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胶带运输巷粉尘运移情况,模拟粉尘从导料槽喷出至污染整个胶带运输巷的过程和粉尘速度的空间分布;提出同时治理导料槽和胶带运输巷内的中心抑制、两侧隔断综合喷雾降尘方案;在导料槽两端布置安装6个新型节能气动雾化喷嘴,胶带运输巷布置4道由高效节能气动雾化喷嘴组成的雾幕。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降低导料槽粉尘涌出量,并对胶带运输巷中的粉尘起到捕集和隔断扩散作用;可有效将粉尘控制在转载点两侧20 m空间范围内,除尘效率达94.1%。
    抗震支吊架简化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
    宋永生, 丁幼亮, 贾慧娟, 单建东, 王喆, 陈甲尧
    2021, 31(11):  100-105.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4
    摘要 ( 148 )   PDF (2401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等效侧力计算方法因忽略建筑主体结构与抗震支吊架动力性能耦合作用影响而造成的较大计算误差,引入抗震支吊架系统动力放大系数,在主体结构振型分析反应谱法计算基础上得到抗震支吊架加速度,进而算得抗震支吊架水平地震作用;在抗震支吊架系统的周期分布特征研究基础上,分析场地类型、主体结构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得到动力放大系数概率分布模型,继而给出动力放大系数的计算推荐值。结果表明:当管线自振周期大于0.1 s时,等效侧力法不适用于抗震支吊架计算;在IV类场地下的动力放大系数相对集中;随着楼层高度的增加,动力放大系数的集中程度相对增加但平均值相对较小;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当同时考虑上述因素和抗震支吊架本身动力特性的影响;抗震支吊架系统动力放大系数设计值宜取为1.25。
    变压器油沸溢池火温度特征及传热模型试验研究*
    张佳庆, 尚峰举, 何旭, 杨寒冰, 孔得朋
    2021, 31(11):  106-113.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5
    摘要 ( 160 )   PDF (3517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测垫水层变压器油池火沸溢发生时间,开展以K150X变压器油为燃料的小尺度垫水层沸溢油池火试验,测量不同初始油层厚度和油池直径下油池轴线不同高度处的温度数据,分析燃烧过程中油层内部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而构建垫水油层内部一维单层传热模型,并预测垫水层变压器油池火的沸溢发生时间。结果表明:变压器油沸溢池火燃烧过程的温度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且油水界面处出现过热现象是发生沸溢的决定性因素;油层竖直方向一维单层传热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试验测量值;基于传热模型提出垫水层变压器油池火的沸溢发生时间预测模型。
    海洋水合物开采分解气体泄漏运移后果评估*
    李新宏, 王靖雯, 朱玉娇, 韩子月, 陈国明
    2021, 31(11):  114-119.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6
    摘要 ( 146 )   PDF (3016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厘清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气体泄漏运移机制,构建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法的海洋环境中水合物分解气体运移行为预测模型,考虑海流流速、环境压力和温度随水深的梯度变化,以及分解气体在海洋环境中的密度和尺寸变化,采用拉格朗日离散相模型模拟水合物分解天然气在海洋环境中的运动特征,追踪其运移轨迹,评估抵达海面的时间、扩散距离及海面影响范围等关键风险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工程实践开采量的水合物分解气体泄漏运移至海面不会造成海面火灾和船舶失稳风险;上浮时间、扩散距离和表层海水密度与气体分解量呈反比,海面影响区域尺寸随气体分解量先增大而后降低。
    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策略研究*
    刘同宇, 李师, 付卫东, 段强领, 孙金华, 王青松
    2021, 31(11):  120-126.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7
    摘要 ( 476 )   PDF (5588KB) ( 3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在大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试验集装箱内,研究商用大容量LFP电池(305 Ah)在外部加热和过充条件下的热失控特征;根据样品电池的热失控特征参数,设计开发耦合电池温度、特征气体、烟雾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传感器信号的三级预警策略,并试验验证该策略。结果表明:大容量LFP热失控过程存在一系列稳定的特征试验现象,多种特征参数可应用于电池热失控的早期预警;利用开发的分级预警策略,可实时监控LFP的安全状态,在目标电池发生热失控前,可以提前15 min预警,为热失控防控提供应急处置时间。
    注氮促排煤体瓦斯数值模拟研究*
    季鹏飞, 林海飞, 孔祥国, 龙航, 李博涛
    2021, 31(11):  127-134.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8
    摘要 ( 148 )   PDF (2154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二元气体(瓦斯/氮气)压力和吸附解吸效应对煤体注氮促排瓦斯的影响,建立包括煤体变形方程、孔隙率/渗透率动态耦合方程及二元气体运移控制方程的注氮促排瓦斯多场耦合模型;通过Comsol软件模拟是否考虑二元气体压力、吸附解吸效应条件下的煤体变形、渗透率、促排瓦斯效果。结果表明:不考虑二元气体压力和吸附解吸效应时,煤体轴向变形量最大,渗透率最低;仅考虑单一因素时,煤体轴向变形量减小,渗透率升高,且二元气体压力抑制煤体变形能力强于吸附解吸效应;同时考虑2因素时,抑制煤体变形能力、增渗作用进一步提升。注氮时间相同时,注气端瓦斯压降幅度明显大于排气端瓦斯压降幅度,促排瓦斯效果随着距注气端距离的增大逐渐削弱。
    公共安全
    考虑灾民类型多模式协同应急疏散调度研究*
    宋英华, 汪雅馨, 马亚萍, 吕伟
    2021, 31(11):  135-140.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19
    摘要 ( 168 )   PDF (1487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城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大规模人员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考虑灾民行动力的异质性和不同时间窗限制,提出多模式协同疏散策略;构建以总疏散时间和总损失最小为目标的应急疏散调度优化模型;利用蚁群算法求解,结合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算法求解可使模型迅速收敛,且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不同类型灾民采用多模式协同疏散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形成高效的应急疏散调度方案。
    复杂网络下地铁灾害链演化模型与风险分析*
    李浩然, 王子恒, 杨起帆, 张亚君, 欧阳作林
    2021, 31(11):  141-147.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20
    摘要 ( 325 )   PDF (2061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典型灾害间的传递模式和关键节点对地铁风险防控的影响,应用灾害链和复杂网络理论,评估复杂网络的关键节点和边的脆弱性。首先,统计分析国内外156起地铁重大事故,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典型灾害事件;然后,利用归纳分析法和灾变链式传递理论,构建地铁复杂系统灾害链演化模型;最后,采用度中心性、节点子网数、接近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综合分析复杂网络节点的重要性,采用边介数、连通度、平均路径长度评价复杂网络边的脆弱性,得到地铁灾害发展的一级重要节点和一级重要边,确定灾害传递的2条重要路径。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各类灾害连接紧密、链生性强,消除地铁机械设备故障、供电系统故障、隧道结构性能劣化事件可以分别将复杂系统安全性提高40%、26%和12%。
    典型超细干粉与惰性气体的协同灭火效果研究*
    梁天水, 林争雄, 毛思远, 钟委, 赵军
    2021, 31(11):  148-154.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21
    摘要 ( 213 )   PDF (4122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粉体灭火技术中惰性气体常常作为驱动气体,为改进粉体灭火技术,探究惰性气体与粉体之间的协同灭火作用,应用改进的杯式燃烧器,测试超细KHCO3、超细KH2PO4、超细磷酸铵盐ABC等典型干粉熄灭甲烷火的灭火能力;选用超细KHCO3干粉和超细磷酸铵盐ABC干粉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CO2、N2、He、Ar惰性气体灭火剂,分析气固协同灭火效果。结果表明:灭火能力顺序为超细KHCO3>超细磷酸铵盐ABC干粉>超细KH2PO4;超细ABC干粉与4种惰性气体之间具有较好的气固协同灭火效果,协同因子峰值分别为0.47、0.53、0.54和0.51,对应的气体体积分数约为5.5%、5.9%、8.7%和14.4%;而KHCO3干粉与4种惰性气体的协同灭火效果不明显。
    供热及其关联基础设施网络脆弱性研究综述*
    毛丁, 王芃, 倪龙
    2021, 31(11):  155-162.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22
    摘要 ( 175 )   PDF (1907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供热及其关联基础设施网络在脆弱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明其发展前景,调研该领域内的相关文献,梳理与供热系统之间存在依存关系的其余基础设施,归纳供热系统所参与的关联网络,按照脆弱性评估基本流程,综述供热及其关联网络在受攻击模式、级联失效以及脆弱性评价3方面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围绕供热脆弱性的研究尚处于发展初期,为建立完善的脆弱性评估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以4种依存关系为基础建立符合实际客观规律的供热关联网络;建立级联失效传播模型,匹配各类响应时间以更真实地反映失效传播特性;合理并全面建立关联网络脆弱性评估体系,寻找网络中的关键环节。
    基于动静态混合数据分析的误报警判定方法:面向建筑信息模型的运维平台*
    邹荣伟, 杨启亮, 邢建春, 李苏亮, 陈文杰, 孔琳琳
    2021, 31(11):  163-170.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23
    摘要 ( 176 )   PDF (2113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消防误报警消息的频繁出现给建筑运维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充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运维平台的数据资源优势,提出一种基于动静态混合数据分析的消防误报警判定方法。在对建筑火灾风险及消防误报警成因研究分析基础上,首先,从建筑物联网获取报警点所属空间的温度、烟雾浓度、CO浓度等参数构成动态数据集,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GA-BP)分析动态数据集,获得建筑空间存在明火的概率;然后,从BIM模型提取报警点空间位置与建筑材料参数构成静态数据集,采用提出的模糊贝叶斯网络评估该空间火灾风险概率;最后,加权融合以上2个概率值,最终得到报警点所属空间发生火灾的概率,进而反向推断出误报警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判定建筑BIM运维平台的消防误报警概率,为建筑运维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防灾减灾技术与工程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Fuzzy-SVM路基震害预测模型*
    刘阳, 张建经, 罗宏森, 于海莹, 向波
    2021, 31(11):  171-178.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24
    摘要 ( 190 )   PDF (1769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现有路基震害预测方法主观性强且无法考虑非线性特征的问题,以贝叶斯网络(BN)为框架,将工程经验与历史路基震害样本融合,改进网络参数求解方法,建立一种基于BN的模糊(Fuzzy)-支持向量机(SVM)路基震害预测模型。利用Fuzzy理论求解BN参数的先验概率,同时利用SVM求解BN参数的实际样本潜在概率;基于贝叶斯原理,将先验概率与实际样本潜在概率融合,得到既满足震害工程经验又体现历史震害样本中非线性特性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将提出的预测模型应用于汶川地震影响区的42个路基隐患点,预测准确率为80.95%。该模型在小样本情况下较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以SVM为代表)精度更高;并且,该模型在路基属性不完整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预测震害等级。
    台风条件下电网设备灾害演化机制*
    张津嘉
    2021, 31(11):  179-184.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25
    摘要 ( 132 )   PDF (1730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台风对电网设备破坏严重的问题,从灾害系统理论出发,界定台风电网设备灾害和要素,分析电网设备台风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及承灾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电网设备台风灾害的灾变路径及破坏模式,同时,集成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法,构建电网设备台风灾害影响因素耦合层次递阶模型。结果表明:电网设备台风灾害的典型破坏模式为机械过载、风偏闪络、冲刷腐蚀、洪水淹没、雷击过电压,主要作用对象为变压器、导线、杆塔及绝缘子;电网设备台风灾害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链式结构和层级关系,呈现出自然灾害事件链触发电网技术事故的复合灾害模式。
    职业卫生
    主动送/排风个人防护装备的低温适应性试验研究*
    刘倩静, 吴金辉, 徐新喜, 郝丽梅, 张宗兴, 衣颖
    2021, 31(11):  185-192.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11.026
    摘要 ( 167 )   PDF (2183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寒冷环境下主动送/排风个人生物防护装备的可储存性和可应用性,开展低温适应性试验,首先,选取国内外正压头罩、负压头罩和正压防护服等代表性装备,将其放于-35~-45 ℃的户外环境中,储存10 h后进行复温;然后,在-20~-30 ℃的户外环境中,测试装备的噪声、压差、连续工作时间等关键技术指标;最后,检验被试实际穿戴后装备的低温作业适应性。结果表明:所选的国产正压头罩、负压头罩和正压防护服在-35~-45 ℃环境储存10 h后,均无法正常工作,复温、充电后可正常使用,国外某款正压头罩在-35~-45 ℃环境储存10 h后,材料变脆并有破损,复温、充电后均无法正常启动;在-20~-30 ℃的环境中,所选国产防护装备开机后低电量报警明显提前,但持续工作时间均大于6 h;低温环境下,面屏起雾和冷风刺激等问题会引起穿戴者的舒适度和作业能力下降。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