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7-08-20
    安全科学技术人才交流园地
    安全学
    安全系统的故障分析
    王凯全,王晓宇,尹齐峰
    2007, 17(8):  5. 
    摘要 ( 2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可靠性研究为基础,分析独立和冗余配置的安全系统的故障状态,给出独立配置和冗余配置时安全系统的显性故障率、隐性故障率以及系统可用度的定量模型.以该模型对以紧急停车系统(ESD)和生产监控系统(DCS)构成的组合安全系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笔者认为:ESD单独设置时,应注意降低隐性故障率、提高其修复率;ESD与DCS冗余配置时,无论是并联冗余还是串联冗余,安全保护功能都是增加的,但同时显性故障率有所增加,隐形故障率大大减少.因此,用ESD补充DCS的安全保护功能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其功能,对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将是十分明显的.
    一种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
    曾德容,赵华华,何正友
    2007, 17(8):  10. 
    摘要 ( 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安全直接影响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根据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建立该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模型,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用于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分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定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安全等级.该评定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实际安全状况,可为地铁的安全运营提供决策依据,并且评价结果简单直观.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南省火灾风险评价
    景国勋,王卫敏,温宏民
    2007, 17(8):  16. 
    摘要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火灾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烧毁面积、受灾户数及人口火灾发生率7项指标构建河南省火灾风险评价综合体系,并用BP神经网络对该省份的18个地级市行政区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但可以体现各地区的火灾风险相对水平,而且还可避免传统方法的主观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对控制火灾风险、客观地反映各地区的消防工作现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深埋岛式地铁车站突发事件时人员疏散模拟研究
    钟茂华,史聪灵,涂旭炜,符泰然,何理
    2007, 17(8):  20. 
    摘要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地铁安全性分析中,人员安全疏散是一个关键的考核指标.笔者首先介绍基于规范的人员疏散设计、基于火灾工程学的性能化人员疏散设计思路及计算方法;以某市轨道交通S号线深埋车站为系统原型,通过人员疏散动力学模型对深埋车站的人员疏散过程(1 200 人)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突发事件时,深埋站点内人员能否安全疏散.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模糊区间评价
    胡启洲,张卫华
    2007, 17(8):  26. 
    摘要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利用模糊数学中的区间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对影响高速公路安全因素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0,1]区间理论,在评价指标定量化的基础上,依据模糊数学评判原理,在定义模糊区间运算的情况下,建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区间评价模型.应用模糊区间评价方法对某省现有高速公路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表明,该公路交通安全属于'三级',和专家实际评价结果一致,表明该法是科学合理、实用可行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硫化矿自燃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李明,吴超,李孜军
    2007, 17(8):  32. 
    摘要 ( 2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硫化矿石自燃是多种因素、多场耦合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典型的非线性问题.笔者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以Matlab软件为平台,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建立了矿石含硫量、通风强度、环境温度3因素与硫化矿石自燃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数据样本学习与部分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进行模拟,研究表明预测数据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研究为预防硫化矿石自燃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全尺寸隧道火灾实验研究与烟气逆流距离的理论预测
    王彦富,蒋军成,龚延风,钟星灿,茅靳丰
    2007, 17(8):  37.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建成的隧道中实施全尺寸火灾试验,得到隧道火灾自然通风模式下的烟气温度纵向变化数据和纵向蔓延情况.用OriginPro7.5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得到3次实验的烟气逆流的顶棚射流温度随着离开火源距离纵向衰减规律,建立了计算烟气逆流距离的预测公式.根据隧道实体火灾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为市政公路隧道建设采用自然通风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人误系统复合状态(MSHES)的人误防范理论研究
    李卫民,陶志
    2007, 17(8):  42. 
    摘要 ( 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评析国内外以第一代人因可靠性分析(静态)、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动态)为主体形成的人误防范理论和方法;针对目前不能量化人的生理、认知、心理等相关非结构性和非确定性参数和数据的"瓶颈",建立基于人-机-环系统业务流程的人误系统复合状态(Multiplex State of Human Errors System,MSHES)结构模型;探求运用粗糙集数据挖掘,对资深专业人员的经验规则信息、人因事故或事件分析的信息,挖掘人因层次结构中的根因与人误层次结构中的差错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基于规则的人误防范专家系统结构模型;探究人的风险性评估和人误防范理论.
    非均匀热环境下热舒适评价的两种方法及其关键技术
    林欢,刘淑艳,王保国
    2007, 17(8):  47. 
    摘要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非均匀热环境下乘员热舒适性的评价问题,提出当量温度评价指标(EQT)和当量均匀温度评价指标(EHT);完成这两种评价指标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进行流场的三维Navier-Stokes方程与人体的生物热方程之间的耦合迭代.在进行数值计算时发现:流场计算时人体皮肤表面给温度分布(即提Dirichlet问题)、人体的生物热方程求解时给热流密度分布(即提Neumann问题),采用其边界条件的提法后,使得非均匀热环境下的流场与人体生物热方程之间的大迭代容易收敛和稳定.典型算例表明:对同一种物理问题,尽管两种评价下所得到的当量温度不同,但得出的评价效果是一致的,这就从侧面显示了这两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与有效性.
    机械行业安全管理评价模式研究
    司鹄,毕海普,李晓红
    2007, 17(8):  54. 
    摘要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管理评价模式繁多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运用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基于MORT和SMORT方法,从综合及具体管理两方面提出10项影响企业安全水平的管理因素,并对该类因素进行层次分析,开发一套机械行业的安全管理评价模式;采用问卷形式对该评价模式进行了测试,选择重庆市3家有代表性的机械企业,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测试结果进行计算分析,验证安全管理评价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建议.
    业务外包环境下的企业安全管理
    徐向东,赵宏展
    2007, 17(8):  59. 
    摘要 ( 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涉及承包商的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需要关注企业安全管理所处的业务外包环境以及外包环境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深刻影响.分析和研究表明:当前的业务外包环境存在着供需关系不平衡、供需信息不对称、配套资源制约、风险转嫁思想和现象等种种与业务外包相关的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安全管理.目前,改善业务外包环境下的企业安全管理可从3方面入手:其一,加强立法与监管、调控风险因子组合;其二,引导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其三,完善企业业务外包管理措施.当前在业务外包环境下加强承包商管理是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影响业务外包环境下企业安全管理的因素还有涉及更广泛的内容.
    工伤保险中行业风险分类指标研究
    段淼,吴宗之
    2007, 17(8):  65. 
    摘要 ( 1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简要介绍部分国家工伤保险差别费率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分类应以行业工伤事故死亡风险、重伤和轻伤风险、职业病风险和基金支出情况为指标和依据,尤其不能忽视行业轻伤和职业病风险指标;计算了我国近几年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个人死亡风险.建议:增加行业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费率差距范围;完善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工伤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工伤保险基金应加大对预防、康复、科研、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
    室内安全生态学研究
    张莲洁,王逢瑚,王述洋
    2007, 17(8):  70. 
    摘要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安全性需要和室内微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人们所面临的室内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安全生态学意义下对室内环境问题的研究重新进行了分类;在室内环境问题研究方面提出加强室内安全生态学研究的建议.对室内安全生态学研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给出了室内安全生态学的架构体系;较为全面地归纳了室内各方面的环境问题;初步探讨了如何构建室内安全生态学评价的理论体系.
    安全工程
    中英文知名消防期刊研究
    徐世荣
    2007, 17(8):  76. 
    摘要 ( 2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供较为系统的中英文消防期刊信息,并参考和借鉴英文消防期刊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分类介绍了30种中英文知名消防期刊;从刊物的种类、创刊时间、刊物内容和学术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英文消防期刊的特点;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科学技术进步的角度研究了消防期刊发展规律;探讨了我国消防期刊发展方向.我国消防期刊主要有消防专业期刊、与消防有关的安全类期刊以及设置消防研究、消防安全等栏目的学术期刊三大类;英美消防期刊主要有学术性消防专业期刊、技术性消防专业期刊、燃烧类学术期刊、抢险救援类消防专业期刊和高风险工业消防专业期刊等类型.与英美消防期刊相比,我国消防类期刊创办较晚,种类较少,学术性和应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中国古建筑防火保护探讨
    张翔,覃文清,李风
    2007, 17(8):  87. 
    摘要 ( 2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我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发生火灾的原因,给出部分古建筑火灾的实例,提出我国古建筑防火保护策略的评价方法.针对我国古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和木石结构的建筑特点,笔者提出:采用防火涂料或/和阻燃液对古建筑中的木结构进行防火保护,以延缓或阻止火势的蔓延,为施救和人员逃生赢得时间;而采用厚型无机防火涂料或隧道防火涂料来保护古建筑的石结构,可以避免火灾时因石结构强度的破坏而导致建筑物坍塌.
    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
    何肇瑜
    2007, 17(8):  92. 
    摘要 ( 2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历时4年的研究,杭州市以消防部队为主要处置力量,以消防指挥为主要应急体系,对该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进行了探索;借助现代通讯、网络、信息、图像处理与传输、监控等先进技术,通过城市高空瞭望网络、远程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移动通讯指挥平台和灭火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危险源辨识、风险和力量评估、综合安全规划等方面的建设,为其他城市的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硬软件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能力.
    热得快火灾痕迹试验研究
    陆钢,尹义锋,赵兰花
    2007, 17(8):  98. 
    摘要 ( 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处于4种不同状态下的"热得快"从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进行比较、观察和分析;同时系统地分析了"热得快"金属管表面形貌特征和电热丝表面形貌特征形成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状态下"热得快"金属管宏观形貌特征存在差异,但容易受到火场复杂条件的影响,不能对火灾前"热得快"所处的状态进行定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技术观察"热得快"电热丝的微观形貌的差异,可以直观快捷地识别"热得快"在火灾前所处的状态,为"热得快"火灾残留物的鉴定提供一种新的鉴定依据和技术方法.
    五氯硫酚锌盐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实验研究
    陈网桦,何中其,饶国宁,胡毅亭,彭金华
    2007, 17(8):  104. 
    摘要 ( 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五氯硫酚锌盐的一些基本的危险性参数,如燃烧爆炸性能,目前国内外报道极少.笔者采用野外定性燃烧试验、哈特曼管实验及20 L球实验,对该物质粉尘爆炸的危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物质具有燃烧爆炸危险性,但与细小片状铝粉(燃爆危险性很强烈)相比,其粉尘的燃爆危险性很弱.以硅系点火具作为点火源,在20 L爆炸球中测试获得该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约为213 g/m3.根据ISO-6184及VDI-3673等标准,认为该粉尘的爆炸猛烈度为1级.所得结果为该物质的生产及使用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安全科技信息
    安全工程
    LNG储罐火灾和爆炸事故树分析
    于庭安,戴兴国
    2007, 17(8):  110. 
    摘要 ( 5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引起液化天然气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以LNG储罐火灾、爆炸为顶事件的事故树,并进行事故树分析,得到影响顶事件的各阶最小割集.利用二次计算的方法,更加精确地计算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确定了影响储罐事故的主要因素,为提高LNG储罐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职业卫生工程
    某飞机维修公司个人听力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周荐佼,王建新,王生,康庄,岳朋朋,武珊珊,叶康平,何丽华
    2007, 17(8):  115. 
    摘要 ( 1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听力防护用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我国噪声暴露工人听力防护用品的使用率和有效率,选择噪声危害较大的某飞机维修公司的员工,进行听力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为员工提供耳塞和耳罩两种听力防护用品;员工的听力保护意识、使用情况较好,使用率达95%,但对听力防护用品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能够在工作中一直坚持使用的工人较少,仅占11%,影响工人工作时间使用听力防护用品时间长短的因素主要是其舒适性.调查分析提示:在未来听力防护用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舒适性的技术;政府、企业和个人3方面共同参与,降低职业性噪声暴露对工人听力的损伤.
    安全管理工程
    高速公路紧急事件处置现场视频无线传输系统的研究
    王新泉,王明贤,李振明,曹建晓
    2007, 17(8):  120. 
    摘要 ( 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的角度出发,在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过程、影响因素、紧急处置与救援特点及其信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速公路现有的有线监控系统、CDMA,GPRS系统均无法满足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紧急处置和应急救援中对视频实时传输的需要.给出了笔者研发的适用于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现场的基于WLAN的无线视频实时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钢铁企业事故多发深层次原因的探讨
    巫志鹏
    2007, 17(8):  126. 
    摘要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采用冶金物理化学、炼铁学、炼钢学方法结合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现场调查、分析了钢铁企业的生产、安全现状;认为我国炼钢、炼铁企业,从规模、冶炼及连铸过程机理、防护层次等方面看,固有危险性高,且不次于化工行业.钢铁企业本身固有危险性大,生产、设备事故易导致安全事故,防护层次少,生产管理中过于依赖技术骨干的经验,一些企业安全设计存在某些问题,以及管理上的问题,都是钢铁企业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
    天然气管道泄漏爆炸后果评价模型对比分析
    梁瑞,张春燕,姜峰,王贵仁
    2007, 17(8):  131. 
    摘要 ( 2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然气管道失效可能导致多种严重后果,爆炸灾害给周围的人员和建筑物造成重大的危害,对其爆炸危害范围的评价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综合分析蒸气云爆炸(VCE)定量评价模型和API pub 581后果评价模型;并以某输气管道为实例对爆炸后果进行了定量模拟评价;得到死亡区域与泄漏时间的关系,确定了其爆炸事故的伤害范围;对两种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爆炸后果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其对比探讨,为今后输气管线的定量风险后果评价模型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
    郑海中,彭振斌
    2007, 17(8):  136. 
    摘要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整个地质工程系统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两大基本特征,在时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自然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和人们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在空间维度上主要表现为系统作用域的风险性.笔者结合我国地质工程项目实施现状,分析目前的工程保险制度、监理委托关系和检测机构委托关系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出解决上述风险的对策和建议;并对地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程序、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
    安全科技信息
    安全管理工程
    采空区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付士根,李全明,王云海,许开立
    2007, 17(8):  143. 
    摘要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金属矿山采动灾害影响,论述了金属矿山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对地表建筑物影响评价理论和技术方法,即"三带理论"、岩石移动带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指出了金属矿山空区稳定性和岩石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某铁矿采空区的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3种方法对该铁矿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分析3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旨在探索金属矿山的采动影响评价方法,以便保护矿区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减小采动灾害对矿山企业及附近居民生命财产损失.
    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桥梁损伤诊断方法评述
    陈上有,夏禾,战家旺
    2007, 17(8):  148. 
    摘要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车辆通过桥梁时,桥梁和车辆的动力响应都包含桥梁结构模态或者几何参数信息,对它们进行分析能识别桥梁的模态参数和损伤.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并与传统识别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详细介绍基于灵敏度分析和模型修正的方法、基于结构刚度搜索的方法、利用车辆响应傅立叶变换识别桥梁频率的方法、利用车激桥梁响应的小波变换识别桥梁模态参数的方法以及综合利用车辆和桥梁响应识别桥梁损伤的方法等5种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方法的基本原理,并总结上述方法的实施步骤和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指出了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重大危险源辨识若干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何天平,程凌,韩辉,张丽
    2007, 17(8):  156.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在重大危险源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从物质的固有能量和诱发能量两方面考虑,提出了以当量法来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方法.首先简介我国现行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进而分析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从能量的观点出发,证明了某些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锅炉应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应进行登记和实施监控.研究的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全国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和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的修订提供了有效途径和理论依据.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
    高建刚,陈宏云,郑昊
    2007, 17(8):  160. 
    摘要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规律,预防事故与灾害发生,笔者收集、整理了2000年9月至2007年3月间的609起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详细分解和统计分析,获得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路段分布、事故形态分布、事故原因分布等统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具有如下规律:早晨和上午(4时至12时)是事故多发时段;事故形态以单车事故为主,特别是车辆倾斜或侧翻事故为数最多;驾驶员处置不当和违法驾驶行为以及运输车辆机件失效是导致事故的最主要的两类原因.针对案例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保障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分布式光纤传感瓦斯气体系统的研究
    周孟然,李振璧,朱宗玖
    2007, 17(8):  167. 
    摘要 ( 1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原理,瓦斯气体分子在一定的波段对光有吸收特性,使光谱具有显示瓦斯的特性,通过比较,反演出瓦斯气体在矿井中的浓度.分布式光纤传感瓦斯气体系统是利用空分复用技术,采用多个气体吸收型光纤传感器,并通过谐波检测技术对瓦斯信号进行处理.试验研究表明,该传感器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均可满足实际要求,该系统只有光纤在井下,所有的电子处理设备全部在地面,因此,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适用于我国煤矿瓦斯监测预警的在线、实时的快速系统.
    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营运车辆监控系统框架研究
    胡继华,杨贵根,刘志斌
    2007, 17(8):  171. 
    摘要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营运车辆监管中,交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和司乘人员3方没有直接的信息通道,导致监管不到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笔者探讨了营运车辆监控的信息传输通道;以GPS、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设计了营运车辆监控的技术框架,实现了联系3方的信息传输通道;分析框架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道路限速数据库,车辆超速、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的判定模式等;以广东省营运车辆监控系统为例,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该技术框架使司乘人员的交通违法行为被及时警告和提醒,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可以主动预防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