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9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28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关于危险源含义的再分析
    李婳, 傅贵
    2019, 29(7):  1-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01
    摘要 ( 442 )   PDF (1622KB) ( 5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有必要继续明确危险源的定义和内容。通过梳理ISO 45001中危险源的定义及国内外其他相关标准中与危险源相关术语的定义,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危险源包含的内容和分类方法。结果表明:危险源、事故原因、隐患、危害因素、风险源、hazard、risk source这7个词含义相同;危险源是能量、物质、行为的状态;危险源的分类需依赖于事故致因模型;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与国际法律体系不同,概念的规定也会表现出差异,因此,双重预防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
    安全系统学
    深海立管VIV预测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骆正山, 蔡梦倩
    2019, 29(7):  6-1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02
    摘要 ( 188 )   PDF (1927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预测多因素作用下深海立管涡激振动(VIV),首先,基于欧拉-伯努利梁弯曲理论和改进范德波尾流振子方程,考虑管内流动流体和立管横向(CF)和顺向(IL)耦合作用,建立海洋立管涡激振动预测模型,用埃尔米特插值函数离散立管微分方程,纽马克-β法在时域内迭代求解立管位移;然后,设计VIV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最后,研究海流流速、内外流流速和顶张力对深海立管涡激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流流速越大,立管振动频率越高,振动幅值越大;立管固有频率随内流流速的增大可能降低到锁振频率范围,加速立管的疲劳破坏,顶张力对立管内流影响有明显抑制作用,立管双向耦合作用在涡激振动分析中不容忽视。
    辱虐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偏离行为的影响:有链式中介调节模型
    牛莉霞, 刘勇, 李乃文
    2019, 29(7):  12-1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03
    摘要 ( 296 )   PDF (1590KB) ( 3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辱虐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偏离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辱虐型领导、工作倦怠与工作偏离行为两两显著正相关,组织认知与工作偏离行为显著负相关,辱虐型领导、工作倦怠与组织认知显著负相关;辱虐型领导不仅直接正向预测工作偏离行为,且通过3条路径间接影响员工工作偏离行为:组织认知的中介作用、工作倦怠的中介作用及组织认知与工作倦怠的链式中介作用;改善领导风格、提升员工的组织认知能力、减少员工工作倦怠能够有效防控员工工作偏离行为,降低公司损失。
    基于改进尖点突变模型的化工事故致因分析
    裴甲坤, 王飞跃, 郭换换, 杨宸宇, 裴重伟
    2019, 29(7):  20-2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04
    摘要 ( 175 )   PDF (1874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反映化工事故发生过程中事故致因因素的连续变化引起的系统安全状态的突然变化,分别将生产系统中的固有危险源及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作为导致化工事故发生的内因及外因,分析化工事故的致因机制;改进传统的事故致因尖点突变模型,将系统安全性作为状态变量,固有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性作为控制变量,综合考虑人-机-管-环-料-能对于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利用改进后的事故致因尖点突变模型研究化工事故致因过程和事故致因条件,并通过相关事故案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化工事故是由固有危险源和不安全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当二者危险性达到一定程度后,系统状态由安全状态突变为事故状态。
    基于改进组合赋权的岩爆多维云模型预测研究
    黄建, 夏元友, 吝曼卿
    2019, 29(7):  26-3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05
    摘要 ( 207 )   PDF (1459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岩爆是地下开挖工程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烈度分级预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世界性难题。针对其预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选取切向应力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比σθc、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比σct、弹性变形能指数Wet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改进熵权-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CRITIC)综合计算预测指标权重,结合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理论,将逆向云发生器算法用于确立多维云模型的3个数字特征,生成所有预测指标的多维云模型。用国内外48组典型岩爆实例数据检验本文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并与基于权重融合的云模型、一维正态云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岩爆预测有更高的准确性。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突扩管道中H2/Air预混火焰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
    张英, 宋舆涵, 蒋帅, 李云涛, 申世飞, 陈月
    2019, 29(7):  33-3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06
    摘要 ( 199 )   PDF (4699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氢气(H2)/空气(Air)预混气体爆炸事故中突扩型管道对火焰结构形成与发展造成的影响,基于k-ε湍流模型和β-flame火焰增厚模型,采用Flacs软件开展不同突扩角度β对突扩管道内火焰传播特性(速度和超压等)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β的管道内H2/Air预混火焰传播过程都经历熄灭与再次点燃阶段;β对管道内火焰传播距离有明显影响,随着β角度减小,火焰极限传播距离明显降低;β越小,管道内斜压作用对涡旋抑制效果越明显,进而越会抑制燃料组分的输运和火焰的继续传播。
    火源位置对室内火灾的影响研究
    李瑞琦, 杨茉, 徐洪涛, 王治云
    2019, 29(7):  39-4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07
    摘要 ( 256 )   PDF (3623KB) ( 4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火源位置对室内火灾传热传质及烟气危害性的影响,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器构建室内火灾模型,并开展室内火灾模拟试验;设置3种不同火源位置场景,通过小尺寸火灾试验来验证数值模拟程序及参数,确保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后,进行数值计算;探讨在3种场景下的速度场、温度场及烟气的剂量有效分数(FED)的变化。研究表明:水平方向上,室内火灾通过门对室外最大影响范围为房间水平长度的66.7%;当火源位置处于房间地面几何中心时,从开始着火到烟气具有致死性所需的时间最长,比最短场景多21.75%。
    岩棉彩钢板火灾痕迹与受火情况的关联性研究
    迟佳萍, 金静, 栾林硕
    2019, 29(7):  45-5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08
    摘要 ( 339 )   PDF (7031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火场中岩棉彩钢板的火灾痕迹特征,以马弗炉和油盘火2种热源模拟火灾现场。首先,模拟理想条件下的火场辐射状况,改变马弗炉的热辐射温度,研究辐射温度对岩棉彩钢板火灾痕迹特征的影响特征;然后,以油盘火作为稳定热源,通过控制彩钢板与油盘的距离来改变彩钢板受热条件;最后,观察岩棉彩钢板受火后芯材和金属片的痕迹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芯材外形蓬松度逐渐增大,到600℃时,芯材整体收缩变形,1 000℃时,芯材严重受损开裂;金属板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受损,外漆脱落,并出现凹坑、破裂等受损痕迹;研究结果为彩钢板建筑火灾调查中确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提供依据。
    密闭球形空间内超细铝粉爆炸特性研究
    屈姣, 邓军, 王秋红
    2019, 29(7):  51-5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09
    摘要 ( 274 )   PDF (3013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超细铝粉在密闭球形空间内的爆炸危险性,采用20 L标准球形爆炸装置,研究不同试验条件下超细铝粉的爆炸特性,并分析粉尘质量浓度CD、氧气浓度CO2和粉尘平均粒径d50对爆炸特性参数(最大爆炸压力Pmax、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t)max、爆炸指数Kst) 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铝粉的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在50~80 g/m3范围内;随CD增大,100 nm铝粉Pmax先增大后减小,而 (dP/dt)maxKst也随之增大,且当CD为2 000 g/m3时,具有超强爆炸性;在贫氧环境下,随着CO2减小,超细铝粉氧化速率降低,释放热量减小,Pmax和(dP/dt)max均减小;对于800 nm,2 μm和10 μm等 3种粒径的铝粉,相同氧气浓度环境下,随着d50增大,铝粉比表面积减小,氧气扩散作用降低,Pmax和(dP/dt)max也随之减小。
    拐弯角度对瓦斯爆炸诱导煤尘爆炸的影响研究
    杨前意, 石必明, 张雷林, 王超, 张鸿智
    2019, 29(7):  58-6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0
    摘要 ( 195 )   PDF (3584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瓦斯爆炸诱导煤尘爆炸在不同拐弯巷道内的传播特征,首先采用不同角度拐弯管道模拟煤矿井下拐弯巷道结构;然后利用煤尘爆炸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监测管道内不同位置的冲击波压力值和火焰传播速度值;最后研究不同拐弯角度管道内瓦斯爆炸诱导煤尘爆炸冲击波和火焰在拐弯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瓦斯填充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沉积煤尘爆炸冲击波峰值超压先减小后增大,到达管道拐弯后,急剧减小;冲击波峰值超压衰减率随着管道拐弯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越大,峰值超压衰减越快;火焰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经过拐弯管道后,速度突然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变化率随拐弯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越大,速度增幅越大。
    基于CNN的3D姿势估计在建筑工人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熊若鑫, 宋元斌, 王宇轩, 段彦娟
    2019, 29(7):  64-6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1
    摘要 ( 274 )   PDF (3437KB) ( 4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建筑工人现场行为的自动化分析,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检测3D人体姿势并根据现场条件对连续图像进行姿态估计;考虑到动态和杂乱的施工现场环境(部分遮挡等)及多变的工人行为,开发建筑工人姿势图像数据集,从定性和定量2方面综合测试算法性能;将所提出的方法用于施工作业姿势风险评估,利用视频中工人的3D姿势驱动人体生物力学模型,快速、定量计算工人作业时易损伤的部位。结果表明:该人体姿势估计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高的准确性,结合生物力学模型可实现更精细的工人行为分析与评估。
    基于HFACS的电梯事故人因分析
    许素睿
    2019, 29(7):  70-7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2
    摘要 ( 349 )   PDF (1716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找出电梯事故的主要人为因素,并分析其间的关系,首先以53起电梯事故案例为样本,采用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进行电梯事故分类统计与分析;然后利用卡方检验和比值比分析HFACS上下层人因间的相关性,最后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分别提出预防电梯事故的对策。结果表明:安全文化缺失、违规、技能差错、监督不充分和监督违规是导致电梯事故的高频人因;精神状态差、个人准备状态、身体/智力缺陷和技术环境是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安全文化缺失和资源管理漏洞是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
    适应能见度变化的道路线形诱导标志设置方法
    张卫华, 张鑫, 曹世全, 冯忠祥, 邱猛
    2019, 29(7):  76-8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3
    摘要 ( 326 )   PDF (2611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提高驾驶员在视距降低时对道路线形变化的感知精度,保障行车平稳与安全,研究道路线形动态诱导标志在弯道上的设置方法。综合考虑道路平曲线几何参数和能见度影响下驾驶员安全行驶视线的要求,构建适应能见度变化的平曲线路段几何方程和行驶视线的几何方程;提出优化诱导标志起始位置及设置间距的计算方法;开展驾驶仿真试验,对比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所提方法设置弯道线形动态诱导标志,车辆在弯道的行驶速度差变化较小、车道偏移量降低、方向盘转角幅度减小。
    瓦斯抽采钻孔磁性密封浆液配合比试验研究
    刘超, 杨铭扬, 苏俊凯, 赵亚婕
    2019, 29(7):  84-8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4
    摘要 ( 139 )   PDF (7528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一种具有磁性特性的瓦斯抽采钻孔密封浆液配合比,选取微米粒度(3 μm)下的羰基铁粉和纳米粒度(200 nm)下的四氧化三铁(Fe3O4)为磁性粒子,以一定比例聚乙烯醇和水作为密封浆液主要基液,按照磁性粒子在浆液中不同质量分数、不同磁性粒子种类以及不同磁性粒子粒度,进行多水平多因素下的浆液配合比试验,并借助三维磁性成像系统作相似材料模拟,验证浆液的磁性示踪效果。结果表明:在以羰基铁粉为主要溶质的浆液中加入一定量Fe3O4,可大幅度降低密封浆液沉降率;在相似材料密封胶结后,浆液中的磁性粒子可较好地表征出相似材料内密封浆液的填充胶结位置,且在相似材料中,磁性强度越大的区域,内部破裂越明显。
    花眼护孔管对顺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研究
    唐明云, 郑鹏先, 戴广龙, 姚冠霖, 段三壮
    2019, 29(7):  90-9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5
    摘要 ( 142 )   PDF (3706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顺层钻孔内花眼护孔管对瓦斯抽采的作用程度,建立基于裂隙-孔隙双重介质的煤岩瓦斯气-固耦合数学模型,分别对顺层钻孔内花眼护孔管不同长度的布置方式进行瓦斯抽采数值模拟;此外,在潘三煤矿11-2煤层开展现场试验,对比分析钻孔内布置与不布置花眼护孔管的实际抽采效果。结果表明:当顺层钻孔全程使用花眼管护孔时,模拟得到的钻孔周围残余瓦斯压力和含量最低;使用花眼护孔管的钻孔周围瓦斯含量明显下降,并且随着抽采时间的增加,花眼护孔管对瓦斯抽采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
    雾霾能见度对车辆碰撞概率影响分析
    龚䶮, 魏晨
    2019, 29(7):  97-10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6
    摘要 ( 181 )   PDF (2972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雾霾发生时道路能见度对车辆碰撞概率的影响,首先,采集北京地区雾霾发生时部分路网相关数据,包括道路能见度、驾驶平均车速、驾驶员能见度和驾驶员减速数据等;其次,分析采集数据,构建各时段不同能见度的驾驶员减速特征模型;然后,构建驾驶员车辆速度模型,统计车辆车速超出道路平均车速的范围;最后,通过比较采集数据得出的速度差特征平均值与实际碰撞概率,判断雾霾发生时各时段的车辆碰撞高发区间。结果表明:道路能见度与道路平均车速正相关,调控减速强度及减速特征值应充分考虑能见度的影响;通过比较车速超出范围值,指出了需要重点关注车速的时段;实时计算车辆速度差特征平均值与实际碰撞频率正相关,可以用来推测车辆碰撞概率;各时段车辆碰撞概率最高值对应的能见度区间不同,这些能见度区间即车辆碰撞高发区间。
    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弯道驾驶人扫视行为研究
    焦方通, 杜志刚, 王首硕, 陈云, 马兆有
    2019, 29(7):  104-10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7
    摘要 ( 306 )   PDF (2466KB) ( 3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求在城市水下特长隧道弯道路段行驶过程中驾驶人扫视行为的变化特点,以扫视角为主要参数,在武汉东湖隧道内不同弯道和直线段开展实车试验,通过注视点分布范围、水平视角、通视距离的变化分析扫视行为;在特性分析中,以离均系数为指标研究不同弯道内扫视角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驾驶人在水下特长隧道不同线形路段行车过程中以小角度扫视为主,半径400、680、1 000 m 的弯道及直线段的离均系数分别为2.876、4.545、5.010、6.324,即随着弯道曲率的减小,驾驶人扫视角的中值、均值、变化范围逐渐变大,驾驶人的扫视范围更大、心理压力更小、行车安全性更佳。
    CO2致裂对煤孔隙吸解特性与分形特征影响研究
    彭鑫, 江泽标, 谢雄刚, 邓川, 许石青, 孙悦
    2019, 29(7):  110-1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8
    摘要 ( 175 )   PDF (3351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普遍具有瓦斯含量高、渗透率低的特点,为了消除煤与瓦斯突出,采用CO2致裂的方法,在贵州大运煤矿取样,开展低温氮吸附试验对比致裂前后煤的微观孔隙变化。采用静态容量法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测试CO2致裂前后孔径范围在3~200 nm之间煤样,并运用FHH分形理论定量描述CO2致裂对煤岩孔隙内表面作用过程。结果表明:CO2致裂在3 m范围内对煤层的孔隙结构有显著影响,致裂后的煤样比表面积与最可几孔直径均明显减少,同时平均孔直径与孔容明显增加;致裂对微孔破坏效果显著,致裂后微孔数量降低一个数量级,降幅最高达到83.93%;原煤的分形维数由2.705 93降低到致裂后最低2.553 78,说明贵州煤层孔隙表面复杂粗糙,利用CO2致裂能使煤层孔隙表面趋于光滑;比表面积与分形维数具有正相关关系。
    轨道式攀爬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图像处理
    秦海伟, 陆从飞, 蒋永生, 周旭, 程斌
    2019, 29(7):  117-12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19
    摘要 ( 160 )   PDF (5508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桥塔、桥墩等桥梁高耸结构物检测耗时长、成本高、精度差的问题,研发一套轨道式攀爬机器人系统,并提出一种检测图像处理方法。该系统由机械平台、视觉平台、控制平台等3大部分组成,将视觉平台搭载在机械平台轨道上,并使用控制平台远程控制机械平台及视觉平台工作,实现结构物表面图像的间隔式、连续化采集;根据图像的位置信息,结合尺度不变特征转换(SIFT)算法拼接检测图像,生成桥梁全景图像。通过搭建带有裂缝图像背景的试验平台,进行样机试验,检验该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的检测方法,轨道式攀爬机器人系统的检测效果更加快速稳定,并能通过图像处理方法生成全景图像,其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桥梁检测与维护的水平。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气动涡旋雾幕性能影响因素试验及优化研究
    陈景序, 荆德吉, 葛少成
    2019, 29(7):  123-12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0
    摘要 ( 143 )   PDF (1529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气动涡旋雾幕发生装置的雾化性能,依据气动涡旋雾幕形成机制架设相似试验平台,并围绕主要影响因素设计多因素正交试验,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获得雾化半径预测模型,并对该装置的除尘效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射流风速与雾化半径的关系为正相关且影响较大,工作夹角和雾化压力为负相关;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对雾化半径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射流风速、工作夹角、雾化压力。除尘效果试验检验结果证明:该装置所形成的旋转雾幕可将前端高浓度粉尘隔绝在雾幕之前,全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为93.03%、87.75%,对扩散的粉尘捕集效果较为显著。
    安全社会工程
    安全事故与施工企业组织文化的结构方程模型
    张建设, 罗春阳, 程梦元, 赵一帆
    2019, 29(7):  129-13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1
    摘要 ( 228 )   PDF (1911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究安全事故对施工企业组织文化的作用机制,界定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器物环境、制度环境、相关方环境、安全价值观、行为方式等5个维度,分析安全事故对各维度的作用路径,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安全事故对器物环境、制度环境、相关方环境存在显著直接影响,其中对器物环境及制度环境的影响程度大于相关方环境;安全事故对安全价值观、行为方式存在显著间接影响,其中对行为方式产生的间接效应较大。施工企业可以从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提高企业声誉等途径削弱安全事故对组织文化的影响。
    广义安全模型在社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冯伟, 吴超, 陈沅江
    2019, 29(7):  137-14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2
    摘要 ( 132 )   PDF (1812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系统、完善地开展社区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以大安全和安全科学原理为基础,研究基于广义安全模型(GSM)的社区安全管理模式。首先在GSM的指导下,结合安全信息供给的特点及重要性,分析社区安全事故致因的模式和事故预防的实施方案;然后构建社区安全系统管理模型,并运用于我国社区商场火灾事故的安全管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安全系统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事故预防的“四道防线”,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动态性、实践性和可靠性等特征,对社区安全管理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成本要素构成及分类研究
    杨佳, 黄玥诚
    2019, 29(7):  143-14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3
    摘要 ( 320 )   PDF (2028KB) ( 5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厘清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的成本分类依据,通过分析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响应活动过程,结合文献并利用映射流程图分析法辨识归纳涉及的响应活动成本要素。根据要素构成,一方面基于资产功能缺损修补论将成本分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机会损失4大类,并说明每一项成本的内涵;另一方面基于成本属性构建事故应急响应成本冰山图,并据此2种划分标准给出事故应急响应成本二维分类表。研究表明:运用资产功能缺损修补论构建的4类应急响应成本和成本二维分类表,明确了政府部门统计和评估事故应急响应成本的方法,可为事故应急经费承担模式的优化提供新思路。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佟瑞鹏, 张艳伟, 杨云云, 许素睿, 姜伟, 傅贵
    2019, 29(7):  150-15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4
    摘要 ( 253 )   PDF (2241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使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育能够有效应对新一轮的科技、产业变革,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探索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首先,分析现阶段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定位其研究领域,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要求确立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然后通过整合、增设、升级等措施优化课程设置,运用新兴多媒体、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的课堂教学体系;最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等措施,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表明:新工科建设对当前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和转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改进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公共安全
    城市综合灾害风险双重组合评价方法
    夏陈红, 王威, 马东辉, 苏经宇
    2019, 29(7):  156-16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5
    摘要 ( 188 )   PDF (1705KB) ( 3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不同单一方法在评价综合灾害风险方面存在的结果不一致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排序值和评价值双重组合的评价方法。首先,选用7种典型单一方法评价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综合灾害风险,得出各方法的评价结果,并据此对城市综合灾害风险进行基础评价;然后,以KENDALL协和系数、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和综合支持度系数为一致性检验标准,计算各单一评价法间的密切相关程度;其次,运用双重组合评价模型对单一评价结果进行组合评价并反复检验;最后,得出高度协调一致的综合灾害风险排序值和评价值。结果表明:双重组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评估过程中的随机偏差和系统误差,得出高度收敛性和可信性的风险评价值和排序值更贴近实际。
    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
    靳江红, 李鑫磊, 王庆
    2019, 29(7):  164-16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6
    摘要 ( 774 )   PDF (1605KB) ( 6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预防粉尘爆炸事故发生,实现对粉尘爆炸事故风险分级管控,提出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方法。首先以粉尘爆炸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为一级指标,以人员分布、建筑布局、设备设施等为二级指标,以安全管理措施为补偿指标,构建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进行组合赋权,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建立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模型,定量评估粉尘爆炸风险,并予以分级;最后应用评估方法评估某涉爆粉尘企业的粉尘爆炸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评估指标的划分与分级直接影响粉尘爆炸风险评估结果;安全补偿措施可有效降低企业粉尘爆炸风险;应用该方法评估某企业的粉尘爆炸风险等级为一般,与国家级涉爆粉尘专家团队的评估结果一致。
    结合TF-IDF的企业生产隐患关联预警及可视化研究
    胡瑾秋, 张曦月, 吴志强
    2019, 29(7):  170-17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7
    摘要 ( 243 )   PDF (1800KB) ( 4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利用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积累的大量生产事故隐患记录,实现隐患预警,解决人工分析数据效率低、主观性强等问题,构建结合词频率-逆文档频率(TF-IDF)的企业生产隐患关联预警可视化模型。首先,运用先验(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各隐患间的潜在联系,获取信息中的隐藏价值;然后,引入TF-IDF算法优化关联规则,找出隐患间的关键规则;最后,运用可视化技术直观地展现挖掘结果。研究表明:可视化模型能快速、准确地实现隐患预警;对关联规则的优化,解决了Apriori算法支持度依赖性强的问题;挖掘结果能为企业安全管理者提供整改方向与依据。
    面向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的应急决策方法
    王增强, 丁静, 白松浩, 王政书
    2019, 29(7):  177-18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8
    摘要 ( 166 )   PDF (2362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突发事件发生后低空应急救援多个部门协同作业的复杂性,提出基于多粒度语义短语的多部门协同应急决策模型。首先,决策部门使用语义短语表征评估对象的偏好信息,通过转换函数进行一致性转换,进而得到决策部门的相对重要度、部门之间的协同系数和关键指标的权重向量;然后,在考虑多部门协同的基础上,计算采用不同组合方案时各项关键指标的评估指数;其次,将所得到的评估指数和关键指标的权重向量集结,得到各个组合方案的综合评估指数,并据此确定最优的组合方案;最后,通过地震发生后低空应急救援的实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所提出的协同决策模型,可以综合考虑评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部门协同作业的相互影响,使决策过程和结果更符合实际。
    地铁车站应急预案VR模拟与情景设计
    王朔, 朱士友, 俞军燕, 黄玲
    2019, 29(7):  183-18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7.029
    摘要 ( 336 )   PDF (3820KB) ( 5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地铁车站应急预案现实演练过程中,出现火灾、爆炸、水淹、突发大客流等紧急情况的危险性、组织实施难的问题,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对各类预案进行场景设计,模拟相应的应急预案过程。首先,运用业务流程建模与标注(BPMN)语言对应急预案流程进行建模;然后,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创建地铁站内基础设施三维模型,并研究模拟火灾爆炸、恐怖袭击、水淹、突发大客流等应急预案涉及的关键技术;最后,以地铁燕塘站为例设计应急预案情景。结果表明:基于VR技术的情景设计及过程模拟将地铁车站应急预案的各类场景要素、事件过程、乘客及岗位人员的活动状态集成到同一平台;直观、动态、多视图地展现应急预案实施效果,有助于提高地铁紧急情况预案应用水平。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