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28
上一期
下一期
安全科学理论与安全系统科学
隔离-失能竞争失效机制下安全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
赵建强, 熊彦铭, 张佑建
2020, 30(6): 1-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1
摘要
(
2015
)
PDF
(1740KB) (
3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避免仅考虑单个性能指标造成的设计缺陷,提出一种基于隔离-失能竞争失效机制的安全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隔离部件和失能部件失效阈值的设定问题,针对该问题,利用确信安全失效率(PLOAS)、可靠性损耗、质量开销3个指标,分别表征失效阈值设定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质量这3个主要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并采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适用于求解基于隔离-失能竞争失效机制的安全系统多目标优化问题,可获得三目标优化问题或强安全约束条件下双目标优化问题的多组Pareto解。
安全社会科学与安全管理
天然气管道施工事故行为原因研究
孙世梅, 高小迪, 孙赫, 傅贵
2020, 30(6): 8-1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2
摘要
(
1646
)
PDF
(1456KB) (
2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天然气管道施工事故的发生,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原因因素编码系统,分析32起天然气管道施工事故的原因。按照4个层级29个原因因素,统计得到事故涉及的原因因素16项, 并对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5项作详细的原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天然气管道施工事故中,违章的不安全操作中的人员错误操作、不安全物态中的施工前外部条件不符合要求、安全知识中的对设备和材料特性掌握不够、安全意识中的未意识到按程序施工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缺陷中的现场安全监督人员配置不合理和自然因素中的连续下雨是导致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正念对安全绩效影响的链式中介机制分析
牛莉霞, 刘勇, 李乃文
2020, 30(6): 14-2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3
摘要
(
746
)
PDF
(1574KB) (
1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矿工不安全行为、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绩效,积极探索正念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采用跟踪调查法对辽宁、内蒙古、陕西等地1 125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并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正念与安全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正念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正念与心智游移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与安全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心智游移呈显著负相关;心智游移与安全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在正念与安全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心智游移在正念与安全绩效间起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和心智游移在正念与安全绩效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即高正念水平的矿工会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减少心智游移发生频率,最终提升矿工安全绩效。
安全工程技术
考虑多失效模式的桩-土结构体系稳健性设计
杜修力, 曹秀秀, 钟紫蓝, 侯本伟, 王威
2020, 30(6): 23-3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4
摘要
(
416
)
PDF
(1645KB) (
9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桩基础设计中岩土参数和荷载的不确定性,首先,提出考虑多失效模式的桩-土结构体系的稳健性设计(RGD)方法,综合分析单桩竖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S)、竖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LS)、水平强度失效和水平变形失效4种失效模式;其次,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CS)法和点估计法(PEM)嵌套的方法计算桩-土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均值和标准差,以失效概率标准差作为衡量结构稳健性的指标;最后,以稳健性和经济成本作为优化目标,确定单桩的最优设计。结果表明:多失效模式下,不同的单桩设计尺寸,起决定作用的失效模式不同;随着单桩设计几何尺寸的增加,桩-土结构体系的主控失效模式逐渐由桩水平强度控制转为由竖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主控失效模式的变化,对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变化梯度影响较大。
硫氧镁水泥/聚苯乙烯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研究
于水军, 谢高超, 任茉, 杨岱霖
2020, 30(6): 31-3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5
摘要
(
478
)
PDF
(3042KB) (
10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聚苯乙烯易燃、易产生有毒气体的问题,以硫氧镁水泥、聚苯乙烯颗粒制作硫氧镁水泥/聚苯乙烯复合材料,通过氧指数(LOI)测试试验、UL-94垂直燃烧试验、烟密度测试试验、热重分析(TGA)等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配比的轻烧氧化镁和七水硫酸镁对聚苯乙烯颗粒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硫酸镁含量不变,聚苯乙烯复合材料失重幅度随轻烧氢氧化镁含量增加而降低,失重速率随轻烧氢氧化镁增加而减小;最大质量损失率随轻烧氢氧化镁增加而降低,700 ℃时残炭率随轻烧氢氧化镁含量增加而增大,最大残炭率可达80.73%。硫氧镁水泥包覆的聚苯乙烯颗粒LOI最高可达37.2%,且轻烧氧化镁含量不变,LOI随硫酸镁含量增加而增大;硫酸镁含量不变,LOI随轻烧氧化镁含量增加而增大;硫氧镁水泥包覆聚苯乙烯颗粒的UL-94等级均能达到V-0级别,相比纯聚苯乙烯颗粒烟密度降低约30倍。硫氧镁水泥对聚苯乙烯的阻燃性能和抑烟效果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光散射原理在粉尘测量系统的应用研究
付士根, 李全明, 胡家国, 董贺伟
2020, 30(6): 37-4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6
摘要
(
506
)
PDF
(1495KB) (
1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呼吸性粉尘的危害,连续有效监测个体呼尘的质量浓度,根据光散射原理,研制以红外光发射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便携式个体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监测试验样机,开发样机的气路控制电路和光路控制检测电路;将试验样机和对比仪器放于自制粉尘试验装置,并向试验装置通入流量为2 L/min、颗粒粒径5 μm左右的粉尘气体。试验结果表明:粉尘质量浓度在0~150 mg/m
3
范围内,试验样机电压测量值随粉尘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二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回归方程计算的试验样机质量浓度测量值与对比仪器的粉尘质量浓度测量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4%范围内,该装置满足相关粉尘检定规程要求。
高含硫天然气泄漏爆炸与毒性影响因素分析
肖峻峰, 陈健, 戴程呈, 卢平
2020, 30(6): 43-4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7
摘要
(
651
)
PDF
(4216KB) (
9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高含硫天然气发生泄漏时危害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基于火焰加速模拟器(FLACS)软件模拟,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均匀设计法研究CH
4
和H
2
S体积分数含量比、通风速率和管道压力对高含硫天然气泄漏爆炸与毒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高含硫天然气泄漏爆炸极限范围因素主次顺序为通风速率>管道压力> CH
4
与H
2
S含量比,其中通风速率负相关,管道压力、CH
4
与H
2
S含量比呈正相关,通风速率对爆炸极限范围影响最显著;影响泄漏毒性敏感主次因素相反,通风速率、含量比呈负相关,压力呈正相关,CH
4
与H
2
S含量比影响最显著。
高速铁路路基加固效果及稳定性分析
贾剑青, 贾超, 赖远明, 赵阳阳, 王宏图
2020, 30(6): 50-5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8
摘要
(
466
)
PDF
(3505KB) (
6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高速铁路路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及其技术参数,以某高速铁路粉土及粉质黏土路基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15和20 m等2种落距时,路基承载力和变形的变化及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路基土单次夯击下沉量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各落距后两击下沉量能够满足设计的夯击终止条件;夯击后,表层土体含水率、干密度及比贯入阻力均有明显改善,有效加固区内加固效果明显;夯击后,3个试验测点处的路基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150 kPa,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夯击初期数值计算结果略小于现场试验结果,但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安全事故与施工企业网络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
*
张建设, 张文宇, 程瑞雅, 罗春阳, 王天星
2020, 30(6): 57-6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09
摘要
(
585
)
PDF
(2843KB) (
1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探究安全事故对施工企业网络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界定施工企业网络能力内涵并将其划分为网络愿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网络学习和情感嵌入等5个维度,提出安全事故和网络能力的关系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事故对网络愿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和情感嵌入存在显著直接影响,其中对网络愿景和情感嵌入的影响大于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安全事故通过网络愿景和情感嵌入的间接作用对网络学习存在显著影响,其中情感嵌入的间接作用大于网络愿景。因此,施工企业可通过及时规划网络战略布局、加强协调组织间关系和情感联系等途径削弱安全事故对网络能力的影响程度。
仪表转场飞行训练风险评估
陈华群, 刘俊杰
2020, 30(6): 64-7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0
摘要
(
685
)
PDF
(1918KB) (
15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飞行学员的仪表转场飞行训练安全水平,根据仪表飞行规则要求和航空运行控制理论,制定仪表转场飞行训练的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仪表转场飞行训练的空域碰撞风险和线路安全超障模型和算法;构建完整的仪表转场飞行放行评估流程,确定飞行程序实施风险评估流程和评价指标体系,将仪表转场飞行训练内容按照航线运输飞行模式展开;以加拿大红鹿基地经典仪表转场飞行训练考试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立空域碰撞和飞行路线安全超障的模型算法,系统分析各航行要素,可实现对仪表转场飞行训练内容和环节的安全风险定量评估。
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空巷综合治理技术
张耀辉, 李西凡, 熊祖强, 王成
2020, 30(6): 71-7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1
摘要
(
365
)
PDF
(2098KB) (
8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类型空巷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等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归纳空巷的赋存特点和危害,将其划分为沿底完整型、沿顶完整型和垮落型等空巷,并针对不同空巷类型提出不同的治理方法;同时为满足不同施工方案的需要,研发一种硫铝酸盐基多性能注浆材料,进而提出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过空巷综合治理技术;最后分别采用充填支柱支撑、高水充填和深孔注浆的方法对寺河煤矿、成庄煤矿和郭庄煤矿进行空巷治理,并考察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治理空巷后,在工作面过空巷期间未发生片帮、冒顶事故,顶板来压正常,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内腐蚀海底管道剩余强度的FOA-GRNN模型
毕傲睿, 骆正山, 宋莹莹, 张新生
2020, 30(6): 78-8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2
摘要
(
380
)
PDF
(1807KB) (
7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内腐蚀海底管道剩余强度,保证管道安全运营,基于管道壁厚、直径,腐蚀深度、长度、宽度和极限抗拉强度等影响因素,提出果蝇优化算法(FOA)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剩余强度计算方法,应用GRNN构建剩余强度预测模型;采用FOA优化模型,人为设置光滑因子的负面影响;通过有限元模拟生成影响因素和剩余强度数据库,并采用FOA-GRNN模型训练和预测;以巴西国家石油研究中心的极限强度爆破试验数据为例,分析验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FOA-GRNN模型对有限元模拟数据的剩余强度预测平均相对误差(ARE)为16.53%,对试验数据预测ARE为7.81%,预测结果合理、准确。
基于DBN的飞机着陆弹跳预测方法
贾博, 孙延进, 张贵明
2020, 30(6): 84-9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3
摘要
(
472
)
PDF
(3820KB) (
6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飞机着陆弹跳是航班运行中经常发生的不正常事件,为掌握着陆弹跳的诱因并有效预防该类事件发生,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的飞机着陆弹跳预测方法;其次,通过航空运行数据评估事件与着陆机场环境条件的相关性,以东航实际着陆弹跳事件为例,探究着陆时油门杆位置与弹跳的变化趋势;然后,分别讨论触地前飞行员操纵、飞机状态和飞机的不稳定进近对着陆弹跳的影响;最后,以不同信息的组合作为输入训练模型,对比预测精度,找到最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DBN的方法适合利用大量航班数据预测着陆弹跳事件;当网络输入包含机场环境条件、飞机油门杆位置等着陆弹跳直接影响因素,以及不稳定进近等非直接影响因素时,该预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着陆弹跳事件,其预测准确度可达到94.78%。
不同工况下泄爆门快速封闭泄爆特性试验研究
李昂, 司俊鸿, 赵希栋, 周西华
2020, 30(6): 92-9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4
摘要
(
371
)
PDF
(1557KB) (
5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泄爆门对瓦斯爆炸特征参数的影响,并验证其泄爆效果和快速封闭性能,自制大尺寸瓦斯爆炸管道试验系统,在瓦斯体积分数为5.5%、7.5%、9.5%和11.5%的工况下进行爆炸试验,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收集瓦斯爆炸特性参数,分析其变化特征和泄爆效果。结果表明:4种工况下,爆炸压力波压力峰值分别衰减了42.25%、50.54%、53.27%和52.88%;随着瓦斯体积分数的增大,爆炸压力峰值以二次函数关系衰减,平均封闭火区14 h,说明泄爆门具有显著泄爆特性和快速封闭火区的作用;温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无论瓦斯体积分数如何变化,泄爆门对瓦斯爆炸火焰没有抑制作用;4种工况下火焰传播速度最大平均值分别为103.56、105.73、136.67和138.34 m/s。
松散煤体内液态二氧化碳相变换热试验研究
于志金, 杨淞, 谷雨, 邓军
2020, 30(6): 98-10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5
摘要
(
253
)
PDF
(3109KB)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液态二氧化碳(LCO
2
)在松散煤体内泄放过程的传热特征以及LCO
2
压注参数对煤体温度场的影响,利用自制试验平台开展松散煤体内压注LCO
2
过程试验,分析压注过程煤体温度的变化、压注控制参数对致冷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LCO
2
压入松散煤体后瞬间发生相变,与煤体发生剧烈热量交换,并形成低于CO
2
三相点温度(-56.6 ℃)的相变致冷区域;沿射流方向,相变致冷范围随压注时间增加呈对数增长;增大压注流量、泄放口径和入口压力,相变致冷范围分别呈指数、对数、线性函数增大。
甲烷体积分数对甲烷-煤粉复合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刘静, 陈先锋, 章波, 高文傲, 赵齐, 孙玮康
2020, 30(6): 106-11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6
摘要
(
324
)
PDF
(4951KB) (
6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甲烷体积分数对煤粉爆炸过程的影响,并掌握甲烷-煤粉爆炸火焰传播特征,通过粒度分析仪和同步热分析仪研究2种煤粉样品的粒径大小和热解过程。利用1 500 mm× 80 mm× 80 mm的半开口竖直燃烧管道,探究不同甲烷体积分数下,中位粒径分别为65 和25 μm 烟煤粉的火焰传播特性,分析甲烷体积分数对甲烷-煤粉复合火焰结构、温度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5 μm煤粉比65 μm煤粉的火焰更加明亮,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对65 μm煤粉火焰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当甲烷体积分数越接近当量比时,火焰锋面越规则,火焰速度也越快;随着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加,火焰温度和火焰传播速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甲烷体积分数为9%时,火焰温度达到最大值;甲烷体积分数为8%和10%时,65和25 μm煤粉最大火焰速度为分别为26.53和39.28 m/s。
公共安全
小直径深层排水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王军武, 胡蝶, 吴寒, 王梦雨, 刘登辉
2020, 30(6): 113-12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7
摘要
(
412
)
PDF
(1966KB) (
10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识别小直径深层排水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准确评价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提出基于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的风险识别方法和基于粗糙集和云模型的风险评价方法。基于HAZOP方法全面识别施工安全风险,并根据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粗糙集与云模型结合,构建小直径深层排水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以东湖深隧工程为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掘进参数未及时调整、培训及考核不到位、注浆管堵塞、吊装下井设备及其零部件坠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调查不详细是小直径深层排水隧道盾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因素,应重点关注并规避。
不同区域高速公路货车事故特征研究
李振明, 牛毅, 樊运晓, 王睿
2020, 30(6): 121-12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8
摘要
(
556
)
PDF
(1854KB) (
1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探究我国不同区域高速公路货车事故特征的差异性,解决货车事故高发问题,应用分类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分别选取南方的浙江省和北方的吉林省两地主要货车事故数据,初步分类分析后,构建事故影响因素关系网络图和中心度排序表,对比2组数据,结果表明:浙江、吉林两地货车事故在数量、严重程度、原因以及复杂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气象条件、车辆类型和疲劳驾驶是影响事故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不同区域、天气和驾驶经验对司机的不安全驾驶行为有较大影响。
非机动车用户违规骑行意向与事故倾向性研究
汤天培, 周溪召, 盛典, 曹阳
2020, 30(6): 128-13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19
摘要
(
441
)
PDF
(1680KB)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缓解非机动车用户违规骑行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基于扩展计划行为理论(Ex-TPB),引入6个扩展潜变量,构建以违规骑行意向(VRI)为中介变量的非机动车用户事故倾向性(AP)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变量数据,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影响非机动车用户VRI和AP的心理因素。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解释违规骑行意向82.6%的变异,以及事故倾向性75.8%的变异;道德规范对违规骑行意向有显著负向影响,示范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从众倾向、态度对违规骑行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应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道德规范、示范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态度不仅会直接影响事故倾向性,也通过违规骑行意向间接影响事故倾向性,且中介效应显著;从众倾向对事故倾向性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主要通过违规骑行意向间接影响事故倾向性。
基于PIV的不同受限形式下火羽流流场特性研究
张威, 张英, 李常委, 苑大超
2020, 30(6): 135-14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20
摘要
(
342
)
PDF
(3701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不同受限形式对火羽流流场的影响,采用精细热电偶技术和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监测扩散燃烧器在自由空间、侧壁空间和墙角空间下火羽流高度、温度和流场等,了解不同受限形式下火羽流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当无量纲火源功率
Q
*
小于1.5时,无量纲火焰高度
L
f
/
D
随之线性增加;当
Q
*
超过1.5时,
L
f
/
D
增加幅度减小;在不同受限空间内的横向速度分布均服从近似高斯分布,且侧壁空间和墙角空间会使火焰中心产生一定偏离;
Q
*
为1.982时,涡旋直径为3.5~8 cm, 涡度大小随侧壁面的增加逐渐增大,这是因为侧壁存在时涡旋会发生脱落,这种脱落导致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对火羽流存在拉伸作用从而促进燃烧,并进一步产生更大的涡旋。
考虑火灾产物影响条件下的人员疏散仿真研究
叶成豪, 刘月婵, 孙超, 蒋永清, 王博
2020, 30(6): 142-15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21
摘要
(
760
)
PDF
(3119KB) (
1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的影响,通过对建筑物模型的全尺寸数值模拟,提取火灾产物相关参数,引入人员疏散速度系数的概念,建立基于火灾产物影响条件下的人员疏散速度模型;提出一种全新的判定人员安全疏散方法,并针对火灾产物影响条件下的人员安全疏散情况开展数值模拟;同时,分析喷淋强度和排烟速率对人员疏散速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研究方法,基于疏散速度系数的火灾事故人员疏散模型,更能够反映真实火场中的疏散效果;同时,增设喷淋和排烟能有效地降低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
防灾减灾技术与工程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的供水管网地震韧性评估
李岩峰, 尹家骁, 刘朝峰, 王威, 于小晨, 李子芃
2020, 30(6): 152-15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22
摘要
(
375
)
PDF
(1496KB) (
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级保障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运行,基于韧性解析和管网震害机制,构建考虑管道物理属性、管外环境条件、管内水力功能等因素的供水管网地震安全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引入投影寻踪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线性投影,建立供水管网地震安全韧性评估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量化分析供水管网地震安全韧性水平并分级,确定各管段地震安全韧性等级及排序;应用评估某供水管网,并将评估结果与动态分级法、谱系聚类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投影寻踪聚类的供水管网地震韧性评估模型可成功实现供水管网地震安全的韧性分级与排序,更全面地反映管材、接口形式等不同因素对供水管网地震安全韧性的影响程度。
尾矿材料渗透系数序贯概率反演分析
蒋水华, 曾绍慧, 黄劲松, 姚池
2020, 30(6): 158-16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23
摘要
(
294
)
PDF
(3221KB) (
5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尾矿库坝体渗流分析的准确性,推断尾矿材料渗透系数概率分布并减少其不确定性,提出基于贝叶斯更新的尾矿材料参数序贯概率反演方法,建立尾矿坝水位代理模型及似然函数,并以大黑山尾矿坝为工程背景,利用不同时刻从不同监测点测得的尾矿坝水位值,对多层尾矿材料的渗透系数进行序贯概率反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贝叶斯更新的序贯概率反演方法能够有效推断大黑山尾矿材料渗透系数及概率分布,降低渗透系数变异系数,与水位监测点位置距离较近土层渗透系数的变异系数缩减了18.25%;单独利用尾矿坝水位监测值不能准确推断尾矿材料渗透系数及表征其真实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收集多源监测信息并融合到参数概率反演分析中。
分岔隧道强羽流驱动的顶棚射流火焰特征
李智胜, 高云骥, 李小松, 张玉春, 毛鹏飞
2020, 30(6): 166-17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24
摘要
(
336
)
PDF
(2928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分岔隧道强羽流驱动的顶棚射流横向长度、纵向长度及火焰面积分布特征,选取火源中线距侧壁0.1、0.3、0.5、0.7和0.9 m 等5个火源位置,47.9、 63.8、77.7和95.7 kW 等4个热释放速率(HRR),分析和确定典型工况下间歇性火焰和连续火焰的横向长度和临界温度,临界温度值分别为325和620 ℃;以连续火焰的临界值为依据,进一步得到顶棚射流连续火焰的横向长度、纵向长度及火焰面积。结果表明:随着火源中线与侧壁间距从0.1~0.7 m变化,横向火焰长度呈现非单调的趋势,且当间距为 0.3 m时,横向火焰长度最大;纵向火焰长度随火源中线与侧壁间距从0.1~0.9 m增加而逐渐减小,且相同工况下纵向火焰长度均长于横向火焰长度;火源中线与侧壁间距从0.1~0.3 m增加,火焰面积逐渐增大,当间距增加至0.7 m,火焰面积逐渐降低。
应急技术与管理
高原机场应急保障能力评价方法
邓伟, 夏正洪
2020, 30(6): 172-17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25
摘要
(
414
)
PDF
(1684KB) (
6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高原机场应急保障能力缺乏科学的定量评价手段问题,首先,研究应急保障能力的内涵和特点,分析高原机场运行特点和应急保障现状;其次,构建考虑应急准备、应急监测和预警、应急响应和救援、事后恢复和重建的高原机场应急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多级物元可拓法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西南某高原机场实际运行数据为例,采用该模型定量评价高原机场应急保障能力。结果表明:该高原机场应急保障能力评价等级为高,所属二级指标中仅事后恢复和重建能力评价等级为一般。评价结果与该高原机场应急管理年度工作报告的结论基本一致,验证了所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
职业卫生
有限空间环境下颈部侧屈肌肉受力与疲劳特征
张壹泓, 金龙哲, 徐明伟, 魏祎璇
2020, 30(6): 178-18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6.026
摘要
(
463
)
PDF
(3528KB) (
5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肌肉骨骼损伤已成为我国防控职业病的重点问题之一,为降低职业性肌肉疾病发病率,首先,通过AnyBody平台建立颈部骨肌模型,并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颈部侧屈姿势下肌肉的受力情况;然后,选取8名健康被试,运用表面肌电(sEMG)技术采集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肌电信号,使用中值频率(MF)作为指标,根据MF下降速率评定肌肉的疲劳程度;最后,通过设置不同的温湿度环境,探究有限空间高温高湿环境对于颈部肌肉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侧屈角度的增加,颈部肌肉承担的负荷在逐渐增大,疲劳发生速度变快;同时,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也会加快侧屈姿势下颈部肌肉的疲劳速度。
书评
高职院校电力安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探索
刘苏英
2020, 30(6): 185-185.
摘要
(
131
)
PDF
(1817KB) (
4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机时代智能互联汽车网络安全发展探析
李艺志
2020, 30(6): 186-186.
摘要
(
220
)
PDF
(1375KB) (
4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能建筑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研究
柴伟杰
2020, 30(6): 187-188.
摘要
(
200
)
PDF
(1756KB) (
3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风险规制视角的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运行
张永红
2020, 30(6): 189-190.
摘要
(
168
)
PDF
(1475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