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28
    安全社会科学与安全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相关研究
    郭楠, 王茜, 石坤杰, 栗继祖
    2020, 30(5):  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01
    摘要 ( 342 )   PDF (1648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为其压力调节提供理论依据,以215名煤矿安全管理人员为研究样本,运用问卷法调查其工作压力、压力认知和压力应对方式;采用SPSS、AMOS统计软件分析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积极的压力认知与2种积极的应对方式(挑战压力、转化压力)显著正相关,与工作压力(岗位工作强度、工作职责与发展、组织机制与氛围)不存在相关性;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消极的压力认知与消极的应对方式(逃避压力)显著正相关,与工作压力的3个方面均显著正相关;转化压力的应对方式与工作职责、发展显著负相关,逃避压力的应对方式与工作压力3个方面均显著正相关;积极的认知不一定会纾解压力感受,但消极的认知会加强压力体验。
    安全领导力对员工安全行为影响的元分析
    陈华仲, 刘素霞, 梅强
    2020, 30(5):  7-1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02
    摘要 ( 404 )   PDF (1650KB) ( 6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系统地总结归纳安全领导力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整合55项实证研究的62个独立样本,剖析安全领导力、安全氛围与员工安全行为之间的作用关系,探讨文化差异和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安全氛围在变革型安全领导力和员工安全行为各维度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交易型安全领导力和安全遵守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交易型安全领导力和安全参与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相较于交易型领导力,变革型安全领导力对员工安全参与行为影响更大,而相较于变革型领导力,交易型安全领导力对员工安全遵守行为的影响更大;安全领导力在东方文化情景下或在大型企业中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
    安全工程技术
    硼酸锌对膨胀阻燃聚甲醛的协效阻燃研究
    刘惠平, 刘宇婷, 王晗, 林晓兰, 廖慧英
    2020, 30(5):  14-2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03
    摘要 ( 264 )   PDF (3744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膨胀型阻燃剂(IFR)对聚甲醛(POM)的阻燃效果,首先将硼酸锌(ZB)与常用IFR(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季戊四醇)共混制得ZB-IFR复配膨胀阻燃体系的样品,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ZB-IFR/POM复合阻燃材料;然后利用极限氧指数(LOI)测定仪、垂直燃烧(UL-94)测试法、热重分析(TGA)法、扫描电镜(SEM)、锥形量热仪(CONE)及热重-红外(TG-IR)仪等研究ZB-IFR对POM的协效阻燃作用。结果表明:当ZB含量为1%时,所得1.0ZB-IFR/POM的LOI可达55%,UL-94等级为V-0级;其受热膨胀后所得残炭量高,炭层结构致密稳定,且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HRR)、质量损失及烟气释放量均最小,火灾性能指数(FPI)相对最高;除此,不含ZB的IFR/POM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比1.0ZB-IFR/POM放出更多的CO2,说明ZB的加入能有效地抑制复合阻燃材料的充分燃烧,显示出良好的协效阻燃作用。
    煤质指标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影响研究
    张超, 刘善军, 杨莉娜, 田冬梅, 杨涛, 徐阿猛
    2020, 30(5):  21-2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04
    摘要 ( 263 )   PDF (2837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煤质煤尘的着火性能,首先,选取不同矿区9种煤样,分析其水分、挥发分、灰分、固定碳煤等工业成分;然后开展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最后,对工业分析指标和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进行统计学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煤样的最低着火温度介于405~515 ℃,着火温度值差异较大;煤的工业分析指标均与最低着火温度呈现出较强相关性: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与最低着火温度负相关,灰分和水分含量与最低着火温度呈正相关,即挥发分含量、固定碳含量越高,煤尘越易出现着火现象,灰分含量、水分含量越高,煤尘越不易着火;挥发分含量与最低着火温度关联度最大。
    基于空间单元分析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
    马辉, 吕航, 栾瑞斌
    2020, 30(5):  27-3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05
    摘要 ( 373 )   PDF (1673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绩效,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问题,分析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环境及这3类危险源交叉关联情境;以单元空间为对象,提取各类危险源的动态信息,构建空间单元危险特征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 分类算法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空间单元安全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单元安全监测与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可识别实际工程项目空间单元的安全风险。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航班运行风险短期预测
    王岩韬, 陈冠铭
    2020, 30(5):  33-3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06
    摘要 ( 314 )   PDF (1711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国内航班运行风险预测技术匮乏的现状,采用移动平均自回归(ARMA)方法,构建航班日运行风险的单变量预测模型;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方法,构建航班日运行风险的多变量预测模型;经稳定性检验后,对比2种方法的短期预测效果,发现使用ARMA的单变量预测模型,未来第3天预测精度达到80.76%,可用预测周期为1~3天;而VAR多变量预测模型计算出未来第1天预测精度可高达92%,第7天预测精度仍达到80.64%,适用预测周期为1~7天。结果表明:基于ARMA和VAR的时间序列模型可用于航班运行风险的短期预测,而VAR模型精度更好,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基于KPCA-CMGANN算法的瓦斯涌出量预测研究
    肖鹏, 谢行俊, 双海清, 刘朝阳, 王海宁, 徐经苍
    2020, 30(5):  39-4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07
    摘要 ( 272 )   PDF (1836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精准预测瓦斯涌出量,针对绝对瓦斯涌出量非线性、时变性、复杂性等特点,提出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针对BP神经网络(BPNN)中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采用压缩映射遗传算法(CMGA)优化BPNN;构建CMGA与BPNN的耦合算法(CMGANN),计算分析某低瓦斯矿井监测历史数据形成的样本集,建立KPCA-CMGANN预测模型;用KPCA-CMGANN预测模型和其他3种网络模型分别对煤矿现场数据进行预测。结果表明:KPCA-CMGANN预测模型在379个时间步长里达到收敛,4个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0.58%、0.63%、0.57%和0.45%,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56%,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均优于对比模型,可实现瓦斯涌出量的快速精准预测。
    火焰环境下隔热内衬气凝胶球粒的耐热特性
    鲁义, 杨帆, 施式亮, 吴芳华, 王金鹏
    2020, 30(5):  48-5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08
    摘要 ( 158 )   PDF (4320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或避免消防员在火灾救援活动中遭受热伤害,以SiO2气凝胶粉末、聚乙烯醇和水为原材料,制备一种用于充填消防服隔热内衬的气凝胶球粒,其压缩变形率在15.83%以内。首先探究气凝胶球粒的耐热机制及热传导影响因素;然后对其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和比表面积测试;最后在不同火焰温度下测试耐热特性。结果表明:在同一测试温度下,气凝胶球粒表面变黑程度越大,所需时间越长;温度低于168.2 ℃时,球粒表面最大变黑程度为80%;随着温度的升高,球粒达到同一变黑程度所需的时间逐渐减少;热重试验得出气凝胶球粒的失重率比气凝胶粉末小。
    应用渗透棒提高煤层注水效果分析及试验研究
    郭敬中, 金龙哲, 杨朝霞, 赵启峰, 蒋大峰
    2020, 30(5):  54-5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09
    摘要 ( 196 )   PDF (3084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煤层注水效果,降低粉尘对矿工及设备的危害,开展渗透棒注水煤体润湿效果分析及试验研究。通过建立煤层注水力学模型,运用驱替理论推导注水过程水气动界面的运动特征及润湿半径与注水时间、注水压力和渗透率的关系式;设计普通注水与渗透棒注水对比试验,分析渗透棒注水对煤体润湿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注水润湿半径为6~8 m相比,渗透棒注水润湿半径为20 m以上,是普通注水润湿半径的2~3倍;渗透棒注水能够大幅增大煤体润湿范围、减少工作面钻孔数量、降低注水成本。
    煤岩层静态爆破释能增透机制探讨
    郭怀广, 朱立凯
    2020, 30(5):  60-6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10
    摘要 ( 199 )   PDF (2982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高应力低透气煤层煤与瓦斯突出频发的问题,建立静态破岩致裂力学模型,数值模拟致裂过程,测试并分析影响致裂效果的致裂时效、膨胀压力、致裂孔布置工艺等相关参数,研究静态爆破释能防突及致裂增透机制。结果表明:配置膨胀剂、抑制剂、水分配比分别为100∶8∶30、100∶12∶30、100∶15∶30,起效时间分别为50、30、100 min的3种破碎剂;其中配比2膨胀效果最好,最大致裂压力为150.8 MPa。破碎剂膨胀稳态持续拉应力大于介质抗拉强度,实现静态爆破功能;控制孔起到裂隙扩展引导和尺寸放大作用。静态爆破降低煤体瓦斯及应力潜能积聚,增加煤体裂隙数量,达到静态爆破释能增透目的。
    突出煤层群多次采动对底板穿层钻孔瓦斯抽采的影响
    杨正凯, 程志恒, 刘彦青, 王宏冰, 杨鹏, 孙福龙
    2020, 30(5):  66-7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11
    摘要 ( 169 )   PDF (3997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突出煤层群多次采动对底抽巷穿层钻孔瓦斯抽采效率的影响,利用Flac软件模拟分析沙曲二矿3、4、5号煤层下行开采过程中底抽巷顶板煤岩层卸压特征和围岩塑形区扩展特征,并现场实测钻孔瓦斯抽采效率。研究表明:3号煤层采动引起底抽巷顶板煤岩层卸压程度达59%以上,卸压作用最为显著,对钻孔瓦斯抽采浓度与抽采纯量的提升幅度最大;随着采动叠加作用影响,卸压程度减小,提升幅度也减小;4号煤层开采期间底抽巷顶板围岩塑性区范围扩张达到3.1 m,超过钻孔封孔长度,钻孔瓦斯混量开始逐渐增大,随采动次数增加,顶板围岩塑性区范围进一步扩展,钻孔瓦斯混量呈现逐步增大趋势;多次采动作用下钻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和抽采纯量总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
    聚能金属射流对弹药引信的冲击试验研究
    范一清, 王炅, 谢全民, 席占稳
    2020, 30(5):  74-8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12
    摘要 ( 274 )   PDF (6275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聚能射流冲击引信的物理过程及引信的射流冲击感度,获取影响冲击起爆的因素,实现低射流起爆感度引信的目的,开展不同口径聚能装药,不同装药引信,不同装配状态下的引信射流冲击试验。采用高速照相机、超压传感器及见证板分别记录冲击起爆过程和引信响应程度。试验结果表明:2倍炸高条件下Ф50 mm和Ф60 mm聚能装药射流冲击会使引信发生爆轰响应;钝感装药和传统装药引信在射流冲击作用下均会发生爆轰响应;裸装引信和带弹体引信在聚能金属射流冲击作用下分别发生爆轰响应和部分爆轰响应。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水下连接器故障诊断
    陈志煌, 刘国恒, 王莹莹, 朱春丽, 单荐, 翟小东
    2020, 30(5):  81-8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13
    摘要 ( 252 )   PDF (2132KB)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行垂直卡爪式水下连接器机械结构故障诊断及失效预测,提出一种3层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垂直卡爪式水下连接器故障诊断方法。针对垂直卡爪式水下连接器常见部位(卡爪、密封圈和驱动环)及失效方式,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模拟材料状态随时间的退化,采用专家打分法获得连接器部件的失效数据,从而确定故障层状态的先验概率与故障发生后症状层状态的条件概率,并利用GeNle软件求解动态贝叶斯网络。结果表明:根据观测到的症状层状态,能够得到3种关键部件的后验失效概率变化趋势,并确定故障部件。
    循环荷载下煤岩弹塑性损伤的能量机制分析
    张尧, 李波波, 任崇鸿, 许江, 李建华
    2020, 30(5):  88-9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14
    摘要 ( 145 )   PDF (2002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采动应力周期性扰动下煤岩的损伤变形及能量演化机制,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开展不同稳定时间下煤岩三轴循环荷载试验;基于能量参数分析,推导出循环荷载作用下煤岩弹塑性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分析煤岩弹塑性损伤演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稳定时间下煤岩主应力差-轴向应变曲线呈现周期性滞回环演化趋势,在稳定时间和外部荷载下弹性模量并没有随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减小,煤岩损伤机制发生变化;煤岩吸收的总能量U与耗散能Ud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总体变化趋势为L型,弹性能Ue逐渐减小而后趋于稳定;基于能量计算的煤岩弹塑性损伤变量值在30次循环荷载过程中,均在一稳定值附近呈波动性稳定变化趋势。
    高水巷旁充填材料力学性能改进试验研究
    李西凡, 熊祖强, 王鹏
    2020, 30(5):  95-10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15
    摘要 ( 177 )   PDF (3002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高水充填材料在沿空留巷工程中可压缩率低、韧性差而易被压裂、破坏等问题,对高水充填材料进行性能改进试验,研究不同掺量发泡剂,不同纤维长度及掺量对材料膨胀率和强度的影响,并进行正交试验,同时对改进前后的高水充填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灰比1.5∶1、发泡剂掺量0.03%、聚丙烯纤维掺量0.6%以及复合早强剂掺量1%,是高水充填材料具有良好均匀性、膨胀性及强度等综合特性的最优配比,该配比下高水充填材料可压缩性和整体性大大改进;改进后试样内部密集分布气泡、穿插纤维;外加剂对高水充填材料主要水化产物钙矾石等承载结构无不良影响。
    公共安全
    基于不同风险倾向的驾驶员路径诱导模型
    张惠玲, 孔德学, 敖谷昌
    2020, 30(5):  108-11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17
    摘要 ( 256 )   PDF (1717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改善驾驶员出行体验,根据交通量和通行能力等参数,建立路径旅行时间和事故风险成本的预测模型,获取正态分布下的均值和标准差;结合路径旅行时间和事故成本的风险厌恶系数,从广义出行费用角度出发,建立不同风险倾向驾驶员的路径诱导模型;设计基于K条最短路径的求解算法。结果表明:路径的风险成本、时间成本,以及驾驶员的风险偏好等均会影响驾驶员的路径选择;基于不同风险倾向的驾驶员路径诱导模型有助于提高驾驶员行驶安全和城市道路网使用效率。
    航路网关键节点识别及抗毁性分析
    李亚飞, 梁琛, 戴福青
    2020, 30(5):  115-12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18
    摘要 ( 272 )   PDF (4638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关键航路点的失效成本,给空管和航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基于我国航路网结构,从机场间的连通时间成本出发,提出基于改航可达性的关键航路点识别算法,将识别出的关键航路点与其他网络指标下的关键航路点进行抗毁性仿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西部连接处航路点失去通行能力后,航班绕飞的时间成本较大,具有较大的改航可达性;A461、G212、A593等主干航路上的航路点拥有较大的加权改航可达性,总时间成本较大;识别出的关键节点拥有较大的度和介数值;基于度值和加权改航可达性的连续攻击对航路网破坏较大。
    基于视域分析的高速施工交通组织安全性评估
    巫诚诚, 陈大伟
    2020, 30(5):  122-12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19
    摘要 ( 307 )   PDF (2115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施工期间高速公路通行的安全性与畅通性,首先利用空间句法中的视域分析法,研究构建针对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的安全性评估模型;其次从宏观上提出整体视域安全性指标,定量化比选同一区域不同交通组织方案,通过视域安全性得分实现不同区域交通组织方案实施效果的纵向比较;然后从微观上构建关键节点评估模型,评估单个交通安全设施的视域安全性;最后以宁连高速、宁洛高速(南京段)施工组织方案为例,开展案例分析,并通过施工前、施工期交通情况对比评估施工组织方案的效用性。研究表明:安全性评价模型既可宏观评估交通组织方案的视域安全性,又可微观评估关键设施的可视性,从而减少高速公路施工对路段车辆运行的干扰。
    模糊Petri网在城市安全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尹鑫伟, 王瑜, 代宝乾, 汪彤
    2020, 30(5):  129-13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0
    摘要 ( 219 )   PDF (1954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克服传统Petri网在评价城市安全发展水平时不易处理模糊信息的缺点,提出基于Petri网络和模糊推理算法的评估分析方法。首先,分析城市安全管理风险特性;其次,借鉴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建立三级城市安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指标转换成城市安全模糊Petri网络(FPN)模型,运用模糊推理算法对Petri网络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最终评价矩阵;最后,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 (FAHP)与优劣解距离法 (TOPSIS)验证该方法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处理指标基础模糊信息,并确定优势环节和薄弱环节,有助于评估城市安全发展水平。
    多匝道隧道纵向排烟分区划分与风机匹配计算
    宋夕雨, 阳东, 陈建忠
    2020, 30(5):  136-14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1
    摘要 ( 224 )   PDF (1886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多匝道隧道纵向排烟设计的难点,按照隧道结构特点和交通流方向将其拆解为合流、分流单元2种分岔结构,提出排烟分区划分原则与划分方法;通过压力平衡和流量平衡原理确定各分支风机开启方向、相邻排烟分区风机的协同关系与风机升压力选型范围,进而给出可行的射流风机匹配方案;针对多种火源位置,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对不同位置火灾的纵向排烟有较好的适应性;并且,通过所提出方法获得的多套射流风机匹配方案可达到相近的排烟效果。
    高速道路追尾感知PC-Crash仿真与统计建模
    黄西子, 黄淑萍
    2020, 30(5):  143-14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2
    摘要 ( 303 )   PDF (1630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防范和减少高速道路追尾事故,提出一种基于PC-Crash仿真与统计分析的高速道路追尾事故感知模型。以事故比例较大的小型车之间的基础碰撞模型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PC-Crash第一类参数分析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参数敏感性,确定以冲入速度为指标的追尾避撞主要参数,前3名影响参数反应时间、初速度和减速度;其次,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Stata分别建立基于仿真得出的270组冲入速度的回归模型;然后通过典型高速公路事故实证,确定最佳感知测度模型。经检验分析,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出当前跟车距离是否安全。
    防灾减灾技术与工程
    均布与梯度应力加载路径下岩爆破坏特征试验
    夏元友, 刘昌昊, 刘夕奇, 吝曼卿, 向红京, 喻旭
    2020, 30(5):  149-15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3
    摘要 ( 188 )   PDF (6404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围岩切向应力集中过程中加载应力分布对岩爆特性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制的梯度与气液复合加载岩爆装置,对大尺寸类岩体模型进行均布与梯度应力加载路径下的岩爆模拟试验;从岩爆破坏现象、碎屑形态及分布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均布与梯度应力加载下的模型岩爆特征。结果表明:均布与梯度应力加载下的岩爆破坏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均布应力加载下,模型岩爆主要形成以张拉破坏为主的片状、板状碎屑,碎屑弹射距离较近,对应的岩爆烈度小;而梯度应力加载下,模型岩爆主要形成以剪切破坏为主的块状碎屑,相对于均布应力加载,碎屑抛射距离更远,岩爆烈度更大。
    UAV航摄图像融合激光扫描边坡表面位移监测法
    何君毅, 张社荣, 王超, 黄星, 朱罗方
    2020, 30(5):  156-16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4
    摘要 ( 214 )   PDF (5495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边坡表面位移监测的时效性问题,提出一种航摄图像融合三维激光扫描的边坡表面位移监测方法,通过无人机(UAV)航摄图像及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融合算法,提高边坡表面位移测量精度,实现监测点识别及边坡变形过程中表面位移的及时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生成配准的高精度点云非接触式测量边坡位移,能够精确计算当前边坡的变形情况,绝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 cm,与现有采用实时动态(RTK)测量的方式相比耗时缩短约27 min,监测效率得到提高。
    应急技术与管理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震应急救援群决策
    宋英华, 吴昊, 刘丹, 王喆
    2020, 30(5):  163-16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5
    摘要 ( 237 )   PDF (1598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地震应急救援群决策中专家偏好冲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登普斯特-沙弗尔(D-S)证据理论的专家偏好型应急救援群决策方法。首先,考虑方案执行时间和方案资源的客观属性以及专家的主观偏好,在传统地震救援群决策过程基础上,设计改进的专家偏好型群决策过程;然后,借鉴应急协商模型,设计考虑方案执行时间和资源的偏好函数,基于三角模糊数定义专家主观偏好程度,并运用D-S证据理论综合专家偏好度作方案选择;最后,以2017年九寨沟地震为试验算例,开展方法对比性试验和偏好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与仅考虑方案执行时间和资源或基于三角模糊偏好相比,考虑方案执行时间和资源偏好的决策方案更能满足实际地震应急救援需求,且专家的平衡性偏好更有利于地震应急救援方案的正确选择。
    基于RS-IPA的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兰国辉, 陈亚树, 荀守奎
    2020, 30(5):  169-17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6
    摘要 ( 279 )   PDF (1711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增强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从事前检测、事中处置、事后恢复3个维度,构建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运用粗糙集(RS)计算与约简评价指标权重,引入服务管理中重要性-表现性分析(IPA),将评价结果显性化、可视化,提升评价结果的可展示性、易理解性。研究表明:基于RS-IPA的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救援水平一致,通过预警能力、救援水平、善后恢复能力等关键因素监测,可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管理,从而有效提高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
    多层级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库公私协同LAP模型
    张忠义, 宋英华, 王喆, 刘丹
    2020, 30(5):  177-18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7
    摘要 ( 210 )   PDF (1510KB)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防汛应急物资多层级储备库的协同布局和储备分配,综合考虑不同等级洪涝灾害的物资需求差异、多物资选址分配策略、多层级出救规则和企业代储点等因素,构建最小化加权总运输时间和系统总成本的储备库公私协同选址-分配模型;设计一个加入多个全局变量的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对模型进行求解;求解出武汉市各层级储备库选址、储备量和分配关系的最优解集,并对比有无代储点对目标函数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址-分配模型能够实现防汛应急物资储备的综合决策,在选择代储点时,物资满足率较为均匀,能避免某种物资出现极度短缺,且能减少时间、降低成本。
    职业卫生
    16个高温高湿环境工况等级划分
    张志宇, 朱能
    2020, 30(5):  184-19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0.05.028
    摘要 ( 1172 )   PDF (2042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探究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利用环境舱模拟高温高湿环境并开展人体热应激试验,以获得试验数据。试验温度分别为34、36、38和40 ℃,相对湿度(RH)分别为60%、70%、80%和90%,综合口腔温度tc、心率(HR)、皮肤温度tsk 3个生理参数和热感觉投票(TSV)、疲劳程度得分(FS) 2个主观参数,提出综合生理指标F,根据各被试的F得分,应用聚类分析法对试验环境工况分类,用判别分析法建立判别函数确立分段界值。结果表明:由4个试验温度和4个相对湿度两两组合而成的16个高温高湿环境被分成了3类,此3类环境的F得分范围分别为28.14~39.76, 39.17~45.21, 44.13~52.39,将此3类环境划分为一般恶劣环境、中度恶劣环境和重度恶劣环境3个等级。
    书评
    基于安全的云计算框架设计和开发实践策略分析
    刘宇
    2020, 30(5):  191-191. 
    摘要 ( 120 )   PDF (1828KB) ( 3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信息论背景下信息安全课程实践应用模式建构
    李旭红
    2020, 30(5):  192-193. 
    摘要 ( 91 )   PDF (1840KB) ( 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职学生心理安全意识培养与教育策略
    张倩
    2020, 30(5):  194-195. 
    摘要 ( 68 )   PDF (1739KB) ( 4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立德树人目标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朱莉
    2020, 30(5):  196-196. 
    摘要 ( 129 )   PDF (1680KB) ( 2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