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28
    安全科学理论与安全系统科学
    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关于生产安全治理核心逻辑的探讨
    蓝麒, 刘三江, 任崇宝, 谭明波
    2020, 30(10):  1-11.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01
    摘要 ( 380 )   PDF (2350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析生产安全治理的主要矛盾及未来发展方向,系统论述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安全治理理论。首先,运用文献分析和实践调研法,提取经济、技术、管理、文化作为安全治理的基础性、支撑性、保障性和引领性影响因素;其次,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揭示各影响因素对安全治理的作用机制;然后,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发展论,提出面向未来我国安全治理的主要矛盾是安全与文化之间的矛盾;最后,以矛盾分析内容为基础,设计安全治理的发展框架。结果表明:未来生产安全治理的着力点可以概括为经济、科技、管理和文化,在文化层面发力是实现被动安全转变为主动安全的核心逻辑。
    中美国防工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比较
    金浩, 潘长城, 陈健, 赵杰超, 郭建华, 王永杰
    2020, 30(10):  12-19.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02
    摘要 ( 283 )   PDF (1879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我国国防工业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绩效,运用比较安全管理学研究范式,对比分析中美2国国防工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构建比较模型,提出比较实施步骤;分析2体系历史发展沿革;比较研究2体系内容,分析其在监管目标、监管机构、监管模式、法制体系结构及特点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2体系具有相似的发展沿革,内容存在差异,我国国防工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可以借鉴美国国防工业监管组织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监管法制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等。
    安全社会科学与安全管理
    基于TPB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
    安宇, 王袆, 李子琪, 张姜博南, 佟瑞鹏
    2020, 30(10):  20-26.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03
    摘要 ( 215 )   PDF (1786KB)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管理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整体系统地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的诱发因素及机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基于不安全行为的主观性,将不安全行为分为非意向性和意向性2类;以计划行为理论(TPB)和2-4模型为理论框架,构建基于TPB的事故致因模型,并采用Meta分析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2种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制不同,由与安全相关的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的不同组合模式解释;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体驱动因素,即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习惯和安全生理;意向性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体行为意向,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管制单位质量安全绩效关键因素识别与评价
    陈芳, 杨诗琪, 沈芮宇
    2020, 30(10):  27-33.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04
    摘要 ( 152 )   PDF (1993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推进管制单位绩效型组织建设,提高管制单位质量安全绩效评价水平,首先依托标准法规的管理要点识别过程因素,从航班运行安全、航班正常性和服务质量3个方面识别结果因素;运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确定影响管制单位质量安全绩效的关键因素;然后构建基于三角模糊熵权法的物元可拓云管制单位质量安全绩效评价模型;最后以某地区管制单位为例,运用该评价模型确定绩效等级。结果表明:管理者的承诺、风险管理、管制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状况等9项因素是该管制单位质量安全绩效的关键因素;该单位的绩效等级为“良好”。另外,这一评价模型能解决评价过程中模糊性、随机性及指标不相容的问题。
    基于乐观偏差的人车交互行为影响研究
    郭进平, 王朵
    2020, 30(10):  34-40.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05
    摘要 ( 185 )   PDF (2212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不安全行为触发的人车冲突,从乐观偏差的视角分析人车交互行为的演化机制,提出基于感知推理过程的人-环境-风险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人车交互的3组不同风险场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暴露水平的降低会激发乐观偏差,进而引发不安全行为,其与隐藏风险水平呈负相关;暴露水平越高的风险,其降低越容易引发不安全行为;有效的规则约束可提高违规心理成本,优化环境设计、阻断晕轮效应扩散是减少行人不安全行为的主要途径。
    化工建筑从业人员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戴娜娜, 杨力, 朱俊奇
    2020, 30(10):  41-46.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06
    摘要 ( 219 )   PDF (2112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化工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以某化工建筑企业在国内安庆、青岛两地以及国外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巴拿马4地的6家分公司员工为样本,以工作认知、安全投入、安全沟通、安全氛围、安全技能为潜在变量,建立化工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利用SPSS 24.0和AMOS 21.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潜在变量两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安全沟通、安全技能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对安全行为产生影响;多群组分析发现,增加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沟通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水平,安全投入随着收入增加对安全行为影响呈现递减趋势。
    基于ISM-24Model的重大铁路事故组织致因研究
    左博睿, 帅斌, 黄文成
    2020, 30(10):  47-54.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07
    摘要 ( 233 )   PDF (2247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重大铁路事故深度组织致因机制,结合24Mod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ISM-24Model事故深度组织致因分析框架。首先,基于24Model致因识别程序识别个人及组织因素,然后结合集成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与ISM法构建深度组织致因综合影响矩阵,计算其可达矩阵并最终获取组织因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及递阶结构。以台铁“10·21”事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框架共识别出不安全的个人因素31项,组织因素14项。组织因素影响关系及递阶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安全投入认识不足是导致该事故发生的组织核心因素,而安全培训制度为受到不良影响最集中的组织因素;采取多元化措施整改缺失的组织因素可从根源上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ISM-24Model可有效探讨事故中的深度组织致因作用规律,是24Model的有益补充。
    安全工程技术
    露天料场爆破粉尘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数值模拟
    郑霞忠, 杨丘, 晋良海, 郑宇航, 罗汉, 马国峰
    2020, 30(10):  55-62.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08
    摘要 ( 186 )   PDF (6503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露天料场爆破粉尘扩散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特征,以杨房沟金波料场为研究背景,首先,考虑料场分台阶开挖空间部署特性,分析爆破粉尘扩散的理化特性与局地风候因素;然后,运用流体力学有限元法数值模拟露天料场爆破粉尘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可视化处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受开挖空间部署影响,料场下盘形成一个风流旋涡,爆破粉尘扩散过程中吸风槽旋涡效应显著;起爆后5~20 s内,粉尘形成一条质量浓度为1.2×10-3~2×10-3kg/m3的高质量浓度分布带;20~100 s内,高质量浓度分布带逐渐消失,粉尘质量浓度呈北高南低趋势;100~800 s 内,粉尘颗粒逐渐减少,空间分布特征相对稳定;建议在吸风槽风流旋涡效应形成的高浓度分布带和料场北侧布置喷雾设备以降尘,且后者喷射角度相对较大。
    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及应用研究
    贾进章, 葛佳琪, 甄纹浩, 赵丹
    2020, 30(10):  63-68.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09
    摘要 ( 193 )   PDF (4792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煤层渗透率低、瓦斯抽采率不高的问题,利用离散元软件RFPA2D-flow进行水力压裂增透数值模拟。首先,模拟不同水压力对单孔裂缝扩展的影响;然后,模拟多点水力压裂,分析中心孔单独压裂和周边孔同步压裂对裂缝扩展发育状态的影响;最后,以马堡煤矿为工作背景,基于理论分析和研究,结合现场工业试验,综合评价水力压裂增透效果。结果表明:考虑钻孔周围地应力的重新分布能够确保数值模拟结果准确可靠;诱导应力会影响后发育裂缝的扩展方向,使后发育裂缝更易与其他裂缝形成网状结构,验证水力压裂增透机制。水压力为27 MPa时,压裂有效半径的模拟结果为2.8 m,与实测抽采钻孔的有效抽采半径3 m基本吻合。
    多部门协作下危险品运输监管的演化博弈
    王伟, 王晓楠, 丁黎黎, 张文思, 张辉
    2020, 30(10):  69-74.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0
    摘要 ( 182 )   PDF (1757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危险品运输企业违法运输及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的问题,构建以危险品运输企业和2个监管部门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共同作用的演化博弈均衡,利用演化仿真模拟多部门协作的监管效果,揭示违法运输罚款、监管成本以及监管成功率的变化对危险品运输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决策施加影响的过程。结果表明:多部门协作有助于提高监管部门对企业违法运输行为的查处率,有利于促进运输企业合法运输和监管部门严格监管;多部门协作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积极性;多部门协作有利于对违法运输行为进行合理罚款,但只有在查处成功率较高的情况下,罚款才能对企业违法运输行为起到抑制作用。
    煤层脉动式酸化压裂增透技术及其应用
    贾男
    2020, 30(10):  75-81.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1
    摘要 ( 136 )   PDF (1768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富含矿物质煤层透气性问题,基于煤层水压致裂理论和酸液溶蚀煤体矿物质的增透机制,提出脉动式酸化压裂增透技术,采用实验室渗透率测试方法,确定适合中能煤矿的酸液配比并开展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脉动式酸化压裂后,压裂孔抽采瓦斯平均混合流量和体积分数为普通抽采钻孔的3.10和3.39倍,为脉动式水力压裂钻孔的1.23和1.28倍,为普通水力压裂钻孔的2.02和2.04倍;脉动式酸化压裂可融合脉动应力波致裂煤体的物理增透和酸液溶蚀煤体的化学增透,提高裂隙-孔隙空间结构的发育,增加煤体中瓦斯扩散、渗流通道,酸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对瓦斯有驱替作用,利于瓦斯的高效持续抽采。
    开采沉陷区埋地管道变形及力学特征分析
    任建东, 王文, 董淼, 高诗松
    2020, 30(10):  82-89.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2
    摘要 ( 174 )   PDF (3593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气煤重叠区内煤层开采对天然气埋地管道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采动影响下埋地管道的受力变形特征,建立不同开采程度埋地管道变形的数学模型,得出竖向应力作用下管道顶部受力状态由受拉转为受压、底部由受压转为受拉;水平应力作用下管道顶底部均受拉应力作用,拐点左侧与右侧受力方向相反。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沉陷区内埋地管道变形可由高斯函数表示;竖向应力作用下管道顶底部受力状态呈现上下反向对称、关于沉陷中心呈现左右对称;整体受力状态关于沉陷中心呈现左右对称。
    煤层注水降尘中表面活性剂复配应用研究
    翁安琦, 袁树杰, 王晓楠, 马瑞峰
    2020, 30(10):  90-95.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3
    摘要 ( 238 )   PDF (1665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防治综采工作面生产期间煤尘污染问题,以黑龙江某煤矿的烟煤层为研究对象,进行煤层注水降尘试验;优选仲烷基磺酸钠(H95)、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35)、椰油酸二乙醇酰胺(CDEA)4种表面活性剂,并按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两两复配成6种溶液,分别对单体和复配溶液进行表面张力、接触角及反渗试验。结果表明:0.05%H95和0.05%CDEA的复配溶液对煤的润湿性最好。在采煤机割煤处、液压支架移架处和皮带机转载处加入复配表面活性剂并注水后,全尘降尘率分别为83.96%、76.17%和72%,呼吸性粉尘降尘率分别为79.29%、73.95%和70.3%。
    近直立特厚煤层分段综放开采巷道布置研究
    钟涛平, 李振雷, 刘旭东, 宋大钊, 冯攀飞, 李东辉
    2020, 30(10):  96-104.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4
    摘要 ( 132 )   PDF (3938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近直立特厚煤层综放分段开采巷道布置,以乌东煤矿南采区近直立煤层开采工程为例,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全煤巷道和半煤岩巷道围岩应力和位移分布特征及巷道稳定性。顶板侧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明显高于底板侧巷道;布置全煤巷道时,巷道变形程度较大而应力集中程度较低,影响巷道稳定主导因素为围岩变形;布置半煤岩巷道时,巷道变形程度较小而应力集中程度较高,影响巷道稳定主导因素为围岩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巷道围岩变形大小、应力集中程度和围岩稳定性控制等因素,近直立特厚煤层应采用不留煤皮的全煤巷道。
    公共安全
    城市洪涝下承灾体暴露性及行人失稳风险分析
    宋英华, 张哲, 方丹辉
    2020, 30(10):  105-111.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5
    摘要 ( 224 )   PDF (3062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MIKE 21水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武汉市南湖区域雨洪模型。首先,模拟由暴雨强度公式和芝加哥雨型合成的不同重现期、历时120 min、 雨峰系数为0.4的降雨洪涝过程;然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积水深度和降雨时间等维度分析道路、建筑物等承灾体的暴露性;最后,选取20年一遇降雨道路上的积水点,对一定范围内的行人作失稳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内承灾体的暴露性与暴雨重现期的变化呈正相关,同时,暴露性的最大值集中在降雨后的60~80 min;降雨后的45~110 min行人会发生长达65 min 的失稳风险,需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做好防范措施。
    惰气/赤泥两相抑爆剂抑制瓦斯爆炸试验研究
    孙超伦, 张一民, 裴蓓, 王燕, 孟祥卿, 纪文涛
    2020, 30(10):  112-118.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6
    摘要 ( 167 )   PDF (2850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发新型高效气-固两相瓦斯抑爆剂,基于管道瓦斯爆炸试验平台,测试二氧化碳、氮气与赤泥两相抑爆剂对甲烷最大爆炸压力、火焰平均传播速度等参数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相抑爆剂与单相抑爆剂的瓦斯抑爆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惰性气体/赤泥两相抑爆剂兼具惰性气体和赤泥的双重抑爆效应,其对甲烷爆炸的抑制性能优于单相惰气和赤泥,且抑爆效果随着惰性气体体积分数和赤泥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惰气存在临界体积分数,高于该临界体积分数,添加较低质量浓度的赤泥即可完全抑制甲烷爆炸;低于该临界体积分数,实现甲烷爆炸完全抑制所需的赤泥质量浓度显著提高。
    京津冀地区森林火灾综合风险评估
    蒋琴, 钟少波 副, 朱伟
    2020, 30(10):  119-125.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7
    摘要 ( 243 )   PDF (2309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完善京津冀地区的森林火灾风险管理体系,基于公共安全三角形理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获取和处理3类共14项指标数据;使用熵权法为指标确定权重,结合GIS计算分析京津冀地区森林火灾综合风险;通过与历史火灾数据对比,验证所提出的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危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居民点密度,目标敏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植被覆盖率,目标暴露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救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消防力量建设;从2005—2015年,京津冀地区整体的森林火灾综合风险在降低。
    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火灾风险综合评价
    孙威, 韦善阳, 田筱, 许石青, 石美
    2020, 30(10):  126-133.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8
    摘要 ( 164 )   PDF (2898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少数民族村寨火灾隐患大、预防扑救困难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贵州某代表性少数民族村寨建立层级火灾风险评价模型;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获得各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使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指标权重;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环境影响因素关联度,应用物元可拓模型得到少数民族村寨火灾危险等级。结果表明:评价指标权重最大的是火灾荷载密度,占比11.8%;最小的是消防站等级,占比0.4%;经评价达到最安全等级即第4级的指标有10个,占比32.2%;达到最危险等级即第1级的指标有5个,占比15.41%。综合评价得出少数民族村寨的综合危险等级为3级,火灾风险较低。
    火灾事故下人群承受热辐射阈值差异分析
    冯娇娇, 王静虹, 李佳, 金博伟, 陈漫漫, 王志荣
    2020, 30(10):  134-140.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19
    摘要 ( 270 )   PDF (2630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保疏散模型中有关于火灾排斥力计算的合理性,减少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采取现场试验的方法,首先用表面温度为600和900 ℃的辐射加热板作为散热器,模拟真实火源辐射,记录被试以不同身高、性别及趋近方式朝向散热器接近的最大距离;然后分析火场疏散过程中,人群迫于逃生压力,承受热辐射所表现出的多因素差异性特征,计算并对照其差值。结果表明:个体承受热辐射的程度与身高、性别、从众心理等因素有关,且符合正态分布;单人可承受热辐射程度与身高呈线性正相关,双人趋近相比于单人趋近可增加个体对热辐射的耐受程度;女性热辐射耐受能力相比于男性更低,但更稳定。作为改进火灾排斥力和保障人员安全的参考,单人趋近时,所受热辐射阈值应小于3.49 kW/m2;双人趋近时,所受热辐射阈值应小于4.52 kW/m2
    防灾减灾技术与工程
    脉冲型近场地震下HDR隔震简支梁桥参数研究
    李宇, 陈明, 赵国辉
    2020, 30(10):  141-148.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20
    摘要 ( 150 )   PDF (2881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脉冲型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简支梁桥设计参数对其隔震后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设置高阻尼橡胶(HDR)支座的隔震简支梁桥等效单墩模型,以典型近场地震动作为输入,得出桥墩高度、桥墩质量和等效隔震度对HDR隔震简支梁桥的近场地震动响应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桥墩越矮,HDR隔震简支梁桥的等效周期增幅就越大;桥墩越高,HDR隔震简支梁桥的梁体位移峰值也就越大;当墩高大于35 m,HDR隔震效果不明显;桥墩质量的增大对HDR隔震效果不利;HDR隔震简支梁桥的近场地震动响应与等效隔震度有很强相关性,即当等效隔震度小于2.0时,HDR隔震效果较差;而当等效隔震度大于3.0时,HDR隔震效果则随等效隔震度增加而增强。
    矿井瓦斯与煤自燃共生灾害:耦合关系、致灾机制、防控技术
    张巨峰, 施式亮, 鲁义, 游波
    2020, 30(10):  149-155.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21
    摘要 ( 283 )   PDF (3589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矿井瓦斯与煤自燃共生灾害防控关键科学问题,研发智能化技术装备,保障高瓦斯易燃煤层安全开采,基于共生灾害多尺度、多时空、多物理化学场耦合的复杂演化过程,从瓦斯对煤炭氧化自燃的抑制和煤自燃对瓦斯爆炸极限的影响2个方面,分析共生灾害的耦合关系;考虑煤层瓦斯抽采过程中煤基质瓦斯-扩散-渗流、裂隙瓦斯-空气混流以及煤体吸附/解吸引起的煤基质变形过程,建立瓦斯抽采流-固耦合模型和煤自燃发火流-固-热耦合模型,揭示共生灾害致灾机制;归纳总结瓦斯与煤自燃共生灾害防控理论和技术,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瓦斯与煤自燃共生灾害的发生是裂隙场内漏风氧气场、蓄热温度场、瓦斯分布场等多场耦合在时间维度上积累的结果,对其防控的关键在于共生灾害动态风险精准识别、实时预警和响应措施的快速执行。
    应急技术与管理
    应急救援团队中大五人格对TSA的影响:一个双调节模型
    姜卉, 文冠群, 王振雄
    2020, 30(10):  156-163.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22
    摘要 ( 268 )   PDF (1999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寻应急救援团队中团队情境意识(TSA)的形成机制,明确人格、个体情境意识(ISA)和社会网络关系等因素在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实证研究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选取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消防指挥系364名大四学员作为被试,分为40小组,以营救地震后倒塌建筑物中被困人员为任务情境开展试验,收集被试的ISA数据和每个小组的TSA数据;通过线上问卷收集被试大五人格数据和日常合作网络密度(CND)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一个以大五人格的开放性维度和神经质维度为自变量,以ISA和CND为调节变量的双调节模型。结果表明:开放性正向预测TSA,团队整体的开放性越高,TSA越高;神经质负向预测TSA,团队整体的神经质越低,TSA越高;团队内ISA平均水平的提升可增强开放性和神经质对TSA的预测作用,CND的提升可减弱开放性和神经质对TSA的预测作用。
    危险化学品库区应急处置流程与机制研究
    李季, 宋富美, 柏松
    2020, 30(10):  164-170.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23
    摘要 ( 284 )   PDF (1852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危险化学品储存库区应对异常情况及典型事故时的处置效率,建立包括监测、响应、救援与信息4个环节的应急处置流程,并研究其构建要素、框架、内容以及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和运作机制。监测平台可实时显示所有仓库的各项指标数据和异常报警信息,并据此判断,当其突发情况不可控时,依次启动应急呼叫、现场侦检、设立警戒区、指引撤离疏散、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救援物资供应等子模块,各处置环节紧密相连,形成链式响应架构。研究表明:应急呼叫级别按照事故涉及人员范围大小分为3级;警戒区设置方式按照事故泄漏物质是否有毒确定;提出3项应急协调措施,并引入基于现实增强(AR)技术的消防应急指挥平台,作为辅助的信息化工具平台。
    震灾应急物资分配-运输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
    林勇, 肖骅, 张立, 漆磊
    2020, 30(10):  171-178.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24
    摘要 ( 242 )   PDF (3373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地震灾害中直达路径与迂回路径并存情况下的应急物资分配-运输新问题,给应急管理决策者提供多样化的决策方案,首先,以损失攀比效应总和最小以及时间攀比效应总和最小为目标,构建应急物资分配-运输优化模型;然后,通过改进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算法的速度更新策略和参数更新策略,并融入将不可行解修正为可行解的编码修正策略,提出一种基于编码修正的MOPSO(MOSPO-CM)算法来求解模型;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应急物资分配-运输新问题,并能为应急管理决策者提供多个优化方案。
    职业卫生
    视频侦查员作业疲劳评估
    许锋
    2020, 30(10):  179-185.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25
    摘要 ( 230 )   PDF (4557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防止视频侦查中长时间、大强度、高难度作业引起作业疲劳,导致分析力和判断力下降,遗漏重要信息,以S市视频侦查员为研究对象,开展主客观作业疲劳评估研究。主观评估方面,在《自觉症状调查表》基础上,考虑视觉疲劳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客观评估方面,应用生物力学评价(FAB)和Eegosports脑电仪测量作业人员各工作时间段运动状态及脑电信号,分析其头颈部疲劳状况和脑电(EEG)波中δ波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评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821 7,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作业人员的疲劳感受平均分达到1.94分,出现明显的作业疲劳;午班和晚班的疲劳程度大于早班,特别是晚班结束时作业人员身体和精神的疲劳状态达到顶峰。
    护目镜快速检测仪的研制
    商景林
    2020, 30(10):  186-190.  doi: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0.026
    摘要 ( 163 )   PDF (3036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加强护目镜的质量控制和缩短护目镜的检测周期,进而保障人眼安全和促进相关产品的出口,在分析国内外护目镜标准中可见光透射比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基础上,依据最新护目镜国际标准中规定的宽光谱光源测量方法,结合产品检测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研制一台护目镜快速检测仪;利用标准镜片对该检测仪进行校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国家标准对护目镜可见光透射比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均有差异;校准结果符合国际标准中对检测设备精度的要求;所研制的检测仪的可见光透射比测量精度高、速度快,可作为标准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和终端用户。
    书评
    疫情防控形势下学生心理疏导与校园安全管理融合思考
    吴协涛
    2020, 30(10):  191-192. 
    摘要 ( 95 )   PDF (1693KB) ( 3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事故防范意识对旅游安全管理模式创新及实践价值研究
    袁鹏
    2020, 30(10):  193-193. 
    摘要 ( 56 )   PDF (1900KB)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生产意识对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王新
    2020, 30(10):  194-194. 
    摘要 ( 60 )   PDF (1687KB) ( 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