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1-07-28
上一期
下一期
安全科学理论与安全系统科学
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与展望
佟瑞鹏, 赵旭, 王露露, 郭子萌, 安宇
2021, 31(7): 1-8.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01
摘要
(
364
)
PDF
(1840KB) (
6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推进我国应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应急管理人才紧缺的问题,对比中美高校应急管理学科教育存在的差异,借鉴美国有益经验,综合国内不同学者对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剖析当前高校应急管理相关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框架、需求为指引、问题为侧重点、相关专业为依托的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专业仍然处于起步初期,存在诸多问题;智慧应急、主动应急的综合性应急管理人才是应急科技时代下的总体培养目标;多元化教学路径,系统化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
安全情报学方法论研究
王秉, 黄庆文, 游波, 徐佳昕, 吴超
2021, 31(7): 9-14.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02
摘要
(
285
)
PDF
(3790KB) (
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安全情报学(SIS)方法论体系,进而完善SIS学科理论体系,基于理论视角,根据SIS与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分析SIS方法论的基本涵义,并提出SIS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基于此,剖析SIS的研究原则和路径,并解析SIS的研究方法构成(包括一般研究方法、移植类研究方法与专有研究方法)。结果表明:SIS方法论是系统化的SIS研究方法体系,SIS的研究原则、路径和方法共同构成SIS方法论体系。
安全社会科学与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文献计量分析
*
王乾坤, 朱科, 王军武, 郭佩文, 申文忠
2021, 31(7): 15-23.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03
摘要
(
300
)
PDF
(2564KB)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全面了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2000—2020年收录的1 452篇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与可视化工具,从刊文数量与发展趋势、作者群体与发文机构、经典期刊与重要文献等层面,剖析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态势。结果表明:近20年的发文量与被引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是本领域研究成果贡献最多的国家;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是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热点期刊,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伊朗;研究热点聚焦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对象、方法和技术应用等主题。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煤矿安全投入决策分析
*
姜福川, 周师, 吴增彤, 钟基超, 张书豪, 张雪芳
2021, 31(7): 24-29.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04
摘要
(
372
)
PDF
(3030KB) (
4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煤矿安全投入决策水平,使安全投入更好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建立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安全投入方案评价模型。首先,针对安全投入的特点,从安全投入、产出2方面选取7个指标,构建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TOPSIS法计算得出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实现方案的优选并以最佳方案的投入比例为参考进行安全投入决策。结果表明:合理的安全投入结构是实现安全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该模型可以有效地选出以往安全投入方案中能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方案,有助于提高煤矿安全效益。
基于DEMATEL-ISM的矿工不安全情绪形成因子研究
*
李广利, 严一知, 刘文琦, 陈耀光, 吴泽玉
2021, 31(7): 30-37.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05
摘要
(
346
)
PDF
(1663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矿工不安全情绪的产生,提升人因可靠性,系统分析矿工不安全情绪形成因子间的重要程度及层级关系;基于文献和访谈研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12个矿工不安全情绪形成因子;采用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将12个形成因子聚集为强原因、弱原因、强结果和弱结果4个因子集;并进一步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矿工不安全情绪形成因子的多级递阶模型。结果表明:矿工不安全情绪的形成是直接因子、中间因子和深层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岗位胜任力不足、不良管理行为或态度、职业发展受限、人际沟通不良、安全文化氛围不足和福利待遇达不到期望值等是影响矿工不安全情绪形成的关键因子,应予以重点关注。
考虑信任的公私合作监管演化博弈分析:以新冠病毒医疗垃圾管理为例
*
曹策俊, 朱彦青, 张帆顺, 李小莉, 杨琴
2021, 31(7): 38-47.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06
摘要
(
263
)
PDF
(1716KB) (
5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政府与私人企业间的合作绩效,在构建未考虑与考虑信任水平的公私合作收益矩阵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不同情形下政府与私人企业在新冠病毒(COVID-19)医疗垃圾管理中策略演化趋势。通过数值算例,对比分析未考虑与考虑信任水平的公私合作监管策略的演化轨迹,剖析惩罚成本对博弈双方策略演化轨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冠病毒医疗垃圾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设计惩罚机制规避私人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还需建立信任机制引导私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从而实现整体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而促进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群体动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
李妙慧, 栗继祖
2021, 31(7): 48-55.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07
摘要
(
291
)
PDF
(1854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发挥群体动力在煤矿企业班组中的积极作用,预防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UBI)的产生,在回顾与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矿工群体动力、心理安全感(PS)、人际关系与UBI之间的关系假设模型。以296名煤矿企业一线班组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分别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与层级回归法检验PS的中介效应和人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群体凝聚力、群体感染力、群体驱动力与PS显著正相关,群体压力、群体耗散力与PS显著负相关;PS与矿工UBI显著负相关;PS在群体凝聚力、群体压力、群体耗散力与矿工UBI间起中介作用;人际关系在群体凝聚力、群体驱动力、群体压力与PS间起调节作用。
安全工程技术
圭嘎拉隧道石门揭煤岩柱安全厚度及动力特性
谢全敏, 晏理想, 周圣国, 王智德, 杨文东
2021, 31(7): 56-62.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08
摘要
(
358
)
PDF
(2282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煤系地层公路隧道施工中瓦斯气体泄漏、爆炸及煤层突出、挤出、压出等地质灾害问题,以西藏拉泽高速公路圭嘎拉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力学理论,结合岩柱爆破损伤范围大小和地应力与煤层瓦斯压力作用下岩柱安全厚度,得出不同煤层倾角隧道石门揭煤的岩柱安全厚度计算式,得到圭嘎拉隧道石门揭煤岩柱安全厚度;运用数值模拟法建立煤系地层公路隧道石门揭煤动力学模型,研究石门揭煤掏槽爆破微差间隔时间对煤层及其顶底板的动力特性,获得煤层与顶底板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圭嘎啦隧道石门揭煤安全厚度2.8 m是合理的;随着微差间隔时间增加,动力响应强度降低,石门揭煤爆破最佳微差间隔时间为50 ms;随着煤层倾角增大,动力响应强度增强,应适当减小急倾斜和倾斜煤层揭煤深度,可适当增大缓倾斜煤层揭煤深度。
安装方式对浮法玻璃热破裂行为影响
*
张嬿妮, 温心宇, 冯志超, 刘春辉, 侯云超
2021, 31(7): 63-69.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09
摘要
(
156
)
PDF
(3245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浮法玻璃在建筑火灾发展过程中,不同安装方式对其破裂行为的影响,以尺寸为600 mm×600 mm×6 mm的浮法玻璃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点支撑、框支撑(4边遮蔽、左右遮蔽、上下遮蔽)和无遮蔽5种安装方式,分析不同安装方式下的浮法玻璃在热载荷作用下的破裂行为,得到浮法玻璃的首次破裂时间、玻璃表面温度及空气温度、裂纹起裂位置和裂纹扩展行为等特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载荷作用下,选用无遮蔽安装方式的浮法玻璃在试验中未发生破裂,其防火性能最好;而选用点支撑安装方式的浮法玻璃首次破裂时间最短,其裂纹以直裂纹为主,且起裂位置发生在玻璃的支撑点处,其防火性能最差。
喷粉压力对KHCO
3
冷气溶胶甲烷抑爆效果影响研究
*
王燕, 林森, 李忠, 温小萍, 郑立刚, 纪文涛
2021, 31(7): 70-7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7.010
摘要
(
166
)
PDF
(4808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主动式喷粉抑爆系统的最佳抑爆效果,基于5 L管道爆炸试验平台,测试喷粉压力对碳酸氢钾(KHCO
3
)冷气溶胶分散状况的影响,并开展KHCO
3
冷气溶胶对于9.5%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爆炸的抑制试验,考察了不同喷粉压力下形成的KHCO
3
冷气溶胶对甲烷爆炸压力及火焰传播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喷粉压力显著影响KHCO
3
冷气溶胶的分散状况,进而影响其甲烷抑爆效果,KHCO
3
冷气溶胶在低喷粉压力下难以分散且抑爆效果不佳,仅对前期火焰产生抑制作用;随着喷粉压力增加,KHCO
3
冷气溶胶抑爆效果逐渐提升,甲烷爆炸火焰传播减缓,最大爆炸压力降低;但当KHCO
3
冷气溶胶得到充分分散时,继续增加喷粉压力对其抑爆效果提升很小。
瓦斯气体劣化-荷载作用下煤岩损伤本构模型
*
李波波, 吴学海, 任崇鸿, 许江, 张尧, 高政
2021, 31(7): 76-81.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11
摘要
(
190
)
PDF
(1603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预防煤矿瓦斯动力灾害,研究瓦斯气体对煤岩力学性质的劣化机制及煤岩损伤演化特征,以原煤试样为研究对象,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试验装置,开展不同瓦斯压力下煤岩三轴压缩试验;建立瓦斯气体劣化-荷载作用下煤岩损伤本构模型,通过试验结果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煤岩在塑性变形阶段前累计损伤几乎为0,峰后损伤程度迅速增大;随着瓦斯压力升高,煤岩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均降低,瓦斯气体作用后煤岩初始损伤量显著增加;煤岩黏聚力随瓦斯压力升高而呈线性降低,通过黏聚力与瓦斯压力的关系修正Mohr-Coulomb准则,可量化考虑瓦斯气体劣化后的煤岩应力应变关系;所建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可反映不同瓦斯压力作用下煤岩损伤演化过程。
基于改进Faster R-CNN的铁路客车螺栓检测研究
赵江平, 徐恒, 党悦悦
2021, 31(7): 82-89.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12
摘要
(
248
)
PDF
(5522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保铁路客车运行安全,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目标检测的客车关键部件图像缺陷检测算法,针对算法在小尺度螺栓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2点改进,首先,结合深度残差网络和Inception网络两者优点替换原VGG16网络,并增加上采样层,解决图像经过卷积网络特征信息流失严重的问题;其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优化区域建议网络(RPN)中锚点的尺寸和比例,提高生成建议区域的精确性,解决缺陷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最后,用创建的螺栓缺陷数据集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检测准确率可达87.4%,相较原算法提高8.9%,且对于多目标缺陷与混淆目标,漏检率与误检率分别降低9.9%和11%。
应用灾害数字孪生体的应急预案演练系统
*
陈超, 闫艳
2021, 31(7): 90-96.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13
摘要
(
338
)
PDF
(6391KB) (
5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效果,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研究灾害数字孪生体的构建方法,开发一种新的应急预案演练系统。该系统通过统一数据接口持续汇集天基、空基、地基遥感遥测数据和传感器采集数据,构建现场几何表达与物理特征的灾害数字孪生体,应用光子网络引擎创建协同演练网络会议,通过增强现实设备在现实空间中叠加展现灾害数字孪生体,利用姿态识别机制和网页即时通信协议,实现增强现实空间中的位置移动、三维标注、语音交流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通过应用灾害数字孪生体,可实现灾害态势的直观、全面展现,从而提高演练培训效果。
基于蠕变效应的穿层钻孔封孔参数优化与试验研究
张钧祥, 刘彦伟, 任培良, 韩红凯, 左伟芹
2021, 31(7): 97-104.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14
摘要
(
175
)
PDF
(6695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穿层钻孔封孔难度大、瓦斯抽采效率低的问题,视煤岩体为弹塑性介质,在考虑蠕变效应下建立巷道围岩力学模型;根据Dracy定律,推导浆液流动控制方程,以渗透率变化为桥梁,构建巷道围岩变形与浆液流动的耦合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解算该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塑性软化区范围由初始时刻4.69 m不断扩大,在100天时稳定于15.19 m;浆液扩展半径随注浆压力的增加而持续增大,当注浆压力高于2.8 MPa后,浆液扩展半径变化较小,逐渐趋于稳定。试验钻孔平均瓦斯体积分数为56.49%,是传统工艺下钻孔平均瓦斯体积分数的3.46倍,在抽采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抽采水平。
水力切槽钻孔瓦斯涌出特征及渗透率反演分析
*
韩雷 , 沈春明, 王维华
2021, 31(7): 105-112.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15
摘要
(
198
)
PDF
(2888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水力切槽对钻孔瓦斯抽采的影响,基于钻孔瓦斯渗流与切槽增渗机制理论分析,设计井下现场试验,考察切槽钻孔瓦斯涌出速度、累计涌出量及其周围瓦斯压力变化特征,并根据瓦斯涌出速度反演讨论水力切槽煤体渗透率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切槽周围应力演化、煤体力学行为以及煤层压力水等因素影响,切槽钻孔瓦斯涌出速度总体上呈快速衰减、缓慢衰减、小幅度升高再衰减、大幅度升高4个阶段变化,在切槽作业约40天后,钻孔瓦斯涌出速度开始大幅升高;切槽孔周围瓦斯压力下降率总体上呈远离切槽孔而减小的趋势,切槽煤体渗透率呈先降低后小幅升高再大幅升高的变化趋势,渗透率与周围煤层瓦斯压力呈负相关性,反演分析结果与现有模拟结论相一致。
高价态金属离子交联体系防灭火性能影响研究
梁择文, 王俊峰, 董凯丽, 张玉龙
2021, 31(7): 113-119.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16
摘要
(
173
)
PDF
(1804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比较中心离子高价态对凝胶防灭火性能的影响,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柠檬酸铝和柠檬酸锆交联,试验Zr
4+
交联体系和Al
3+
交联体系,测定成胶时间并优化配比方案;通过程序升温测试试验研究指标气体和交叉点温度的变化,使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凝胶的防灭火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程序升温过程中,Zr
4+
交联体系使得CO的生成量降低56%,C
2
H
4
的生成量降低54%,且交叉点温度提高32 ℃,阻化效果要优于Al
3+
交联体系;Zr
4+
交联体系在加热过程中抑制煤中羟基的氧化,使甲基和亚甲基更少参与煤氧反应,并且促进羰基和含氧官能团的生成。
旧工业建筑改造施工安全影响机制研究
于光玉, 李慧民
2021, 31(7): 120-129.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17
摘要
(
217
)
PDF
(2209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旧工业建筑改造(ROIB)施工阶段安全事故,提高施工阶段的安全性,针对旧工业建筑特性研究施工安全影响机制。根据ROIB具体施工情况识别风险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影响因素,并构建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并对模型进行影响机制的验证分析;从影响强度和影响路径2方面机制解析SEM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各外源潜变量对施工安全绩效影响在0.05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员因素、施工机械与材料、施工环境与管理、技术因素。
基于PHI2的桥式起重机结构时变可靠性分析
刘玉珍, 杨瑞刚, 赵广立, 景玮宸, 马晓星
2021, 31(7): 130-136.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18
摘要
(
186
)
PDF
(1726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时间累积效应对起重机失效概率的影响,提出基于改进的PHI2的起重机金属结构时变可靠性分析方法。以桥式起重机为例,首先,分析起重机金属结构受力,选取与材料许用应力以及结构许用刚度差值最小的危险点进行结构数值分析;其次,用响应面法(RSM)近似构造功能函数;最后,通过改进的PHI2方法求得上穿率,从而获得起重机金属结构随时间累积的失效概率。结果表明:考虑时间累积效应的可靠性指标明显低于未考虑时间累积效应的可靠性指标。
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关联规则挖掘与分析
况宇琦, 赵挺生, 蒋灵, 张伟
2021, 31(7): 137-142.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19
摘要
(
250
)
PDF
(1571KB) (
4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充分利用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信息,深入挖掘事故特征,提出一种改进的Apriori算法挖掘模式,快速有效挖掘塔式起重机事故关联规则。首先,收集200份具有详细事故调查报告的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分析并提取事故调查报告中事故的属性数据,按照事故属性的概念层次结构编码;然后,基于经典的Apriori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维多层关联规则挖掘的模式,挖掘塔式起重机事故属性与致因间多维多层的关联规则;最后,根据挖掘结果,分析并总结塔式起重机事故特征。结果表明:关联规则能有效利用塔式起重机事故调查报告信息,用定量的方式挖掘事故特征;塔吊事故属性间以及事故致因间有较强关联关系。
公共安全
室外消火栓状态综合特征提取模型
*
陈石灵, 熊勇, 朱磊基
2021, 31(7): 143-150.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20
摘要
(
205
)
PDF
(6498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室外消火栓放水、低压、超压等会影响救援取水功能,为监测其非安全状态,采用数据滤波处理技术,基于一维压力数据,实现压力均值、压力差值、压力方差、压力方差增长率等高阶多维扩展,提出一种室外消火栓状态综合特征提取模型;通过采样频率、滑动滤波窗口宽度等条件组合优化,采集不同条件下压力数据,训练拟合模型参数;将模型应用到综合信息采集智能终端装置并安装在室外消火栓动态信息化监测系统中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判断室外消火栓放水、低压、超压状态,提升室外消火栓动态信息化安全管理水平。
突发事件下多路径行人通行行为模型
*
朱伟, 王亚飞, 张鹏, 林天埜
2021, 31(7): 151-156.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21
摘要
(
182
)
PDF
(1777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突发事件下人员密集场所中行人通行行为,提出一个2层网络模型模拟人员密集场所多条路径的情景,模型设置密集层和稀疏层,其中稀疏层通行成本较低,用以模拟实际中通行时间较短的路径,密集层通行成本较高,模拟实际通行时间较长的路径。研究表明:系统临界容量随着智能体增加而增加,对稀疏层智能体数量的敏感性更高,且更多的行人倾向于选择稀疏层通行;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导致系统临界容量的降低,同时在稀疏层发生的中断和降级事故更容易引起整体拥堵;将进入人员密集场所的人数控制在临界值以下,并尽量避免较短路径发生事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拥堵的发生。
空气幕对地铁隧道火灾温度及流场的影响研究
陶亮亮, 曾艳华, 刘振撼, 彭俊钦, 周小涵
2021, 31(7): 157-163.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22
摘要
(
263
)
PDF
(3023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空气幕对地铁隧道内温度及流场分布的影响,通过火灾动力学求解器(FDS)研究不同火源热释放速率(HRR)、空气幕射流速度和射流角度下隧道内纵向温度、拱顶最高温度及流场分布。结果表明:火源HRR为10、15和20 MW时,空气幕射流速度至少为16、18和20 m/s才能保证烟气控制效果;当射流角度小于45°时,增大射流角度能加速拱顶温度衰减;当射流角度大于45°时,射流角度对拱顶温度衰减的影响很小;拱顶最高温度随着射流速度增大而减小,随着射流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射流角度通过影响火源与空气幕之间的旋涡来改变隧道内的温度分布。
车载GPS数据驱动的危货运驾驶员安全绩效评价
*
韩天园, 李旋, 吕凯光, 周文财, 刘永涛, 乔洁
2021, 31(7): 164-171.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23
摘要
(
253
)
PDF
(2065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危化品道路运输驾驶员日常安全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与便捷性,首先,从车载全球定位系统(GPS)中挖掘自然驾驶数据,运用改进的基于坐标系自适应变换的行驶轨迹分段拟合方法,提取行驶速度、加速度、平面曲率、道路坡度与坡长等动态驾驶数据;然后,结合车辆侧翻车速预测模型、长大下坡制动鼓温升模型,建立行驶速度稳定性、车辆横向稳定性、长大下坡制动稳定性和驾驶状态稳定性4个层次共7个指标的安全评价体系;最后,采用组合赋权法,构建10分制的危化品道路运输驾驶员安全绩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坐标系自适应变换的行驶轨迹分段拟合方法平均减少19.23%的拟合残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危险驾驶行为反应灵敏。
防灾减灾技术与工程
风暴灾害下海洋油气工业重大事故演化层次研究
朱高庚, 陈国明, 张玉飞, 盛积良, 袁冠英, 刘健
2021, 31(7): 172-179.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24
摘要
(
227
)
PDF
(2064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风暴灾害等极端环境下海洋油气作业安全,提出基于扎根理论和决策实验室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DEMATEL-ISM)的事故演化层次研究方法。首先,通过风暴灾害下海洋油气工业重大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探讨事故发生与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特征因素的相关关系;然后,利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开展自下而上的客观归纳,对事故致因因素编码并形成概念和各级范畴;最后,结合DEMATEL-ISM自上而下主观演绎的特性,确定事故的演化层次。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风暴强度、较长的服役年限、较低的自身等级和风暴频繁发生的季节及区域等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事故演化层次中B4和B3等2个层级交互关系具有涌现性的特征,恶劣气象条件和风险意识缺乏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支撑结构受损和水密完整性损失是事故发展的关键节点,平台设施受损是事故演化的必由路径,加强上述因素的管控可有效降低极端灾害下的海洋油气作业风险水平。
应急技术与管理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
成连华, 周瑞雪, 严瑾, 郭慧敏
2021, 31(7): 180-186.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25
摘要
(
218
)
PDF
(1713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量化评价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明确煤矿在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首先,界定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定义,按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划分出适用于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的成熟度等级,列出具体评分标准,并引入改进的突变级数法计算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成熟度总得分;最后,将该模型运用于某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成熟度等级的量化评价,并修正初始评价结果,得到该矿应急救援能力成熟度水平为优化级。结果表明:由该模型所得结果与煤矿实际情况相符,该模型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职业卫生
采用AHP-熵权法的巷道启封中毒窒息致因研究
*
王刚, 商荦真, 刘学麟, 唐礼, 程前
2021, 31(7): 187-192.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7.026
摘要
(
198
)
PDF
(2084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防范密闭巷道启封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综合分析法,构建巷道启封中毒窒息事故评价指标体系,耦合熵权法的客观权重与AHP法的主观权重,组成组合权重,分析获得影响中毒窒息事故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并用实际工程案例验证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未按时检测有害气体浓度权重(0.242 6)最大;其次为警报仪位置不当(0.127 5)、购买劣质防护设备(0.120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中,未按时检测气体浓度是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主要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中,警报仪位置不当、购买劣质防护设备对事故影响较大,仅次于未按时检测气体浓度。
书评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安全管理措施与策略
2021, 31(7): 193-194.
摘要
(
64
)
PDF
(1756KB) (
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代乡镇财务风险预警与安全管理策略
2021, 31(7): 195-195.
摘要
(
72
)
PDF
(1903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面预算在企业经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1, 31(7): 196-197.
摘要
(
70
)
PDF
(1583KB) (
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矿山安全专业英语实践学习与应用策略
2021, 31(7): 198-198.
摘要
(
62
)
PDF
(1757KB) (
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