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7-12-2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李智国,杨子生
    2007, 17(12):  5.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剖析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内涵及其3大类别;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和相关学科基础3方面总结了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的基础理论;从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性和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土地生态安全变化的驱动力4方面进行评述.从而指出,由于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动态评价和研究框架及其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撑体系以及研究区域和对象狭窄等原因限制中国土地生态安全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学科理论研究及其框架体系构建、建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监测、预警和决策体系和加强土地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以期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公共场所泄漏、中毒事故的个人风险水平的估计
    李剑峰,刘茂,王东东,王靖文
    2007, 17(12):  13. 
    摘要 ( 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笔者研究目的在于对人群聚集公共场所某种类型事故所导致的个人风险进行定量.首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人群聚集公共场所个人风险定量计算模型.其次,根据火灾的发生率、死亡率及两类事故之间的发生次数比率,估计出国内毒物泄漏、中毒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最后,根据个人风险的定义求得公共场所毒物泄漏、中毒事故的个人风险的初始值,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结论修正.对比国外的个人风险标准,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2001-2005年公共场所毒物泄漏、中毒事故的个人风险是可以接受的.该研究结论可以为制定我国个人风险标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安全学
    煤矿员工的"知-能-行"不安全行为模式研究
    曹庆仁,李爽,宋学锋
    2007, 17(12):  19. 
    摘要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认知心理学视角,分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决策心理过程,构建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知-能-行"模式模型,归纳该模式下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致因因素,为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煤矿管理者的不尽职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不安全行为,并成为导致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安全管理规定和行为规范、员工的记忆状态、理解能力、行为认知能力、价值观及价值判断、行动能力均是影响煤矿员工作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预防和控制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应从煤矿员工的外在规定性、"知"、"能"、"行"4个方面入手;对煤矿管理者和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应具有差异性.
    基于心理契约的煤炭企业员工安全感的培育
    陈鹏,宋利
    2007, 17(12):  26. 
    摘要 ( 1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心理契约与安全感内涵,进一步探讨煤矿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形成过程及其与安全感之间的关系模型,指出心理契约是影响员工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根据心理契约的动态发展特性,提出煤矿企业员工安全感3阶段培育策略.指出通过生产设备本质安全化、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行为矫正与安全心理培训等手段建立良性互动的心理契约,是培养煤炭企业员工安全感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可以强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约束,提高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干预能力,进而增强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对遏止煤矿重大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模糊聚类的马氏链模型在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吴卢荣
    2007, 17(12):  31. 
    摘要 ( 1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借助于MATLAB软件,对中国31个地区交通事故的危害程度进行动态分类和综合评价.根据中国1999-2005年31个地区的交通事故4个指标和5个社会经济因素数据,把31个地区分为3类,即轻灾区、较重灾区、重灾区;其中浙江、福建与宁夏的交通事故危害严重,上海、北京与天津的交通状况正在好转,这与客观实际符合.根据模糊聚类的结果,求得交通事故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利用马氏链模型可预测未来31个地区的交通事故发展趋势.
    铝质发动机罩的行人碰撞保护研究
    葛如海,王广阔,王岐燕
    2007, 17(12):  37. 
    摘要 ( 1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HyperMesh建立发动机罩和行人头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人的头部与钢质、铝质发动机罩相撞时的动态响应问题,并经试验验证.对头模撞击铝质发动机罩与钢质发动机罩作了比较,得出铝质发动机罩对行人头部具有更好保护效果的结论.对铝质发动机罩内、外板的厚度进行改进设计,得到综合轻量化、刚度及安全性3方面的要求都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最后对铝质发动机罩的内板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在保证刚度的前提下减重效果最好、具有优异的行人碰撞保护性能的铝质发动机罩结构.
    复杂人机系统班组人误模型与量化分析
    廖可兵,刘爱群,童节娟,肖军
    2007, 17(12):  42. 
    摘要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讨论一个班组人员行为模型,即包括:任务模型、事件模型、班组模型和人-机交互模型4个模块,并用其模拟和分析事故状态下的运行班组对异常事故的响应过程;利用班组认知过程流程图模型表征事件发展过程中班组成员对事故的征兆识别、决策、计划和行动执行的响应过程;采用CREAM的量化分析技术,对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管道破管事故的班组认知失误事件进行量化分析.
    安全科技信息
    2007, 17(12):  48. 
    摘要 ( 10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研究
    唐恒,金玉成,朱华
    2007, 17(12):  49. 
    摘要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知识产权现有的实践活动,结合中国的行政程序,提出了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的基本框架,实现了知识产权审议的基本程序和开展重大经济活动的一般程序的有机融合.在该基础上,对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机制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概念设计,为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管制训练分类考核方法研究
    陈亚青,唐卫贞,罗晓利
    2007, 17(12):  55. 
    摘要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当前我国管制员雷达培训考核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雷达管制培训的考核方法--检查单式考核,根据管制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以及航空器在空中的运行状态,对雷达管制培训实施分类考核.并结合一个进近雷达管制考核表的实例,分析其检查单式考核表的设计思想,详细说明其考核表记录和考核结果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民航运行中的威胁与差错管理
    霍志勤,吕人力,史亚杰
    2007, 17(12):  60. 
    摘要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民航运行中的威胁与差错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指出威胁与差错管理的目标并非消除威胁与差错,而是把其危害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分别界定了威胁、差错、非期望状况的概念,优化了威胁与差错管理的模型,并给予详细的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威胁与差错管理的框架形式,提出了系统完善策略.该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民航业从主动控制的角度提升安全效能.
    安全管理学及其具体教学内容的构建
    傅贵,安宇,邱海滨,李纯贺
    2007, 17(12):  66. 
    摘要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安全管理实务和安全管理活动的理论分析,首先,把安全管理学广义地定义为关于事故预防的科学,并分析得到其详细内容、逻辑结构和应用原理;然后,将安全管理学狭义地定义为与安全相关的关于行为协调的科学,并选择性地构建其具体的、与其他课程没有或较少交叉的具体教学内容.
    基于因素重构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
    夏立明,王亦虹
    2007, 17(12):  70. 
    摘要 ( 2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安全文化评价领域存在的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基于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本主体,设计以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为主体的企业安全文化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因素重构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数据处理上的各种优势,建立适应指标体系特征并考虑数据约束条件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加以验证.该模型为解决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中指标体系庞大复杂、样本空间小、缺少可以直接利用的历史数据等难题给出了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
    安全工程
    固体惰性介质对煤粉爆炸压力的影响研究
    谭迎新,王志杰,高云,薄涛
    2007, 17(12):  76. 
    摘要 ( 1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固体惰性介质在减轻煤粉爆炸作用的实验研究,给出影响固体惰化剂作用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验分别选用来自加拿大和中国的3种煤粉和石灰石,对每种实验样品的成分、粒度都进行分析.用20 L球形容器进行实验,测定煤粉中加入不同含量的石灰石后煤粉爆炸的Pmax和(dp/dt)max值.结果表明,石灰石能够起到减轻煤粉爆炸影响的作用,并且随着煤粉粒度的减小,要达到相同的抑爆效果需要的石灰石的用量将加大.
    矿井防灭火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秦波涛,王德明
    2007, 17(12):  80. 
    摘要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评述了国内外常用防灭火技术的现状,并分析了常用技术的主要优缺点;列举防灭火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粉煤灰固化泡沫技术、三相泡沫技术、悬浮山砂的稠化剂技术等;介绍新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情况.在防治矿井煤炭自燃的过程中,由于煤自燃特点及矿井的实际条件,单一的手段难以起到完全理想的效果,往往是多种防灭火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
    钢铁企业动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判
    陈文瑛
    2007, 17(12):  86.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风险评价理论为基础,根据事故风险率由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共同确定的原则,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影响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的风险因素进行定量描述,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建立了钢铁企业动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终应用风险矩阵法直观显示出该事故的风险等级.以某钢铁企业为例说明完整的动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的风险模糊综合评判过程,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反映该钢铁企业动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的风险实际水平.
    巷道截面积突变情况下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研究
    贾智伟,景国勋,程磊,李明金
    2007, 17(12):  92. 
    摘要 ( 1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是研究冲击波的破坏和伤害机理的前提及依据,笔者利用流体动力学、爆炸动力学理论对巷道截面积突变情况下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巷道截面积突变情况下冲击波传播的数学模型,得到了冲击波波阵面压力和其他空气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从而得到冲击波波阵面压力过巷道截面积突变面时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丰富了瓦斯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理论,对井下瓦斯爆炸安全评价以及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天然气钻井井口安全距离研究分析
    温亚男,王起全
    2007, 17(12):  95. 
    摘要 ( 2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天然气钻井井场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破坏程度,选择适合的事故后果模型,对天然气井井喷失控后可能发生的蒸气云爆炸及硫化氢扩散的后果进行量化分析,根据超压-冲量准则、热剂量准则和硫化氢扩散行为规律,计算出爆炸波、爆炸火球及硫化氢扩散的危害范围.笔者建立了天然气钻井井口安全距离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一种确定安全距离的方法.通过计算给出不同无阻流量、不同硫化氢体积含量的20种条件下的天然气钻井井口安全距离,并应用该模型对某含硫气井井口安全距离进行了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具备实用性,值得在天然气井选址规划中推广和使用.
    混酸中甲苯半间歇硝化过程的危险性研究
    陈利平,陈网桦,李春光,刘颖,张幼平,彭金华
    2007, 17(12):  102. 
    摘要 ( 1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甲苯在混酸中硝化的危险性,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甲苯、混酸及一硝基甲苯的热分解情况,用反应量热仪(RC1e)研究搅拌速度、温度及硝酸过用率3因素对目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混酸分解温度最低,而当目的反应的3因素出现异常,以及反应过程中发生冷却失效时,均可导致硝化反应体系不稳定,此时若不停止加料,并采取措施,易引起混酸的分解,进一步可引起一硝基甲苯的分解,导致严重后果.
    甲烷-空气预混气体泄爆过程的实验研究
    师喜林,蒋军成,王志荣,严建骏
    2007, 17(12):  107.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在球形容器和球形管道连通容器内的泄爆过程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在较小的泄压面积时,与密闭容器爆炸实验比较,不能降低容器内的最大压力,反而会增大容器内的最大压力.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泄爆口安装在远离点火源的位置,当发生预混气体爆炸时能较好地降低容器内的最大压力,起到保护容器的作用.
    液化石油气钢瓶长径比研究
    田新利,岳忠
    2007, 17(12):  111. 
    摘要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钢瓶的长度和直径之比(长径比)对容积变形率的影响,在材料相同的条件下,长径比大的气瓶的容积变形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笔者分别从钢瓶的边界效应、冲压工艺、制造经济性3个方面探讨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合适长径比,并综合提出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长径比的适宜范围为0.8~1.6.
    专业保险公司介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研究
    高青松,彭振斌
    2007, 17(12):  115. 
    摘要 ( 1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工程项目特点的分析和对参与项目建设当事人对工程质量安全的影响归因分析,认为,制度安排的缺陷及诚信文化缺失是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国际工程保险的经验,笔者指出,专业保险公司介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是弥补制度缺陷和诚信文化缺失、提高工程的质量安全系数的最佳选择.
    安全管理工程
    煤矿安监系统数据通信可靠性的研究
    杨禹华,钟震宇
    2007, 17(12):  120.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可归纳为单分站单设备、单分站双设备、双分站单设备和双分站双设备几种组网模式,通过对其任务可靠性和基本可靠性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考虑任务完成概率和维护成本两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双分站,局部(高故障点处)双设备的组网模式,以期有效提高通信网络的系统可靠性.
    重大危险源企业级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的研究
    王明贤,李丽霞,张莉莉
    2007, 17(12):  124. 
    摘要 ( 1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某大型危险化学品储运企业为背景,对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进行研究,首先对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过程中各种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将信息分为基础信息、预防信息和救援信息3个方面;然后在单机和网络两种版本硬件结构比较的基础上,以工艺参数传感器、泄漏传感器、火灾报警器、应急设备控制器等主要设备为基础构建了单机版的硬件结构;最后,采用C/S软件结构,运用组件式GIS技术,从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结构以及功能设计等几个方面对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进行了研究.
    城市级危险废物转移安全监管系统设计研究
    朱云,刘晋,周勤,李启莹,钟义龙,玉永生
    2007, 17(12):  129. 
    摘要 ( 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我国危险废物运输安全现状的分析,以及危险废物转移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构建低成本城市级危险废物转移监控系统的设想,为城市危险废物管理提供辅助工具.以广州市为例,将自建监控中心与基于商业平台监管危险废物转移的设计方案作对比,发现两者构建技术大致相同,但基于商业平台的监管方案节省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50%以上,其不仅可实现政府部门通过内网进行正常业务管理,还可实现政府和危险废物运输企业通过外网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辆进行实时安全监控,能有效地提高政企对危险废物运输的两级安全监管效能,为突发污染事件提供查询和应急辅助决策,同时为我国各城市危险废物运输的安全监管提供借鉴意义.
    基于J2EE的塔里木石油公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架构与实现
    刘军,艾力.斯木吐拉,马晓松
    2007, 17(12):  135.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Web Service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B/S结构的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塔里木石油公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的设计模式;阐述了在传统的Web平台的缺点与局限性下选择基于J2EE的系统架构平台的选择的理由;并对基于J2EE平台的多层体系构架设计与实现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给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关键技术,如系统的集成、查询、发布和工作流的实现等;最终实现了塔里木石油公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可靠性分配理论在系统安全目标实现中的应用
    杨静,向晓东,吴高明,杜健敏,吴英
    2007, 17(12):  142.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系统安全理论中,确定各基本事件的可靠度以实现所给定的系统安全目标值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笔者将可靠性分配理论与故障树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了2个层次可靠度分配法:最小割集之间采取可靠度再分配法,对构成最小割集的各个基本事件之间采取等分配法.从而建立系统中各单元可靠度再分配量化模型.为便于应用,通过实例,详述系统各单元可靠性分配的计算过程.研究表明,运用该模型可准确、简便地计算出各单元的可靠度,使系统在给定的目标值条件下达到系统的安全性优化.
    特大采空区处理及监测方案设计研究
    徐必根,王春来,唐绍辉,罗骋
    2007, 17(12):  147. 
    摘要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国内采空区的现状及其处理的一般方法,针对广西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4#特大采空区具有体积大、形状不规则等特征,根据采空区现场调查情况和地表允许塌陷的特点,给出了采空区顶板条形药室大爆破崩落处理方案,为保障采空区综合治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制定了地压监测和位移监测方案.采用声发射、巷道收敛位移和岩体张开裂纹位移等监测技术手段,利用声发射仪、收敛位移计和游标卡尺等监测仪器,构建了系统的地压和位移监测网络,明确了监测内容、监测频率和预警制度.工程实际表明:该监测方案可以为条形药室施工、装药及爆破施工过程提供安全保障.
    L245A级钢管在湿H2S环境下的氢致开裂(HIC)与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试验研究
    张鹏,杨彪,董事尔,彭星煜,唐建荣
    2007, 17(12):  152. 
    摘要 ( 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管线钢在湿H2S环境下运行必须考虑其抗氢致开裂(HIC)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性能,因此,在确保L245A级钢管力学性能合格的前提下,根据NACE TM 0284-2003和NACE TM 0177-2005标准,按照L245A级钢管及焊缝所处的不同介质浓度和运行压力设计了8组试验.通过降低介质浓度和运行压力对L245A级钢管在湿硫化氢环境下的抗氢致开裂性能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性能(SSCC)进行了试验评定;通过4组试验得出:L245A级钢管在标准湿H2S环境下不会产生氢致开裂,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在设计条件和工作条件下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结论.同时笔者对管道在湿H2S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提出了建议.
    应急预警即时指令技术有效遏制事故发生
    陈明福,秦卿,王晓东,王成霞
    2007, 17(12):  158. 
    摘要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化工企业中通过系统科学辨识危险源,针对危险源安全控制数据,采用OPC通讯接口标准,利用网关机和防火墙隔离技术,实现安全的与生产系统数据链接,建成危险源实时监控与应急预警信息系统的有效链接;通过Web实时画面对现场危险源数据进行监控,数据出现波动立即启动相应预案中的应急措施,利用移动公司的企信通服务,利用面向对象语言采用Socket接口编程,自主开发短信模块接口程序;通过系统调用预警模块实现短信监报功能,应用短信瞬间发布应急预警指令,为应急处理赢得时间,有效地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基于C/S+B/S混合模式的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研究
    崔嵛,董华,张启波,刘思超
    2007, 17(12):  163. 
    摘要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针对现阶段技术应用的局限性,笔者提出C/S+B/S混合模式的解决方案;对数据库系统、网络构架及安全性、兼容性和模型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出基于C/S+B/S混合模式的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对解决城市重大危险源统一管理与布局分散的矛盾,实现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和重大事故应急指挥智能化,提高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和救援行为的效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