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7-08-2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基于PTVA模型的房屋多灾种耦合物理脆弱性评估
    卢颖, 王洁鑫, 姜学鹏, 赵云胜
    2017, 27(8):  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01
    摘要 ( 149 )   PDF (2848KB) ( 2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因诸灾害间相互作用导致房屋多灾种脆弱性评估较难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的Papathoma海啸脆弱性评估(PTVA)模型的多灾种耦合物理脆弱性评估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灾种影响下承灾体脆弱性指标的差异性,构建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修正的PTVA模型,计算单灾种初始脆弱性指数和耦合后的脆弱性指数,经综合计算后,得到2个综合脆弱性指数;最后以福建某市典型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多灾种耦合物理脆弱性评估中具有可行性,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
    安全人体学
    驾驶疲劳恢复时间的心电信号分析
    王玉化, 戚春华, 朱守林, 解松芳, 赵婷
    2017, 27(8):  7-1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02
    摘要 ( 184 )   PDF (2372KB) ( 3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适当的休息能有效缓解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为探究科学的驾驶休息时间,开展试验,用MP15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仪,采集20名驾驶人4 h模拟驾驶作业后休息时的心电(ECG)信号,分析ECG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驾驶疲劳恢复期,ECG指标心率(HR)、间期标准差(SDNN)、低高频比值(LF/HF)、样本熵(SampEn)与恢复时间高度线性相关,且性别差异对疲劳恢复期ECG指标有显著影响;驾驶人的心理疲劳恢复时间早于生理疲劳恢复时间;驾驶人主观恢复时间相对于客观疲劳恢复时间有提前现象;建议连续驾驶4 h后男性驾驶人休息时间不少于 24 min,女性驾驶人休息时间不少于27 min。
    安全系统学
    考虑人-环因素的地铁站疏散速度修正模型与仿真
    郑霞忠, 向蕾蕾, 晋良海, 陈述, 陈雁高
    2017, 27(8):  19-2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04
    摘要 ( 204 )   PDF (2489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地铁站突发事件人群疏散效率,构建融合人-环特征的地铁站人群疏散速度修正模型。首先从人员、环境2个方面,分析地铁站突发事件疏散设计要求及人群疏散影响因素,选取地铁结构、携带行李等8个速度影响因子,建立速度影响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未确知测度理论,计算速度指标熵值,确定速度修正量值;最后以某地铁站火灾事故为例,修正人员移动速度,设置疏散个体参数,仿真地铁站火灾疏散过程。结果表明:速度修正前地铁站疏散仿真总时间为264.0 s,修正后疏散总时间为337.0 s,仿真修正后的疏散时间更长,人员危险性更大。
    集成BN和计算试验方法的制造业企业员工CWB研究
    赵旭, 田野, 胡斌
    2017, 27(8):  25-3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05
    摘要 ( 127 )   PDF (2122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避免制造业企业员工反生产行为(CWB)对组织安全及绩效的负面作用,基于贝叶斯网络(BN)和计算试验方法,研究群体CWB的演化模型。首先将个体CWB发生机制和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相结合,通过参数学习构建出员工CWB的BN结构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结合社会影响和观点交换理论,设计员工群体行为交互规则,并嵌入计算试验模型中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员工规模增长不会导致群体CWB的扩散,而员工尽责性和组织分配公平对CWB的影响显著;员工间沟通范围和地缘关系会导致CWB的恶化,但控制关键在于防范初期的极化舆情;平行管理和有机式组织虽然能控制群体CWB,但在实施时存在风险。
    复杂安全系统数据场及其降维理论模型
    欧阳秋梅, 吴超
    2017, 27(8):  32-3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06
    摘要 ( 101 )   PDF (1804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复杂安全系统降维方法和模式,基于安全系统数据场视角,对复杂安全系统降维理论模型开展研究。首先,将数据场概念引入复杂安全系统,并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阐述安全系统数据场的内涵及其4个基本要素;其次,分析数据场在安全系统中产生的3种效应模式及其导致事故发生的内在机制;最后,以复杂安全系统降维过程中的降维、降变和降容为主线,构建复杂安全系统降维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数据场理论及其效应模式适用于描述和阐释复杂安全系统的降维过程与规律,自聚类、维内降容、维间降维、维内(间)降变是复杂安全系统降维的4个关键过程。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苯丙乳液基膨胀型阻燃涂料的配方研究
    杜武青, 毕静仪, 李敏, 刘英炎, 黄志勇, 林楚宏
    2017, 27(8):  38-4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07
    摘要 ( 118 )   PDF (1507KB) ( 2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苯丙乳液基膨胀型阻燃涂料组分间的关系使其发挥最大作用,用热重分析法探究涂料的阻燃过程;通过受热炭层膨胀高度测试,结合组合法确定各组分的作用,并对基础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涂料在受热时,磷酸氢二铵和季戊四醇在110~238 ℃通过脱氨和水,生成偏磷酸铵与季戊四醇及磷酸与季戊四醇的交联物,并形成炭层;在250~380 ℃,三聚氰胺分解出气体,使炭层发泡,形成多孔泡沫炭层,达到阻燃的目的;配方中季戊四醇(成炭剂)和磷酸氢二铵(催化剂)构成炭源,三聚氰胺是气源,苯丙乳液是黏结剂;优化后的配方即苯丙乳液:磷酸氢二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质量比为2.82∶11.04∶6.00∶3.06。
    NH4H2PO4和SiO2粉体对铝粉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唐文文, 陈先锋, 牛奕, 张洪铭, 代华明, 王玉杰
    2017, 27(8):  44-4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08
    摘要 ( 147 )   PDF (3069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受限空间内惰性粉体对铝粉火焰结构及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机制,利用小尺寸开口竖直管道和高速摄影仪和微细热电偶,研究添加质量分数为20%的NH4H2PO4和SiO2粉体时铝粉燃烧火焰形态、火焰温度和火焰传播速度等参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H4H2PO4和SiO2粉体能稀释铝粉尘云浓度,有效减弱反应强度;铝粉粒径增大,惰性粉体对铝粉最高火焰温度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减小,当铝粉粒径为30 μm时,抑制效果最显著;惰性粉体对铝粉火焰传播速度的抑制作用与铝粉粒径负相关;NH4H2PO4对铝粉火焰的抑制效果比SiO2明显。
    半受限空间油气无约束泄爆外场特性研究
    李阳超, 杜扬, 王世茂, 齐圣, 李国庆
    2017, 27(8):  50-5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09
    摘要 ( 143 )   PDF (2919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半受限空间油气无约束泄爆外场特性,基于爆炸力学、可燃气体爆炸超压评估法则和化学动力学等理论,建立评估外场爆燃超压的无量纲比例距离模型;采用模拟试验的研究方法,测量外场爆燃超压并记录火焰形态变化过程;基于此,分析外场超压与火焰形态变化规律,提出外场超压-比例距离变化半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外场横纵方向上最大爆燃超压与比例距离成负指数函数关系;流场与火焰间的正反馈作用决定了火焰传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HMX基含铝炸药低易损性能测试研究
    刘健, 李斌, 解立峰, 郭学永, 姚箭, 王永旭
    2017, 27(8):  56-6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0
    摘要 ( 290 )   PDF (7250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炸药低易损性的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以奥克托金(HMX)为基的含铝炸药的低易损性能(LOVA)。基于美军标《非核弹药危险评估试验标准》、北约《不敏感弹药评估和试验方法》和国内相关试验方法,通过开展慢烤、快烤、射流撞击、12.7 mm子弹撞击、12.7 mm破片撞击和殉爆等6项标准试验,从样品残余状态、弹体损坏状态、验证板破损状态、冲击波超压和爆炸场温度等方面综合评价药剂的易损性。结果表明:HMX基含铝炸药对外界多种刺激不敏感,可承受较高的过载,能满足大多数高性能战斗部装药要求,测试方法的可行性被验证。
    超临界锅炉管内氧化皮剥落的安全控制研究
    陈志刚, 袁丹珏, 黎华, 叶伟文, 张振顶, 刘定平
    2017, 27(8):  62-6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1
    摘要 ( 117 )   PDF (1601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防止超临界锅炉管内氧化皮剥落而频繁出现的超温爆管事故,提出基于安全温度变化率的超临界锅炉运行控制技术。研究超临界锅炉管内氧化皮厚度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导出氧化皮剥落的临界温度变化率与运行时间的关系式。以某600 MW超临界锅炉为例,结合工程安全裕度,绘制不同运行时间、材料、温度下防止超临界锅炉管内氧化皮剥落的安全温度变化率控制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锅炉的运行温度越高、运行时间越长,安全温度变化率就越小; 应针对不同管材,采用基于最小安全温度变化率的均匀启炉、加速停炉、停炉吹管安全运行控制技术。
    起重机臂架结构的凸模型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杨淑伟, 杨瑞刚, 路艺
    2017, 27(8):  68-7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2
    摘要 ( 135 )   PDF (1510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大型工程中起重机安全事故,通过建立模型来衡量起重机臂架结构非概率可靠性。首先利用凸模型非概率可靠性相关理论,构建有代表性的凸模型——广义无穷范数模型,并用该模型来定义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其次分析影响臂架结构非概率可靠性的不确定性参数;最后在凸模型的基础上,将非概率功能函数代入非概率可靠性指标中,求出臂架结构非概率可靠性。以某企业履带式起重机臂架结构为例予以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利用该模型分析臂架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3方面,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公路施工安全防护系统评价
    王景春, 张法, 林佳秀
    2017, 27(8):  73-7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3
    摘要 ( 112 )   PDF (2221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保障公路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针对安全防护系统建立基于改进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模型。首先,构建公路施工安全防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从劳动防护用品、人员通道、临边洞口防护和高处作业等4方面开展评价研究;然后,提出一种微调合成算子对权重云矩阵和安全云矩阵进行模糊合成计算,降低熵值对期望的依赖程度;最后,通过正向云发生器生成安全云图和标准云图,评价安全防护系统整体和各级评价指标的安全状态。应用上述方法评价某工程实例。结果表明:该公路施工安全防护系统整体和高处作业的安全等级为良,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监督安全等级为中;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安全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适应性,实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芳烃装置歧化单元苯泄漏及暴露风险模拟研究
    于靓, 沈晓波, 杨明磊, 修光利, 钱锋, 王基铭
    2017, 27(8):  79-8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4
    摘要 ( 140 )   PDF (2243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定量评估芳烃装置歧化单元安全和环境风险,采用机制模型与传统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装置的循环氢压缩机失效等3个典型事故进行定量危害分析;针对3起事故中发生的苯泄漏情形,进一步采用工艺危害分析软件(PHAST)和危险环境区域(ALOHA)软件,模拟苯泄漏和扩散行为,并定量评价不同人员环境暴露吸入风险。结果表明:由于气团爬升效应和泄漏速率连续变化,PHAST的计算结果比ALOHA更准确;苯泄漏下风向不同位置的环境暴露风险处于10-5~10-4范围。
    基于FLAC的充填体内巷道稳定性分析
    张帅帅, 尹土兵
    2017, 27(8):  85-9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5
    摘要 ( 108 )   PDF (2702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胶结充填体内开挖巷道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某矿山实例为背景,应用FLAC3D软件建立充填体模型,并利用解析解分区域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利用该模型分析巷道开挖后的充填体应力场,结合损伤理论对充填体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高度的充填体开挖巷道后的稳定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开挖使得直墙部分和拱部产生拱形应力集中,充填体中部出现U形沉降;巷道中部直墙脚部分损伤值最高;当充填体高度达到62 m时,直墙部分最大应变约为0.003,对应的损伤值仍明显低于预警值。
    弱崩解性软岩干-湿循环条件下崩解特性试验研究
    梁冰, 曹强, 王俊光, 姜利国
    2017, 27(8):  91-9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6
    摘要 ( 114 )   PDF (2245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填补岩石崩解特性研究中有关弱崩解性软岩崩解特性的研究空缺,从而为解决相关工程问题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以阜新市海州露天矿粗砾砂岩、泥岩等4种弱崩解性软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干-湿循环崩解试验,结合试样的电镜照片、矿物成分、物理指标研究崩解作用下4种软岩的形态、静态崩解指数以及崩解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弱崩解性软岩的崩解性与其矿物成分、结构特征以及物理性质密切相关;依据崩解指数判断弱崩解性软岩的崩解性不够准确,利用崩解过程中软岩整体级配的变化规律(崩解比)来判断其崩解性更精确;弱崩解性软岩内部裂隙和微裂隙表面对水的吸附作用产生的楔裂压力以及亲水性黏土矿物与水反应产生的膨胀应力,二者共同作用引起软岩发生崩解破坏。
    基于网格搜索和ELM的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预测
    王彦彬, 孙韶光
    2017, 27(8):  97-10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7
    摘要 ( 124 )   PDF (1317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预测模型的泛化性能及预测精度,采用网格搜索法结合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极限学习机(ELM)中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及激活函数的类型进行组合优化,进而建立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预测模型;选取重庆砚石台煤矿36组实测数据进行试验,对影响因素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选择其中26组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采用该模型对后10组样本中冲击地压危险等级进行预测,并与其他方法作对比。结果显示:经过十折交叉验证,用该模型得到的正确识别率为84.615%,高于朴素贝叶斯及AdaboostM1的76.92%、61.54%,采用该模型对测试样本集中冲击地压危险等级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为90%,高于朴素贝叶斯及AdaboostM1预测准确率80%。
    不同条件煤粒瓦斯瞬时扩散系数变化特征试验
    史广山, 白鹏飞, 张玉贵
    2017, 27(8):  102-10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8
    摘要 ( 164 )   PDF (1668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外界条件下瓦斯(甲烷)在煤体内部的扩散规律,根据相似理论和扩散方程建立瓦斯扩散系数计算方法,研制煤粒瓦斯扩散测定系统,并通过试验测定了不同煤体结构、不同压力、不同粒度条件下煤粒瓦斯瞬时扩散系数,分析不同条件下瞬时扩散系数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瞬时扩散系数与时间成幂函数递减关系;瓦斯在构造煤中的初期瞬时扩散系数远大于原生结构煤;随着粒度的增大,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中的瓦斯瞬时扩散系数明显增大,原生结构煤中的瓦斯瞬时有效扩散系数逐渐增大,但构造煤中瓦斯瞬时有效扩散系数却明显减小。
    山区公路桥梁结合部位水毁防治试验研究
    金佳旭, 许彬, 董天文, 郎俊彪
    2017, 27(8):  108-11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19
    摘要 ( 92 )   PDF (4279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山区公路桥梁结合部位水毁规律、明确水毁主要原因、完善水毁防治技术,开展无防水毁、浆砌片石和石笼围堰3种工况下的水毁防治模型试验。测定水流流速、水毁堆积物厚度及水毁掏空深度,确认水毁堆积物厚度、掏空深度、水流流速三者与水毁冲刷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无防水毁工况下,模型完全毁坏,其冲刷毁坏过程是渐进的,且有显著的阶段性,水毁堆积物形态以竖直向和水平向堆积物厚度表征;浆砌片石和石笼围堰防水毁工况下,模型完好。
    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渗透性演化试验研究
    李晓艳, 孙光中, 付江伟
    2017, 27(8):  114-11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0
    摘要 ( 99 )   PDF (1636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蠕变过程煤体应力卸载瓦斯可抽采程度,用河南工程学院自行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渗流试验装置对润东煤业3号煤层含瓦斯煤原煤样进行渗流测试,并进行渗透率模型的理论分析,对比试验数据与模型计算数据。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轴压降起始于卸围压后,渗透率变化滞后于轴压降;渗透率在卸围压初期变化不大,随应变的增加,渗透率由慢慢减小到突然增加。卸围压过程中的渗透率与轴向应变变化具有一致性,且与时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液态CO2相变制冷降温试验研究
    宋东平, 周西华, 李景阳, 白刚
    2017, 27(8):  120-12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1
    摘要 ( 171 )   PDF (2088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煤矿深井开采过程中的降温问题,提出一种以液态CO2作为冷源的热害治理新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液态CO2相变制冷降温装置进行地面试验,研究液态CO2降温效果及其冷量利用率,以验证该降温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液态CO2注入流量分别为14.722、16.484、19.168和23.146 kg/min时,对应制冷能力依次为89.8、97.2、109.6 和128.6 kW,风流温度依次降低6.2、6.8、7.5和8.6℃,含湿量依次减少2.746、3.066 5、3.613 5和4.09 5 g/kg,液态CO2冷量利用率达到95%以上;当液态CO2注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该降温系统的制冷量达到最大;析湿工况下,换热器的析湿系数与入口风流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
    间歇式反应器热失控情景研究:以酯化反应为例
    吴昊, 蒋军成, 倪磊
    2017, 27(8):  126-13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2
    摘要 ( 174 )   PDF (2476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间歇式反应器热失控风险,以恒温间歇式丙酸异丙酯合成反应为原型,利用反应量热仪(RC1e)获得不同冷却温度下反应放热特性及热动力学参数,并对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模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基于经验证的CFD耦合模型,对反应过程中搅拌和冷却失控情景进行模拟分析,分别从搅拌转速、冷却温度以及冷却流速失控3方面,研究失控情景对反应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升对不同失控情景存在参数敏感性,其中冷却流速对反应温升影响较大,较低的入口冷却流速直接促使局部换热死区的形成,使失控时间相对标准工况提前近1/5,温度提高近22℃;以反应失控判据Chaos准则为警报标准,确定反应器最佳温度探测器应安装在反应液系内部远离冷却入口且靠近液面1/3处及以上的位置。
    基于BA-WNN的滑行道安全风险预警方法
    刘俊勇, 高曙, 罗帆, 魏万淇
    2017, 27(8):  132-13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3
    摘要 ( 106 )   PDF (1707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有效地实现具有复杂性、时变性及非线性的机场滑行道安全风险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率,针对小波神经网络(WNN)训练过程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训练不稳定等影响预测准确性问题,采用蝙蝠算法(BA)优化WNN,设计和实现基于BA-WNN的滑行道安全风险预警方法,并将其与BP神经网络(BPNN)、WNN、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网络(GA-WNN)等3种方法进行有效性对比。结果表明:BA-WNN方法的预警准确率最高(约为84%),在所有工况下误警率都较低。
    双车道山区公路反向连续弯道危险区域研究
    林慧, 郭建钢, 陈金山, 李林, 张旺
    2017, 27(8):  138-14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4
    摘要 ( 120 )   PDF (3827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定量分析双车道山区公路小半径反向连续弯道危险区域,以福州市森林公园至鼓岭道路的一个反向连续弯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路侧激光交通调查仪采集以小型车为主的交通流参数,并用摄像法和人工记录法获取小型车辆左前轮的行驶轨迹偏移量值;根据实测数据和断面位置的标定值,建立行驶轨迹偏移量、断面位置和行驶速度的三维关系模型;根据关系模型计算出不同速度下危险区域的长度和面积。结果表明:当车辆速度大于临界值时,危险区域的长度、面积与速度间存在二次多项式关系,随着车辆速度的增长,危险区域的范围不断扩大,危险等级不断上升。根据危险区域的变化情况,建议该路段的限速值为20~27 km/h。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通风条件下留矿法采场氡迁移试验研究
    叶勇军, 苏杭, 丁德馨, 余修武, 钟永明, 梁涛
    2017, 27(8):  144-14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5
    摘要 ( 103 )   PDF (2618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通风作用下铀矿山采场爆破铀矿石堆氡析出规律,以留矿法采场为对象,自制模拟采场颗粒堆积型射气介质氡析出的试验装置,选用我国南方铀矿山粒径小于6 mm的破碎铀矿石为样品,试验研究矿石堆高为20 cm和40 cm条件下,采场排风氡浓度和矿堆氡析出份额与通风方式与通风风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采场排风氡浓度随着通风风量的增加而降低,矿堆氡析出份额随通风风量的增大而增大;同种通风方式和通风风量下,采用下行风的采场排风氡浓度和氡析出份额小于上行风;通风风量和风流方向相同时,中央通风采场排风氡浓度和矿堆氡析出份额均低于端部通风;相同风量下,中央通风采场作业空间单位长度的氡浓度增量大于端部通风。
    安全社会工程
    电网企业安全检查模式构建及检查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陈国华, 吴涛, 江赛华
    2017, 27(8):  150-15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6
    摘要 ( 127 )   PDF (1604KB) ( 4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电网企业安全检查工作效率,强化检查结果绩效评估考核效果,针对电网企业安全检查对象、周期和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使检查工作更具系统性、针对性的“三查三治”的安全检查模式方法;基于“三查三治”的安全检查模式,运用函数拟合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安全检查评价模型,得出安全检查有效性指数。试用结果表明:使用所构建的“三查三治”安全检查模式和绩效评价方法,可实现对检查效果的量化评估。
    基于Bigram的安全隐患文本分类研究
    陈孝慈, 谭章禄, 单斐, 高青
    2017, 27(8):  156-16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7
    摘要 ( 127 )   PDF (1365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鉴于传统文本分类研究缺少针对性,在安全隐患文本分类实际应用中表现不佳,以及企业安全隐患文本文本长度短、特征单元选取困难,为高效地从大量安全隐患文本数据中提取、分析有效信息,更好地掌握安全隐患的发生和变化过程,提出利用Bigram二字串作为特征单元,结合支持向量机(SVM)数据挖掘算法的安全隐患文本分类方法。以潞安集团司马煤业有限公司2009—2015年安全隐患记录为数据源,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的分类效果。结果表明:新的安全隐患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召回率及F-值,与传统方法相比,显著提升了分类的准确度。
    公共安全
    复杂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行为风险评价模型
    温国锋, 房颖, 张帆帆
    2017, 27(8):  162-16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8
    摘要 ( 106 )   PDF (1457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评价复杂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主体行为风险,根据行为风险特点,从行为主体、组织行为、项目管理目标等3个维度,全面识别该阶段的主体行为风险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对比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FAHP),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直觉模糊加权平均(IFWA)算子,集结群决策下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评价信息,构建IFAHP主体行为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运行算例检验其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充分考虑了行为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专家评价模糊性,用其最终得到的行为风险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
    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结构
    吴宗谚, 宋英华, 吕伟, 方丹辉
    2017, 27(8):  169-17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8.029
    摘要 ( 167 )   PDF (1438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尽量减小邻避设施建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城市有效运转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2007—2016年33起典型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确定了包括设施本身、政府行为、参与者认知及行为和环境因素等4个方面共11个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影响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影响因素ISM,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得到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表层、中间层和深层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表层影响因素为例,运用结构方程实证分析发现:设施的负外部性、群体对政府的负面认知、熟人社会关系、成本效用分配不均衡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显著,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