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7-09-2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海因里希安全理论的学术影响分析
    李杰, 陈伟炯
    2017, 27(9):  1-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01
    摘要 ( 400 )   PDF (2844KB) ( 7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了解海因里希《工业事故预防》的学术影响,用科学学中科学计量的理论及可视化的技术手段分析引用《事故》的文献。结果显示:《事故》自1931年出版第一版以来,被长期引用,引用者属于美国、中国以及英格兰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引用机构包括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单位;引用的作者主要是 LI Qiming等和SWUSTE P等研究建筑事故和安全史的学者;引用领域涉及工程、公共、环境与健康等;引用主题涉及安全管理、安全绩效、建筑工程以及安全文化等;《事故》对安全科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文化学论纲
    王秉, 吴超
    2017, 27(9):  8-1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02
    摘要 ( 165 )   PDF (1685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构完整的安全文化学 (SC)学科体系,以促进安全文化学的研究和发展,基于已有的安全文化研究与实践成果,提出安全文化学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基于此,剖析安全文化学的4个学科基本问题,即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并详细论述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基础及学科分支体系(即安全民俗文化学、安全文化符号学、安全文化史学、安全文化心理学与比较安全文化学)。结果表明:创建安全文化学具有坚实的现实与理论基础,所构建的安全文化学学科体系可清晰阐明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基本问题、学科基础与主要学科分支。
    安全人体学
    逆行非机动车骑行者的安全生理学特性
    李岩, 胡文斌, 张兴雨, 南斯睿, 周文辉
    2017, 27(9):  14-1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03
    摘要 ( 174 )   PDF (3414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非机动车逆向骑行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提升道路安全水平,研究逆行非机动车骑行者的安全生理学特性。通过高精度摄像机获取西安市3个道路断面的非机动车逆行比例,利用运动手环及手机监测骑行者逆行时的速度和心率,应用时域分析法对比分析骑行者逆行与正常骑行时的心率变异性(HRV),并提出改善管控措施和优化交通设施设计等引导骑行者健康安全骑行的建议。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逆行数量大,而自行车逆行率高;逆行时骑行者的行驶速度和HRV降低、心率升高,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不利于骑行者健康及交通安全。
    建筑工人危险认知结果的差异特性
    韩豫, 刘嘉伦, 张泾杰, 冯志达
    2017, 27(9):  20-2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04
    摘要 ( 301 )   PDF (1800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建筑工人的危险认知水平,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运用心理测量范式获取工人对不同事故的危险认知结果,用分类对比法探究认知结果的差异规律,分析工人的危险认知结果特点、危险敏感性变化规律、危险认知偏差成因等深层问题。研究表明:危险认知结果与危险特征对工人的刺激程度和工人对该刺激的敏感程度密切相关,具有模糊性、差异性和变化性;相同条件下,工人对低危、频发、险兆特征直观、可控性好的事故的危险认知差异较大,这种危险易被低估;工人中会出现适应危险的现象,造成危险敏感性下降和危险感知麻木;而造成工人危险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危险敏感性下降、危险认知主观性过强和高估自身应对危险的能力。
    地铁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
    赵挺生, 张淼, 刘文, 周炜
    2017, 27(9):  27-3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05
    摘要 ( 251 )   PDF (1833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考虑地铁施工的复杂特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地铁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子。首先,基于行为主义、认知、行为约束力等理论,分析其形成机制;然后,结合问卷调查,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FA)简化样本数据,并进行降维;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各影响因子与地铁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因果路径关系。结果表明:地铁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是刺激因子和约束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工作环境和心理状态对其影响强度最大,经验和技能对其影响强度最小。
    安全标志线索对高低倦怠矿工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
    尹忠恺, 施凤冉, 李乃文, 牛莉霞
    2017, 27(9):  33-3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06
    摘要 ( 230 )   PDF (1662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不同安全标志线索对高低度倦怠矿工个体注意返回抑制(IOR)的作用表现,将有无辅助文字安全标志作为2种不同的刺激线索,根据矿工倦怠量表筛选出高低度倦怠个体各20名作为被试,采用线索-靶范式的试验流程,以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为基础,分析低倦怠个体IOR的不同表现。结果表明:2种刺激线索下,2组被试在所有的时间间隔(SOA)均出现IOR现象,且无辅助文字刺激线索下,2组被试的IOR量无显著差异;有辅助文字刺激线索下,高倦怠个体的IOR量明显大于低倦怠个体,说明有辅助文字的刺激线索对IOR有调节作用。
    手机导航方式对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
    彭丹丹, 田伟, 石京
    2017, 27(9):  39-4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07
    摘要 ( 185 )   PDF (2045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驾驶员驾驶时使用不同手机导航方式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开展模拟驾驶试验,利用眼动仪获取4个场景下车辆行驶状态和驾驶人视觉参数;通过均值比较,方差和显著性分析,探究不同手机导航方式下驾驶行为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手机导航方式均造成驾驶分心,但分心程度不同;手持手机导航使驾驶人对前方和左侧区域的关注下降最为显著;使用导航时,驾驶人一般通过降低车速来减少分心带来的潜在风险,其中手持手机导航降低幅度最大;使用手机导航时,车辆纵向速度标准差更加集中,说明此时驾驶人对于车辆的控制变强。
    安全系统学
    松软煤层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相似材料研究
    何生全, 金龙哲, 李雅阁, 卢尧, 李玉丹, 何学秋
    2017, 27(9):  45-5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08
    摘要 ( 308 )   PDF (2395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松软煤层瓦斯突出规律,基于正交试验以腐殖酸钠溶液为胶结剂、不同粒径煤粉为骨料,配制不同配比的相似材料,采用极差分析、数据拟合等方法研究腐殖酸钠溶液质量分数、成型水分等对相似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吸附解析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钠溶液质量分数对相似材料力学特性起主要控制作用。成型水分和腐殖酸钠溶液质量分数均显著影响相似材料瓦斯吸附解析等特性,累计解吸量和瓦斯吸附量随着腐殖酸钠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累计解吸量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瓦斯吸附量随平衡压力增大而增大。材料渗透率随着腐殖酸钠溶液质量分数呈负指数函数变化。
    基于微观模拟的多层地铁站疏散效率研究
    王旭东, 钟鸣, 刘少博
    2017, 27(9):  51-5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09
    摘要 ( 158 )   PDF (1977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客观评估复杂多层建筑物的人员疏散效率,以一个3层地铁站为例,用CityFlow流微观人员疏散模型模拟不同疏散场景,量化分析人员分布情况、电梯操作方式、人员寻路行为3方面的场景设置变数对疏散结果的影响,提出楼层疏散效率概念,探讨多楼层建筑结构人员疏散过程中如何摆脱疏散场景设置的变数,客观评价建筑结构自身的疏散效率。结果表明:增加手扶电梯E3使疏散时间减少9.8%,让大多数人选择楼梯S2可减少16.9%的疏散时间;距离安全出口越远的区域受疏散场景调整的影响越大,整体疏散效率的提高取决于所有疏散通道之间的相互平衡和配合;楼层疏散效率能反映各楼层自身属性,是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桦木木垛火羽流竖直方向烟颗粒形貌特征
    张毅, 郭晨宁
    2017, 27(9):  57-6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0
    摘要 ( 121 )   PDF (5832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桦木木垛火羽流竖直方向烟颗粒的形貌特征,利用自行搭建的小尺寸试验平台开展试验,采集不同采样高度处的烟颗粒,结合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图像,通过相关的图像处理软件,分析烟颗粒形貌特征和尺度分布。研究表明:当采样高度不高于0.8m时,烟颗粒被表面大量焦油包裹而呈片状;当采样高度高于0.8 m时,随着采样高度的增加,附着在采样网上的焦油逐渐减少,烟颗粒逐渐显露出来;烟颗粒平均粒径分布在44~47 nm之间。
    不同变质程度煤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参数研究
    白刚, 周西华, 宋东平, 李雪明
    2017, 27(9):  63-6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1
    摘要 ( 134 )   PDF (1649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煤的变质程度对煤矿火灾时期煤燃烧放热特性的影响,选取6种不同变质程度煤样作为试验样品,采用STA-449C型同步热分析仪进行热重(TG)试验。研究煤样的质量变化、放热量变化规律。通过对TG曲线进行一阶微分得到煤样失重速率(DTG)曲线。利用Freeman-Carrol模型计算各煤样的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失重率和最大失重速率随着煤样变质程度升高逐渐降低,DTG曲线近似符合Gauss分布;初始放热温度Tf0随着煤样水分含量升高而升高;煤样变质程度升高,特征温度点T1,T3,Ts1T4呈线性增加,Tf0Ts0呈线性下降趋势变化;放热量随煤变质程度升高呈指数关系变化,相同温度时,煤样变质程度越高放热量越小;煤化程度越高,综合燃烧特性指数S越大,放热量越大,失水活化能、着火活化能与燃烧活化能均升高。
    新浇混凝土爆破振动损伤累积机制试验研究
    褚怀保, 吴礼报, 杨小林, 叶红宇, 李栓杰, 赵禹
    2017, 27(9):  69-7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2
    摘要 ( 149 )   PDF (3284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新浇混凝土爆破振动损伤累积机制,设计并开展新浇混凝土爆破振动损伤累积模拟试验。首先测量超声波波速,并计算损伤值;然后利用试验结果和损伤断裂力学原理,分析新浇混凝土振动损伤累积规律与机制。结果表明:受振混凝土超声波速变化经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降低和稳定4个阶段;损伤值在第一阶段快速减小,进入第2阶段后损伤劣化效应显现,损伤值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受振混凝土中的峰值波速和稳定波速均低于基准混凝土的相应波速,高强混凝土损伤累积劣化效应较普通混凝土明显。新浇混凝土振动损伤累积是原生微裂纹尖端局部损伤变形、微裂纹和细观裂纹扩展的结果。
    电梯故障率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朱明, 王志荣, 郭文杰, 佟轩
    2017, 27(9):  74-7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3
    摘要 ( 153 )   PDF (1469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电梯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电梯故障率,建立电梯故障率受温度、湿度影响的GM(1,N)预测模型,研究环境温度、湿度对电梯故障率的影响;对所建模型进行校验,得到残差序列,利用残差序列建立修正模型并对原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预测模型对某品牌电梯故障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湿度相较于温度对电梯故障率的影响更大;修正后的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能够用于该品牌电梯故障率的预测;根据模型预测值可知该品牌电梯的故障率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其检维修与管理工作。
    在役海洋平台动力学损伤诊断方法研究综述
    冷建成, 田洪旭, 周国强, 吴泽民
    2017, 27(9):  79-8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4
    摘要 ( 156 )   PDF (1292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在役海洋平台的动力学损伤诊断方法及其发展方向,从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和动力学损伤诊断方法出发,归纳分析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优缺点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结果表明:模态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环境激励下非平稳信号的模态识别;动力学损伤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是将不同的损伤诊断方法结合,以及引入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和智能算法;现有研究成果应用于在役海洋平台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实测模态信息不完备;将诊断结果同安全评价及剩余寿命预测建立联系,是在役海洋平台动力学损伤诊断的发展趋势。
    基于心率指标的山区三级公路安全坡度研究
    张娟, 朱文强, 刘浩学, 朱文邦
    2017, 27(9):  86-9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5
    摘要 ( 156 )   PDF (1428KB) ( 3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驾驶员心率与山区公路纵断面坡度及车速间的关系,随机选取26名驾驶员在山区三级公路进行实车试验。利用动态生理仪采集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率数据,GPS采集试验车辆的实时车速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确定出影响驾驶员在山区公路纵坡路段行车时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及速度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加、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考虑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建议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上坡方向最大安全坡度不宜超过6.8%。
    交叉口交通事故处置用车辆协同控制模型
    罗霞, 何彪, 高源, 刘硕智
    2017, 27(9):  92-9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6
    摘要 ( 202 )   PDF (1575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应急处置交叉口突发交通事故造成的拥堵情况,利用车联网的车车(V2V)通信技术,根据车联网车辆实时播报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以交通总延误最小为目标设定车辆的通过次序及行车轨迹,构建车辆协同控制模型;为提高求解精度和效率,提出基于遍历树和滚动优化的模型求解算法;最后搭建仿真平台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模型和求解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的信号控制方法,显著降低了事故车辆对交叉口运行的影响。
    空中交通管制员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
    袁乐平, 张兴俭
    2017, 27(9):  98-10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7
    摘要 ( 202 )   PDF (1406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评价空中交通管制员作业可靠性,以人为差错评价和规避方法(HEART)为基础,开发面向管制员的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方法。首先分析管制员的工作任务,确定管制员通用任务场景(GTT);然后采用几何平均法、采样法对多源的基本人为差错概率(NHEP)进行融合;按照人-机-环-管的思路,结合已有方法的差错诱发条件(EPC)或绩效形成因子(PSF),综合确定管制员EPC,并结合德尔菲法,利用贝叶斯网络(BN)计算得到EPC的最大影响值;最后以管制员调配飞行冲突为例,运用文中所提方法计算人为差错概率(HEP)。结果表明:与传统单纯使用HEART方法和认知可靠性差错分析方法(CREAM)的计算结果相比,文中所提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静态单点多目标危险品道路运输路径优化
    杨立娟, 王江锋, 陈明涛
    2017, 27(9):  104-10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8
    摘要 ( 104 )   PDF (1473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控制危险品运输对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基于不同运输决策者的路径选择要求,建立有关静态单点多目标约束条件下危险品道路运输路径优化的多个模型。分析危险品事故率影响范围、人口暴露、环境破坏和综合后果风险,并以距离、成本及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设计运输路径优化算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选出与“绝对最优路线”关联度最大的次优路线;最后以国内某公司的苯乙烯运输为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适于求解危险品运输路径的优化问题,能得到运输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对人和环境危害较小的最优路径。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脆弱性分析
    于宝, 冯春, 朱倩, 张怡
    2017, 27(9):  110-11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19
    摘要 ( 201 )   PDF (1585KB)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我国高速铁路网络(HSRN)面对突发事件的抗毁性和可靠性,保障HSRN平稳而高效率地运营,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3个发展时期的HSRN拓扑结构,探究网络的拓扑特性和发展趋势。利用站点重要性综合评价指标挖掘HSRN的重要站点。通过计算网络效率和最大连通子图,分析HSRN在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下的表现。结果表明:我国HSRN在中期发展阶段是以增加网络连通度为主,在长期发展阶段是以丰富集聚效应为主;站点重要性排序显示,武汉、天津、长沙和襄阳将成为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站点;HSRN对随机攻击有鲁棒性,对蓄意攻击有脆弱性。
    基于BP算法的模糊Petri网HSE绩效评价方法
    韩婧, 梁伟, 张来斌
    2017, 27(9):  116-12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0
    摘要 ( 112 )   PDF (1684KB) ( 2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得到更加客观、有效的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绩效评价结果,增强安全管理效果,建立基于BP算法的模糊Petri网(FPN)HSE绩效评价模型。首先结合HSE体系要素层次结构,建立HSE绩效评价FPN模型;然后利用BP误差反传计算一阶梯度的特性对FPN推理过程中的变迁置信度和初始库所可信度进行调节,避免输入参数的主观性;其次输入相关参数,经过模糊推理,得到评价结果;最后以中石油某子公司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BPFPN模型适用于石油企业的HSE绩效评价,可以为HSE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注气压力对不同注源气体置驱效应的影响
    杨宏民, 梁龙辉, 冯朝阳, 许东亮
    2017, 27(9):  122-12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1
    摘要 ( 159 )   PDF (1870KB) ( 3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注气压力是煤层注气促排瓦斯工程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为了研究注气压力对不同注源气体置驱煤中CH4效应的影响,采用含瓦斯颗粒煤垂直应力载荷条件下向实验室注气模拟试验方法,开展1.25 MPa垂直载荷条件下无烟煤注入He、N2和CO2等气体置驱煤中CH4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突破时间内注源气体全部滞留在煤层内;超过突破时间后,注源气体逐步从出口流出,其滞留率逐渐减小,最终只显现驱替作用。注源气体的突破时间随注气压力的增加而减少,随注源气体吸附性由强到弱而减少。置驱率由置换作用和驱替作用及其配比关系共同决定,其与注源气体吸附性强弱没有明显的关系,且注气压力越高置驱效率越高。
    考虑有效应力的煤与瓦斯突出过程分析
    唐巨鹏, 丁佳会, 路江伟, 于宁
    2017, 27(9):  129-13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2
    摘要 ( 130 )   PDF (2011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通过分析揭煤工作面前方原始应力区、应力集中区及卸压区应力状态,推导出不同分区有效应力关系理论表达式;以PFC3D与FLAC3D程序为平台,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揭煤工作面前方不同分区有效应力理论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揭煤工作面前方不同分区有效应力理论值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与至揭煤面距离成三次多项式关系;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突出区域先急剧扩大后平稳增长,且突出区域呈“口小腔大”孔洞形态;煤岩裂隙扩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裂隙数量增长率均呈先增后减趋势。
    数据驱动的施工安全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
    白晓平, 蒲涛
    2017, 27(9):  134-13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3
    摘要 ( 154 )   PDF (1543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鉴于施工安全评价过程往往存在不可忽视的主观随意性,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施工安全状况,首先通过文献梳理、现场调研和专家访谈,建立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遗传算法(GA)和因子分析法,优化评价指标,并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再结合贝叶斯网络(BN),详细给出模型的定量评价程序;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某施工项目的安全评价实例中。研究表明:用基于调研数据建立的评价模型,能够计算得出施工项目处于不同安全等级的概率,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施工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煤层深孔控制爆破作用机制研究
    张树川, 朱飞昊, 高魁
    2017, 27(9):  140-14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4
    摘要 ( 132 )   PDF (2812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应用深孔控制爆破技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首先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有控制孔和无控制孔2种数值模型,进行煤层爆破数值模拟;其次在实验室建立有控制孔和无控制孔2种物理模型,开展爆破模拟试验;然后通过理论分析爆炸应力波入射控制孔的反射规律,揭示深孔控制爆破控制孔的作用机制。数值模拟、爆破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等研究共同表明:增设的控制孔在煤层深孔控制爆破中将入射的压缩应力波反射为拉伸应力波而产生拉伸作用,有明显的控制导向作用和对其他方向裂隙发育的抑制作用。
    安全社会工程
    飞行安全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陈芳, 孙亚腾, 范丹红, 隆良琴
    2017, 27(9):  146-15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5
    摘要 ( 201 )   PDF (1987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拟定飞行员飞行技术培训方案,在分析飞行技术内涵的前提下,结合前人的研究,采用专家访谈法,确定飞行安全技术的30个影响要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建立飞行安全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飞行前准备、飞行程序与技能、飞行监控等7个一级指标以及资料/文件准备、机外检查、机内检查等30个二级指标;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该体系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机组资源管理对飞行安全技术的影响程度最大,飞行监控、飞行操作性/稳定性、飞行程序与技能、信息与决策、特殊情况处理次之,飞行前准备最小。
    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因素识别与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李琰, 于瑾慧
    2017, 27(9):  152-15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6
    摘要 ( 162 )   PDF (1465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的构成要素,基于扎根理论,对陕西省某煤炭企业的30名受访者进行实地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处理,以此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因素识别的概念模型。研究表明:矿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以及情景因素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和收益有重要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成本包括风险成本、预备成本和实施成本,不安全行为收益包括精神收益和物质收益。
    公共安全
    基于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航班运行风险预测
    王岩韬, 唐建勋, 赵嶷飞
    2017, 27(9):  158-16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7
    摘要 ( 167 )   PDF (1490KB) ( 5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航班运行风险预测精确度,参照民航局咨询通告《航空承运人运行控制风险管控系统实施指南》,首先分析山东航空航班控制工作流程,初步筛选出15个航班运行风险评估指标项;然后精选100个航班历史数据,根据粗糙集理论,结合遗传算法和Johnson算法约简评估项,获取8个核心指标;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对于高中低3类风险等级,用该方法所得样本分类正确率可达82.22%,该方法可用于航班运行风险的评估和分级。
    基于IEM-Vague集的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综合评价
    张博昊, 盖宇仙, 芦有鹏
    2017, 27(9):  164-16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8
    摘要 ( 110 )   PDF (1610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反映高铁车站运营的安全管理现状,在参考铁路法律法规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由4个准则层和18个指标层组成的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并应用区间数特征根法(IEM)确定指标权重,结合Vague集建立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的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实证分析我国西北某高铁车站的运营安全现状。实证表明:车站设备水平和人员能力水平对高铁车站运营安全影响较大。该模型能够有效反映高铁车站运营安全管理情况。
    城镇应急资源储备点选址与布局优化研究:考虑暴雨灾害和路径长度
    吴坷, 宋英华, 吕伟
    2017, 27(9):  170-17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9.029
    摘要 ( 143 )   PDF (1741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城镇应急资源配送速度慢与交通组织通达性不通畅的问题,以暴雨灾害为背景,提出一种城镇应急资源储备点快速选取和布局优化的方法。该方法以武汉市洪山区为实例,首先从确定的暴雨灾害影响下应急资源储备点选址的6个基本条件中筛选出研究区域中8个合适的应急资源储备点;然后运用弗洛依德算法计算由储备点出发的配送路径,以总路径距离最短为目标,得到这8个储备点当个数不同时其位置分布的关系。分析表明:增加储备点个数会减少配送路径总长度并提高配送效率,但当储备点超过5个后,增加储备点个数的意义已不明显,5是该区域的最佳储备点个数;该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城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