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2023, Vol. 33 ›› Issue (3): 195-203.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3.03.0676
收稿日期:
2022-10-11
修回日期:
2023-01-13
出版日期:
2023-03-28
作者简介:
![]() |
耿劭卿 (1995—),女,河北衡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急物流。E-mail:18113040@bjtu.edu.cn, |
侯汉平 教授
基金资助:
GENG Shaoqing(), HOU Hanping, ZHOU Zhou
Received:
2022-10-11
Revised:
2023-01-13
Published:
2023-03-28
摘要:
为完善应急避难所救援功能,借助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库和Web版引文数据库(WOS),筛选出355篇中英文文章,展开文献计量、网络分析和主题分析。采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工具,梳理受欢迎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阐述目前已形成的4个研究集群,包括灾民避难需求、应急避难所选址、应急疏散行为和应急避难救援网络,并分析各研究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从灾民需求、资源协调整合以及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避难所救援系统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996—2021年,应急避难所救援系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中文文献以应急避难所选址为主,而英文文献还关注到应急疏散行为;针对4个研究集群展开详细的主题分析,便于审查相关文献,有助于发现仍需关注的避难需求,加强资源利用,探索优化方法。
耿劭卿, 侯汉平, 周洲.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应急避难所救援系统综述[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3): 195-203.
GENG Shaoqing, HOU Hanping, ZHOU Zhou. A review of emergency shelter rescue system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23, 33(3): 195-203.
表4
最常用的前20个关键词
排名 | 关键词(中) | 频率 | 关键词(英) | 频率 |
---|---|---|---|---|
1 | 避难所 | 99 | Disaster | 73 |
2 | 疏散 | 20 | Shelter | 37 |
3 | 地理信息系统 | 15 | Humans | 36 |
4 | 地震 | 15 | Evacuation | 35 |
5 | 应急管理 | 7 | Disaster management | 34 |
6 | 遗传算法 | 7 | Disaster planning | 27 |
7 | 规划 | 7 | Decision making | 22 |
8 | 层次分析法 | 7 | China | 21 |
9 | 选址 | 6 | Risk assessment | 20 |
10 | 可行性 | 6 | Earthquake | 20 |
11 | 城市绿地 | 6 | Optimization | 16 |
12 | 管理科学 | 5 | Disaster prevention | 11 |
13 | 多目标规划 | 5 | Natural disaster | 9 |
14 | 应急避难 | 4 | Location | 9 |
15 | 避难准则 | 4 | United States | 9 |
16 | 网络分析 | 4 | Safety | 9 |
17 | 突发事件 | 4 |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 9 |
18 | 模型 | 4 | Integer programming | 8 |
19 | 防灾避险 | 4 | Risk management | 8 |
20 | 综合评价 | 3 | Urban area | 7 |
表5
依据本地引用次数排名前10篇中英文期刊文章
排名 | 作者(年份) | 本地/篇 | 全局/篇 | 作者(年份) | 本地/篇 | 全局/篇 |
---|---|---|---|---|---|---|
1 | 杨文斌等(2004)[ | 22 | 170 | SAADATSERESHT等(2009)[ | 9 | 348 |
2 | 黄典剑等(2006)[ | 20 | 130 | KILCI等(2015)[ | 9 | 204 |
3 | 吴健宏和翁文国(2011)[ | 12 | 81 | BAYRAM等(2015)[ | 9 | 128 |
4 | 初建宇和苏幼坡(2006)[ | 7 | 67 | SBAYTI和MAHMASSANI(2006)[ | 6 | 217 |
5 | 杨培峰和尹贵(2008)[ | 7 | 59 | KAR和HODGSON(2008)[ | 6 | 164 |
6 | 马丹祥等(2015)[ | 7 | 29 | CHANG Hsuehsheng和 LIAO Chinhsien(2015)[ | 6 | 30 |
7 | 李开兵等(2007)[ | 6 | 15 | CHEN Zhifen等(2013)[ | 6 | 81 |
8 | 黄静等(2011)[ | 6 | 53 | LIU Ying等(2006)[ | 5 | 119 |
9 | 初建宇等(2012)[ | 6 | 34 | VECERE等(2017)[ | 5 | 44 |
10 | 刘强等(2010)[ | 5 | 52 | WANG Weiping等(2016)[ | 5 | 8 |
表6
依据PageRank得分排名前10篇中英文期刊文章
排名 | 作者(年份) | 得分 | 本地/ 篇 | 全局 | 作者(年份) | 得分 | 本地/ 篇 | 全局/ 篇 |
---|---|---|---|---|---|---|---|---|
1 | 杨文斌等(2004)[ | 0.031 7 | 20 | 170 | SAADATSERESHT等(2009)[ | 0.031 4 | 9 | 348 |
2 | 黄典剑等(2006)[ | 0.030 3 | 19 | 130 | BAYRAM等(2015)[ | 0.030 2 | 9 | 128 |
3 | 吴健宏和翁文国(2011)[ | 0.024 1 | 12 | 81 | KILCI等(2015)[ | 0.027 9 | 9 | 204 |
4 | 马丹祥等(2015)[ | 0.019 7 | 7 | 29 | SBAYTI和MAHMASSANI(2006)[ | 0.027 1 | 6 | 217 |
5 | 杨培峰和尹贵(2008)[ | 0.018 0 | 7 | 59 | CHANG Hsuehsheng和 LIAO Chinhsien(2015)[ | 0.022 4 | 6 | 30 |
6 | 初建宇和苏幼坡(2006)[ | 0.016 2 | 7 | 67 | BAYRAM和YAMAN(2017)[ | 0.021 6 | 3 | 64 |
7 | 马丹祥等(2015)[ | 0.014 8 | 3 | 15 | KAR和HODGSON(2008)[ | 0.021 5 | 6 | 164 |
8 | 黄静等(2011)[ | 0.013 4 | 6 | 53 | HASAN等(2011)[ | 0.020 4 | 3 | 224 |
9 | 朱佩娟等(2010)[ | 0.012 6 | 5 | 42 | LIU Ying等(2006)[ | 0.018 7 | 5 | 119 |
10 | 刘强等(2010)[ | 0.012 1 | 5 | 52 | CHEN Zhifen等(2013)[ | 0.018 6 | 6 | 81 |
[1] |
doi: 10.1016/j.ijdrr.2017.09.037 |
[2] |
doi: 10.1007/s11069-017-3033-x |
[3] |
doi: 10.1007/s10479-018-2758-6 |
[4] |
doi: 10.1016/j.tre.2021.102464 |
[5] |
doi: 10.1080/00207729608929296 |
[6] |
doi: 10.1061/(ASCE)0733-947X(2006)132:10(800) |
[7] |
黄静, 叶明武, 王军, 等. 基于GIS的社区居民避震疏散区划方法及应用研究[J]. 地理科学, 2011(2):204-210.
|
doi: 10.13249/j.cnki.sgs.2011.02.204 |
|
[8] |
杨文斌, 韩世文, 张敬军, 等.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J]. 自然灾害学报, 2004, 13(1):126-131.
|
|
|
[9] |
黄典剑, 吴宗之, 蔡嗣经, 等. 城市应急避难所的应急适应能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J].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15(1):52-58.
|
|
|
[10] |
吴健宏, 翁文国. 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决策支持系统[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51(5):632-636.
|
|
|
[11] |
初建宇, 苏幼坡. 城市地震避难疏散场所的规划原则与要求[J]. 世界地震工程, 2006, 22(4):80-83.
|
|
|
[12] |
杨培峰, 尹贵.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方法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J]. 城市规划, 2008(9):88-93.
|
|
|
[13] |
马丹祥, 初建宇, 王政, 等.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防灾避难场所选址模型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5, 24(2):1-7.
|
|
|
[14] |
李开兵, 钱红波, 李素艳. 基于优先度的城市避难场所最优投资规划[J].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16(5):111-115.
|
|
|
[15] |
初建宇, 马丹祥, 苏幼坡. 基于理想点的已知部分属性权重信息中心避难场所选址方法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4):28-32.
|
|
|
[16] |
刘强, 阮雪景, 付碧宏. 特大地震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原则与模型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8):129-135.
|
|
|
[17] |
doi: 10.1016/j.ejor.2008.07.032 |
[18] |
doi: 10.1016/j.ejor.2014.11.035 |
[19] |
doi: 10.1016/j.trb.2014.11.010 |
[20] |
doi: 10.1177/0361198106196400126 |
[21] |
doi: 10.1111/j.1467-9671.2008.01097.x |
[22] |
doi: 10.1007/s11069-014-1557-x |
[23] |
doi: 10.1080/13658816.2013.763944 |
[24] |
doi: 10.1016/j.ijdrr.2016.11.010 |
[25] |
doi: 10.3141/2599-05 |
[26] |
朱佩娟, 张洁, 肖洪, 等. 城市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基于GIS的格局优化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0, 19(4):34-42.
|
|
|
[27] |
doi: 10.1061/(ASCE)TE.1943-5436.0000223 |
[28] |
马丹祥, 苏幼坡, 初建宇, 等. 基于双层规划的避难场所选址与责任区划分模型[J]. 世界地震工程, 2015, 31(4):139-145.
|
|
|
[29] |
doi: 10.1287/trsc.2017.0762 |
[30] |
汪建, 赵来军, 顾彩云. 地震应急避难需求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1):121-128.
|
|
|
[31] |
张永领, 陈璐.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资源需求情景构建[J]. 软科学, 2014, 28(6):50-55.
|
|
|
[32] |
孙忠. 运迎霞. 基于“三维空间面板”的避难场所规模均等性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J]. 灾害学, 2021, 36(3):195-202.
|
|
|
[33] |
杨桂英. 应急避难场所灾时运营中的灾民分类管理探讨[J]. 灾害学, 2017, 32(3):176-182.
|
|
|
[34] |
刘恩华. 唐山市震后重建的思考[J]. 城市规划, 1997, 21(4):16-18.
|
|
|
[35] |
doi: 10.1002/(ISSN)1547-5913 |
[36] |
doi: 10.3390/ijerph15061261 |
[37] |
doi: 10.1016/j.seps.2016.12.001 |
[38] |
doi: 10.1016/j.ijdrr.2019.101426 |
[39] |
doi: 10.1080/10807039.2016.1185692 |
[40] |
刘晓然, 苏经宇, 王威, 等. 重点片区道路应急避震疏散评价理论模型[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 35(1):205-215.
doi: 10.12011/1000-6788(2015)1-205 |
|
|
[41] |
吕伟, 汪京辉, 赵相成, 等.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覆盖选择模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12):157-164.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2.022 |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0.12.022 |
|
[42] |
doi: 10.3390/ijerph16234599 |
[43] |
doi: 10.1007/s10479-018-2807-1 |
[44] |
doi: 10.1080/0740817X.2016.1234731 |
[45] |
doi: 10.1016/j.ejor.2013.04.040 |
[46] |
doi: 10.1080/23249935.2018.1477852 |
[47] |
doi: 10.1016/j.tre.2019.05.008 |
[48] |
doi: 10.1016/j.trb.2014.05.011 |
[1] | 陆继锋, 李方, 杨洋. 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文献计量研究与可视化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5): 199-205. |
[2] | 高来举, 岳豪. 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资源安全挑战与对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5): 66-73. |
[3] | 瞿英, 许生. 社区韧性的概念演进与中外前沿热点对比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11): 105-116. |
[4] | 程刚, 王振雪, 李刚强, 倪钰菲, 徐靓. 我国滑坡监测文献计量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7): 172-179. |
[5] | 李杰, 刘娇, 梁绪树, 钱金鑫, 郝立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30年的整体画像[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3): 9-17. |
[6] | 张鸿莹, 孙宁昊, 王袆, 佟瑞鹏. 基于CiteSpace的高校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2): 16-21. |
[7] | 赵宸豫, 张天巍, 张桂云, 郭子东.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杯式燃烧器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9): 157-166. |
[8] | 王乾坤, 朱科, 王军武, 郭佩文, 申文忠.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7): 15-23. |
[9] | 何昌原, 张鹏, 李驰原, 王乙程, 刘昶. 中国安全文化学研究热点与演进:基于2010—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5): 152-159. |
[10] | 马丹, 裴玉龙, 田昆.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行人交通安全研究综述[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8): 101-108. |
[11] | 邱东阳, 阳富强, 段在鹏. 基于CNKI数据库的安全氛围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7): 27-34. |
[12] | 施家城,谭露,胡明远,林珲. 顾及人员空间知识差异的建筑物应急疏散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4, 24(1): 170-. |
[13] | 李琰,赵龙钊,李红霞. 1991-2012年《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发表论文可视化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9): 136-. |
[14] | 李杰,郭晓宏,姜亢,吕鹏辉. 安全科学知识图谱的初步研究——以《Safety Science》期刊数据为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4): 152-. |
[15] | 李杰,郭晓宏,姜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3, 23(3): 161-.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