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3-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安全社会科学
城市化进程中区域安全文化体系构建——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
陈国华,陈珑凯,潘登
2013, 23(6): 3.
摘要
(
2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安全发展问题,发挥安全文化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基于对区域安全文化系统功能及组成要素的分析,探讨其内涵、特征与作用机理,构建区域安全文化结构模型,建立相应的指标表征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针对深圳市大鹏新区采取实地走访与问卷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例研究,以李克特量表和蛛网图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城区转型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利益驱动型短期发展观,安全工作表面化,社会公共参与不足等问题,区域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亟待从战略高层到群众基础进行有效整合.
安全人体学
高铁驾驶员安全适应性类型的聚类与判别分析
宋扬,金来,张艳琴,赵俊贤,唐毅,郭凯,虞济龙
2013, 23(6): 9.
摘要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高铁驾驶员心理素质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应用高铁驾驶员安全适应性检测指标系统对某机务段驾驶员进行安全适应性检测.聚类分析表明,驾驶员安全适应性包括注意动作协调性及人格独立性稳定性类别、注意危险感受性与人格攻击性敢为性类别、注意动作抑制性和人格独立性社会性类别、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人格独立性稳定性类别及注意安全意识类别共5个类别.判别分析确立了5个类别的预测函数式,实际工作中可据此判定驾驶员是否适合出乘或制定训练计划.
安全人机系统原理理论研究
张建,吴超
2013, 23(6): 14.
摘要
(
2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索安全科学原理在安全人机系统学方面的具体内容,基于对安全科学原理体系的认识,分析研究安全人机系统原理,并给出定义,归纳研究内容,提出系统性安全原理、本质安全化原理、安全协作增效原理、役物宜人原理、安全目标原理等5条子原理,并分析这5条原理的定义和内涵.最后,给出这5条原理与安全人机系统学的关系,并从逻辑思维和社会发展2个角度给出这5条原理的应用关联性.阐述5条原理与安全人机系统学研究内容的联系,分析在一个具体的安全人机系统设计中5条原理的应用关联性,并讨论5条原理在社会发展的动态环境中的应用.
船员视觉特征与疲劳驾驶行为的关系研究
刘清,李胜,?煨±?
2013, 23(6): 20.
摘要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船员视觉特征和疲劳驾驶行为间的关系,用访谈调查与实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运用集对分析(SPA)技术,构建以目标区视点分布比、注视时间比例、瞳孔直径、目视区域距离为自变量集合,舵盘变换幅度为因变量集合的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检验,证实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模型结果表明,船员的4个视觉特征指标对疲劳驾驶行为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且影响度不同,其中注视时间比例对疲劳驾驶行为的影响度最大.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组织因素对船员疲劳的影响分析
林文闻,黄淑萍
2013, 23(6): 26.
摘要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由船员疲劳引起的船舶驾驶事故,探讨组织环境对疲劳的深层次影响,构建航运企业组织因素对船员疲劳影响机理的贝叶斯网络.依托已有的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理论以及国际性海事报告、专家经验等进行建模,对网络结点状态进行分类和赋值,并通过计算分析,研究网络结点不同状态下的船员疲劳水平.计算结果表明:从事近海运输的小企业的船员更易疲劳;提高激励水平并非鼓舞士气的充分条件;在企业内获得认可且加以贯彻的安全文化对缓解船员疲劳具有隐性而长期的正面影响.将贝叶斯网络引入到量化分析组织因素对疲劳影响的研究中,计算结果符合经验性认知,模型允许在更多数据支撑下逐步逼近真实值.
安全系统学
水上交通系统安全模态定义与建模
文元桥,吴定勇,张恒,周春辉,肖长诗
2013, 23(6): 32.
摘要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动态研究水上交通系统安全特性,引入水上交通系统安全模态概念.分别运用水上交通事故概率解析模型和序次probit模型,探索性地构建交通流子系统安全模态模型和自然环境-船舶子系统安全模态模型,并将其融合得到水上交通系统安全模态模型.以深圳港西部港区部分航道水域为例,运用水上交通系统安全模态模型分析其水上交通系统安全模态,结果表明,该模型反映出深圳西部港区水上交通系统安全在不同条件下的波动态势,且随着交通流密度的增大,波动态势越明显.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模型研究
胡启洲,高宁波,叶茂
2013, 23(6): 39.
摘要
(
2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预测道路交通事故,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利用支持向量机(SVM)与蚁群算法(ACA)综合研究道路交通事故问题.在对SVM进行优化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交通事故数据拟合和预测的统计分析模型.鉴于SVM的预测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参数的选取,利用ACA优化其训练参数的选择过程,得到基于SVM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小样本及非线性数据优越的预测性能进行年交通事故量的预测.结果表明,与一些其他模型相比,基于SVM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分析模型,预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能够更有效地对交通事故数量进行拟合、预测和统计分析.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m(APP)-m(PER)-m(MEL)比率对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刘惠平,刘章蕊,王春荣,朱鹏,熊珮钰
2013, 23(6): 45.
摘要
(
2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膨胀型阻燃体系各组分配比对防火涂料阻燃性能的影响,以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为阻燃体系,水性丙烯酸乳液为黏结剂,TiO2为填料,并添加适量的水配制了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AIFRC).采用小室燃烧法及模拟大板燃烧法研究涂料的防火阻燃性能,并利用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APP-PER-MEL体系中各组分不同质量比对涂料热分解过程及分解后残炭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APP,PER及MEL的质量比为7∶1∶2时,所配制的涂料具有最佳的防火阻燃性能;阻燃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对涂料受热时的炭化速率及残炭结构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涂料的防火阻燃性能.
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火灾烟气分布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张念,谭忠盛
2013, 23(6): 52.
摘要
(
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拔对火灾的燃烧有重要影响,为得到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火灾烟气分布特性,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高海拔隧道火灾燃烧数学模型,并采用试验数据验证了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以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关角隧道(32.645 km)为工程实例,建立关角铁路隧道火灾燃烧数学模型,研究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内火灾条件下烟气的温度和浓度分布特性.通过研究得到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火灾烟气在人眼特征高度处的分布规律,建议以420 s作为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火灾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的参考值.
氧浓度对煤绝热氧化过程特征的影响
王海燕,李凯,高鹏
2013, 23(6): 58.
摘要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浓度氧气对煤低温自然发火的影响,对煤自燃灾害防治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实施提供支持,设计煤在通入不同体积分数(20%,50%和100%)氧气条件下的绝热氧化试验方法,得到3种试验条件下煤自热升温的温度-时间关系曲线,分析升温速率(R)、表观活化能(Ea)以及特征温度(Tc)与氧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氧浓度的升高,煤的自热升温速率增大、升温过程缩短,而表观活化能值和特征温度均无明显变化.
聚能射流引爆柴油的试验研究
黄勇,解立峰,鲁长波,安高军
2013, 23(6): 63.
摘要
(
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聚能射流引爆车辆油料的物理过程及其火球特征参数,以获取影响爆炸后果的因素,最终实现抑制爆炸后果的目的,进行Φ40 mm聚能装药引爆柴油的试验.采用高速照相机、红外热成像仪分别记录引爆柴油过程和柴油火球的温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引爆柴油瞬间会使油箱内发生蒸气爆炸,若油箱内未形成空气对流,则燃烧火焰在20 ms内自动熄灭;若引爆过程中油箱发生破裂,油蒸气与液滴将喷射出来,与空气混合形成喷射火,并产生液雾燃烧,其火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 000℃.在液相区引爆形成的火球的温度只有482.6℃,远低于在蒸气区引爆产生的火球的温度.对油箱进行加固防止产生除弹孔外的其他裂口,以及避免聚能射流引爆油料蒸气区,均能有效抑制爆炸后果.
瓦斯浓度对爆炸波振荡特征的影响研究
周杨
2013, 23(6): 68.
摘要
(
2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瓦斯浓度对封闭型管道内爆炸波振荡特征的影响,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超压波形振荡特征、超压沿管道的变化和浓度对振荡周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瓦斯体积分数的增加,超压峰值和振幅先增大后减小,体积分数在9.5%时,具有最高的爆炸超压和最强的振荡特性.瓦斯体积分数在接近爆炸上下限时均出现多重爆炸波的振荡叠加现象,爆炸超压最大值既能发生在反射端,也能发生在爆炸波的对冲叠加点.随着瓦斯体积分数的增加,振荡周期先变短后变长,在体积分数为9.5%时具有最短的周期;振荡周期可以用拟合得到的关于浓度的多项式来计算.
基于超声导波的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技术
彭小兰,吴超
2013, 23(6): 74.
摘要
(
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积碳是有机热载体炉火灾发生的关键因素,为预防有机热载体炉火灾事故,分析国内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技术、相关控制原理及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超声导波的积碳层厚度检测方法.搭建一个有机热载体炉积碳检测系统,试验提取不同厚度对应的超声导波的截止频率、跃迁频率和群速度这3个表征参数,同时对比这3个参数随积碳层厚度变化时的关系.结果表明:可用超声导波的群速度与积碳厚度的单调性变化规律来检测积碳层厚度,并通过空管中的群速度频散曲线的拟合试验论证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指出后续工作的关键是开发此检测系统软件.
驾驶员注视行为模式识别技术研究
刘志强,於以辰,汪澎
2013, 23(6): 80.
摘要
(
1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驾驶员注视特征辨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运用多层信息融合决策方法建立驾驶注视行为模式辨识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的模式分类技术与Dempster-Shafer证据推理融合决策技术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克服了复杂驾驶环境,多作业工况条件,以及注视表现特征的多元性对驾驶员注视行为模式辨识的影响,实现对不同驾驶注视行为模式的判别.研究结果表明:以双眼间的横向宽度信息和嘴巴到双眼连线中点之间的纵向距离信息,构建表征驾驶员面部朝向的“T”特征信息,同时结合驾驶员眼睛闭合度以及驾驶员虹膜—巩膜比例与位置信息,三者共同作为驾驶注视特征的表征参量进行融合分析,实现了对驾驶注视行为表现模式状态的辨识和判别.
基于Г分布变点检验的交通流演化辨识方法
杨新月,王晓原,赵胜川,丁振
2013, 23(6): 86.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受数学模型发展的限制,以往关于交通流状态辨识方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预辨识(交通流预测)及实时辨识(事件检测或交通流质变检测),忽略了对交通流演化规律的研究.为有效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根据交通流的分布特点,结合交通流在自由流状态、拥挤流状态及间歇流状态的分布均可由Г分布表达的理论,采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交通研究团队提供的交通流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及分布变点检验算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变点搜索及检验.实例验证表明:所建立的基于Г分布检验变点的交通流演化辨识方法,无需提前确定交通流所服从的具体分布,就能检测出交通流变点是否存在.
安全生产预警综合分析与研究
侯茜,秦洁璇,李翠平
2013, 23(6): 92.
摘要
(
2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引导企业从源头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预防事故,首先介绍预警的基本内涵和安全生产预警的演化,然后综合对比分析煤矿生产、建筑施工、城市道路交通3个领域的安全生产预警实际应用情况,最后提出国内安全生产领域预警研究工作的不足以及展望.结果表明:安全生产预警指标主要从人、物、环境、管理4个方面选取,安全生产预警方法主要采用神经网络、灰色预测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各行业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运用效果不同,预警系统的全面性和动态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拦挡坝对尾矿库溃决泥沙缓冲效应试验研究
敬小非,蔡治勇,刘克辉
2013, 23(6): 98.
摘要
(
2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拦挡坝对尾矿坝溃决泥沙的拦截效果,以云南某在建尾矿库为工程背景,依据相似理论,并运用尾矿坝溃决模型试验装置,深入分析拦挡坝设防高度对尾矿坝溃决泥沙拦截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拦挡坝高度决定了其对泥沙的拦挡效果,它是所拦挡泥沙的量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了拦挡坝的库容,直接影响着冲向下游的泥沙量;随着设防高度的增加,尾矿库溃决泥沙到达库区同一特征过流断面处的最大淹没高度逐渐降低,泥沙到达下游同一过流断面处的时间也逐渐延后,泥沙对下游构筑物的冲击力呈逐渐减小趋势;泥深峰值及冲击力峰值与设防高度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
驾驶员交通安全行为可靠性风险度量研究
郭洪洋,韩雪松,刘澜,马亚峰
2013, 23(6): 103.
摘要
(
2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人为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从驾驶员行为可靠性角度研究交通安全行为风险.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选取风险指标,并建立安全行为风险度量模型.再采用模糊聚类算法(FCM),结合驾驶员可靠性测试数据,划分风险等级,并界定合理的风险告警阈值,避免人为设定风险告警阈值的主观性.结果表明,不良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侥幸的违章心理是引起人为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基于交通安全风险度量模型的告警阈值合理,可避免因阈值设置过松或过严造成的漏警和虚警问题.
路面边缘率标线减速效果的影响机理
朱顺应,张子培,王红,丁乃侃,唐汉春,张孝伦
2013, 23(6): 110.
摘要
(
2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行车速度、时间频率、横纵比、虚实比和角度等因素对路面边缘率标线减速效果的影响机理,采用路上试验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一些因素对减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减速效果有显著影响,其顺序为虚实比>行车速度>时间频率>角度>横纵比,且对减速度的改善效果大于绝对速度离差.行车速度和时间频率协同影响“速度风险感知”,横纵比、虚实比和角度协同影响“知觉车道缩减”,“知觉车道缩减”和“速度风险感知”协同影响驾驶员操纵行为.时间频率适当时,宜着重考虑通过横纵比、虚实比和角度的变化增强路面边缘率标线的减速效果.
渗透固结作用下黏土坝基的时效变形和安全加固
王军,曹平,赵延林,邹洪波,罗章
2013, 23(6): 116.
摘要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渗流、固结、蠕变作用下水泥土防渗与加固黏土坝基的时效稳定和安全加固,采用Mohr-Coulomb准则和单向固结理论,提出改进的非线性西原蠕变模型和耦合控制方程.结合算例,用改编的差分程序,得出黏土坝基的垂直位移和孔压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在仅考虑固结效应的情况下,坝体的竖向位移最小,为7 cm,分布在坝顶局部;在考虑渗透、蠕变效应的情况下,竖向位移最大,为16 cm,分布在坝脚和铺盖范围,且随时间的延续位移不断增大.并得出耦合条件下坝体结构特征点的孔压分布:在坝基的中上部、坝身的坡脚、铺盖与坝基接触的局部范围孔压变化最大,且负孔压增大区与最大竖向位移区域叠合,是坝基防渗与加固的重点范围.
瓦斯煤岩变形破裂过程声发射预警信号变化规律研究
肖晓春,朱洪伟,潘一山,徐军,罗浩,吕祥锋
2013, 23(6): 122.
摘要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矿井瓦斯突出灾害预测准确率,基于力学、声学理论,采用实验室试验方法,以标准煤试样为研究对象,对含瓦斯煤岩变形破裂过程声发射(AE)预警声信号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围岩应力增大,煤岩破裂由低围岩应力的脆性破坏逐渐过渡到高围岩应力状态的塑性破坏,可根据声发射高幅信号提前预测煤岩破裂时刻.瓦斯的力学和非力学作用对煤岩体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均随瓦斯压力的增加而变大.瓦斯压力越大,则煤岩破裂进程加快,积累的声发射能量迅速释放,高值振铃计数声发射信号覆盖时间区段变长,声发射信号能及时反映含瓦斯煤岩的不稳定性.
化工园区不同人群风险观影响下风险协商冲突机理研究
钱城江,张明广
2013, 23(6): 128.
摘要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我国化工园区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缓解社会冲突,从风险观的角度,将普通市民、专家和决策者的风险观分别进行分类归纳,并分析不同人群两两之间进行风险协商时的冲突大小情况,揭示协商冲突机理.针对其中冲突较大的情形,尝试分析风险观的影响因素,找出杜绝绝对冲突、避免较大冲突、力求协商一致的途径.研究表明,风险观的不同,最终导致风险协商冲突的产生;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将影响人们风险观的形成;特定人群受某些特定不利因素影响形成的风险观,需通过相应措施来消除影响,转变风险观,减少风险协商冲突.
安全社会工程
安全生产规划编制与实施若干问题探讨
曾明荣
2013, 23(6): 134.
摘要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生产规划近年来日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为更好地指导各级政府编制与实施安全生产规划,结合参与编制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实践经历,明确提出安全生产规划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包含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资料,确定区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设计与布局,制定加强安全生产的对策措施等任务;明确了安全生产规划的编制程序,梳理给出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方法学体系.同时,从规划编制、规划衔接、规划实施3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安全生产规划编制与实施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强安全生产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若干对策建议.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的安全生产监督决策方法研究
何厚全,成虎,张建坤
2013, 23(6): 139.
摘要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克服资源不足与建设项目众多之间的矛盾,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监督水平,结合建筑安全事故特征和变精度粗糙集(VPRS)理论的应用优势,提出基于VPRS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预测方法及安全监督决策方法.以深基坑工程为例,构造该类施工项目的安全属性集,借助VPRS模型和以往工程案例资料,得到深基坑工程安全监督的知识域,以此提出安全监督对策.结果表明,基于VPRS的安全监督决策方法适应安全监督的要求,构建更为系统的安全属性集和庞大的案例库是决定该方法应用效果的关键.
安全绩效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关系研究——以铁路机车司机为例
贾子若,杨书宏,宋守信
2013, 23(6): 145.
摘要
(
2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与安全绩效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高铁路机车司机的安全绩效,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以职业倦怠为中介变量的铁路机车司机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与安全绩效模型.利用来自北京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以及呼和浩特铁路局的铁路机车司机的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工作压力5个维度以及职业倦怠三维度与安全绩效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倦怠在铁路机车司机工作压力与安全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存在正相关关系,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职业倦怠与安全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职业倦怠对安全绩效也存在预测作用.
大型原油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研究
石磊,帅健
2013, 23(6): 151.
摘要
(
2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障储罐的安全平稳运行,发展我国储罐完整性管理理论,首次构建以兴趣和责任感为核心,战略目标为方向,管理流程为指导,组织结构和资源文件为保障,信息管理为基础,检测技术为手段,“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为运行模式的大型原油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IMS).提出以数据采集、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决策响应及效能评价为主要步骤的储罐完整性管理流程.构建日常巡检、全面检查、技术性检测以及开罐检测相结合的储罐完整性检测技术体系.IMS有效性用我国某油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IMS有效,储罐风险均控制在中低水平.最后就我国储罐完整性管理体系发展提出建议.
公共安全
基于制约因素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运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汶川地震时某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为例
钱洪伟,尹香菊,佟艳
2013, 23(6): 158.
摘要
(
1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重规轻管,重建轻用”的现状,构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运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流原理,分析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运行制约因素的熵流类型.指出避难场所运行的制约因素,实际上就是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耗散结构系统中生成正熵流的“贡献”因素.基于制约因素探讨城市避难场所运行能力评价指标筛选技术,即聚类分析、变异系数及专家评判技术组合运用.通过对汶川地震期间某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运行情况的实证分析,构建35个原始指标;采用指标筛选技术筛选后形成26个指标;对26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性评测,效度系数值为0.085,小于0.1.由此,26个指标构成了汶川地震时某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运行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肯特指数法的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陆新鑫,徐秀丽,李雪红,张建东
2013, 23(6): 165.
摘要
(
2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定量分析桥梁施工阶段安全风险,首先统计我国近年来桥梁施工阶段典型事故,分析桥梁施工事故的规律和特点,对桥梁施工事故原因做出初步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引用管道风险评价领域运用相对成熟的肯特指数法,结合桥梁施工风险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改进,建立基于肯特指数法的桥梁风险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到某桥梁转体施工风险评估案例中.案例分析表明:该工程转体施工总体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影响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的因素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现场安全管理.
基于ISM方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分析
姜林林,左忠义
2013, 23(6): 172.
摘要
(
2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预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从人、机、环、管、监5个方面分析影响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的因子,最终得出23个影响因子.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因子间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并划分因子层级,最终得到解释结构图,找出影响系统安全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深层次原因.结果表明:安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影响系统安全的最深层次因素,管理机制、文化程度、检查体系等是影响系统安全的间接原因,车辆系统可靠性、通信信号系统可靠性、供电系统可靠性、专项整治、自然灾害等是影响运营安全的最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