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第四届编委会
第三届青年编委会
编辑部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问题、成因及对策
黄侦荣,陈国华,李运泉
2013, 23(3): 3.
摘要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全面了解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现状,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和数据,总结执法监察工作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装备配置、执法力度等方面的情况.以广东省为例,深入调查研究其执法监察工作.结果表明: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执法机构不统一、执法力量不平衡、执法装备配置不足、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委托执法效能未有效发挥、执法监察力度不够硬.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执法队伍建设不到位、执法监察能力不高、执法监察规范化水平较低、执法监察任务繁重等4个方面.从执法监察队伍建设、执法监察能力、执法规范化建设等3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基于BioLAB的矿工不安全行为与噪声关系试验研究
田水承,李磊,邓军,景兴鹏,赵泓超,王莉
2013, 23(3): 10.
摘要
(
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基于噪声是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较大的环境因素之一这一事实,构建由行为数据采集系统(MindWare BioLab生理指标测试仪)、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基础信号分析系统等3个部分组成的噪声场景个体行为能力测试系统,对10名试验对象进行研究.利用SPSS18.0软件,研究被测试者生理指标与噪声的关系,噪声对操作出错次数的影响,并计算试验对象在噪声情景下的个体行为能力.结果表明,噪声对试验对象的生理指标影响明显,有噪声时试验对象的操作更容易出错.
安全人体学
安全标志识别性研究:标志特性及用户因素
胡祎程,周晓宏,王亮
2013, 23(3): 16.
摘要
(
1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安全标志的可用性,需要对其识别性进行研究.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方差分析和K-W检验,从标志特性及用户因素2方面研究安全标志的识别性.结果表明:标志特性中的熟悉性、具体性、简明性、明确性、语义接近性与安全标志的识别性具有显著正相关,在用户因素中,被调查者对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的近期参观经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标志的习惯会提高自身的识别表现,但被调查者性别,被调查者自己或家人在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的工作经历对识别表现没有影响.
基于人体安全的栏杆设计荷载试验研究
黄丽蒂,刘德明,郝进锋,张天宇
2013, 23(3): 22.
摘要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降低体育场内人群拥挤事故的发生概率,充分发挥栏杆的防护作用,基于人体安全,提出防护栏杆设计荷载值.根据人群及个体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进行试验,用来确定将人推到防护栏杆时引起的不舒服感觉的荷载值;比较不同几何形状的栏杆作用在人身体不同部位时对荷载值的影响;将理论模型得到的计算荷载及足球比赛现场测得的荷载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三者的相符程度较好,证明了试验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人体能够承受的安全设计荷载值范围为0.75~1 kN/m,目前我国的规范满足这一要求,但还需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不同位置栏杆的具体设计原则等问题.
安全系统学
复杂系统事故致因网络中风险熵传递的Arena仿真
汪送,战仁军,马永忠
2013, 23(3): 27.
摘要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明复杂系统事故致因机制,提供安全控制新策略,在描述“认知-约束”模型的具体应用步骤和系统风险熵测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简化的事故致因网络,构建复杂系统事故致因网络中风险熵传递的Arena仿真模型.模拟得到风险熵的动态变化曲线及关键节点内的风险熵处置过程曲线,进一步考量节点不同免疫概率对整个网络风险熵处置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静态网络结构所得到的重要节点并不是影响网络性能的关键节点,致因节点重要度评估必须同时考虑网络的静态结构以及动态的风险熵传递.
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的多因素模式识别
兰天伟,张宏伟,李胜,宋卫华,韩军,董华东
2013, 23(3): 33.
摘要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测矿井冲击地压的危险区域,提出基于冲击地压危险性划分的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方法.以跃进煤矿为例,定量分析矿井预测区域中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建立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模型;确定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概率预测准则.将预测区域划分为有限个单元网格,计算单元网格内的危险性概率值.依据概率值,最终确定矿井预测区域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无、弱、中等、强和冲击地压极危险),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基于潜在滑移线理论的地基承载力安全分析方法
李丽民,张国祥,肖尚,蒋建清
2013, 23(3): 39.
摘要
(
2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地基承载力安全问题,基于潜在滑移线理论,通过编制通用的潜在滑移线求解和后处理程序,得到地基的潜在滑移线求解方法,并提出地基承载力安全分析方法.由地基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荷载作用下地基的连续应力场.用数值积分方法确定地基的潜在滑移线、最危险潜在滑移面和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严密的理论依据,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方法和太沙基公式法等计算方法有较好的可比性,可综合考虑基础宽度、埋深、土体自重、土体分层等因素,明确地基土体的破坏发展趋势和破坏机理.
浅埋无烟煤发火原因分析
朱红青,王海燕,徐纪元,朱安愚
2013, 23(3): 45.
摘要
(
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浅埋无烟煤的发火原因,首先分析浅埋煤的漏风原因及漏风模型,然后采集现场煤样,采用绝热氧化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得出煤样的自燃性质,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北京市门头沟区百崖子沟山坡冒烟的实际情况,探讨煤火的发生原因.分析表明:该区域采掘中遗煤量大,浅埋煤具备煤火发生和发展的漏风通道,气候条件加剧漏风,且该煤样由于受地质构造影响或自然条件作用自燃倾向较高,符合煤层自燃的条件,基本可认定这次浅埋煤发火为煤自燃引发,但也不排除盗采过程中人为造成的可能.
喷射火双向人工扰流脱火的可控参数试验研究
蒋晓刚,迟卫,刘晓光,苑志江
2013, 23(3): 51.
摘要
(
1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喷射火单向人工扰流脱火方法效率低的问题,设计并制作喷射火双向人工扰流脱火方法试验装置,分析扰流流量、入射角度、入射高度和入射距离等4个主要可控参数对脱火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扰流流量的增加,脱火距离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水平面扰流夹角逐渐增大时,脱火距离先增大再减小,竖直面入射夹角逐渐增大时,脱火距离逐渐减小;入射高度为-2~2 mm时脱火距离较大,超出此范围后脱火距离迅速减小;扰流流量不变时,随着入射距离的增大,脱火距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合理设定双向人工扰流的可控参数,有助于提高脱火效能.
磷酸二氢盐与SiO2粉体抑制煤尘爆炸的试验研究
黄寅生,戴晓静,曹卫国
2013, 23(3): 57.
摘要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20 L爆炸球测试装置,研究了磷酸二氢盐对煤尘爆炸的抑制作用.测试添加(NH4) H2 PO4,KH2 PO4,Ca(H2PO4)2等3类磷酸二氢盐干粉的煤尘爆炸压力等特性参数的变化,并同SiO2粉体抑爆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粉体质量浓度、粉体粒径和点火能量对抑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煤尘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和压升速率在添加(NH4) H2PO4时,相比于添加KH2PO4和Ca(H2PO4)2,降低幅度最大;就煤尘爆炸压升速率的降幅而言,磷酸二氢盐比SiO2的影响更大;粉体对煤尘爆炸的抑制作用几乎不受粉体粒径的影响;随着煤尘爆炸威力的增加,粉体质量浓度对粉体抑制效果的影响减弱.
基于IAHP-ECM的瓦斯爆炸灾害风险评估
李润求,施式亮,念其锋,朱川曲
2013, 23(3): 62.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估煤矿瓦斯爆炸灾害风险,应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建立评估对象层次结构体系,用区间数特征根法求解指标权向量,设置指标风险等级分界点,确立单项指标分段功效函数来改进功效系数法(ECM),构建基于IAHP-ECM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从人员素质、生产装备、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等4个方面确定20项瓦斯爆炸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提出以瓦斯浓度作为关键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的变权评估.评估实例表明,基于IAHP-ECM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简单实用、操作性较强的风险评估方法.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实行关键指标“一票否决”制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特点和规律.
管道直径对瓦斯爆炸压力的影响研究
李媛,谭迎新,丁小勇,秦涧
2013, 23(3): 68.
摘要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直径的管道对瓦斯爆炸压力的影响,以期降低瓦斯爆炸造成的危害,在光滑水平管道上,分别接入3种不同尺寸的直管,进行甲烷与空气混合气体爆炸试验.结果表明,在光滑水平管道中,爆炸压力随爆炸波传播距离的增大而递增.接入小直径连通管后,爆炸压力变化情况是,在连通管之前压力显著增大,之后则减小.当分别接入0.28 m长的管道,直径由88 mm变为108 mm时,及直径为108 mm管道,长度由0.28 m变为0.56 m时,各测试点压力均增加.连通管直径变化对压力的影响较长度变化的影响大.
驾驶人潜在危险预知能力评估系统研究
郭应时,付锐,袁伟,宴国强,程文冬
2013, 23(3): 73.
摘要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驾驶人潜在危险预知能力(APRP)对道路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国内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其训练系统相对滞后.首先,研究驾驶人APRP的内在机理与表现特征,建立评估驾驶人APRP的算法模型,其中评估指标为潜在危险的响应时间ti与识别准确度Yi这2个参量.最终,建立了一个基于真实交通场景视频数据库的APRP评估系统.APRP测试结果表明:新手驾驶人(ID)与熟练驾驶人(ED)在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的ti与Yi这2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测试结果,讨论新手驾驶人与熟练驾驶人APRP存在差异的原因,同时验证APRP评估指标与算法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APRP评估体系可应用于驾驶人的主动安全意识教育与训练,用以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与驾驶能力.
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焊缝缺陷聚类分析
戴光,崔巍,张颖,王学增
2013, 23(3): 79.
摘要
(
2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识别焊缝不同类型缺陷,以焊缝缺陷的漏磁检测(MFL)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GGCM)和聚类分析的焊缝缺陷识别方法.将采集的三维MFL信号转换为二维灰度图像,利用GGCM直接提取焊缝3种状态下(焊缝无缺陷、焊道上分布圆柱体缺陷、焊道上分布矩形槽缺陷)MFL图像的特征信息.结合2种聚类算法,用层次聚类法选取评述焊缝图像的特征量,用k-均值聚类方法分析这些特征量,并以可视化图形显示聚类结果.结果表明:根据GGCM提取的特征量的聚类分析结果,焊缝典型缺陷的识别率大于96%.
基于对驾驶员多感官刺激的减速震荡标线组间距研究
刘伟,欧阳磊,郭佳宁,王立亮
2013, 23(3): 86.
摘要
(
2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增强减速震荡标线对驾驶员的刺激,提高减速效果及其长久性,提出多感官信息协同刺激下减速震荡标线的组间距设置方法.运用心理物理学原理分析得出,车辆通过震荡标线时,驾驶员对车速的感知与车辆震动的频率变化直接相关.标线组间隔距离的渐近设置能使驾驶员感受到车辆震动频率递增.根据韦伯定律,当震动频率的变化率大于韦伯分数时,驾驶员产生加速错觉.根据该原理,建立不同初速度条件下,诱导车辆减速到不同目标速度的减速震荡标线组设置间距的计算模型.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组间距值设置的震荡标线,能刺激和促使驾驶员将车速降至目标车速,达到路段限速目的.
基于差异化设计技术的安全仪表系统共因失效分析方法研究
王锴,徐皑冬,王宏
2013, 23(3): 91.
摘要
(
1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差异化设计技术是减小安全仪表系统(SIS)共因失效(CCF)发生概率的有效手段,它对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提出挑战.为此,提出基于组件降级值(CDV)定量评估系统可靠性的新方法.先定义对组件失效行为有显著影响的4类影响因子(IFs),并针对每类影响因子的具体特点提出相应的差异映射方法;而后,基于权值影响向量和Alpha因子模型进行CCF分析,找出差异与系统CCF发生概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最后,以一个化学反应腔安全保护系统为例阐明所提出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系统CCF发生概率与差异存在相关性,用差异化设计技术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基于改进模糊TOPSIS的应急物资代储企业选择研究
韩永飞,侯云先
2013, 23(3): 97.
摘要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做好应急物资协议储备工作,选择合适的应急物资代储企业至关重要.考虑到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需求有极大不确定性,构建应急物资代储企业选择指标体系,引入三角模糊数和灰色关联分析,建立基于改进模糊TOPSIS的应急物资代储企业选择模型.研究各指标对代储企业选择的影响,进而评判备选企业的优劣.结果表明:地理位置、仓储能力、供给能力和准时交货率4个指标对代储企业的选择影响较大,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大的备选企业更适合应急物资代储.
地铁既有线路运营风险量化分级方法研究
周扬凡,汪彤,代宝乾
2013, 23(3): 103.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客观定量反映我国地铁既有线路运营系统的安全水平,在分析地铁历史运营数据的基础上,选取和安全运营相关的事故信息和设备故障信息,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角度出发,建立地铁既有线路的定量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风险理论,构建地铁既有线路运营风险量化分级模型.以某条地铁既有线路为例,对其运营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分级.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所得到的该线路的风险等级为3级,与线路实际安全现状相符.运营企业可据此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目标和策略,重点加强对乘客的宣传教育和车辆系统、通信系统等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工作.
网络化生命线系统脆弱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刘博,刘晓
2013, 23(3): 109.
摘要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城市生命线系统中存在2个重要问题,一个是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性,另一个是极高的建造成本.针对这2个问题,用具有边权重迭代的级联效应脆弱性和基于最短路径数目的构建成本等2个指标,建立基于复杂网络的优化模型.设计多目标的启发式优化算法,求解针对这2个指标的网络最优拓扑结构.从得到的最优网络中,用网络模体侦测方法求得模体的相对密度,发现其中的模体的相对密度能保持稳定.最后用美国电网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相似的相对密度,表明美国电网的设计在级联脆弱性和建造成本上符合最优的拓扑结构.
民机事故统计数据在飞行员差错因果分析中的应用
张博立,项恒
2013, 23(3): 114.
摘要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保障民航飞行安全,需要分析飞行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事故的相关征兆.分析飞行事故和不安全问题的历史数据,提出主要飞行事故的相关征兆,将其作为飞行中所需测录的参数加以监控.基于大量实际测录数据,对相关事故征兆进行数据分析,评定民航飞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风险,确定民航飞行中的潜在风险、低风险和高风险等3类事件.飞行中监控测录参数,获得3类事件清单,有助于正确地判定其是否影响飞行安全及其风险程度.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多重分形特征分析
杨艳国,曹锐
2013, 23(3): 119.
摘要
(
2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工作面前方瓦斯和应力分布及其演化规律,以寺河矿X1301工作面为例,采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钻屑量S和钻屑解吸指数K1值的多重分形特征和不同孔深的特征参数△α和△f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S和K1值在较大尺度内满足标度不变形;S多重分形特征比K1值弱,两者广义分形维数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S多重分形谱呈现左钩、右钩和钟罩等3种形状,K1值多重分形谱曲线呈现钟罩状;随钻孔深度的增加,参数△α和△f变化规律存在差异.
基于ESG微震监测系统的矿井动力灾害救援试验研究
刘超,李树刚,王红胜,刘纪坤
2013, 23(3): 125.
摘要
(
2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ESG微震监测系统在矿井动力灾害救援中的可用性,借助微震技术的实时定位功能,设计矿井灾害救援模拟测试方案.模拟测试包括多个传感器敲击、单个传感器敲击和单个传感器喊话等3个试验,以此研究该系统接收不同声音信号的最佳距离.结果表明:该系统接收声音信号的清晰程度依次为:敲击锚杆(索)>敲击围岩>敲击管道>喊话,并且在系统接收清晰条件下,采取这4种动作的最佳距离分别是30,20,10和5 m.
地下铲运机自主导航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盟,王李管,贾明涛,陈忠强,刘浪
2013, 23(3): 130.
摘要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地下金属矿山矿石运输作业安全生产状况,提高铲运机(LHD)工作效率并降低其故障率,研究地下铲运机自主导航技术发展的现状、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并对现存具有代表性地下铲运机自主导航技术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当前铲运机自主导航机制尚不完善,相关的研究不全面、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完善导航机制,加强相关学科领域的合作,进行铲运机实地试验研究是铲运机自主导航研究成果在地下金属矿山推广应用的前提,是未来开展该课题研究工作的重点.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基于决策树的空服人员作业危害因素分析
孙殿阁,孙佳,白福利
2013, 23(3): 135.
摘要
(
1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评估空服人员作业过程中面临的危害因素,为航空公司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分析空服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并进行系统分类.在此基础上做问卷设计及数据调查,应用决策树方法对结果进行知识挖掘,以确定空服人员作业危害的关键要素及相应决策准则.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应用,验证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并确定关键作业危害因素及决策准则,最后根据空服人员的工作特征以及国内外空服人员的生活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安全社会工程
关于信息社会安全理论发展的几点思考——甬温线动车事故的启示
宋守信,陈明利
2013, 23(3): 140.
摘要
(
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社会发展逐步进入信息社会阶段,安全生产活动中涉及的主、客体以及二者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产生于工业社会阶段的安全理论已开始被质疑能否适用于当前发生的安全事故.结合甬温线动车事故的致因分析,详细分析信息社会下安全生产活动所发生的改变,并提出关于安全理论发展研究的2个思考:一是将人工智能纳入到安全生产活动主体,在原轨迹交叉事故致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二是强调信息社会风险理论的创新,从自反性危机和承灾体脆弱性分析2个方面提出探索信息社会背景下安全理论研究的新视角.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社会发展伴随着新的危机;在信息社会阶段,信息系统的不安全运行成为事故的重要致因;信息社会安全理论研究亟待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挣值法研究
陆宁,李霖,解燕平
2013, 23(3): 145.
摘要
(
2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监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本,提高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基于挣值法的基础理论,提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挣值法.研究项目施工的计划与实际安全投入,通过引入2个安全度指数、3个安全挣值参数和4个安全绩效评价指标,形成评价指标系统,并构建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项目施工计划安全度的预测方法及其实际安全度的评价方法,最后给出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挣值法的实用示例.研究结果表明,将挣值法应用于项目的施工安全控制可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安全管理,监控项目的安全状况,调整项目的安全投入,确保项目施工安全进行.
行为安全的理论实质与效果讨论
傅贵,张苏,董继业,高上飞
2013, 23(3): 150.
摘要
(
2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学术界对行为安全(BBS)的理论实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应用效果的看法很不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为安全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引证方法,借助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行为安全模型,研究这些争议问题.结果表明:行为安全的理论实质是解决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根源原因的一整套事故预防的理论与方法,其内容范围大体与整个安全学科的研究范围相同,涉及事故的统计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根源原因的解决及工程技术6个方面内容,分别处于组织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引证美国、加拿大研究数据表明,应用行为安全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事故率.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状况调研
李小冬,沈诚,王剑
2013, 23(3): 155.
摘要
(
2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施工企业职业健康的管理现状,推进管理体系的建立,采用问卷调研方式,从法律规范、企业制度以及项目风险层面,研究分析现阶段北京市大型施工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状况.结果表明,目前职业健康管理依附于安全管理,建筑业急需一个完善、明晰、针对性强的职业健康规范标准体系.企业在职业健康管理责任和各项基本制度的落实方面,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在项目风险层面上,企业愿意投入较大的成本,治理高风险或是有严格控制标准的危险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李杰,郭晓宏,姜亢
2013, 23(3): 161.
摘要
(
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基于中国知网及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1991-2011年《学报》的论文作者、发文机构、被引及引文等情况,并用H指数对《学报》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学报》的载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通过对发文机构和论文作者的分析,总结出在安全科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10大研究机构和排名前10位的作者.此外,《学报》总被引频次有增长趋势,而平均被引率却有下降趋势.载文引文数量及受基金资助的论文篇数逐年增加,这些反映了《学报》载文水平的提升.《学报》的H指数显示为59,表明《学报》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刊物.
基于DEA的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效率分析
李红霞,蔡林美,李琰
2013, 23(3): 167.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给煤炭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方案,基于企业安全效率的重要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2011年国内100强煤炭企业中选取18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4次DEA分析,调整松弛变量,使其最终实现有效.并且对企业的安全效率进行评价,得出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煤炭企业总体安全效率还较低,需合理配置各项资源,进而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效率.
公共安全
多点救援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暴丽玲,王汉斌
2013, 23(3): 172.
摘要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地调配应急资源以保障事故后应急救援快速实施,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待救点的获救有效性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估算人员可延迟时间和群体救援时间的区间以及该区间的概率分布函数,建立多点救援资源配置优化模型.根据可延迟时间确定救援方案,通过可救援时间确定最优救援方案.算例结果表明:在最优分配方案下平均获救概率提高为80.44%.对信息不确定情况下的多点救援问题建立资源配置优化模型,能有效提高被困人员的获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