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2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新型带弹簧支撑抗冲击研究及其在泥石流拦挡坝中的应用
    王秀丽,郑国足
    2013, 23(2):  3. 
    摘要 ( 2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使结构或构件能够更好地承受住泥石流、爆炸等冲击荷载,设计出一种新型带弹簧的支撑(件).运用显式动力分析方法,对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这种支撑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新型支撑的动力响应,并与普通支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支撑能更好地防止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过早发生塑性变形.另外,在泥石流防治结构中,引入这种新型支撑,设计出新型泥石流拦挡坝.运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新型泥石流拦挡坝进行大块石冲击模拟,并与普通重力式拦挡坝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新型拦挡坝坝底应力远小于普通泥石流拦挡坝的应力.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带弹簧支撑及新型泥石流拦挡坝的抗冲击效果非常明显.
    城市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智能自主评价
    乔鹏,刘朝峰,王志涛,刘召伟
    2013, 23(2):  10. 
    摘要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中多指标非线性、限定性的问题,利用客观自主思想和智能算法,以强震地面断裂、崩塌滑坡、场地液化、场地震陷、地震工程地质分区和场地类型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城市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智能自主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确定评价指标的绝对优势度和相对优势度;然后利用蛙跳算法优化求解评价指标的位置加权向量和评价值向量;最后对评价值矩阵进行集结得到各评价场地的最优评价值向量.算例分析表明,用该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与生态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安全社会科学
    基于动态博弈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研究
    冯群,陈红
    2013, 23(2):  15. 
    摘要 ( 1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煤矿安全管理状况,从制度相关人角度分析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采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给定后验信念的贝叶斯均衡和分离的均衡策略,研究煤矿工人、煤矿管理者在不同状况下是否选择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结果表明,在高于自身临界成本的条件下,煤矿工人不会自觉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超出临界成本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在制度认知影响薪酬的条件下,工人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认知水平.只有当安全生产带来的收益高于不安全生产的收益时,煤矿管理者才会主动遵守制度,鼓励煤矿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因此,煤矿管理者重视、激励安全生产,提高工人素质、认知,政府和社会对煤矿企业监督、扶持,都是提高煤矿安全制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安全人体学
    低驾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适宜性试验分析
    石臣鹏
    2013, 23(2):  20. 
    摘要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低驾龄机动车驾驶人驾驶适宜性,采用包括速度估计检测仪和选择反应检测仪在内的驾驶适宜性检测设备,对筛选出的200名年轻低驾龄人进行多项心理、生理指标检测.统计整理各项指标的检测数据.并将检测结果与普通职业驾驶人相应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驾龄驾驶人驾驶适宜性分布特征明显,低驾龄人驾驶适宜性与普通职业驾驶人不同,例如:其速度估计值偏大,左侧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大于右侧;选择反应错误次数、处置判断和深度知觉检测结果方差均明显高于普通职业驾驶人相应指标值;暗适应、处置判断和选择反应特性优于普通职业驾驶人;速度估计、深度知觉和动体视力特性劣于普通职业驾驶人.
    个体特征因素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SEM研究
    梁振东,刘海滨
    2013, 23(2):  27. 
    摘要 ( 1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个体特征因素对不安全行为意向和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收集7个煤矿的735名一线作业人员有效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构建有关个体特征因素与不安全行为意向及其行为的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事故体验、工作满意度、安全知识、家庭安全劝导与不安全行为意向显著相关;自我效能、外控人格倾向、工作满意度、安全知识与不安全行为显著相关;事故体验、家庭安全劝导与不安全行为关系不显著;外控人格倾向与不安全行为意向关系不显著.
    驾驶人换道决策机制及视觉特性分析
    彭金栓,付锐,郭应时
    2013, 23(2):  34. 
    摘要 ( 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透析换道前驾驶人行为机理,提取可以体现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表征参数,设计真实道路条件下的实车试验,对换道决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基于驾驶人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特性、判断决策等,分析驾驶人车道变换决策的形成机理.依据换道前驾驶人对后视镜的注视特性确定换道意图时窗,进一步提取驾驶人车道变换意图表征指标.分析表明,换道决策由信息感知及3个判断决策过程复合而成,驾驶人换道意图表征时窗约为5 s;后视镜及视野盲区注视频次,当前车道与目标车道的注视时间及注视概率等指标都可以用来有效表征驾驶人的车道变换意图.
    安全系统学
    金属矿山采空区危险性辨识的遗传BP模型研究
    汪伟,罗周全,王益伟,贾楠
    2013, 23(2):  39. 
    摘要 ( 1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辨识金属矿山采空区危险性等级,搜集国内50组典型的金属矿山采空区失稳资料,建立遗传BP神经网络辨识模型.该辨识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全局搜索的优点,确定BP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改善了纯BP模型选择初值时的随机性.对辨识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得出模型对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的平均辨识误差分别为1.14%和1.54%.通过计算辨识模型训练后输入节点的权重值,确定对采空区危险性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依次为矿柱面积比、岩石质量指标(RQD)值和矿柱宽高比.将该辨识模型应用于某金属矿山采空区实例,所得辨识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温敏性高分子水凝胶制备及其扑灭油盘火的试验研究
    贾春雷,蒋仲安,唐凯
    2013, 23(2):  45. 
    摘要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检验温敏性高分子水凝胶作为灭火剂水的添加剂用于扑灭可燃液体火灾的灭火性能,采用自由共聚的方法合成一种温敏性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钠)(P(NIPA/AA-Na)).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黏度仪测试(P(NIPA/AA-Na))质量分数不同(分别为0.6%,0.8%和1.0%)的3种由水和P(NIPA/AA-Na)组成的混合液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值和黏度值,并分别用浙江大学胶体灭火剂B和此次试验合成的温敏性水凝胶对汽油油盘进行灭火试验,通过灭火录像、热电偶和辐射热探头记录灭火过程中温度和热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灭火剂喷射流量相同的条件下,P(NIPA/AA-Na)水凝胶溶液的灭火时间较短,冷却降温速率和辐射热降低速率较高,用扫描电镜观察灭火后残余凝胶的表面形态,发现温敏性水水凝胶残余中有大量连续孔状结构.
    煤自燃灾害气体指标的阶段特征试验研究
    谭波,胡瑞丽,高鹏,李凯
    2013, 23(2):  51. 
    摘要 ( 2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煤自燃早期气体指标变化特征规律,更好地解决煤矿现场灭火救灾决策问题,通过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首先得到煤样气氛中O2,CO,CO2,CH4,C2H4和C2H6气体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煤体温度,将煤自燃前期划分为5个阶段(潜伏、储热、蒸发、活跃和乏氧).分析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的气体指标在各阶段的变化特征.建立煤自燃气体指标与特征温度阶段区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燃潜伏阶段,煤的变质程度越低,早期越易产生CO,越难产生CH4;在储热阶段,煤的变质程度越低,早期越易且越快产生C2H6;在蒸发阶段,煤内外在水分脱附,低变质煤的C2H4也随之产生;在活跃阶段,各种气体体积分数均有剧烈增高的趋势,较高变质煤的C2H4也随之产生;在乏氧阶段,O2体积分数低于15%,与O2体积分数相关指标(φCO/φ△O2,φCO/φCO2等)趋势有所改变.
    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的旋转森林预测模型
    邵良杉,赵琳琳
    2013, 23(2):  58. 
    摘要 ( 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问题,应用因子分析及旋转森林理论,选取爆破振动幅值、主频率、主频率持续时间、灰缝强度、砖墙面积率、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构造柱、施工质量、场地条件为影响因素.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露天采矿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的旋转森林预测模型.利用现场实测32组爆破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采用回代估计方法进行检验,误判率为1/32.用另外12组爆破试验数据作为测试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就爆破振动对民房破坏而言,灰缝强度、房屋高度、屋盖形式、圈梁构造柱及施工质量与其相关程度较高.用模型所得预测结果的误判率为1/6.
    基于ANN耦合遗传算法的爆破方案选择方法
    崔铁军,马云东,白润才
    2013, 23(2):  64. 
    摘要 ( 1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露天矿爆破引起的事故,基于安全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对露天矿爆破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提出将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与遗传算法(GA)相耦合,从而进行爆破方案优化.研究露天矿爆破可能引起的2种主要危害形式:超爆和飞石,进而确定超爆深度和飞石距离为爆破方案的被优化目标参数.另一方面,炮眼深、间距、装药深度、阻塞深度、单位炸药消耗量和钻孔率对超爆深度和飞石距离的影响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因而将其作为爆破方案的影响参数.分别用影响参数和目标参数作为ANN的输入值和输出值加以训练,训练后的ANN数据作为GA的适应度函数进行方案优化.结果表明:可找到符合工程实例数据的爆破方案集合,借助Pareto图,可得到相关参数的值最小(超瀑深度为0.699 9 m,飞石距离为27.338 6 m)的最优爆破方案.
    铁路长大隧道健康状况远程监测诊断装备系统研究
    王洪德,高秀鑫
    2013, 23(2):  69. 
    摘要 ( 1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服役期铁路长大隧道健康状况劣化影响因素分析,结合隧道衬砌结构特点和健康状况监测实际,采用智能传感、信息融合、故障诊断技术,构建集监测、诊断、评估于一体的长大隧道健康状况远程监测诊断装备系统.研究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及其布设技术,建立长大隧道健康状况综合评估体系,给出健康诊断量化评估标准.以国内某铁路长大隧道为例,对其健康状况实施远程监测与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条服役隧道健康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隧道衬砌漏水、隧道衬砌裂缝、隧道衬砌变形、隧道衬砌剥落等病害,尤以隧道衬砌变形最为严重,健康等级为4级.
    油品储罐H2S对铁锈腐蚀产物自燃性研究
    刘博,商丽艳,李萍,张振华,潘振
    2013, 23(2):  75. 
    摘要 ( 2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分析有氧条件下H2S对铁锈腐蚀产物的自燃性,模拟含硫油品储罐中铁锈(Fe2O3∶75%;Fe(OH)3∶7%;Fe3O4∶ 18%)在有氧条件下与H2S气体的反应试验.将铁锈与H2S气体、O2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的混合物进行反应,再进行所得产物的氧化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鉴定混合气体与铁锈的反应产物,并研究不同初始O2体积分数下的混合气体与铁锈的反应及其产物的再氧化反应,通过温度变化评价铁锈与H2S气体反应产物的自燃性.结果表明,在有氧条件下,H2S对铁锈腐蚀产物主要是FeS;随着初始O2体积分数的增加,铁锈与H2S的反应伴随其产物的氧化反应,H2S对铁锈腐蚀产物的量减小,这种产物再氧化自燃性降低.
    基于FIG-SVM的煤矿瓦斯浓度预测
    刘俊娥,杨晓帆,郭章林
    2013, 23(2):  80. 
    摘要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矿井上隅角瓦斯(这里指甲烷)浓度的预测精度,得到瓦斯浓度的一个预测范围,提出一种将模糊信息粒化(FIG)和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瓦斯浓度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模糊信息粒化对原始数据进行模糊粒化处理,并且给出一个预测范围.然后将粒化后的数据作为输入,运用SVM进行回归预测,采用粒子群(PSO)算法选取最佳的核函数参数g和惩罚因子c.最后根据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对比判断预测方法的可靠度.试验结果表明:每一个时间段瓦斯浓度的实测值基本都在预测范围内,说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快的收敛速度.
    基于IoT-GIS耦合感知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研究
    孟祥瑞,王军号,高召宁
    2013, 23(2):  85. 
    摘要 ( 1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把物联网(IoT)感知技术应用于底板突水的预测监控,分析影响底板突水的主控因素,构建一种开放的分布式IoT-GIS耦合感知信息处理平台.全方位获取影响底板突水的各类参数.建立层次分析(AHP)模型.采用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权值推理算法,利用概率双向传递及链式规则推导出AHP权值.再由GIS进行多因素空间融合处理,建立用以计算突水相对概率指数的非线性数学模型.依据底板突水相对概率指数梳状分布曲线的分区阈值,进一步辨识底板突水模式.在孙疃煤矿10号煤层完成的试验表明,IoT-GIS耦合感知平台对底板突水的感知准确率大于92%.
    高位孔抽采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的研究及其应用
    朱红青,张民波,冯世梁,申健,胡瑞丽
    2013, 23(2):  92. 
    摘要 ( 2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防止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大量涌向保护层工作面,进而造成沿空留巷和采空区瓦斯超限,依据保护层开采卸压理论以及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带中瓦斯运移规律,在羊东矿8463工作面沿空留巷布置高位孔抽采上被保护层卸压瓦斯.通过理论计算与FLAC3D数值模拟,确定采空区上覆岩层裂隙发育带的范围.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高位孔关键参数:终孔位置高度为22.4 m,终孔间距为9 m,沿倾向控制范围为9.3~60 m,钻场滞后工作面70 m.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单孔瓦斯抽放流量最高为0.853 m3/min,沿空留巷瓦斯体积分数最高为0.46%.
    机务人员疲劳致因影响分析
    张晓全,潘晶,王欢,刘畅
    2013, 23(2):  97. 
    摘要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务人员疲劳严重影响飞机维修活动的安全进行,分析机务人员疲劳致因有助于有效防止疲劳引起的人为差错.为确定疲劳致因的影响关系和重要程度,结合中国某维修厂的具体情况,将决策实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DEMATEL)和网络分析法(ANP)相结合,来确定主要疲劳致因的影响作用.计算结果显示,健康状态、排班制度、人员岗位安排以及睡眠状况为该维修厂主要疲劳致因.鉴于以上4个关键的疲劳致因,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从而实现降低疲劳风险的目的.
    基于ADS-B统计数据的航路安全间隔研究
    王红勇,王晨,赵嶷飞
    2013, 23(2):  103. 
    摘要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航迹分布规律,制定合适的航路宽度标准是提高空域利用率的关键所在.运用Delphi,开发基于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的航迹数据处理程序.在解析实时飞行数据的基础上,以A593航路为研究对象,统计其航迹位置点与航路中心线的偏离程度.运用Q-Q(Quantile-Quantile)图中位数检验法,对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绘制各个航班的飞行轨迹,并对数据进行拟合,对航迹分布进行统计计算,得到在3个标准差可容度下的分布规律.提出新的航路宽度值.运用危险碰撞模型(CAP),评估航路安全间隔.结果表明,利用CAP模型验证的航路两侧各8 km宽的碰撞风险概率值远小于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2×10-12安全目标水平,为进一步研究基于ADS-B的飞行安全间隔提供依据.
    复杂系统安全事故致因网络建模分析
    汪送
    2013, 23(2):  109. 
    摘要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复杂系统事故致因网络层次结构模型,提出将同类组元映射为事故致因因素.提取复杂系统一般性的安全事故致因因素,并采用改进的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算法对这些因素进行结构化处理.在案例分析中,基于上述算法确定影响空军某团飞行安全的关键致因因素,考虑不同阈值λ下可达矩阵中致因因素的度分布,基于驱动力方法构建该团事故致因因素递阶层次结构和致因网络模型,并提出事故预防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事故致因因素间存在层次结构和复杂的关联关系,约束本质致因中的原因因素可获得更大的安全事故预防效益.
    巨厚砾岩诱发冲击地压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
    史俊伟,朱学军,孙熙正
    2013, 23(2):  117. 
    摘要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深井巨厚砾岩下覆岩运动规律以及冲击地压发生机理,针对华丰煤矿巨厚砾岩覆岩运动引起的冲击地压灾害现状,运用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方法,研究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及巨厚砾岩诱发采场冲击地压危险性.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采场上覆岩层破坏基本是以“拱”的形式不断向前和向上发展,在巨厚砾岩层处离层高度及跨度发展到最大;上覆巨厚砾岩离层垮落是诱使采场冲击地压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华丰煤矿防治冲击地压的根本措施巨厚砾岩离层空隙注浆充填技术.
    基于神经网络和Monte-Carlo模拟的钻井工程风险评估方法
    魏凯,管志川,韦杰宏,傅盛林,赵廷峰
    2013, 23(2):  123. 
    摘要 ( 1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钻井工程监测参数与井下复杂事故的相关性及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钻井工程风险的监测评估方法.首先,通过样本训练确定钻井工程风险的隐式非线性功能函数;其次,通过仿真推断相应工况下井下复杂事故的风险类型.最后,考虑到监测参数与井下复杂事故的映射关系、监测参数本身的不确定性及风险监测模型的可靠性,基于可靠性理论的Monte-Carlo方法,计算相应井下复杂事故的风险概率,并以风险柱状图描述井下复杂事故的风险.实例分析表明,用该理论方法计算得到钻井工程风险监测评估结果与工程实际基本吻合.
    构造软煤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高魁,刘泽功,刘健,邓东生,康亚,黄凯峰
    2013, 23(2):  129. 
    摘要 ( 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选取原生结构煤和构造软煤代表性样品.利用显微镜、压汞、IS-100型等温吸附解吸仪、MYS-Ⅰ型煤岩样渗透率测试设备和瓦斯煤岩体气固耦合参数测试仪,对2种煤样的物理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其微观结构特征、吸附特性、渗透特性和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构造软煤的结构破坏严重,微观裂隙孔隙发育,总孔容是原生结构煤的2~3倍,比表面积是原生结构煤的1.75倍,吸附能力约为原生结构煤的4倍,渗透率约为原生结构煤的10倍,煤体强度明显低于原生结构煤.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构造软煤的物理力学特性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安全社会工程
    基于6 SIGMA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刘辉,周芸竹,周恩
    2013, 23(2):  134. 
    摘要 ( 2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水平,针对建筑施工现场事故高发的特点,将6 SIGMA管理理论应用于安全管理研究.以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为研究对象.建立高处坠落事故DMAIC模型.从项目选题与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环节,研究6 SIGMA管理方法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融合.利用鱼刺图和故障类型影响分析,找出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作业时间与季节(X1),建筑安全法规体系(X2),脚手架相关技术要求(X3)及强风、浓雾、雨雪等天气情况(X4)是导致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4个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
    2001-2012年我国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
    殷文韬,傅贵,袁沙沙,董继业
    2013, 23(2):  141. 
    摘要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般性规律,分析研究2001-2012年较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得到我国瓦斯爆炸事故的基本特征.然后,用统计分析法从时间、地域性、所有制3个维度综合分析12 a间发生的194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结果表明:每年的3,4,5,10,11月重特大事故较多,且在交接班时段和每班接班后的第3~4h最易发生事故;山西、贵州、黑龙江、河南、陕西和辽宁6个省份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63.92%和72.12%,是我国需重点治理与监管的省份;国有重点煤矿重特大事故平均每起死亡51.68人,是需重点防范对象;乡镇煤矿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均下降较快,但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居高位,仍是国家重点治理对象.
    基于梯度分析法的工矿商贸安全生产与宏观经济关系研究
    姜兰,蒋仲安,陈举师,谭聪,王文靖
    2013, 23(2):  148. 
    摘要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工矿商贸安全生产指标与宏观经济的关系,采用梯度分析法对我国最近15 a的33个社会经济指标和4个工矿商贸安全生产指标进行分析.在传统变化率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基准关联及关联转换处理,将年变化率转化为无量纲的权重值,得出社会经济指标对整个工矿商贸安全生产影响程度的权重排序.结果表明:工矿商贸行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指标之间有一定关联,而且指标受社会经济指标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影响我国工矿商贸安全生产的社会经济指标主要有社会结构指标、社会稳定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宋洋,王雪松
    2013, 23(2):  153. 
    摘要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进国内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现状,从交通行为特征分析角度出发进行教育策略研究.问卷调查山东省滨州、临沂两地的中小学生,先总体分析中小学生交通行为特征,初步确定重点教育内容和人群.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发生率相似的行为归为同一因子,进一步确定重点教育内容;计算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行为因子得分,进一步确定重点教育人群.使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确定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应侧重知识积累,中学生教育方式应侧重态度改善.根据所确定的重点教育内容、教育重点年级人群和教育侧重点,提出改善建议,进而确定精细化的教育策略,提高教育针对性.
    公共安全
    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源分类评价研究
    赵学刚,谭迎新
    2013, 23(2):  160. 
    摘要 ( 1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系统识别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的风险源,实现对这些风险源的定量评价,分析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构建系统的控制层面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类型风险源的子风险源定量评价方法——风险源分类风险概率指数评价法.结果表明: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控制系统由承险人员,驾驶人-车辆,道路,环境,交通流,交通安全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安全决策等8个要素组成;运用人的因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方法可建立区域道路交通事故伤亡风险源识别框架;用风险源分类的风险概率指数评价方法,能够得到9级定量评价结果.
    基于拥挤度的地铁应急疏散路径优化方法
    何健飞,刘晓
    2013, 23(2):  166. 
    摘要 ( 1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路径以提高地铁应急疏散效率,构建基于地铁拥挤度的疏散网络,结合此拥挤度改进拍卖算法,设计地铁应急疏散路径优化方法,为每一疏散个体求解最优疏散路径.以上海地铁为例,验证基于拥挤度的路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能够将整个疏散过程的拥挤程度降低至规定程度之下,减少33.3%的疏散时间,同时能够为地铁疏散个体提供从事发地铁车厢经由各车站设施最终抵达安全点完整的疏散方案.在个体行为导致分配方案无法完全服从的情景下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完全服从率为20%的情况下,此路径优化方法仍能使疏散时间缩短约28%.
    高含硫气田周边房屋空气交换率试验研究
    席学军
    2013, 23(2):  172. 
    摘要 ( 1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高含硫气田泄漏事故状态下周边房屋的避难效果,并支持高含硫气田周边群众的避难策略的制定工作,先用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计算空气交换率,然后选取某高含硫气田周边房屋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然后选取7种典型普通民居作为试验地点,选取六氟化硫(SF6)作为试验用示踪气体.试验结果表明:20 a普通民居的空气交换率达到4%/min;不同特点的普通民居对空气交换率的影响很大,开窗与关窗、门窗结构、房屋屋顶结构等因素是影响空气交换率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