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1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降雨入渗对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张开鹏,刘新喜
2006, 16(6): 4.
摘要
(
1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三峡水库库水位调控方案和极端降雨情况,笔者利用有限元模拟库水位在175~145m波动和降雨时红石包滑坡Ⅲ的暂态渗流场,将计算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滑坡的极限平衡分析,并考虑基吸力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探讨降雨强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并考虑暴雨与库水位骤降共同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受控于滑坡土的入渗能力和滑坡结构形态;当暴雨强度为300 mm/d时,红石包滑坡Ⅲ的临界降速1 m/d.其成果将为库区滑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镇供水水质安全性及其保障措施
任伯帜,聂小保
2006, 16(6): 9.
摘要
(
1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质的恶化涉及农业面源污染、工业点源污染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及其活动形式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安全问题,也是环境问题.为此,笔者系统分析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内涵;从源头抓起,提出了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的对策和措施;同时建立了城镇供水水质监督体系和饮用水安全的应急预案,为城镇安全供水提供了保障.
青藏铁路临界翻车风速研究
魏玉光,杨浩,韩学雷
2006, 16(6): 14.
摘要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青藏铁路沿线不同季节大风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超过8级风天数.由于空气密度随海拔上升而减小,大风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与低海拔地区差异较大.笔者利用车辆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列车的临界翻车风速模型,研究了高寒铁路不同海拔地区和冻土地区的临界翻车风速.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寒铁路临界翻车风速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而随冻土路基病害出现而降低的规律.参考英、日等国大风标准,结合青藏高原的特点,根据危险翻车风速和临界翻车风速,首次提出青藏高原铁路海拔4000m地区安全行车标准.
高原铁路机车乘务人员生理选拔指标研究
施红生
2006, 16(6): 18.
摘要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高原铁路机车乘务员生理选拔指标,确定生理指标鉴定标准值,选择西宁铁路分局西格段机车司机500人进行指标体系鉴定试验.其结果表明:西格段机车司机总体合格率为31.6%,年龄、行车线路高度差对合格率有较大影响;确认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氧饱和度、血糖、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蛋白和尿红细胞为较敏感的高原低氧生理代偿指标;可作为生理适应性筛检指标.提出选拔青藏铁路机车乘务员应采用基础体检、高原适应性体检二级结构模型;制定了高原机车乘务员体检鉴定医学标准、测试方法、合格判定标准.
安全学
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分析
贾进章,欧进萍,赵千里
2006, 16(6): 25.
摘要
(
2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风系统的抗灾变能力对于救灾和通风系统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涉及通风系统结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笔者根据矿井火灾的救灾、防灾具体情况及相关文献,选取了4类共22个指标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给出了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指标体系及分级界定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井通风系统抗灾变能力进行了分析.
季节趋势模型在气体泄漏扩散模拟预测中的应用
邵辉,施志荣,朱其良
2006, 16(6): 30.
摘要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江苏工业学院油气储运安全综合实验模型平台,利用示踪技术,模拟了有害气体瞬时泄漏扩散的整个过程.结合趋势季节模型,以六号探头为研究对象,利用指数平滑法,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得到下一个时间段的有害气体扩散数据.研究表明泄漏物质浓度有下降的趋势,模型输出结果较好,拟合度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泄漏后有害气体未来的扩散趋势.该研究结果对泄漏事故扩散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对建立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有效的现场控制,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基于事故分级的有害物品运输路径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郭晓林,李军
2006, 16(6): 35.
摘要
(
1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害物品运输的路径问题实质上是对有害物品相关的风险考量,对风险如何进行测量,直接影响路径选择的结果.在有关有害物品运输文献中,已经提出了多种风险测量模型,最广泛使用的风险定义是路径中节点间发生事故后果的期望值,它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可量化的结果的乘积.所提出的风险度量模型均没有考虑到事故分级对路径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为此,提出将事故分级引入风险度量模型,并对原有模型进行相应改进,可以有效地克服原有模型的计量误差,减少路径运输风险.
条带开采下沉系数计算与优化设计的神经网络模型
郭文兵,邓喀中,邹友峰
2006, 16(6): 40.
摘要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综合分析条带开采地表下沉系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条带开采地表下沉系数的计算模型.模型以国内外成功的条带开采实例为学习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对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值更接近于实测值.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给定条带开采采出率的条件下,以条带开采的地表下沉系数最小为原则,运用该模型实现了对条带开采尺寸的优化设计.该研究的成果,为条带开采地表下沉系数的理论计算及条带开采尺寸的优化设计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核电厂人因事故预防的定量化决策
黄曙东,戴立操,张力
2006, 16(6): 46.
摘要
(
1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因事故的分析与预防是核电厂安全运行和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提出的系统安全性层次分析法主要从两种角度考虑系统的安全性:专家能力权值和安全性矩阵的建立.采用专家判断矩阵确定事故原因对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度排序.举例某核电厂事故定量分析进行说明,在对事故进行原因分析基础上,构建事故影响因素层次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事故原因重要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组织管理、操作人员、人机界面、培训与设备状态,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改进措施,为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复杂工业系统提供事故预防的定量化决策依据.
多变量灰色模型及其在钻孔瓦斯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张春华,刘泽功
2006, 16(6): 50.
摘要
(
1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钻孔瓦斯流量直接关系着钻孔抽放煤层瓦斯涌出量及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的判定,因此研究钻孔瓦斯流量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大实用价值.钻场中各钻孔瓦斯流量与其周围煤(岩)的渗透性、强度、瓦斯压力和地应力等因素之间是灰色的非线性关系[1].笔者把钻场中互相影响的各钻孔看作一个系统,建立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n));借助MATLAB软件,实现对钻场中多钻孔的瓦斯流量的预测;克服了过去钻场中单钻孔瓦斯流量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值吻合程度不理想的弊端.与此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将多变量模型模拟和单点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比较,其结果表明多变量灰色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对瓦斯抽放设计和矿井安全生产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的入疲劳综合评价
景国勋,张永全,张军波
2006, 16(6): 55.
摘要
(
1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易引发事故.目前对疲劳的测定多采用主观感觉测试法,仅对罗列症状做出"有"与"无"的判定,不能对症状的程度做出量化判断.笔者应用模糊数学中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原理,通过确定人的疲劳因素集及其评价集,构建了人疲劳的综合评价模型.制定了疲劳指标评估表,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实现了对疲劳的定量分析,对人的疲劳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分析与计算,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护,对职业卫生工程、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孙仕敏,王砥
2006, 16(6): 60.
摘要
(
1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不但直接危害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其家庭幸福,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家庭造成巨大影响.笔者在对世界职业安全与健康状况分析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迅速扭转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及改善现状的相关对策: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安全监管机制;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煤矿安全文化;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科技创新,安全投入等途径,不断提高煤矿职业安全与健康水平,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大幅度降低伤亡事故发生.
煤矿安全投入和安全成本的界定
段海峰,王立杰,荆全忠
2006, 16(6): 65.
摘要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投入不足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的概念存在着严重的模糊性.为此,笔者重新给出了安全成本的定义:在基准的安全标准下,发生的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包括安全投入和事故损失两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安全成本与生产成本间的界限,还提出了从采矿方法、地质采矿技术条件、生产工艺环节等3个方面对安全成本与生产成本间的界限进行界定,以及对事故损失按照可列的直接经济损失、隐含的直接经济损失、可列的间接经济损失和隐含的间接经济损失等4个层次分别进行计量的建议.最后提出了发展煤炭科技、严格煤矿设计审查制度、制定煤矿安全成本统计标准、变革煤矿税费体系等应对措施.
港口安全管理评估量化研究
褚家成,俞维纫,许义
2006, 16(6): 71.
摘要
(
18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港口安全管理体系进行量化评估,不仅可推进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可促进港口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笔者在港口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类港口的不同情况,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港口安全管理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和构造判断矩阵;通过对沿海,内河,大、中、小港口的调查和方根法数值计算,确定评估体系中各评估要素、评估要点的权值;提出了保障港口安全生产的港口安全管理体系基本评估要点;研究完成量化的港口安全管理评估系统.该评估体系可定量评估港口安全生产状况、港口安全生产程度,及时发现港口在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不足与缺陷等问题,从而可及时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港口系统重大事故的发生.
民航运输企业实施安全文化战略的分析
张建新,于海田,熊剑波
2006, 16(6): 79.
摘要
(
1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民航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从利于应用出发,给出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新定义;在总结山东航空公司成立以来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提升,使其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提出在民航运输企业实施安全文化战略的新构想;论述民航运输企业安全文化的组成、特点、作用及实施方法,提出民航运输企业的安全文化由4个层次组成,即理念、价值观;组织领导;规章制度;操作执行.对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和作用进行系统的论述,使人们对于安全的认识更加系统化;指出实施安全文化战略对民航运输企业保障运输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给出实施安全文化战略的几点建议.
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陆玉梅,梅强
2006, 16(6): 86.
摘要
(
1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摸清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探索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管办法,江苏省某市在其辖区范围内,选择建筑、化工、非煤矿山、机电4个行业的100家中小企业,就其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安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不同行业企业间安全投资水平差距较大.针对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高中小企业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有效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资;推行注册安全主任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培育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等.
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应与地方经济相适应
李振明,石建敏,曹志锡,朱建芳
2006, 16(6): 92.
摘要
(
1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已从原有的以行业背景为主的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向现有的以技术为基础的通用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转变.由于各地经济的模式及工业基础的差异,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也不相同,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区别.尤其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也成为经济发展需求的紧缺人力资源,各地争相举办安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使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笔者提出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采用"基础型"、"安全系统型"的宽口径的教育方式,在进入专业课时,开设多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增加学生就业渠道,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
安全工程
基于突变理论的油库火灾爆炸分析与模糊动态评价
周荣义,黎忠文,牛会永
2006, 16(6): 97.
摘要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目前油库常用评价方法的分析,这些方法存在的缺点主要是评价中参数值的选取、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评价因素重要性的确定等问题,因易受到参评人员主观的影响,而导致评价难以获得客观结果.笔者提出了基于突变理论的模糊动态评价方法.介绍了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油库火灾爆炸尖点突变模型,并对油库火灾爆炸现象进行突变分析;重点研究基于突变理论的油库模糊动态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根据突变论归一公式进行量化递归运算,分别计算出不同时期油库安全总突变隶属函数值,从而实现对油库安全状态的模糊动态分析与评判.该方法的优点就在于各指标的重要性及其量化是根据突变论中归一公式本身的内在机理决定的,既避免了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又减少了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评价结果客观、准确.示例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职业卫生工程
采场低压通风控制有害气体涌出量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刘英学,魏平儒
2006, 16(6): 102.
摘要
(
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空气动力学观点,将回采工作面与其后相随的采空区分成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称为通风空间,其风流是有组织的,另一部分称为漏风空间,其风流是非组织性的.两空间相互敞开,又紧紧相邻、存在着密切的风流联系.当开采工作面上、下两端存在着风压差,就可以带动相邻的采空区陷落岩石的孔隙与裂隙中的气体流动,构成采空区中、深部区域的漏风源、汇.笔者提出的采场低压通风系统,采用砌隔漏风墙的方法,切断两空间联系.经现场井下多年应用实践研究后表明,其对于开采瓦斯含量大、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的复杂煤层的矿井,尤其是对采空区瓦斯及有害气体涌出量大、且无条件进行瓦斯抽放的回采工作面,能有效地抑制和减少采场瓦斯和有害气体涌出量,且措施费用很低,很值得推广应用.
安全管理工程
信息家电远程控制系统及其安全
高平,李正明,成立,陆继远
2006, 16(6): 107.
摘要
(
2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蓝牙技术构建信息家电网络,通过Internet或PST(公共交换电话网)对信息家电实现远程控制.笔者给出了基于蓝牙技术的信息家电网络的组成,设计了基于PSTN的远程控制系统.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用户可使用固定电话或手机,根据系统提供的语音提示对其进行远程控制.输入初始密码,由双音多频收号器接收密码,并由系统进行验证,只有正确输入密码,用户才有权对系统进行操作,且可连续对信息家电系统中多个设备实施远程控制.初始密码验证通过后,用户可以根据语音提示很方便地进行密码的设置和修改.通过设置密码和蓝牙技术的安全机制,提供了信息家电网络和远程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
区域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陈国华,张静,张晖,颜伟文,陈清光
2006, 16(6): 112.
摘要
(
1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定量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区域风险评价方法.主要针对有多个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区域,在对单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叠加原理得到描述该区域整体风险状况的定量评价结果.同时考虑了消防部门和医疗机构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积极作用,并将其量化为区域风险的补偿系数.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展示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区域风险评价圹方法不仅能够反映区域风险的分布状况,而且对区域重大危险源的规划和布局具有较好的决策支持作用.
进近着陆运输飞行事故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杜红兵,李珍香
2006, 16(6): 118.
摘要
(
2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进近着陆是最容易发生重大运输飞行事故的阶段,笔者对1980--1996年发生的民航运输飞行进近着陆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事故结果主要为飞机失去控制和可控飞行撞地的结果,飞机撞地后起火往往造成机组人员和乘客大量伤亡;加强研究民航飞行安全中的人为因素控制,改善进近着陆的环境系统,重视机场应急计划的编制和应急救援的模拟演练等措施,对降低进近着陆阶段的飞行事故次数、改善航空运输安全和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
刘强,陆化普,张永波,邹博
2006, 16(6): 123.
摘要
(
2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的基础上,从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宏观规律.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和建立健全城市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加强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综合协调道路-交通流-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道路交通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明确指出当前乃至今后交通安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规划长远、决策当前,彻底改变目前交通安全工作的事后处理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提高交通安全宏观管理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应用价值.
危险品道路安全运输路径优化方法探讨
任常兴,吴宗之
2006, 16(6): 129.
摘要
(
1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危险品道路运输量逐年增加,对人类安全健康的危害的风险正在扩大和加深,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极为严重.笔者从人-机-环境角度分析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基于对运输网、运输风险源、后果影响区域3个层次辨识,分析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提出危险品道路运输路径优化选择的一般方法;并给出危险品道路运输线风险源的可接受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标准;探讨了危险品运输约束最优化选线模型.路径优化选择可减少运输沿线影响人员风险和事故概率,优化影响人员风险与运输效率冲突问题,为政府监管部门与危险品运输企业提供了安全管理的基本决策依据.
特种机电设备远程监控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张广明,涂善东,巩建鸣
2006, 16(6): 135.
摘要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可能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的机电类特种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对特种设备的在线监测和控制问题,以期提高设备的监测和控制水平,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据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并考虑到实际情况,构造了一种以Internet为骨架、多种异构网络并存的特种机电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并对其中若干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重点讨论数据采集、网络技术、故障诊断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安全技术,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措施.部分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使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监控和故障的预测预报.笔者研究的课题对建立区域性大型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安全管理系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下洞室及其围岩爆破地震安全监测与动力分析
阳生权,周健,吕中玉
2006, 16(6): 141.
摘要
(
1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地下洞室及其围岩的爆破震动安全监测,通过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及其卓越频率分析,论述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地下洞室与围岩爆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并对爆破地震安全监测与分析结果进行解释与原因探讨.通过大量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与爆破药量和距离及环境条件的关系式,并在分析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指出,近爆破点区域的爆破地震波衰减速度明显大于较远区域,爆破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峰值的卓越频率集中在以45 Hz为中心的15~75 Hz范围值.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及其卓越频率与爆破规模与环境的几何因素密切相关,介质本身的物理几何特性是爆破地震波衰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