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世梅, 张家严. 基于24Model-D-ISM的地铁站火灾疏散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4): 153-159. |
[2] |
夏勇, 安瑞楠, 张伟锋, 张超, 何坤, 林鹏. 高海拔长大水工隧洞群挡烟垂壁控烟机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4): 58-66. |
[3] |
王涛, 宋晓枫, 徐文淑, 安伟光. 内热源影响下高压电力电缆着火机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1): 200-205. |
[4] |
陶亮亮, 曾艳华, 刘振撼, 彭俊钦, 周小涵. 空气幕对地铁隧道火灾温度及流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7): 157-163. |
[5] |
任飞, 史聪灵, 李建, 车洪磊, 胥旋. 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火灾自然排烟模式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3): 156-161. |
[6] |
陶亮亮, 王浩然, 刘振撼, 周小涵, 曾艳华. 水幕排烟系统对烟气控制及排烟效率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2): 120-126. |
[7] |
蒋琴, 钟少波 副, 朱伟. 京津冀地区森林火灾综合风险评估[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10): 119-125. |
[8] |
李昌华, 何海彤, 李智杰, 张颉. 烟雾场景下的人员疏散仿真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4): 86-92. |
[9] |
马砺, 李超华, 张鹏宇, 邱贤宗, 赵鑫. 封堵比例对隧道火灾顶棚温度分布的影响[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0, 30(2): 79-85. |
[10] |
张英, 宋舆涵, 蒋帅, 李云涛, 申世飞, 陈月. 突扩管道中H2/Air预混火焰传播特性的数值模拟[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 29(7): 33-38. |
[11] |
李瑞琦, 杨茉, 徐洪涛, 王治云. 火源位置对室内火灾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 29(7): 39-44. |
[12] |
迟佳萍, 金静, 栾林硕. 岩棉彩钢板火灾痕迹与受火情况的关联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9, 29(7): 45-50. |
[13] |
李子成, 周剑峰. 基于Petri网的工业火灾应急响应行动时间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 28(7): 184-189. |
[14] |
胡珉, 刘妼雯. 基于VR的隧道火灾疏散指挥训练系统[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 28(5): 185-190. |
[15] |
周扬, 夏登友, 高平.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事故演变路径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 28(2): 17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