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0-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信息动态
2010, 20(9): .
摘要
(
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风险及其评价——以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次生泥石流灾害为例
尚志海,刘希林
2010, 20(9): 3.
摘要
(
2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灾害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的关键是评价不确定性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它对人类依存的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后果,评价步骤包括4个部分:受体分析、风险源的概率分析、暴露和脆弱性评价、风险表征.以汶川地震10个极重灾区的研究资料为基础,评价地震次生泥石流灾害生态环境风险指数和生态环境损失,并按照生态环境风险指数和生态环境损失大小对未来10县市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排序.综合考虑2个评价结果,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生态环境风险较高,安县、青川县、什邡市生态环境风险较低.
安全系统学
采空区渗透率对瓦斯运移影响的模拟研究
高建良,刘佳佳,张学博
2010, 20(9): 9.
摘要
(
1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计算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利用Fluent软件,对采空区渗透率为均匀分布、分段均匀分布、连续分布、"O"型连续分布4种不同分布情况下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当渗透率均匀分布时采空区漏风较少,高浓度瓦斯分布靠近工作面;当渗透率分段均匀分布时,在采空区中有2条跳跃的瓦斯沟壑;当渗透率连续分布时,采空区漏风较多,高浓度瓦斯分布靠近采空区深部;当渗透率"O"型连续分布时,采空区漏风最多.结果表明,当渗透率不同分布情况下采空区漏风和瓦斯分布有很大差别.因此,为了得到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瓦斯运移规律,在模拟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时需要描述更能如实反映采空区煤岩冒落规律的渗透率分布.
道路交通事故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董四辉,史卓屾
2010, 20(9): 15.
摘要
(
1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道路交通事故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3个输出指标及12个影响因素.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具的强非线性逼近、模糊推理、自学习的优点,建立道路交通事故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对我国2006年、2007年、2008年的交通事故情况进行预测,其中,2006年、2007年预测精度较高,2008年预测误差稍大,可能的原因为2007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减少交通事故起到较大作用.
基于G1法的飞行疲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俊杰,高扬,靳珊珊
2010, 20(9): 21.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综合控制并评价飞行疲劳风险,通过对疲劳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依据G1法编制专家调查问卷,采用专家独立调查方法对指标进行判断,根据G1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飞行疲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疲劳风险的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用G1法能有效地综合利用影响疲劳的各种信息评价飞行员的疲劳状况,该指标体系与现有控制飞行疲劳风险的影响因素吻合较好,可以作为进一步实现疲劳风险量化的基础.
灰色层次分析法在航空工业企业事故中的分析运用
王起全
2010, 20(9): 27.
摘要
(
1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航空工业常使用高精度、高价值的关键仪器、设备、设施,各种型号飞机试验、试飞频繁.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冲压设备伤手等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航空企业事故致因主要为事故预防措施不到位,生产工艺设备安全性不高,职业病预防及管理不到位.利用数学建模的思路,引入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以航空某企业为例,将评估对象安全状况分为指标层、准层次、目标层,逐级计算灰数,确定所属灰类,得出航空某企业的安全综合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GAHP法能够客观反映航空企业安全状况,值得在航空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中推广使用.
基于模糊TOPSIS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方法
晏远春,刘浩学,张永,陈晓琴,赵炜华
2010, 20(9): 32.
摘要
(
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水平,降低危险货物运输风险概率,围绕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提出一种适用于模糊不确定环境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方法.首先,从人-机-组织综合角度建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组合运用模糊决策理论、群体决策和TOPSIS方法提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方法框架;最后以南京市5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性评价为例进行方法验证.
基于驾驶员模型参数辨识的疲劳驾驶研究
赵栓峰,徐光华
2010, 20(9): 38.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利用驾驶员模型反演方法来进行驾驶员疲劳诊断研究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预瞄神经网络建立适应于复杂路况条件下的驾驶员-汽车-道路闭环模型,然后定义特定行驶轨迹内理论数据与试验数据的近似度为目标函数,将驾驶员参数的反演问题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基于实数编码混沌变异量子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获得全局最优解.试验中采用脑电和主观疲劳心理评测结合的方法确定被试者的疲劳状况.在每种疲劳状况下对驾驶员参数进行辨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考虑到车型、道路曲率等因素条件下驾驶员参数分布与驾驶员的疲劳状况有很强的相关性.
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刘业娇,曹庆贵,王文才,田志超
2010, 20(9): 45.
摘要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的角度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错综复杂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问题;利用VENSIM建模软件做出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图,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流图模型.采用宁煤集团灵新煤矿的实际安全生产数据进行模拟分析,确立最优安全管理与控制方案,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LNG池火热辐射模型及安全距离影响因素研究
孙标,郭开华
2010, 20(9): 51.
摘要
(
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点对LNG池火热辐射模型,模型应用方式,以及热辐射安全距离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研究,给出池火热辐射模型采用及安全距离计算的方法.对常用的热辐射计算模型(点源模型、LNGFire3和PoFMISE模型)加以介绍,并对3种模型做了对比研究.PoFMISE模型充分考虑大池火直径时不完全燃烧的因素以及风速对火焰高度的影响,建议当风速大于1.5 m/s,池火直径大于20 m时采用.同时,进一步研究影响LNG池火热辐射安全距离的各种因素,包括池火直径、风速、环境温度和湿度,从而得出不同条件下池火热辐射安全距离的要求.
输油管道弯头穿孔泄漏数值模拟
李朝阳,马贵阳,刘亮,乔伟彪,杜明俊
2010, 20(9): 56.
摘要
(
1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在役输油管道经过多年冲刷及腐蚀后,存在安全隐患,使得对输油管道泄漏事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有限容积法,建立管道泄漏控制方程,研究不同输送速度及泄漏孔径对泄漏后管内压强分布及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孔径一定,输送速度分别与管内压强和泄漏量成正、负相关,泄漏口下游存在局部高压区;输送速度一定,泄漏孔径分别与管内压强和泄漏量成负、正相关,局部高压区的强度降低、范围减小.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一定方法增大管内输送速度或增大泄漏口径,从而减少实际的原油泄漏量.
大型公共场所多源疏散的控制流模型研究
周渊,李强,陈晋,周杨
2010, 20(9): 60.
摘要
(
1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现有的单源最快流控制算法为基础,考虑人员在大型公共场所中的实际分布状况,遵循最大限度利用各出口的原则,提出针对多源疏散的全局最优化算法.根据此算法可以得出各疏散源点经过各出口的疏散人员数量以及人员的行走路径、从源点出发和完成疏散的时刻.将算法应用于某百货公司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多源疏散的情况下,各源点依次按照单源最快流控制算法进行独立疏散,能够保证每个源点的最优疏散,但整体的疏散效率并非最优;而应用全局最优化算法进行疏散,可以充分利用疏散过程中不同出口的疏散时间差,取得减少整体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的效果.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基于锥形量热仪的计算机显示器燃烧特性分析
谭家磊,谢昱姝,白光,汪彤,张晓峰
2010, 20(9): 67.
摘要
(
1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计算机显示器材料进行小尺寸燃烧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改变锥形量热仪的热辐射强度模拟中、小规模火灾.分析火灾中显示器样品的热释放速率(HRR)、质量损失速率、CO产生率和比消光系数.试验发现当热辐射强度为35 kW/m2时,计算机显示器的热释放速率比其在热辐射强度为75 kW/m2时多一个加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在此热辐射强度下,材料热解速度缓慢,表面炭层厚度逐渐增厚,热量积聚后,材料热解速度增大,热释放速率加速达到第二个峰值;显示器材料在2种热辐射强度下的质量损失速率分3个阶段,炭层的包覆作用对其质量燃烧速率影响较小;显示器材料在燃烧过程中CO产生率、比消光系数和质量燃烧速率成线性递增关系.试验结果可反映显示器在真实火灾中的燃烧特性.
《地铁设计规范》中自动扶梯和人行楼梯通行能力折减系数的探讨
姚小林,陈俊敏,叶海斌,林孙滔
2010, 20(9): 71.
摘要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地铁车站中的人员疏散问题,设置5种疏散场景,运用FDS+Evac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各场景下自动扶梯与人行楼梯平均疏散能力和疏散时间,并与<地铁设计规范>中人员疏散时间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地铁设计规范>中自动扶梯和人行楼梯通行能力折减系数取值偏大,宜从0.9调整为0.772.
炼油火炬系统水封罐设计压力研究
党文义,于安峰
2010, 20(9): 75.
摘要
(
2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封罐作为炼油火炬系统防止回火爆炸的重要安全设施,其设计应能保证在发生回火爆炸事故时不被破坏.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利用FLACS工具,建立水封罐三维模型,模拟计算水封罐内的典型气体爆炸,据此提出水封罐的设计压力.结果表明:烃类气体(如甲烷、丙烷)在水封罐密闭空间内发生爆炸产生的压力为气体初始压力(绝压)的7~8倍,氢气爆炸产生的压力为气体初始压力(绝压)的10~12倍.对于炼油火炬系统,建议富氢气体排放系统的水封罐设计压力不低于1.0 MPa(绝压),一般烃类火炬气排放系统的水封罐设计压力不低于0.7 MPa(绝压).
数字化控制室信息显示对人因可靠性的影响
张力,杨大新,王以群
2010, 20(9): 81.
摘要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主控室内信息显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比较分析数字化主控室与传统主控室人机界面中信息显示方面各自的特征,发现人机界面数字化后,巨量信息与有限显示的矛盾非常突出,并伴随产生任务繁重但又是必须的界面管理任务,它们对人因可靠性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增加了新的人因失误源,可能出现新的人误模式.提出3个新的科学概念,即信息显示率、信息提供率和数据更新率,认为研究这3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对操纵员认知行为的影响,是解决巨量信息与有限显示矛盾的有效途径.
提高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控制能力研究
方来华,吴宗之,魏利军,康荣学,关磊
2010, 20(9): 86.
摘要
(
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系统宏观安全及事故预防的微观要素两方面,深入剖析我国在事故预防法规标准、重大危险源监控、隐患治理、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科研、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五个转变"的理念,并从健全事故预防法规标准、严格安全设备及人员准入、构建多级事故风险预警机制、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加强重大事故预防控制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重大危险源监管实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方法,突出强调了风险预控和依靠安全科技,建议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预防控制工作的系统思考和统筹规划.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海外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宋杰鲲,徐宏云
2010, 20(9): 91.
摘要
(
1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海外项目是企业寻求自身发展,保持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综合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因果分析图方法识别出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海外项目存在的市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自然风险、管理风险等6种风险.构建包含上述6个准则21个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海外项目风险评价模型.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某石油钻探公司格鲁吉亚共和国第12区块风险进行评价实证.
基于原因-后果分析的机械安全性评估模型研究
陈文瑛,梁若虹,王佳
2010, 20(9): 97.
摘要
(
2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建立基于原因-后果分析(CCD)的机械系统安全性评估模型的步骤以及基本事件重要度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除尘武砂轮机可能发生事故的CCD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显示:首先,除尘武砂轮机的砂轮破裂飞出造成伤人的事故发生概率、严重程度、风险度最高;其次,大量粉尘飞扬造成的后果风险度排在第二,相对较高;最后,防护措施可使该设备事故概率大幅下降.CCD模型可以帮助找到机械系统的相关安全事故类型,并能够衡量出系统"本质安全"能力,从而为设计和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安全设计及设备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标签生命周期的射频识别系统安全和隐私风险研究
康迎曦,唐志军,席在芳
2010, 20(9): 105.
摘要
(
1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的日益重要性和RFID系统的安全性现状,基于RFID技术机理,从安全和隐私风险的角度阐述RFID技术及其应用业务进程,并分析RFID技术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和隐私危险问题.在此基础上,基于标签生命周期(RTLC)方法,详细分析标签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威胁性,信息资产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以及隐私情况.然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减轻安全和隐私风险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解决RFID应用中存在的各种安全和隐私问题提供帮助.分析表明,采用RTLC方法,并根据业务进程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可以降低或缓解RFID系统的安全和隐私风险.
基于增量层次分析法的民机着陆风险因素权重研究
王旭辉,舒平,曹力
2010, 20(9): 112.
摘要
(
1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风险因素交互作用的角度探讨民机着陆阶段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布.针对着陆事件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引入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标度,构建交互式信息空间中的风险因素权重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风险因素的定量评估问题.进一步考虑机队的航线持续运行对于风险因素的影响,提出层次分析法的增量式过程,研究目标风险因素权重的增量评估方法,揭示时间维度下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布,给出度量各种着陆环境及机组行为下着陆风险因素重要性的一般方法.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研究
王刚,程卫民,谢军,陈金华
2010, 20(9): 116.
摘要
(
1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瓦斯的作用,采用煤体中瓦斯总量守恒的原理研究瓦斯含量与瓦斯积聚内能的基本方程和影响因素;分析煤与瓦斯突出产生的力学条件和机理,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的矩阵图.结果表明:瓦斯含量是煤体瓦斯内能最直接的反应,其值大小决定瓦斯内能的大小;瓦斯压力梯度、煤体的断裂韧性及煤体内的裂隙发育程度决定着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低渗透性构造煤对瓦斯运移阻力较大,容易形成较大的瓦斯压力梯度,从而更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煤层中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地应力越大,煤体的强度、渗透率越小,越容易发生突出.煤层瓦斯情况、力学性能、地质构造和煤层的应力状态是决定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安全卫生工程
电子封装行业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暴露评价
裴燕,田萌,黄德寅
2010, 20(9): 121.
摘要
(
1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法规及风险评价模型为基础,对电子封装行业内通常使用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暴露分析,将健康风险进行分级、定量评价,得出结论:行业中回流焊工艺可能产生的铅烟、电镀车间存在的硝酸、失效分析中使用的氢氟酸等,其职业暴露风险为中等风险水平;但由于化学物质的健康危害等级HR因其固有性而相对不变,而其会随控制措施的效果高低而变化的暴露等级ER是一个可变的要素,不同企业的控制措施的水平高低不同,其最终的风险等级可能是不同的.行业中使用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的职业暴露风险为低风险水平,前提也是在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环境下.因此,控制措施的水平就是决定风险等级的最重要因素.时时地运行和维护有效的控制措施,是确保风险水平不发生变化的关键.
安全社会工程
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路径及其防控对策
曹庆仁,许正权
2010, 20(9): 127.
摘要
(
1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煤矿生产事故的直接致因要素及其管理者和员工责任,分析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路径,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分析指出,员工应该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机和环的不安全状态负主要责任,其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煤矿生产事故的直接行为因素;管理者应该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负主要责任,其不良管理行为是造成煤矿生产事故的根本行为因素;存在从不良管理者行为、到不安全员工行为、再到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链条.只有优化管理者行为、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并监控机或环状态,才能从根本上切断煤矿生产事故的行为致因链条,逐渐减少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及关键问题探究
梁峻,陈国华
2010, 20(9): 132.
摘要
(
1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加强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在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可发展性4个原则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系统工程、风险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提出并构建包含风险监管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和事后处置体系在内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法律规章、关键技术4个方面对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符合事物发生的内部规律和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具有层次分明、目的明确等特点,为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制多方博弈研究
沈斌,梅强
2010, 20(9): 139.
摘要
(
1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制效果影响因素和管制力度相对不足的问题,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和煤矿员工四方博弈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监管效果受到企业预期损失、安全生产管理成本和中央政府给予举报者的奖金额的影响.从而,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中小煤矿企业有其自发管理的动力,地方政府监管力度较低;企业需要改进管理方法,降低管理成本,合理制定员工事故赔偿额标准,降低员工的遵守规章的难度,并适度提高对员工遵守规章行为的奖励力度,以降低员工从事不安全生产行为的概率.
企业安全氛围测评的实证研究
赵显,傅贵
2010, 20(9): 145.
摘要
(
1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全氛围是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首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安全氛围的定义及其包含的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安全氛围构成的关键元素,开发测评工具,并构建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四分象限图分析法的测评数据分析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具体描述各关键元素对企业安全氛围的影响度值;应用四分象限图分析法进一步分析,根据元素的影响度值将元素划分至"优势区"、"优先改进区"、"深入改进区"和"维持优势区"4个区域,为企业改进安全氛围提供更为具体直观的参考.提出的测评工具及测评数据的定量分析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定性评价的不足,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应用.
公共安全
灾害应急网络系统中的风险信息传递与沟通
王炜,杜鑫,邵冠武,周超
2010, 20(9): 152.
摘要
(
1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灾害的风险传递规律及其风险传递的阻断措施,基于系统理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将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讨论灾害风险传递系统中要素的关联性和信息感知的非线性特性可能产生风险的传递性.结果表明,风险的传递性主要存在于信息缺乏和应急知识的不成熟的灾害应急网络体系中,并且可以将风险传递结构关系分成关系型、层次型、树形和网状型4种类型.最后,利用信息熵的方法表述信息在传递中的损失,指出风险沟通可以阻断风险传递链.
基于信息共享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模型(Ⅱ):模型计算
张子民,周英,李琦,毛曦
2010, 20(9): 158.
摘要
(
2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数字城市服务平台为支撑,构建一个面向突发事件应急的决策框架系统,以解决应急响应信息模型计算涉及的3个关键问题:分布数据的获取、应急辅助模型的运算和应急响应辅助数据集的分发.系统利用平台的服务总线来获取分布的部门数据资源,并分发信息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集,使用平台的模型库系统来管理和调度应急辅助模型,通过模板机制实现信息模型的快速定义和重用,并提供一个基于Web的事件报送接口来实时接收事件信息.将系统运用于前文构建的突发化学品事故信息模型的计算中,过程表明,系统可完成模型计算的任务,并能够扩展到其他的突发事件应急中.
基于城市地铁实证分析的突发事件风险发展趋势评价模型研究
汪志红,王斌会
2010, 20(9): 166.
摘要
(
1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完善突发事件风险评价过程,运用风险发展趋势评价模型对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补充.采用Daniel趋势函数、灰色理论和模糊理论建立突发事件的风险发展趋势评价模型,并对广州市地铁运营风险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执行过程看,该模型改善了突发事件风险评价的范围和评价结果的准确度,评价过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客观性,可以推广应用到各类突发事件的风险发展趋势评价中.通过实证分析,该城市的地铁运营风险当前处于临界状态以下,可以保持当前的运营状态,与该城市的地铁运营状况相符合,对于单个子系统,乘客和员工素质系统目前处于临界状态,对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城市居民和员工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城市天然气管网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马磊,李永树
2010, 20(9): 171.
摘要
(
1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城市天然气管网密度加大,由于天然气管理手段滞后导致的天然气泄漏事故急剧增加.基于GIS技术并结合燃气管网定量风险分析(QRA)模型,提出利用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实现管网风险预警的方法.结合C#+ArcEngine编程技术,开发城市天然气管网预警系统,实现管网失效率分析、燃气事故扩散模拟、火灾及爆炸模拟、个人风险等值线绘制、社会风险分析等功能,能够进行区域性事故后果预测、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计算、安全性评价及应急预案编制等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