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基于深度学习的施工安全泛场景数据获取方法
佟瑞鹏, 陈策, 崔鹏程, 傅贵, 安宇
2017, 27(5): 1-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01
摘要
(
260
)
PDF
(1599KB) (
6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隐患场景识别和施工安全泛场景数据智能化处理,在分析场景构成因素基础上,将施工场景划分为不安全行为场景和不安全物态场景2类。结合图像语义层次的划分,应用深度学习方法提取对象语义、空间关系语义、场景语义和行为语义,进而依据施工安全泛场景数据理论,得到图像语义信息与泛场景数据对应关系。选取建筑施工现场照片为样本源,采集施工不安全行为场景数据,验证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处理泛场景数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深度学习提取图像语义,可以自动采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场景泛物态数据,提高场景数据处理效率。
安全科学研究主题结构及前沿分析
李杰, 杨冕, 吴超
2017, 27(5): 7-1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02
摘要
(
361
)
PDF
(3942KB) (
4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系统分析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动态,以2006—2015年《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与Safety Science所载全部科技论文为样本,提取英文标题及摘要中与安全科学研究相关的高频主题,并使用VOSviewer提供的布局和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中,我国安全科学重点关注的主题是企业安全、煤、爆炸以及组织监管,主题分布呈现安全生命科学、安全自然科学、安全技术科学、安全社会科学及安全系统科学5大群类,而国际安全科学则呈现更多社会科学属性。
安全社会科学
“互联网+”背景下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黄玺, 王秉, 吴超
2017, 27(5): 13-1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03
摘要
(
237
)
PDF
(1558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根据“互联网+”的含义,从安全文化建设视角提出“互联网+安全文化”的定义。根据信息传播的“六度传播”理论,构建六度安全文化传播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的 “互联网+安全文化”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并给出其建设框架。与此同时,系统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安全文化建设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群体是“互联网+”背景下安全文化的核心传播主体,应从完善丰富安全文化类相关网站、拓宽安全文化网络传播渠道、促进网络安全文化产业建设与创新、建立安全文化传播能力评价机制4条具体路径优化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人体学
草原公路景观要素影响驾驶员眼动指标研究
商艳, 朱守林, 戚春华, 高明星, 赵婷, 王玉化
2017, 27(5): 19-2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04
摘要
(
261
)
PDF
(1551KB) (
4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草原公路景观要素复杂程度对驾驶员眼动指标的影响,开展现场试验,选取3种典型景观要素构成路段,测试5名驾驶员的眨眼持续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和扫视幅度等 4个眼动指标。用BeGaze2.4及SPSS软件提取、分析数据,画出3种景观要素构成与眼动指标的关系曲线,分析其变化规律,并通过主观调查问卷验证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景观构成要素的增加,眨眼时间不断减小,注视时间也小幅减小,而瞳孔直径和扫视幅度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与景观a和景观c相比,景观b更能增加草原公路行车舒适性,减少消极情绪。
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决策研究
赵佳, 宋柱, 张名芳, 王畅
2017, 27(5): 25-3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05
摘要
(
285
)
PDF
(1592KB)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深入研究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的交通特性,通过激光雷达采集行人过街过程中来车的运动状态数据,考虑外部因素对行人过街决策的影响及行人对安全过街的心理需求,利用人车间距、车辆速度和可穿越间隙等参数分析直接过街和等待过街2种决策结果下的数据特性。基于上述参数建立行人过街安全心理距离模型和多元Logistic回归决策模型,并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当人车间距越大、车速越低、可穿越间隙越大时,行人过街概率越大;相同可穿越间隙下,车速越快,行人过街概率越大;所建立二模型均有较高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车载行人预警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安全系统学
基于组合预测优化模型的交通事故预测研究
宋英华, 程灵希, 刘丹, 吕伟
2017, 27(5): 31-3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06
摘要
(
195
)
PDF
(1338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交通事故预测精度,基于熵值法构建UGM(1,1)-Holt组合预测模型,将滑动转移概率思想引入马尔科夫链模型,实现组合预测优化。应用该模型拟合分析2003—2011年湖北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历史数据,并以2012—2014年数据验证其有效性。通过实例对比UGM(1,1)模型、Holt指数平滑模型、组合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优化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相比前3种模型,提出的组合预测优化方法拟合值平均相对误差(MRE)为0.45%,3年预测值MRE为1.25%,能有效获取单一模型优势,预测精度更高。
兼顾主客观因素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陈杰, 胡启洲, 诸云
2017, 27(5): 36-4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07
摘要
(
241
)
PDF
(1326KB) (
5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准确评价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通过分析高速公路事故特点及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建立适用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构建基于层次熵和基于向量相似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其中,层次熵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组合后和指标数据加权进而得到评价结果;向量相似度评价模型通过向量相似度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状况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用以上2种模型评价江苏省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结果表明:2种模型计算得到的江苏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等级都趋于较安全,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且与实际情况相符。层次熵模型侧重于指标数据的客观性,而向量相似度模型更侧重于人的主观性。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广义安全结构理论研究
金智新, 王延生, 邓存宝, 郭嗣琮, 张勋
2017, 27(5): 41-4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08
摘要
(
277
)
PDF
(1506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加强对安全科学及安全工程的理论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因素空间理论,提出广义安全结构理论。阐明安全问题的本质规律,建立安全结构的组成要素及其数学逻辑分析框架,并研究主动安全管控系统的组成及其构建过程。结果表明:安全是人或物质活动与活动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形态,结构形态的变化规律是安全问题孕育、发生和演化的本质规律;安全结构由安全事件结构、环境结构、活动结构及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组成;主动安全管控系统范式体系由环境因素属性空间、活动因素空间、信息空间、系统外部扰动、安全调控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映射)构成。
航空煤油流淌火蔓延特性试验研究
刘全义, 杨锐, 张辉
2017, 27(5): 47-5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09
摘要
(
178
)
PDF
(4702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航空燃油储运安全和机场消防安全,设计并搭建航空燃油流淌火试验平台,以航空煤油(JP4)为试验燃料,根据蠕动泵转速选取4种不同泄漏速率,开展航空煤油流淌火试验研究。试验中记录航空煤油流淌火的火焰前沿位置、燃烧面积、蔓延速率等典型特征参数,并对试验过程进行录像,分析典型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航空煤油流淌火的稳定线燃烧速率为3.71×10
-5
m/s,初始蔓延速率随泄漏速率的增加率约5.5 mm/s。航空煤油流淌火的典型特征参数均与泄漏速率正相关。
隧道口间紧急救援站防灾通风系统设置条件研究
李琦, 于丽, 王明年
2017, 27(5): 52-5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0
摘要
(
240
)
PDF
(3623KB) (
5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合理设置长大铁路隧道群紧急救援站的防灾通风系统,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隧道群洞口间距(明线段长度)条件下,列车火灾烟气对相邻隧道内环境的影响,得到无需设置防灾通风系统的洞口安全距离。研究结果表明:距火源点20 m以内,列车火灾烟气对温度、可视度影响严重,50 m以外基本无影响;考虑火源蔓延车厢的长度、火灾列车安全停车距离、烟气影响范围等因素,得出隧道口紧急救援站的洞口间距(明线段长度)大于250 m时,列车火灾烟气对隧道内环境几乎无影响,可不设置防灾通风系统;该间距小于250 m时,应设置防灾通风系统。
携煤尘高压气流诱导沉积煤粉爆炸火焰特性研究
李雨成, 刘天奇, 周西华, 刘蓉蒸
2017, 27(5): 58-6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1
摘要
(
162
)
PDF
(2027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携煤尘高压气流诱导沉积煤粉联合爆炸的火焰特性,采用水平玻璃管煤尘爆炸试验装置,分别对褐煤、长焰煤、不粘煤、气煤等4种煤尘的联合爆炸火焰传播最远距离
l
和火焰持续时间
t
等2项火焰特性展开试验分析,并研究沉积煤粉质量
m
、沉积煤粉粒径
r
、沉积煤粉中混入CaCO
3
岩粉量
k
对联合爆炸火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
m
在0~4.5 g范围内增大,4种煤尘
l
和
t
先增大后减小,
l
和
t
达到局部极值后减小。4种煤尘的
l
均随
r
的增大缓慢减小,且分别在
r
为26、26、26和38 μm时,
l
依次达最大值106、73、37 和22 cm。
t
3
和
t
4
随
r
的增大而增大,甚至当
r
大于40 μm时亦如此。
k
为6 g时,褐煤、长焰煤
l
抑制效率分别为62.5%和79.7%,而不粘煤与气煤均不再爆炸。
爆炸冲击下钢制浮顶储罐破坏的数值模拟
路胜卓, 陈卫东, 王伟, 张丰超, 马敬鑫, 师亚琴
2017, 27(5): 64-6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2
摘要
(
174
)
PDF
(2126KB)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大型钢制浮顶式储罐结构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破坏机制,采用理论分析、缩比模型爆炸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浮顶储罐结构的破坏特征和内力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由于爆炸冲击波的瞬间冲击作用,罐壁沿环向形成巨大的压缩内力,迎爆面罐壁顶部屈服导致罐体失稳破坏;浮顶罐的结构破坏经历了弹塑性动力响应过程,最终形成迎爆面罐壁的内凹塌陷和屈曲变形;并且,罐壁的内力以拉压力和产生弯矩的内力为主,但拉压作用更为明显,罐壁沿其环向处于受压状态,沿轴向处于受拉状态。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评价模型及管理系统实现
汪磊, 任勇
2017, 27(5): 70-7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3
摘要
(
256
)
PDF
(2404KB) (
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量化评价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首先通过调研和德尔菲法构建机务维修人员疲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灰色聚类原理,建立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灰色聚类评价模型;然后从维修单位采集实际数据,结合各指标权重,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管理系统的开发中,实现调查问卷的电子化和评价过程的自动化计算。结论表明:用灰色聚类模型可实现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的量化评价与分级,系统软件可作为机务维修单位疲劳风险管理的实际工具进一步推广应用。
考虑滑行轨迹时空交叠的机场热点识别方法
夏正洪, 万健, 朱新平
2017, 27(5): 76-8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4
摘要
(
217
)
PDF
(2558KB) (
4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无场监雷达设施的大型机场航空器地面滑行冲突,构建航空器地面滑行冲突模型,提出基于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数据并考虑航空器滑行轨迹时空交叠的机场安全热点识别方法。首先,分析2架航空器通过某滑行道或交叉道口的时间是否重叠,且航向差和距离是否满足阈值约束条件,以此识别机场热点;然后,重点研究机场热点随航向差阈值和距离阈值的变化情况;最后,用该方法识别西南某机场的安全热点,并将其与机场图中的热点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用考虑航空器滑行轨迹时空交叠的机场热点识别方法所识别的机场热点位置更符合实际管制运行情况,能有效降低场面滑行冲突发生概率。
核电站土建施工风险度量模型构建与分析
李杰林, 刘伟杰, 刘汉文
2017, 27(5): 81-8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5
摘要
(
199
)
PDF
(1608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核电站土建施工项目的安全状况,查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根据4M因素理论,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引入突变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核电站土建施工风险度量评价体系以及安全状况隶属函数等级表。在此基础上,基于Analytica软件构建核电站土建施工项目风险度量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某核电站的1—4号安全厂房及核岛工程的土建施工项目风险度量评价中。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通过模型可得到各厂房土建施工的安全级别,并准确判断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类别,进而计算出量化值,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LNG船舶海上运输安全研究现状及进展
聂细亮, 刘强, 李国帅, 戴冉
2017, 27(5): 87-9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6
摘要
(
339
)
PDF
(1456KB) (
8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障LNG船舶航行及装卸过程中的安全,开展LNG船舶历史安全事故数据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调研。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对LNG海运安全的相关研究主要从LNG船舶安全区域设置、航道适应性与航道效能、锚泊与系泊、LNG船舶操纵、LNG泄漏后果建模分析、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估等6个方面展开。大部分研究方法引入数学模型,并逐步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仿真与实测数据,提高了分析的可靠性,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拓展分析模型,形成智能化的安全评估终端。此外,LNG船舶自身及装载方式的发展将会给LNG船舶安全带来一些新问题,需要关注。
数据缺失情况下水淹天然气管道泄漏风险分析
俞徐超, 梁伟, 张来斌, 王蕊
2017, 27(5): 93-9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7
摘要
(
201
)
PDF
(2410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数据缺失情况下水淹天然气管道泄漏风险量化分析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BN)和模糊集理论(FST)的概率风险分析方法。首先采用故障树分析(FTA)法分析水淹天然气管道泄漏失效致因,并映射得到相应的BN模型;然后针对基本事件失效概率数据缺失的情况,用专家知识引出概率,替代缺失的统计失效概率;为处理概率引出过程中专家知识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导致的不确定性,结合FST与多专家层次分析引出模糊概率,将其作为实际先验概率输入BN模型,进行量化分析。以某复线水淹天然气管道为例,应用所提方法分析其泄漏风险,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能够在数据缺失情况下表征并量化泄漏风险,同时BN的正向预测和概率更新能力可用来评估动态风险、识别关键失效因素。
货车右转视线盲区形成机制及交叉口安全性研究
王清洲, 徐令选, 范鑫, 郭凯
2017, 27(5): 99-10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8
摘要
(
549
)
PDF
(2472KB) (
6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道路交叉口货车右转弯过程中货车司机的视线盲区形成机制,以及货车右转对交叉口安全的影响,运用Matlab软件建立货车右转弯模型。基于对载重货车内轮差的特性分析,以及模型车试验和现场大型货车转弯试验结果,修正转弯轨迹,较精准地模拟货车转弯过程。提出盲区面积计算方法和道路交叉口安全性评估指标。对右转分离式路口、缓转弯十字路口和急转弯十字路口进行基于货车右转盲区的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6轴载重货车的右转弯盲区面积达40.39 m
2
,与常见的普通十字路口相比,右转分离式路口有较高行车安全性。
煤与瓦斯突出热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
吴鑫, 李基, 李国辉, 聂闻, 涂梓涵
2017, 27(5): 105-11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19
摘要
(
150
)
PDF
(2547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加强煤与瓦斯(甲烷)突出等矿山重大灾害预测预报的工作,开展煤与瓦斯突出全过程热动力现象研究。将煤样破碎后在煤与瓦斯突出相似模拟试验台内加压成型,开展不同粒径煤样的吸附、解吸及突出试验,获取试验过程中的煤体温度变化数据。结果表明: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煤体温度随时间的演化关系近似符合自然对数函数;煤样粒径对煤体温度变化有显著影响,煤样粒径越小,在吸附解吸瓦斯时温度变化量就越大、变化速度也更迅速。通过分析煤与瓦斯突出试验结果及能量关系得出,煤的粒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瓦斯吸附能力及瓦斯内能,瓦斯内能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强度。
复合构造带力学特征及其对瓦斯突出的作用机制
高魁, 刘泽功, 刘健
2017, 27(5): 111-11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0
摘要
(
219
)
PDF
(3335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查明地质构造区域煤与瓦斯突出的致灾原因,利用自主研制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装置,研究逆断层和褶曲复合构造带的应力分布,分析应力对复合构造带瓦斯赋存和聚集的影响,从地质角度阐述复合构造带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力学作用机制。试验发现:复合构造带应力分布较为复杂,沿逆断层的断面转折部位在其附近空间应力分布最为集中,构造集中应力可达原岩应力的1.3~1.7倍。复合构造形成的过程中煤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构造煤非常发育,应力集中促使瓦斯向裂隙发育区运移和聚集,使其成为高压瓦斯的富集区;构造煤发育和大量承压状态的瓦斯为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间歇式反应系统参数敏感性与热失控临界判据
江佳佳, 杨建洲, 蒋军成, 潘勇, 顾伟
2017, 27(5): 117-12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1
摘要
(
252
)
PDF
(1709KB) (
4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验证间歇式反应系统的参数敏感性,预测热失控临界值,以硫酸催化乙酸酐水解反应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反应初始温度及反应初始浓度下反应温度的变化特性。采用基于雅克比矩阵迹的热失控临界判据,模拟计算硫酸催化乙酸酐水解反应系统参数敏感临界值。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反应初始温度和初始浓度都有参数敏感性,当初始温度和初始浓度位于参数敏感临界值附近时,其微小变化将会引起温度急剧变化;用基于雅克比矩阵迹的判据预测反应系统热失控临界参数,临界判据计算的临界值与试验结果能很好地吻合。
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采场围岩失稳机制与控制技术
李家卓, 谭文峰, 李传明, 朱传奇, 马海峰
2017, 27(5): 122-12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2
摘要
(
275
)
PDF
(3473KB) (
6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近距离煤层群工作面采场围岩失稳机制和开发相应的控制技术,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综合方法,研究煤层群开采围岩采动应力场分布。阐明松散煤体注水加固的力学机制,并开发现场厚坚硬顶板深孔预裂爆破、深浅孔联合注水、新型采煤工艺综合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群开采条件下,上下工作面相互影响程度剧烈,将下伏煤层工作面布置在上覆煤层开采后的卸压区内,可避免上煤层遗留煤柱高集中应力的影响,降低下伏煤层工作面原始应力水平。用设计的深孔预裂爆破工艺,能避免关键层断裂后对下伏煤层作面的动压冲击。提出的工作面低压短时间浅孔注水和2巷超前长孔预注水工艺,能提高松散煤体抗剪强度,增加煤体稳定性。
故障树自动生成系统的树图布局算法研究
孔涛, 熊毅
2017, 27(5): 128-13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3
摘要
(
202
)
PDF
(1672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自动生成的故障树图满足树图美学标准的要求,基于一般树形结构原则与树图美学定律原则,开发一种自动生成故障树绘制布局的算法。采用初始坐标、修改坐标和最终坐标表征树节点的位置关系,通过初始坐标完成兄弟节点间的相对布局,通过后序遍历形成的修改坐标完成节点之间的重叠规避。结果表明:绘制出的故障树图有视觉效果良好、空间利用率高以及能够满足友好的用户交互需求等优点,为故障树进行风险评价与可靠性分析提供有效的图形可视化与数据交互解决方案。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融合模糊控制理论的煤矿粉尘防护设施量化评价
魏勇
2017, 27(5): 134-13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4
摘要
(
189
)
PDF
(1687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进对煤矿粉尘防护设施降尘效果的评价,建立一种融合模糊控制理论的量化评价方法。首先,针对粉尘防护设施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逻辑斯蒂方程为主体,构建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函数;其次,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研究构造评价论域模糊器和解模糊器,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建立模糊控制量化评价(FCQE)数学模型;最后在某矿掘进工作面实施量化评价。结果表明:FCQE法改进了AHP法获取评价论域的方式,无需依赖专家的评判,但在评价因子权重中又融入专家知识,这样直接采集数据后即可快速实现量化评价。对比该矿粉尘检测数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灾害环境中防护服性能测评研究进展
徐畅, 申世飞, 付明, 王道亮, 钱益武
2017, 27(5): 140-14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5
摘要
(
230
)
PDF
(1417KB) (
6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灾害环境中防护服性能测评研究进展,选取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作为典型灾害环境条件,系统调研防护服性能测评的相关文献,从单一和复合灾害环境2个层面,归纳分析防护服性能测评方法和研究现状,提出该领域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单一灾害环境中的防护服测评,面料性能测试方法应用广泛,整体防护性能测试研究不足;复合灾害环境下的防护服测评,是在多个单一灾害环境中分别检测各项性能,尚未开展多灾种耦合条件下的综合防护性能试验。当前研究趋势是建立并完善防护服的整体和综合防护性能测评方法,评估复合灾害环境条件中的防护服性能。
安全社会工程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识别油库关键安全风险因素
岳希坚, 袁永博, 张明媛, 何祥
2017, 27(5): 146-15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6
摘要
(
212
)
PDF
(1542KB)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油库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基于风险因素间关联关系对风险因素重要性的影响,提出从复杂网络角度研究油库安全风险管理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的方法。首先,通过识别风险因素并依据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构建油库安全风险加权网络模型;然后,基于风险因素自身的风险水平及其对网络中局部和全局其他因素的影响力,设计风险因素的重要度评价指标;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分析(GRA)-理想距离排序(TOPSIS)模型对风险因素重要度进行排序,从而实现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油库风险因素识别中。结果表明: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风险为该油库关键风险因素。
基于SEM的建筑工人安全知识分享影响因素分析
张仕廉, 刘曼, 陈香磊
2017, 27(5): 152-15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7
摘要
(
226
)
PDF
(1355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建筑工人安全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选取6个指标、34个因子,构建安全知识分享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采用问卷打分形式量化因子,用SPSS,AMOS等软件对概念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加以修正,得到指标对工人安全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路径系数。结果表明:组织氛围、利益刺激、安全培训与专题讨论对工人安全知识分享行为有显著影响,且组织氛围的影响系数最大。建筑企业可以通过改善组织氛围、加强内部管理、重视工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完善企业制度等方法,来提高工人之间安全知识分享行为的频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公共安全
基于统计及假设检验的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点分析
孟祥海, 覃薇
2017, 27(5): 158-16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8
摘要
(
236
)
PDF
(1344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鉴别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上的事故多发点,识别其突出事故影响因素,首先应用统计分布拟合及假设检验等方法,分析事故起数的统计分布特征;然后提出确定临界事故起数及路段划分长度的方法,分析滑动窗口法与定长法的异同;最后基于二项分布检验法,给出事故影响因素的概率计算公式及突出事故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上的事故起数服从负二项分布;应用负二项分布理论来确定路段划分长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滑动窗口法虽有夸大事故多发点数量的倾向,但确实能反映事故的集疏程度。案例分析也表明,可应用二项分布检验法来识别事故多发点的突出事故影响因素。
基于自适应模糊推理和RBF网络的桥梁安全评估
王彬, 徐秀丽, 李雪红, 李枝军, 张建东
2017, 27(5): 164-16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29
摘要
(
214
)
PDF
(1567KB) (
5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评估桥梁的安全性能,根据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结构特征,首先构建桥梁安全性评估指标体系, 确定评估指标的分级标准;然后使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替代传统的BP神经网络,优化学习速度和适用范围;其次结合自适应模糊推理,建立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的桥梁安全性评估系统;最后用该系统评估某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能。示例分析结果表明,大量专家评估意见调查数据,可为评估系统提供足够的输入数据,学习后的系统的输出结果与专家的评估意见误差减小,可用于评估桥梁的实时工作状态。
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基元同构与异构比较研究
刘亮, 汪建, 韩传峰
2017, 27(5): 169-17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5.030
摘要
(
261
)
PDF
(2218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比较研究不同制度环境中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NEOCN)的基本结构特征,以中国的和美国的国家应急组织合作网络(NEOCN)为原型分别构建应急组织合作网络,运用复杂网络模体方法,辨识中美应急组织合作网络的基元同构与异构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同属于应急社会网络系综,中美应急组织合作网络的模体和反模体形式具有同构性;由于事件型和功能型构建机制不一致,中美应急组织合作网络的模体和反模体相对数量具有异构性。对应急组织合作系统的优化,需要兼顾应急网络模体内涵同一性和应急网络构建机制差异性,自下而上设置适应性的网络基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