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06-20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构建重大事故有效反省机制
    张素培, 庄越
    2017, 27(6):  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01
    摘要 ( 150 )   PDF (1601KB)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克服我国反省机制在追究事故深层原因、保障反省效果、分配多方权责关系等方面的不足,选取4个国内外典型的重大灾难事件,剖析其反省过程,基于2004—2015年相关安全生产法律的修订情况及重大事故发生起数,探讨重大规制反省路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反省周期较短,反省力较弱,反省效果难以长久延续,我国现有的反省主体三角结构存在僵化缺陷,而欧美采用的四角制衡结构弹性较强。提出的反省机制总体框架,可明确从行为、社会、制度等3方面构建稳固有效的反省机制,从组织检讨、风险推演、改进、联动等4大机制内涵中提取有效反省保障体系。
    安全社会科学
    基于社会网络的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关系研究
    李书全, 冯雅清, 胡松鹤, 冯领香
    2017, 27(6):  7-1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02
    摘要 ( 158 )   PDF (1485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基于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性,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方式确定不安全行为集合,构建诸不安全行为间关系概念模型。根据14份调研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构建诸不安全行为间关系网络模型,研究其结构特征、节点属性、影响力及聚类等级情况。结果表明:关键不安全行为节点可构成行为连锁反应链,并由桥节点连接成不安全行为网络,且网络具有较高风险性。其中,关键不安全行为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安全检查监督体系设计不合理等;存在一些行为连锁反应链,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施工现场指挥监督失误-作业处于不安全位置”等;不安全行为网络的桥节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等。
    安全人体学
    基于k-means聚类的管制员注意品质特征研究
    李敬强, 王蓓, 赵宁, 李灏, 王勇
    2017, 27(6):  13-1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03
    摘要 ( 140 )   PDF (1932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障飞行安全,基于作业测验原理,设计20 min连续划消试验,探究管制员注意品质类型及其特征,并进行聚类分析。选取作业错误率、反应时均值、反应时方差作为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转换与分配的测量参数,运用k-means聚类法将管制员注意品质分类,并描述其特征,对比分析管制员与管制学员的差异。结果表明:181名管制(学)员根据注意品质可分为4类;优秀管制员具有注意广度大、注意稳定性强、注意分配合理、注意转换速度快等特点;管制学员注意品质与管制员有明显差异。
    Near-crash事件中驾驶人行为特征分析
    吕能超, 任泽远, 段至诚, 罗毅
    2017, 27(6):  19-2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04
    摘要 ( 149 )   PDF (2282KB) ( 2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驾驶人在追尾事故中的驾驶行为特征,用Near-crash事件代替真实碰撞事件,选取一段城市快速道路开展实车试验。首先测试21名驾驶人实驾时的最大减速度、制动至最大减速度时间、平均减速度、碰撞时间倒数(TTCi)4个指标;然后用Mobileye等设备提取数据,得到不同性别、驾驶经验、驾驶风格的驾驶人指标因素;最后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ear-crash事件中,女性驾驶人平均减速度、最大减速度大于男性驾驶人,女性驾驶人更倾向于急刹车;经验影响驾驶人的平均减速度、最大减速度;熟练驾驶人制动到最大减速度时间长,制动过程更加平稳;激进型驾驶风格的驾驶人车头时距(THW)小于保守型驾驶人。
    老年驾驶员跟驰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菅美英, 石京
    2017, 27(6):  25-3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05
    摘要 ( 143 )   PDF (1468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老龄化背景下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基于驾驶模拟试验数据,分析老年驾驶员的跟驰行为特征,并深入研究驾驶员跟驰行为的影响因素。选取车头间距、速度和反应时间作为驾驶员跟驰行为的表征指标,通过对比老年驾驶员与年轻驾驶员跟驰行为的差异,分析老年驾驶员的驾驶特征;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研究跟驰行为与驾驶员年龄、驾驶负荷和驾驶偏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年轻驾驶员,老年驾驶员对前车紧急制动行为的反应时间较长,行驶速度的变化较大,且保持较大的车头间距。驾驶员的跟驰行为与年龄、驾驶负荷得分以及驾驶偏好显著相关。
    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中驾驶员视觉特性研究
    胡月琦, 刘浩学, 朱彤, 徐宇
    2017, 27(6):  31-3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06
    摘要 ( 256 )   PDF (1498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有不同经验的驾驶员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中的视觉特性,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中开展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29名不同经验驾驶人的注视持续时间、注视点位置、扫视持续时间、扫视频率及扫视幅度等视觉特性参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眼动行为的差异性,分析驾驶经验及驾驶环境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路段,驾驶员在特长隧道段的平均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点分布位置在水平方向更广,在垂直方向趋于集中,扫视更频繁,且扫视幅度变小;相较于非职业驾驶员,职业驾驶员在不同驾驶环境中的注视时间较短,注视点分布位置更广,扫视频率较低且扫视时间较短。
    安全系统学
    安全运筹学的学科构建研究
    吴超, 黄淋妃
    2017, 27(6):  37-4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07
    摘要 ( 131 )   PDF (1472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运筹学在安全科学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基于安全科学、运筹学、系统科学等理论,提出安全运筹学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以安全运筹学为学科基础,从理论、应用学科、应用领域等视角,构建安全运筹学的主要学科分支。在此基础上,给出安全运筹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并分析其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安全运筹学是以解决安全问题为着眼点,以运筹学理论为基本内涵,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安全运筹问题的交叉性学科,其研究内容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油气罐区安全水平影响因子SD仿真分析
    赵俊茹, 白伟, 陈靖, 戴光
    2017, 27(6):  43-4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08
    摘要 ( 137 )   PDF (1811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系统分析油气罐区安全水平各影响因子,求证罐区安全水平与安全投入的相关性,基于系统动力学(SD)的理论和方法,构建罐区安全水平影响因子SD模型。首先从人的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和设备3个宏观维度建立因果循环图;然后结合微观因子构建存量流量图,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罐区安全水平影响因子进行定性、定量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提高油气罐区安全水平需要长期持续的安全投入,在同等时间内,各宏观因子平均增长率从大到小依次是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安全管理水平、设备安全水平;微观因子中安全教育培训对罐区安全水平影响最大。加强对罐区安全管理中人的安全行为及安全教育培训的安全投入及日常监管可提高油气罐区安全水平。
    危化品储运火灾爆炸事故多因素耦合动力学关系
    陈伟珂, 张欣
    2017, 27(6):  49-5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09
    摘要 ( 174 )   PDF (1945KB) ( 3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导致危险化学品储运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众多,揭示其相互间的作用关系是切断事故链实施靶向干预的关键环节。首先,采用事故树和频度统计法遴选出致险因素,通过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致险因素间的递阶层次关系,并基于耦合理论对致险因素进行耦合作用的矢量分析,推导出危险化学品储运火灾爆炸事故因果关系图;然后,根据系统动力学(SD)理论,建立危险化学品储运火灾爆炸事故多因素耦合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反映致险因素间的耦合作用关系,还可以对各变量不安全耦合量的累积过程进行可视化描述,为后续各致险因素对危险化学品储运火灾爆炸事故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基于改进PEM的高铁调度员关键PSF分析
    吴海涛, 罗霞
    2017, 27(6):  55-6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0
    摘要 ( 159 )   PDF (1542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分析高铁调度员人因可靠性的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查阅、调度员任务分析、结构性访谈等方式,构建高铁调度员行为形成因子(PSF)体系,并应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计算PSF重要度。根据PSF体系编制测评量表,对调度员进行问卷调查,计算PSF实施度;运用改进的绩效评估矩阵(PEM)方法,提取关键PSF。结果表明:复杂事件的认知水平、工作负荷、操作技能是重要度排在前3位的PSF,劳动组织与排班、工作负荷、安全信息报告与反馈是实施度排在后3位的PSF,工作负荷、对复杂事件的认知水平、安全信息报告与反馈是高铁调度员的关键PSF。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不平衡数据下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研究
    邵良杉, 李相辰
    2017, 27(6):  61-6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1
    摘要 ( 115 )   PDF (1535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不平衡数据下少数类样本的自然发火预测精度,建立基于K-means-Relief-HSMOTE-SVM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模型。首先,应用K-means法优化Relief方法,筛选自然发火指标,以弥补Relief指标筛选方法导致发火特征权重值偏大的缺陷;其次,针对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MOTE)方法在处理不平衡数据时出现的因插值空间过小导致过拟合等问题,提出基于h维空间的过采样算法(HSMOTE),使自然发火数据集趋于平衡;应用支持向量机(SVM)预测降维、平衡后的发火数据;最后,选用张家口宣东2号煤矿实测样本试验50次,并对比所建模型。结果表明:用所建模型能提取关键特征因子,克服SMOTE方法的缺陷,有效提升SVM在不平衡数据下对少数类发火样本的预测精度和几何平均正确率。
    基于绝热氧化试验结果的煤自燃预测模型研究
    王鑫阳, LUO Yi, 张勋, 郝朝瑜
    2017, 27(6):  67-7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2
    摘要 ( 111 )   PDF (1646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煤自燃绝热氧化试验结论的可靠性、完整性及应用性,采用绝热氧化试验方法研究褐煤和烟煤2种煤样的自燃氧化现象,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煤自燃特性预测模型,模拟褐煤和烟煤的升温速率和氧化过程,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用验证后的模型预测不同煤质参数、动力学参数条件下煤的自燃特性。结果表明:试验和模型预测的最短着火时间褐煤分别为5.6和5.1 h,烟煤分别为43.8和42.2 h。该模型能够辅助试验获得完整的升温曲线,预测煤氧化升温到着火点所需要的时间。
    矩形泄漏孔水平喷射火热辐射研究
    张媛媛, 黄有波, 吕淑然
    2017, 27(6):  73-7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3
    摘要 ( 122 )   PDF (1549KB) ( 2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矩形泄漏孔水平喷射火的热辐射分布,首先采用火灾动态模拟软件(FDS)模拟具有相同面积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泄漏孔下13种不同泄漏速度的喷射火,监测喷射火的热辐射数据和伤害半径;然后运用Thornton模型计算热辐射值和伤害半径,添加矩形泄漏孔长宽比因子至模型中,根据模拟结果修正Thornton模型。研究得出:热辐射的Thornton模型预测值和模拟值变化趋势一致,但Thornton模型预测值更大;修正后的Thornton模型可用于预测矩形泄漏孔喷射火孔口近区域的热辐射值;伤害半径与泄漏速度成指数关系,伤害半径的Thornton模型预测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得较好。
    煤自燃阻化剂的阻化效果动力学分析及优选
    李晓曦, 谭波
    2017, 27(6):  79-8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4
    摘要 ( 128 )   PDF (1438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不同种类阻化剂阻化性能差异,实现阻化剂优选,设计并完成原煤与分别添加碳酸氢铵、聚磷酸铵、聚丙烯酸酯(PA)等3种阻化剂的煤样的热重分析(TGA)对比试验。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比添加与不添加阻化剂的焦煤煤样在不同燃烧阶段的活化能。结果表明:3种阻化剂都不影响焦煤正常燃烧,且都有较好的阻化效果,碳酸氢铵、聚磷酸铵、PA分别使煤样氧化增重阶段的活化能从原煤的78.92 kJ/mol增加到81.63、94.22和80.55 kJ/mol。综合分析燃烧全过程,聚磷酸铵组煤样各阶段活化能增幅最大,说明聚磷酸铵阻化能力最强;PA组煤样在燃烧失重阶段活化能最低,燃烧最充分,利用最高效。阻化作用分析表明:聚磷酸铵阻化剂和PA阻化剂都能高效抑制煤自燃,可以作为优选阻化剂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
    爆炸荷载统计模型下重力坝动力响应随机分析
    王超 , 闫玮烁, 韩君格
    2017, 27(6):  85-9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5
    摘要 ( 142 )   PDF (1975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预测混凝土重力坝结构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确定其概率意义上合理的防爆距离,提出基于爆炸荷载统计模型的重力坝结构动力响应随机性分析方法。首先,在已有爆炸荷载公式、计算图表和相关试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空中爆炸荷载统计模型。同时,构建国内某混凝土重力坝的非溢流坝段的炸药-空气-坝体-地基的有限元耦合模型。然后,在考虑爆炸荷载的不确定性情况下,运用动力学显式算法分析坝体结构的不确定性动力响应特征。最后,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坝体动响应量最值的概率分布特征及损伤状态随比例爆炸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结构爆炸动力峰值响应量大致服从正态分布,在重力坝结构的抗爆防护设计中应合理考虑爆炸荷载变异性的影响。
    基于前景理论和区间数的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评价
    皮子坤, 贾宝山, 贾廷贵, 李宗翔
    2017, 27(6):  91-9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6
    摘要 ( 246 )   PDF (1424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估煤矿瓦斯爆炸的灾害风险,结合前景理论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风险评价模型。根据煤矿瓦斯爆炸的形成条件和事故致因理论,建立风险评价体系;运用前景理论,以统计推断计算的区间数期望值为参考点,确定各指标属性值为区间数的决策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与区间数排序原理,建立基于区间数的煤矿瓦斯爆炸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某地3座煤矿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价结果与煤矿的生产实际情况一致。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克服了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决策时的主观期望效用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井下液态二氧化碳灭火装备的研究
    葛亮, 邵毅敏, 蒋德献, 张广勋, 刘林, 唐彦昌
    2017, 27(6):  97-10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7
    摘要 ( 124 )   PDF (2065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遏制煤矿井下火灾事故,自行设计并研发灾区移动式液态二氧化碳灭火装备,该装备通过保温存储罐减小环境温度对罐内液体低温状态的影响,其自增压调控系统在排液过程中依据罐内欠压程度实现手动或自动充气的功能。采用该装备通过真空度检测、满液长时间压力与液位监测和模拟火源联机处置等3组试验,研究液态二氧化碳的有效存储、大流量输送和管路内外物理状态转变的特性及对火源的覆盖、熄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存储罐真空度为1.6 Pa,48 天后2 m3规格的罐内液体有效容积不低于1.6 m3,单罐液体放净时间约为10.5 min。此多功能小型化装备,可无人值守运行,双层粉末真空绝热结构延长了液体存储时间,管网通径扩增至DN40以加速排液,用氮气自补偿增压技术实现了100 m液体无冰堵水平输送后连续气化喷射。
    基于韧性损伤模型的管道凹坑缺陷应变评估
    黄超, 贾岳儒, 周方舟, 陈福林
    2017, 27(6):  103-10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8
    摘要 ( 122 )   PDF (1532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管道凹坑缺陷应变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基于韧性断裂模型和损伤力学,建立管道凹坑损伤评估模型。结合有限元方法,研究2种典型凹坑缺陷(平滑型凹坑和曲折型凹坑)不同区域的损伤程度,计算在不同管规格和内压下的凹坑缺陷临界失效应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凹坑的各部位损伤程度不同,且可能产生裂纹的部位也不同;不同管规格之间的临界失效应变差别较小;由于内压的回弹作用,不同内压下的非约束型凹坑的临界失效应变不同,可进而得到内压和临界失效应变的拟合关系;凹坑缺陷的应变评估需要将凹坑分为约束型和非约束型,选用不同的应变标准分别予以评估。
    基于RS-SVM的城市埋地燃气管道外腐蚀情况评价
    骆正山, 王浩, 毕傲睿
    2017, 27(6):  109-11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19
    摘要 ( 129 )   PDF (1301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城市埋地燃气管道外腐蚀情况评价的准确性,识别影响管道外腐蚀的主要因素,构建评价指标集,结合粗糙集(RS)与支持向量机(SVM)的优势,建立管道外腐蚀情况预测评价模型。给出具体评价步骤,包括收集样本数据、预处理数据、用属性约简算法筛选核心指标集、用SVM训练器训练数据,形成检验模型。以某条城市燃气管线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用 RS-SVM 模型预测评价管道的腐蚀等级与实际结果一致,传统方法预测管道腐蚀速率平均相对误差为14.1%,RS-SVM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9%,较之传统方法精度更高。
    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绩效云模型评价方法
    李英攀, 刘名强, 王芳, 李瑞格
    2017, 27(6):  115-12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0
    摘要 ( 195 )   PDF (1831KB) ( 2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评价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绩效等级,考虑到评价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绩效云模型评价方法。首先,根据装配式建筑作业空间并行多维的特点,按人-机-料-法-环(4M1E)5要素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计算指标组合权重;其次,确定安全绩效考核等级标准云与项目综合评价云,通过计算两者的云相似度确定项目安全绩效等级;最后,以某市试点项目为例,按照该方法确定项目安全绩效等级。结果表明:该试点项目安全绩效等级为优,符合实际情况;与其他常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基于优化Bagging-LSSVM 模型的冲击地压预测
    温廷新, 陈晓宇, 杨红玉, 窦融, 田煜晨
    2017, 27(6):  121-12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1
    摘要 ( 128 )   PDF (1615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提出一种优化Bagging算法动态集成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预测模型。在设计和优化Bagging-LSSVM模型流程的基础上,引入经典分类数据集,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并通过试验得出实现模型最优分类条件下的基分类模型数的最小值。综合考虑冲击地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其评判指标;以重庆砚石台煤矿的35组实测数据为试验样本,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消除指标间的相关性,对比分析样本数据处理前后应用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优化Bagging-LSSVM模型、优化Bagging-SVM模型和LSSVN模型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准确率。结果表明:经KPCA处理后的样本相较于原始样本,其应用于优化Bagging-LSSVM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更高,耗时更少;且优化Bagging-LSSVM模型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准确率高于其他模型。
    上行卸压开采顶板裂隙带巷道失稳过程物理模拟
    王成, 丁子文, 陈晓祥
    2017, 27(6):  127-13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2
    摘要 ( 86 )   PDF (3091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上行卸压开采顶板裂隙带巷道大变形问题,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上覆岩层活动特征及裂隙发育破坏过程,分析锚杆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应力变化过程及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顶板裂隙带巷道随着上覆岩层有整体下沉特征;上行开采采动影响阶段,在采动应力与巷道掘进围岩应力叠加形成的应力场和采动裂隙场共同作用下,顶板裂隙带巷道围岩强度大幅降低,巷道断面收敛变形强烈,采动影响稳定阶段围岩应力低,用锚架联合支护或注浆加固围岩技术手段能维护巷道断面,保证其安全使用。
    叠加开采裂隙场演化与优势瓦斯通道形成机制
    马海峰, 王文龙, 李传明, 史文豹, 袁安营, 刘万荣
    2017, 27(6):  133-13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3
    摘要 ( 132 )   PDF (3683KB) ( 2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上覆岩层瓦斯(甲烷)通道的形成与演化规律,采用相似模拟方法研究裂隙场的演化规律与瓦斯通道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采动裂隙场随工作面的推进,非匀速扩展,来压期间的扩展比正常推进期间快;采动裂隙场与工作面的推进具有同步协调的关系,且裂隙场可划分为裂隙发育区、裂隙贯通区、压实区;近距离煤层群的叠加开采加剧了采动裂隙场的演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瓦斯流动通道,且瓦斯的流动能力在优势瓦斯通道区、优势瓦斯通道过渡区、一般瓦斯通道区中依次减弱。
    力热耦合条件下煤岩渗透率模型研究
    李波波, 杨康, 徐鹏, 许江, 张敏
    2017, 27(6):  139-14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4
    摘要 ( 161 )   PDF (1410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随采深增加煤岩的渗流变化趋势,利用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进行不同温度下孔隙压力改变的渗流试验,建立力热耦合作用下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岩渗透率模型,采用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孔隙压力增大过程中,瓦斯流量逐渐增加,随温度升高体积应变、径向应变均呈降低趋势,轴向应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随孔隙压力增大,煤岩渗透率先逐渐减小后趋于平缓,且随温度升高,煤岩渗透率呈增大趋势;考虑力热耦合作用下煤岩渗透率模型计算出的渗透率与试验所测结果吻合较好;在低孔隙压力下滑脱效应较明显,随着孔隙压力增大,滑脱效应逐渐减弱。
    直觉模糊集TOPSIS在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邬书良, 霍亮, 严荣富
    2017, 27(6):  145-15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5
    摘要 ( 152 )   PDF (1485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评价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建立基于直觉模糊集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的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模型。首先综合考虑定量与定性指标,选取岩土体特征、新构造运动特性、坡高、坡角、年降水量、场地地震烈度等6个因素为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指标;然后针对定性指标与指标权重的模糊性,利用直觉模糊集对其进行表示,并结合TOPSIS构建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模型;最后利用模型对16处边坡地震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直觉模糊集TOPSIS法的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模型可用来处理指标权重和定性指标的模糊性,与突变级数法、属性数学、灰色聚类法、综合指标法、模糊因素法等方法相比,用其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准确。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降尘试验研究
    谢建林, 庞杰文, 菅洁, 李川田
    2017, 27(6):  151-15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6
    摘要 ( 132 )   PDF (2931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降低综采工作面空气粉尘浓度,减小粉尘对矿工及设备的危害,在西山煤田3号煤层开展煤层注水试验。通过测量固定测点粉尘的质量浓度及分散度,分析煤层注水的效果及其对综采工作面粉尘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煤层单孔设计注水量440 m3条件下,煤层内在水含量平均增加1.02%,外在水含量平均增加了2.21%;注水后煤尘粒径分布范围变窄,平均粒径减小,整个工作面空气中全尘浓度平均降低28%,呼尘浓度平均降低32%。
    安全社会工程
    7个标准中危险源的定义、内容和分类研究
    傅贵, 李亚
    2017, 27(6):  157-16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7
    摘要 ( 498 )   PDF (1247KB) ( 5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有效地识别危险源和管理职业安全风险,有必要明确危险源的定义和内容。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梳理7个标准中危险源的定义及识别危险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借助分析结果,研究危险源的内容、分类及其与隐患的关系。结果表明:危险源的内容非常宽泛,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因素或原因的能量、物质、人、人的行为、人所在组织、系统、空间等是危险源;危险源的分类严格依赖于分类所依据的事故致因模型,危险源和隐患的含义相同。
    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员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
    梅强, 王燕玲, 刘素霞
    2017, 27(6):  163-16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8
    摘要 ( 154 )   PDF (1477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中小企业(SMEs)安全管理员胜任力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法对201名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安全管理员开展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岗位特征、工作氛围、个人特质的影响作用,探究知识技能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工作氛围、个人特质对中小企业安全管理员胜任能力有正向影响,其中工作氛围的影响更为显著(其路径系数为0.43);个人特质直接正向影响安全管理员胜任力,工作氛围对安全管理员胜任力有间接正向影响。
    公共安全
    暴雨灾害引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SD模型
    陈伟, 乔治, 王伟震, 张开蓝, 牛力, 邓聪
    2017, 27(6):  169-17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6.029
    摘要 ( 156 )   PDF (1784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配置应急处置资源、高效处置暴雨灾害引发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研究应急处置系统中人员、设备、物资、指挥、环境、信息6类表征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机制,构建施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SD模型;选取18个样本项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急处置差异性投入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在应急处置前期阶段,特别需要注重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在中期阶段,应着重提升救援指挥机构决策效率;在此基础上,持续保障应急处置全过程救援人员和设备的动态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