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2023, Vol. 33 ›› Issue (6): 1-10.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3.06.1172
• 安全科学理论与安全系统科学 • 下一篇
收稿日期:
2023-01-14
修回日期:
2023-04-08
出版日期:
2023-08-07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 |
宋炜 (1999—),男,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E-mail:songwei11@126.com。 |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3-01-14
Revised:
2023-04-08
Published:
2023-08-07
摘要:
为完善和发展事故致因理论,从基础理论、相关定义、分析过程和分析难度4个方面,对比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与“2-4”模型(24Model),并分别进行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有很强的理论基础;24Model和STPA总体依照线性模式展开,部分元素可得到对应。STPA的研究对象为系统中的损失,更擅长系统交互研究,研究复杂程度较高,研究误差较大,更适用于单起事故分析;而24Model的研究对象为组织中的事件,事故原因划分更加明确与通用,分析过程简单,研究误差较小,在单起事故和多起事故分析中均可使用,两者都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在应用方面,STPA能够明确指出系统内危险源与损害的联系,但应用过程复杂,致因因素分析主观性强,缺乏对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的研究;24Model原因分析结果全面,应用步骤明确,但缺乏对组织间的交互和设计缺陷分析。
宋炜, 傅贵. STPA与24Model的对比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6): 1-10.
SONG Wei, FU Gui. Comparative analysis study of STPA and 24Model[J].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2023, 33(6): 1-10.
表5
灭火失败事件不安全控制行为
控制行为 | 没有提供保证系统 安全的控制动作 | 提供错误的 控制动作 | 控制动作正确,但是 提供的时机不正确 | 控制动作持续结束过 快或者作用时间过长 |
---|---|---|---|---|
开启自动/手动灭火装置 | 无法扑灭火灾 | 错误操作导致 火灾扩散 | 无法及时扑灭, 火灾扩散 | 无法扑灭火灾 |
开启自动/手动报警系统 | 无法通告火灾 | 给员工传递错误信息 | 火灾损失扩大 | 传递错误信息 |
开启防火隔离装置 | 火灾扩散 | 火灾扩散 | 火灾扩散 | 火灾扩散 |
按照规定安排人员值班 | 无专人对火灾防控 | 火灾防控程度不足 | 火灾防控程度不足 | 火灾防控程度不足 |
制定各项政策、方针 | 没有参照的政策 | 员工操作不当 | 员工对政策不熟悉 | 员工对政策不熟悉 |
培训和检验员工的 消防技能 | 员工消防能力 不达标 | 员工错误的操作 导致损失扩大 | 员工消防能力不熟练 | 员工消防能力不熟练 |
表7
基于24Model的灭火失败事件原因分析
原因模块 | 原因类型 | 原因分析 |
---|---|---|
个体动作 | 个体的不安全动作 | 使用不恰当的灭火装置或方法;未及时启动消防控制设备;未按规定开展安全用电、防火扑救、应急救援等安全培训;安全出口、逃生通道等被锁闭;固定消防设施违反消防规范要求设置为手动状态;装饰等采用易燃材质;场所内堆放可燃物多 |
个体能力 | 安全知识 | 员工缺乏基本防火知识;员工缺乏火灾扑救知识;员工应急处置知识不足 |
安全意识 | 长期允许违规操作;对现场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发现火情时未及时实施有效扑救 | |
安全习惯 | 长期将消防设备设置为闭锁状态;长期将自动消防设施设置为手动状态;安全监管人员对现场监管松懈,存在人员脱岗现象 | |
安全心理 | 侥幸心理,认为火灾报警装置响起可能并未出现事故;省能心理,认为隐患小,监督检查工作可以不执行;麻痹心理,认为场所内没有出现过事故,风险小 | |
管理体系 | 安全管理体系欠缺 | 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不到位,监管人员脱岗;安全培训制度欠缺,培训流于形式;应急演练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未按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 |
组织文化 | 安全文化 | 安全的重要程度;安全制度执行一致性;安全主要决定于安全意识;安全检查类型的认识;安全主体责任的认识;安全部门作用的认识;安全培训需求程度;管理体系作用的认识;应急能力 |
[1] |
傅贵, 郭孝臣. 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简评[J]. 安全, 2019, 40(9): 1-5.
|
|
|
[2] |
许娜. 系统论事故致因理论及其应用[J]. 价值工程, 2018, 37(33): 208-209.
|
|
|
[3] |
doi: 10.1016/S0925-7535(03)00047-X |
[4] |
|
[5] |
傅贵, 陈奕燃, 许素睿, 等. 事故致因“2-4”模型的内涵解析及第6版的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1): 12-1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1.002 |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1.002 |
|
[6] |
李杰, 伊宏艳, 李乃文. 我国事故致因研究团队与热点主题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7): 20-2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7.1965 |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7.1965 |
|
[7] |
马海涛. 自动车道保持系统人机交互安全分析与评价[D]. 长春: 吉林大学, 2020.
|
|
|
[8] |
吴康. 机载安全关键软件模型验证技术研究[D]. 天津: 中国民航大学, 2020.
|
|
|
[9] |
宋晗炜. 基于设备状态信息的FAO系统运行风险态势评估[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
|
[10] |
鲁征, 傅贵. 安全管理学及其试验设计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6, 16(4): 225-231.
|
|
|
[11] |
闫锋, 徐文韬. 基于STPA的FADEC系统TLD安全性方法研究[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2, 40(5): 22-26.
|
|
|
[12] |
杨晓强, 贺非, 贺强, 等. 基于形式化STPA的机务维修模块分析[J]. 滨州学院学报, 2021, 37(4): 12-19.
|
|
|
[13] |
卢志友, 张亚强, 艾留阳. 24Model模型在危化品事故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2, 35(4): 17-21.
|
[14] |
李明海, 常通, 杨一帆. 基于24Model的非煤矿山事故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2, 48(9): 69-73.
|
|
|
[15] |
朱明昌, 黄立文, 谢澄, 等. 基于STAMP/STPA的LNG船对船过驳系统安全性分析[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21, 39(6): 44-53.
|
|
|
[16] |
|
[17] |
李耀华, 高源. 基于STPA-ANP模型的民机系统安全性分析[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22, 44(9): 2986-2994.
|
|
|
[18] |
秦楠, 马亮, 黄锐. 基于STPA的潜艇鱼雷发射控制系统安全性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 39(12): 3208-3216.
doi: 10.12011/1000-6788-2019-0541-09 |
|
|
[19] |
ISO. Online browsing platform[EB/OL]. (2021-09-13).www.iso.org/obp.
|
[20] |
doi: 10.1016/j.ssci.2017.06.011 |
[21] |
傅贵, 樊运晓, 佟瑞鹏, 等. 通用事故原因分析方法(第4版)[J]. 事故预防学报, 2016, 2(1): 7-12.
|
|
|
[22] |
童文清, 傅贵, 解学才, 等. 我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现状研究:来自60家煤矿的证据[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0, 16(12): 85-91.
|
|
|
[23] |
史思杨. 基于MB-STPA的飞机刹车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D]. 天津: 中国民航大学, 2020.
|
|
|
[24] |
焦宇, 陈曦, 李新, 等. 基于24Model-5Why的航运企业安全文化薄弱环节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3, 23(4): 1185-1193.
|
|
|
[25] |
上半年消防救援队伍日均接处警创新高[EB/OL]. (2022-07-25).https://www.119.gov.cn/gk/sjtj/2022/30512.shtml.
|
[26] |
宋炜, 傅贵. 电动车火灾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 安全, 2022, 43(3): 39-45.
|
|
|
[27] |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石景山区喜隆多购物广场“10.11”较大火灾事故的通报[EB/OL].(2014-04-25).https://ehsgy.blog.ehs.cn/article-17160-1.html
|
[1] | 房明, 张毅, 谭玥. 多因素耦合失效模式下地铁施工安全系统与管理模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5): 82-90. |
[2] | 孙世梅, 张家严. 基于24Model-D-ISM的地铁站火灾疏散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4): 153-159. |
[3] | 江新, 张腾飞, 陈婧, 赵力, 邱国坤, 王辉. 复杂系统视角下洞室施工人员安全认知仿真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2): 22-30. |
[4] | 袁晨辉, 傅贵, 吴治蓉, 赵金坤. 24Model与LCM原因因素定义对比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1): 27-34. |
[5] | 佟瑞鹏, 王彪, 孙宁昊, 胡向阳, 王乾. 行为追溯安全培训法(ACT)理论构建与应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8): 24-29. |
[6] | 秦庭荣, 周歆捷, 何荥杰, 陈伟炯. 基于STPA-FCM模型的自主航行船舶功能系统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8): 8-14. |
[7] | 张江石, 李泳暾, 冒香凝, 胡馨月, 潘雨, 王梓伊. 基于NLP的煤矿事故原因分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6): 20-26. |
[8] | 张浦哲, 吴兵, 严新平, 叶子良. 内河船舶远程驾驶控制系统安全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8): 126-132. |
[9] | 吕旭飞, 姚尚宏, 权家乐. 基于STPA法的空中加油软管甩鞭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2): 152-157. |
[10] | 赵长啸, 李浩, 张伟, 董磊. 涌现性视角下机载系统人机交互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11): 113-120. |
[11] | 郭海军, 唐寒露, 王凯, 于英杰, 吴昱辰, 徐超. 基于24Model的高校危化品实验室事故分析及对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11): 168-174. |
[12] | 黄常海, 沈佳, 朱冉超, 齐绪存, 郑菲, 陆浩. 基于C5.0决策树的船舶交通事故致因分析模型及应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10): 90-99. |
[13] | 孙志春, 宫广正, 张艳亮, 肖海平, 白翎, 闫卫东. 基于失效模式的电力企业事故分析系统构建[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S1): 1-7. |
[14] | 肖国松, 刘嘉琛, 董磊, 孙紫荆, 赵长啸. 面向IMA通用系统管理的STPA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9): 8-14. |
[15] | 戢晓峰, 杨春丽, 郝京京, 覃文文. 国内外应急物流研究热点对比与展望*[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12): 144-15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