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8
上一期
下一期
安全人体学
知识型和经验型矿工群体的不安全行为研究
成连华, 赵帅, 吴锋, 郭慧敏, 申坤
2017, 27(12): 1-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01
摘要
(
246
)
PDF
(1709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讨拥有不同文化程度和工龄的矿工不安全行为(USB)的产生机制,根据工作年限和学历水平将矿工划分为知识型和经验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自我效能感(SFE)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以自我价值强化(SWR)和外部利益强化(EBR)为中介变量的知识型矿工(KMs)、经验型矿工(EMs)群体与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的概念模型,运用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加以验证。研究表明:知识型矿工更期望自我价值强化,并在自我价值强化的作用下作出安全行为;经验型矿工更期望外部利益强化,并在外部利益强化的作用下作出不安全行为,且经验型矿工可以不经过外部利益强化的传递,对不安全行为直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外部利益强化与不安全行为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对自我价值强化与不安全行为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自适应神经网络在FPSO火灾预警中的应用
胡瑾秋, 唐静静
2017, 27(12): 8-1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02
摘要
(
266
)
PDF
(2554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海上浮式生产系统(FPSO)火灾的预警,准确定位火源点,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在火灾预警中存在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开发一种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实时监测火灾预警方法。首先通过添加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率改进传统神经网络,并依据FPSO火灾事故数据训练学习网络;然后根据现场温度的实时监测数据,预测FPSO的火灾发生情况及位置;以FPSO平台的工艺处理模块I区为例,建立实时监测火灾预警自适应神经网络模型,利用FLACS软件设置火灾场景,将火灾发生后的温度监测数据输入到模型中。结果表明:输出的火源点位置与FLACS设置的火灾场景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协同改性聚氨酯保温材料的阻燃性能
王圣程, 张云峰, 禄利刚, 张朕
2017, 27(12): 14-1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03
摘要
(
258
)
PDF
(2410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聚氨酯保温材料的阻燃性能,基于磷系阻燃剂(PFR)的高效性与可膨胀石墨(EG)的无毒性,将聚氨酯保温材料改性;通过测试改性与常规聚氨酯保温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RR)、热重、氧指数等参数,对比分析2种聚氨酯保温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显示,PFR改性聚氨酯保温材料的HRR峰值大幅度降低,点燃时间与HRR峰值时间延长,质量保持率提高,且三(1,3-二氯异丙基)磷酸酯(TDCPP)与四(2-氯乙基)二亚乙基醚二磷酸酯(CR-505)等质量配比时阻燃效果最佳;PFR与EG同时使用,产生协同叠加作用,能提高聚氨酯保温材料的阻燃效果。研究表明:改性聚氨酯保温材料比常规材料的热稳定性更好;PFR和EG协同改性聚氨酯保温材料的氧指数大于30%,为难燃材料。
网状材料抑制中尺度密闭空间爆炸试验研究
蒋新生, 谢威, 杨卫, 徐建楠, 何标
2017, 27(12): 20-2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04
摘要
(
161
)
PDF
(3259KB) (
4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非金属多孔材料对中尺度密闭空间油气爆炸的抑制作用,搭建
Φ
700 mm×3 300 mm 圆管试验系统,以新型网状高分子材料为抑爆介质,开展油气爆炸抑制试验。结果表明:网状高分子材料能使油气爆炸最大超压值下降94%,平均升压速率下降98%,湍流发展和振荡加强过程明显削弱;材料的阻火性能效果良好,只要在满足标准规范的条件下填充该抑爆材料,就能完全阻止油气爆炸火焰的通过;抑爆后的材料虽然存在较小程度的破损和烧结,但整体保存较好。
桑木粉尘最低着火温度的试验研究
赵江平, 万杭炜
2017, 27(12): 26-3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05
摘要
(
283
)
PDF
(1660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桑木粉尘着火敏感性以保证安全生产,采用标准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和热板测试装置系统地研究粉尘粒径、粉尘云浓度、喷粉压力、堆积厚度对粉尘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条件下,粉尘粒径从80减小到140目时,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从480℃降至450℃;粉尘云质量浓度从212 g/m
3
增加到1 696 g/m
3
时,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从490℃到470℃;喷粉压力从0.02 MPa增加到0.1 MPa时,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从500 ℃到485 ℃。堆积厚度为5 mm,粉尘粒径从80目减小到140目时,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从360 ℃到325 ℃;粉尘粒径为100目,堆积厚度从1 mm增加到7 mm时,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从390 ℃降至340 ℃。在同一粒径范围内,桑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比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高120 ℃。因此,木材加工企业在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时,应参考相应木粉尘最低着火温度值,同时应在生产中采取措施避免粉尘堆积。
不同洪水冲击角度下卧式储罐失效问题研究
陈文瑛, 杜艳洋, 马峻, 魏利军
2017, 27(12): 32-3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06
摘要
(
190
)
PDF
(1804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洪水灾害作用下化工园区卧式储罐失效事故,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研究不同洪水冲击角度下卧式储罐的失效问题。首先,建立洪水侧向冲击角度下卧式储罐的受力模型;然后,定义洪水侧向冲击角度下卧式储罐易损系数和受冲击的衰减系数;最后,基于受力模型和衰减系数,分析不同洪水冲击角度下储罐型号、装量水平对卧式储罐失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洪水冲击角度
θ
从0变到π时,储罐受洪水冲击作用力的衰减系数先增后减,当
公式
时为最大;卧式储罐尺寸越大,螺栓受到的冲击作用力越大,储罐越容易失效;卧式储罐装量水平越高,螺栓受到的冲击作用力越小,储罐越安全。
发射场地面设备全寿命分段方法研究
黄健, 陈景鹏, 徐慧敏, 柳宁远, 王宁
2017, 27(12): 37-4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07
摘要
(
276
)
PDF
(1672KB) (
4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发射场地面系统概率安全评估(PSA)工作的准确性,克服设备小子样和数据缺失带来的困难,考虑到设备故障随使用时间的不均匀分布问题,开发一个基于数据特点的设备全寿命使用阶段划分方法。首先,分析设备在全寿命运行过程中的数据累计变化特点,并根据数据多源性划分设备的3个不同使用阶段;其次,分别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和服从寿命分布的函数,确定设备在3个使用阶段的2个分段时间点处的可靠度计算方法;最后,以发射场常规加注泵为例验证该分段方法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加注泵运行前中期分段点为31 h,对应可靠度为0.996 5;中后期分段点为132 h,对应可靠度为0.979 8。
复合材料发动机罩的行人头部保护研究
都雪静, 王艺群
2017, 27(12): 43-4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08
摘要
(
232
)
PDF
(4649KB) (
4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聚丙烯复合材料发动机罩的行人保护性能,应用ANSA软件建立发动机罩和行人头部冲击器的有限元模型;参照欧盟EC 78/2009行人保护法规要求,选取碰撞危险点;应用 LS-DYNA 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相同结构下聚丙烯复合材料发动机罩和钢制发动机罩的行人保护能力以及静态刚度,比较不同配比材料发动机罩的吸能特性和头部碰撞损伤的相关加速度值,并针对铰链处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所设计的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发动机罩在保证刚度的条件下,有明显减重效果,并在头部碰撞区域对行人头部有较好保护效果。
供热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综述
曹姗姗, 王芃, 单晓芳, 姚杨
2017, 27(12): 49-5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09
摘要
(
300
)
PDF
(2021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供热系统可靠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并探明其发展前景,应用Google Scholar系统调研该领域的相关文献。梳理供热系统故障工况功能特征、故障状态判定准则、可靠性评价指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多样化发展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归纳为基于故障工况结构特征、水力特征和热力特征3类方法,总结其要点与不足,并提出供热系统可靠性评价的研究重点。研究表明:基于故障工况热力特征的供热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是今后的研究重点;综合考虑故障工况热用户连通性、水力特征、供热管网和供暖建筑物的热惰性的模型的精度和计算复杂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开展供热系统多重和次生故障的研究。
系统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张宇栋, 吕淑然, 刘芳茗
2017, 27(12): 56-6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0
摘要
(
188
)
PDF
(1507KB) (
6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科学测度和分级评价系统对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持续改进和提高系统安全风险管控行为,基于系统安全结构理论,针对复杂巨系统建立系统安全风险管控(SSRMC)-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体系;采用决策试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定量分析指标因素并赋权,进一步利用三元区间数评价模型描述决策数据,计算管控能力成熟度级别。结果表明: DEMATEL-ANP结合三元区间数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SSRMC-CMM,考虑了因素间的依赖性与反馈性影响;克服了评价指标定量描述模糊等问题;能够有效地确定责任主体改进和提升的关键因素。
褐煤露天矿端帮开采边坡支撑煤柱稳定性研究
王东, 姜聚宇, 韩新平, 南存全, 贺希格图
2017, 27(12): 62-6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1
摘要
(
203
)
PDF
(3392KB) (
6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高效、安全回采露天矿开采后端帮大量压煤,综合采用理论分析、蠕变试验、数值模拟与工程实施等手段,研究端帮采煤机打硐回采条件下边坡支撑煤柱稳定性。以霍林河北矿西端帮为例,基于突变理论,推导支撑煤柱发生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基于支撑煤柱服务时间要求,提出目标时间强度的概念,确定支撑煤柱的3天目标时间强度参数;基于数值模拟,以煤柱拉伸剪切塑性区宽度为判据,确定合理煤柱宽度。结果表明:煤柱发生突变失稳的必要条件为煤柱塑性区宽度大于煤柱总宽度的88%;试验获得实例中煤柱的黏聚力
c
=0.93 MPa,内摩擦角
φ
=17.6°;确定合理煤柱宽度为4 m,经工程实践,验证了其合理性。
煤样中超声波传播特性研究
王云刚, 杨廷廷, 王琼洋, 张宏图, 徐向宇
2017, 27(12): 68-7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2
摘要
(
216
)
PDF
(4481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预测预报和治理煤岩动力灾害,以河南省义马煤业耿村矿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综合测试仪进行测试试验;并用ANSYS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超声波在煤样中的传播特性,重点分析煤样长度对超声波纵波首波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超声波频率在一定煤样长度范围内,超声波幅值随煤样长度增加呈负指数关系变化,超过一定煤样长度后,超声波幅值无明显变化;超声波频率从20 kHz增加到1 MHz时,超声波可靠检测距离从8.4 m减小到0.252 m。
钢构防突风门结构安全性的静动力学分析
代树红, 王正廷, 徐延
2017, 27(12): 74-7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3
摘要
(
188
)
PDF
(2724KB) (
3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钢构防突风门安全性,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和理论公式推导出瓦斯突出的载荷峰值计算公式,再依据防突风门工业试验数据,拟合瓦斯突出作用下冲击载荷的曲线方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钢构风门结构在瓦斯突出作用下的静动力学特征,并与目前广泛应用的砖砌结构进行比对。研究表明:当突出点距地表垂深为1 100 m时,钢构结构钢板厚度为3 mm安全性达标;钢构结构的稳定性虽不如砖砌结构,但在瞬态时程分析中,钢构结构与砖砌结构应力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钢构防突风门结构安全性能够满足砖砌防突风门结构安全标准。
受载复合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变化规律
杨桢, 李鑫, 邱彬, 赵扬锋, 苏小平
2017, 27(12): 80-8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4
摘要
(
167
)
PDF
(3602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提取煤岩动力灾害电荷感应前兆特征以提高其预测准确率,在0.1、0.3和 1 mm/min等3种加载速率下对复合煤岩进行单轴加载破裂试验,采用自主研制的新型电荷传感器检测电荷感应信号,研究复合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电荷感应信号变化规律及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煤岩失稳破裂前有明显的阵发性、不连续的电荷感应脉冲前兆信号;电荷感应信号随着加载应力水平的增加逐渐增强,在临近峰值应力前达到最强;当0.1 mm/min加载速率时,复合煤岩产生的电荷感应信号最强;复合煤岩煤样部分的电荷感应信号变化较顶底板岩体明显;复合煤岩破裂产生的电荷感应信号与其内部破裂、摩擦、热效应等因素有关。
复合膨胀材料研发及其在瓦斯抽采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任青山, 艾德春, 郭明涛
2017, 27(12): 86-9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5
摘要
(
162
)
PDF
(2753KB) (
3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瓦斯抽采钻孔的密封效果,通过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钙水泥、自制高倍率膨胀剂等材料的复配,研发出一种膨胀率高、速凝、高强度的钻孔密封材料。实验室测试材料的流动度、凝固时间、抗压强度等性能指标;在井下现场同常见的钻孔密封材料开展钻孔密封的对比试验。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适合瓦斯抽采钻孔的密封;在井下穿层钻孔密封试验中,该材料密封的钻孔比应用马丽散材料密封的钻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可提高18%~24%,抽采速率可提高50%~80%。井下顺层钻孔密封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材料,在2个月内平均瓦斯抽采体积分数达71.3%,比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封的钻孔平均提高约17.4%。
不同解吸公式对含瓦斯型煤的适用性研究
岳基伟, 王兆丰
2017, 27(12): 91-9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6
摘要
(
155
)
PDF
(1608KB) (
3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计算取芯过程中煤芯瓦斯的损失量,减少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次数及伤亡人数,基于高低温试验装置所测试的前60 min累计瓦斯解吸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采用不同解吸公式对不同温度、不同吸附平衡压力下的解吸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结果表明:乌斯基诺夫式对于0 ℃及其以上部分的解吸数据不可拟合,可拟合0 ℃以下的解吸数据;文特式比王佑安式和孙重旭式的拟合效果好;巴雷尔式、指数式及博特式的拟合效果较差。
不同因素对水力压裂促抽煤层瓦斯的影响
范超军, 李胜, 兰天伟, 罗明坤, 杨振华, 陶梅
2017, 27(12): 97-10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7
摘要
(
180
)
PDF
(2063KB) (
5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不同因素对水力压裂促进煤层瓦斯抽采的影响,保障煤矿安全开采,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建立包含损伤场、应力场和渗流场的煤层压裂和抽采统一数学模型,运用Comsol联合Matlab软件求解,结合现场试验,验证统一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并模拟分析钻孔间距、注水压力、煤体弹性模量和地应力等因素对水力压裂及瓦斯抽采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现场试验与模拟得出的压裂贯通时间较吻合;压裂损伤区在抽采孔处贯通是有效抽采煤层瓦斯的关键;压裂贯通时间与煤层弹性模量成线性增加关系,与垂直地应力、钻孔间距成指数增加关系,与注水压力成指数降低关系。
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影响因素响应面法研究
杨坚, 尹土兵, 刘科伟, 刘志祥, 陈冲
2017, 27(12): 103-10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8
摘要
(
165
)
PDF
(2877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充填体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养护龄期充填体抗压强度的综合作用,提高矿山充填质量,在对尾砂、胶凝C料等充填材料物化性能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开展正交试验,建立不同养护龄期响应面模型,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所建立的响应面模型检验中,
F
值大于33.34,
P
值小于0.000 1,模型是有效的;料浆固相质量分数及灰砂比的提高能有效增加充填体抗压强度;速凝剂掺量存在一个临界值;料浆固相质量分数与灰砂比之间有协同关系,料浆固相质量分数和灰砂比与速凝剂掺量之间有微弱的拮抗关系。
基于熵权可拓理论的管道坡面水毁危险性评价
章清, 王生新, 汪鹏飞, 徐震
2017, 27(12): 110-11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19
摘要
(
211
)
PDF
(1537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油气管道运营过程中发生坡面水毁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进行坡面水毁危险性评价是必要的。依据可拓理论建立坡面水毁危险性评价物元模型,计算出各评价指标关联函数,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最后得出危险等级。选取河西走廊高台地区的11条坡面冲沟作为评价对象,将该方法评价结果与管道公司软件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就高台地区11条坡面冲沟危险性而言,基于熵权法与可拓理论相结合得到的管道坡面水毁危险性评价结果与用管道公司的软件得到的评价结果相吻合。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热危险性研究
汪维俊, 华敏, 潘旭海, 徐启铭, 蒋军成
2017, 27(12): 116-12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20
摘要
(
230
)
PDF
(1744KB) (
4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规避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的潜在热危险,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其热分解过程,并利用Kissinger法初步计算活化能;通过热安全软件(TSS)进行数据拟合,得到AIBME的活化能及相关动力学参数,与Kissinger法所得活化能进行比较;利用所得动力学参数建立热动力学模型,推算AIBME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和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研究结果表明:TSS进行分步式热分解分析所得AIBME的活化能比Kissinger法所得活化能更准确,所得第一阶段分解所需活化能为88.44 kJ/mol,第二阶段为113.87 kJ/mol;AIBME的SADT为30 ℃,在常温下可分解,故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加强温度的监控。
安全社会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安全感与矿工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
王丹, 关莹, 宫晶晶
2017, 27(12): 122-12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21
摘要
(
206
)
PDF
(1512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工人的安全行为路径,基于心理视角,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安全感和矿工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首先,明晰人力资源管理包含薪酬和教育培训等2个维度,矿工安全行为包括安全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等2个维度;然后,收集有效问卷(291份),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问卷数据,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安全感与矿工安全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薪酬和教育培训对矿工心理安全感和安全服从行为都有直接正向影响,但对安全服从行为影响不显著;心理安全感在薪酬和教育培训对矿工安全服从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其对安全参与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由欧洲高校安全学科发展看安全工程专业属性
樊运晓, 高远, 裴晶晶
2017, 27(12): 128-13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22
摘要
(
194
)
PDF
(1429KB)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与国际上的差异,更好地建设我国安全工程专业,以英国Aston大学和荷兰Delft理工大学为例,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欧洲高校安全学科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从时间-逻辑-知识等3个维度构建安全工程专业属性的霍尔三维模型。研究表明:欧洲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产生源于安全监管机制由企业被动合规管理向基于目标设定的自主管理的转变;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超越各类行业技术之上而将其系统整合的独立专业。
公共安全
多层公寓式建筑内人员被动疏散动员方案优选
李若愚, 宋英华, 吕伟, 方丹辉
2017, 27(12): 134-13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23
摘要
(
165
)
PDF
(2298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鉴于从多层公寓式建筑主动疏散效率低下,提出人员通知的被动疏散动员理念,并开发疏散通知方案的优选方法。以某校西-9宿舍楼为例,将建筑简化为拓扑结构,设计通知方案,并与一般疏散方案的参照组对比验证;基于Pyrosim软件建模,用FDS+Evac软件解算,模拟不同疏散动员方案,并对比分析不同的出口参数。模拟结果显示:被动疏散动员方案的疏散时间明显小于参照组,其中方案3pp4-1疏散时间最短,为696.8 s;提高主出口熟悉度对时间最长方案的疏散效率影响较大;消防门延迟开启时间与疏散95%人员数量的时间成对数函数关系。
多元不确定偏好下灰色局势群体应急决策方法
李海涛, 罗党, 孙德才
2017, 27(12): 140-14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24
摘要
(
169
)
PDF
(1672KB) (
4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中专家多元不确定判断偏好信息共存问题,提高应急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开发基于多元不确定偏好信息的灰色局势群体应急决策方法。将常用不确定判断偏好信息表达方式,统一转化为归一化效用值方式;综合考虑专家素养与经验、决策信息质量,结合有序加权平均(OWA)算子,确定专家信息集结权重,将个体偏好集结为群体偏好;提出灰色局势群决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某地质灾害实例中,解决其应急资源配置决策问题。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了群体专家评价的主观和模糊等不确定性,以及偏好表达方式的多元性,用其得到的对应急资源优化配置结果与实际应急决策机制相符。
基于情景构建的危化品事故应急疏散模拟研究
王起全, 王鸿鹏
2017, 27(12): 147-15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12.025
摘要
(
269
)
PDF
(5589KB) (
6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控制危化品企业的事故风险,预防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以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建立贝叶斯与元胞自动机(CA)耦合模型,模拟重建事故情景,分析事故各演变环节,探寻事故演化规律,找到该类危化品港口储存行业潜在事故隐患。依据蚁群算法(ACO)建立应急疏散模型,在Matlab平台上模拟仿真受灾最严重小区的居民疏散情况,找到最佳疏散路径,计算得出将周边居民、相关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的响应时间点。结果表明:依据计算机模拟仿真结果规划应急疏散路径,能够提高应急疏散的效率,减少事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