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的内涵及能力建设
    罗方禄, 罗吴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10): 8-1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10.0616
    摘要974)   HTML0)    PDF(pc) (1872KB)(0)    收藏

    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战略视角下,为实现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一体化,开展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的内涵、基本特征及能力研究。首先,根据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三角形模型,结合具体案例阐释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的内涵;其次,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构建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三维结构模型,分析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的基本特征;最后,提出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的能力建设内容。结果表明: 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应聚焦科技安全、信息数据安全和新型安全领域风险管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动态性、复杂性和广泛性5个基本特征,其中,基础性体现在时间维,全局性、动态性、复杂性体现在逻辑维,广泛性体现在知识维。与三维结构模型对应,推进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应提高战略能力、领导能力、协同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理论创新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事故风险治理历程中的弱预防性生成机制
    张建, 胡春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12): 24-3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12.0580
    摘要385)   HTML0)    PDF(pc) (2747KB)(0)    收藏

    为实现事故风险的精准治理目标,采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过程追踪法与案例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事故风险治理历程中的弱预防性生成机制研究。首先,明晰分析事故风险演化历程的技术性环境,即前置性语境、结构性场景、发展性情境,以及基于透镜模型与时间-空间-结构维度的分析逻辑,为事故风险生产过程的完整性分析提供研究基础;其次,基于不同类型的行动者与风险互动过程追踪的案例对比分析,完整性呈现核心行动者房主和暴雨在事故/灾害风险治理与事故/灾害生成过程中的角色变化图景;最后,总结基于不同类型的行动者与风险互动过程追踪的案例对比分析与反思,提出事故风险治理历程中的弱预防性的本质与生成机制。结果表明:人类行动者与非人行动者之间的混合性互动能够持续激活系统中新行动者、新交叉性与新脆弱性的突生及互构进程,进而造成事故风险生产环境与风险结构的非稳态演化,从而导致事故风险治理历程中的弱预防性干预失灵与反复生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不同岩性与断面形状的深部硬岩隧洞板裂失稳试验
    李翔, 苗森, 杨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8): 108-11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8.0597
    摘要371)   HTML0)    PDF(pc) (31847KB)(16)    收藏

    为探究岩性与断面形状对深部硬岩隧洞板裂失稳特性的影响,开展板裂失稳室内真三轴试验。首先,选择以大理岩和花岗岩为主的2种硬岩试样以及高边墙城门洞形和曲墙拱形2种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断面形状试样;然后,从板裂失稳形态、剥落岩板(片)特征及板裂特征应力3方面入手,对比分析不同岩性与断面形状影响下的不同破坏特征;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探究围岩板裂裂纹发育扩展过程中相应的位移及应力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深部硬岩隧洞的板裂失稳特性。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对于板裂失稳形态,与花岗岩相比,大理岩试样岩板剥落及张开破坏现象更为显著;与高边墙城门洞形相比,曲墙拱形试样板裂破坏涉及的断面轮廓范围更小。对于剥落岩板(片)特征,不同岩性产生不同的剥落岩板形态;与高边墙城门洞形相比,曲墙拱形试样对应的近外层剥落岩板更趋细长。对于板裂特征应力,与大理岩相比,花岗岩试样在板裂开始时的应力门槛值更高,板裂失稳演化进程更快;与曲墙拱形相比,高边墙城门洞形试样从开始出现板裂直至发生明显板裂破坏的特征应力均更高。数值模拟中的位移较大区域集中在孔洞侧壁处,距离侧壁越远,位移相对越小;切向应力集中是导致板裂发生的主要原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面向国家需求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王丽, 陈文涛, 关文玲, 孙爱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5): 9-1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5.0128
    摘要353)   HTML10)    PDF(pc) (3824KB)(118)    收藏

    为推动高校应急技术及管理专业建设、加强应急救援人才培养,基于国家应急需求明确专业定位,从职业道德素养、理论知识体系、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提出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参考《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应急救援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的职业道德要求,确定专业职业素养;其次,从应急管理预防、准备、响应、恢复(PPRR)模型出发,构建覆盖应急管理全周期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然后,提出学训结合、政产研融合,共同推进应急技能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最后,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质量监控、人才考核体系、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结果表明:结合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属性、全周期工作内容和全灾种、多主体实际应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可以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与实务工作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培养德才兼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急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建议
    王海军, 齐庆杰, 梁运涛, 齐庆新, 刘英杰, 孙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9): 9-1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9.0208
    摘要345)   HTML0)    PDF(pc) (13080KB)(0)    收藏

    为揭示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事故防范对策建议,首先,收集整理2013—2023年全国重特大煤矿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年份、类型、月份、省份和原因等方面;其次,以内蒙古新井煤业“2·22”特别重大坍塌事故为例,基于“2-4”模型(24Model)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和研究结果提出符合我国现阶段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事故预防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且进入“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瓦斯事故仍是我国煤矿主要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51%;每年第4季度是煤矿事故高发期,占事故总起数的30.43%;受地质条件和赋存情况影响,煤炭主要产区发生事故较多;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占比高达74%;当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存在隐患且双重预防措施不到位时,易发生事故;从安全监管、科技兴安、队伍建设、安全文化等4个维度提出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对策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基于QAR数据的飞行控制系统故障研究综述
    王岩韬, 高艺, 时统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4): 1-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254
    摘要341)   HTML4)    PDF(pc) (1834KB)(120)    收藏

    为系统梳理国内外对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的研究历程和现状,针对基于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分析的飞行控制系统典型故障类型,首先,总结QAR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等使用过程;然后,根据故障分析可达到的性能指标,提出4个故障研究阶段,分别为故障监测、故障识别、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最后,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度与深度,得出飞行控制系统典型故障类型,包括方向舵液压泄漏、升降舵指示不一致、襟翼动作耗时等,建模常用QAR数据项包括飞机主舵面位置、飞行姿态、飞机性能、左右襟翼角度、襟翼位置等,计算方法包括物理模型、多变量统计、逻辑推理、机器学习等。结果表明:系统分析方向舵、升降舵、襟翼等子系统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故障类型、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故障研究阶段基本处于故障诊断或非实时预测水平,但仍需加强面向安全保障与实际维修方面的需求,以实现故障实时预测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基于DEMATEL-AISM的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与行为响应模型
    晋良海, 刘皓, 武帮杰, 石辉, 何诗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9): 1-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9.0096
    摘要335)   HTML0)    PDF(pc) (3793KB)(0)    收藏

    为深入挖掘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信息-行为的因果关系,结合ENDSLEY态势感知模型与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方法,构建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与行为响应模型。首先,以起重作业任务为研究对象,使用态势感知理论分析驾驶员行为响应过程,获取信息要素;其次,基于DEMATEL法,量化研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得到综合影响矩阵,进而分析要素的属性及特征值,确定模型的关键要素;最后,采用AISM获得原因-结果属性稳定的层级结构,据此构建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与行为响应信息模型。结果表明: 得到包含轨迹预测与规划、避碰等关键要素的22个要素及影响关系构成的5层信息模型;而且,模型明确了信息要素属性特征、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较好地解释了驾驶员态势感知及行为响应过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5G时代负系统学视域下智能系统安全分析体系构建
    牛莉霞, 李肖萌, 王洪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8): 1-1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8.0226
    摘要315)   HTML0)    PDF(pc) (2631KB)(30)    收藏

    为探究安全事故的负面性与普遍性,首先,依据安全科学的负系统学逆向思维范式,结合系统科学的生态系统理论,确定智能系统开放包容性、交互耦合性、动态平衡性特性,明晰智能系统安全分析逻辑理路;然后,从负系统学视角切入,确定安全事故危险源,阐述安全事故产生机制,引入内聚耦合概念,提出s型框架模型,用于分析智能系统子系统稳定性,探究其底层技术支持;最后,利用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分析智能系统信息流动全过程动态平衡,共同形塑负系统学视域下智能系统安全分析体系。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负系统学视域下智能系统安全分析框架体系,能够有效分析智能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信息流动全过程的动态平衡,确保智能系统安全分析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近20年重特大化工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李敏, 朱柏坚, 谌庭苇, 贺珊, 施式亮, 鲁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11): 43-5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11.0437
    摘要309)   HTML0)    PDF(pc) (9483KB)(0)    收藏

    为降低事故数、事故伤亡人数和增强控制事故危害等级能力,用统计分析法,从时间、地区、生产阶段、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要素,综合分析2000—2023年发生的41起化工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结果表明:事故数量在2007—2019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每年7、8月是事故高发期;华东地区的重特大化工事故数占全国的52.2%,其中,山东省共12起事故,占总数的57.1%。企业正式生产阶段所发生的事故比例最高,占总数的53.6%,主要事故类型为容器爆炸事故。事故存在多米诺效应,特大多米诺事故和重大多米诺事故分别占全事故的14.63%和39.02%,重特大事故中存在多米诺效应的事故均多于不存在多米诺效应的事故,共占比53.65%,其中,特大多米诺的事故伤亡量占全事故伤亡量的40.1%。事故统计中最多的原因是违规生产,占总数的49.3%,所造成的事故存在多米诺效应的事故有66.6%。针对上事故分析反应问题,从企业、设备和员工3个角度提出以健全管理体系为主的建议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多维量化研究
    王莉莉, 顾秋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6): 1-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6.1562
    摘要304)   HTML3)    PDF(pc) (2017KB)(40)    收藏

    为提高空管系统高效运行,聚焦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建立量化模型;首先设计试验采集一线16名区域管制员的岗前与岗后各项指标数据,根据测试数据变化,选择出敏感变量,描述个体工作负荷;其次建立包含心理感知负荷、生理反应负荷与脑力工作负荷3个维度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指数模型;然后通过熵权-客观组合法求解个体工作负荷指数最优权重,最终得出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量化模型;最后进一步根据管制员个体工作负荷综合指数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管制员因个体不同岗后工作负荷存在差异。依据个体工作负荷指数大小,管制员可分为3类,A类管制员数量占总人数50%,岗后个体工作负荷增长最小;B类管制员数量占总人数43.75%,岗后负荷增长居中;C类管制员数量占总人数6.25%,岗后负荷增长最大,与教员对管制员能力的评分结果一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安全学科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从四维融合到四链并举
    佟瑞鹏, 王乐瑶, 韩吉祥, 康荣学, 张姜博南, 安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10): 1-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10.1026
    摘要297)   HTML0)    PDF(pc) (7242KB)(0)    收藏

    为推动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有效构建融合课程思政、科研技术、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和产教融合等育人要素的协同育人体系。首先,以协同育人现状为切入点,解析安全学科协同育人体系在思教、科教、创教和产教中融合不够深入问题以及“一盘棋”内涵要求;然后,通过思政引领、科研驱动、双创培育和产教导向构建四维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最后,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安全学科为例,结合学校科技矿场实践育人品牌,开展四链并举协同育人体系实践。结果表明: 安全学科协同育人体系从四维融合到四链并举,能够满足安全学科本-硕-博不同阶段的育人目标,响应时代对安全专业的思政、科研、产业、创新创业等需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ChatSOS: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安全工程知识问答系统
    唐海洋, 刘振翼, 陈东平, 初庆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8): 178-18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8.1901
    摘要286)   HTML1)    PDF(pc) (3516KB)(16)    收藏

    为解决大语言模型在安全工程领域应用时面临的语料库规模、输入处理能力和隐私性限制等问题,以2013—2023年间共117篇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为基础构建向量数据库,利用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能力,进行提示工程,提出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安全工程知识问答(Q&A)系统——ChatSOS;与ChatGPT大语言模型相比,ChatSOS能够通过整合外部知识库,使大语言模型根据用户的输入信息,从数据库中检索相关语料,并深入分析。结果表明:ChatSOS具备深入分析问题、自主分配任务的能力,能够详尽总结事故报告并提出建议;通过结合外部知识库解决基础大模型在安全工程领域语料不足和语料实时性不高的问题,避免了使用新数据集微调模型可能导致的模型性能下降等问题,提升了大语言模型在安全工程领域的应用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低空无人机运行风险评估
    耿增显, 陈俊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8): 53-6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8.1295
    摘要279)   HTML4)    PDF(pc) (6229KB)(66)    收藏

    为解决目前城市低空环境下的无人机(UAV)运行安全风险问题,利用模糊贝叶斯网络(FBN)识别和评估低空无人机运行的关键风险因素。首先,在分析低空无人机运行流程基础上,从人-机-环-管角度分析低空无人机运行过程的风险因素。随后,利用GeNIe软件构建低空无人机运行风险评估贝叶斯网络(BN),利用专家先验知识和模糊集量化分析底事件的先验概率。最后,开展单因素分析、双因素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并以实例验证网络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低空无人机运行的关键风险因素为无人机电池故障、运行航线的环境障碍物以及无人机运行监管技术;FBN反向推理分析结果显示,环境相关风险(79%)、无人机设备风险(60%)是无人机运行过程主要风险因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数字时代的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基本遵循与实践路径——评《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
    佟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8): 251-252.  
    摘要263)   HTML0)    PDF(pc) (1460KB)(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基于KAP理论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李媛媛, 袁玉林, 随力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5): 1-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5.1987
    摘要237)   HTML7)    PDF(pc) (4311KB)(37)    收藏

    为改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结合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KAP模型;通过问卷发放和筛选,获取659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网络安全教育对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网络安全教育显著影响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网络安全行为,其中,网络安全认知、网络安全态度起到独立中介及链式中介作用;法律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均能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其中,法律道德教育对网络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强,知识教育次之,实践活动和榜样引领最弱。在具体作用路径方面,法律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直接效应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知识教育、实践活动、榜样引领主要通过安全认知间接影响网络安全行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建筑工人内隐和外显安全态度对安全行为的影响
    叶贵, 越宏哲, 叶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12): 2-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12.0222
    摘要236)   HTML0)    PDF(pc) (2036KB)(0)    收藏

    为提升建筑工人的安全行为,促进内隐与外显安全态度对安全行为的有效作用,研究内隐与外显2种态度的交互关系及其对安全行为的综合影响。首先,设计试验以测量建筑工人的内隐安全态度倾向,通过隐性关联测试(IAT)评估其潜在态度;然后,结合外显安全态度量表,分析内隐和外显安全态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考察内隐和外显安全态度的3种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工人整体呈现出积极的内隐安全态度,然而,内隐和外显安全态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外显安全态度整体、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对工人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隐安全态度与安全行为的相关性较弱;当工人的内隐安全态度与外显安全态度水平一致时,进一步提高了对安全行为的相关性和解释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风险动物园(Ⅴ):基于文化认同的风险隐喻理论实践与启示
    佟瑞鹏, 胡向阳, 尹雪晨, 杨昂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4): 10-1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2055
    摘要234)   HTML2)    PDF(pc) (1548KB)(106)    收藏

    为加强理解风险动物园在风险文化建设中的贡献,挖掘其实践和应用价值,基于文化认同理论探索风险动物园的文化认同机制与实践路径。风险动物园作为风险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文化认同路径同样遵循风险文化认同体系框架,从个体与群体2个方面介绍风险动物园文化认同体系。结果表明:个体认同沿着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路径而递进式展开;群体认同沿着风险理念→风险沟通→风险参与的路径层进式展开。文化认同是开展风险动物园实践应用的基础,风险动物园实践应用框架应按照文化认同体系展开,通过打造线上与线下结合、专业性与传播性并重的科普推广平台,积极引导个体塑造健康的风险意识,引领群体营造良好的风险文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基于知识图谱的煤矿建设安全领域知识管理研究
    许娜, 梁燕翔, 王亮, 赵丽丽, 周雪晴, 张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5): 28-3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5.0835
    摘要227)   HTML2)    PDF(pc) (11650KB)(58)    收藏

    为解决煤矿建设过程中数据积累存在的知识冗余现象,研究基于知识图谱(KG)的安全领域知识管理。从安全管理系统结构和安全隐患风险管理2个维度,系统化分析领域标准规范文本,界定煤矿建设安全管理领域的12类实体类型和10种关系类型,完善知识结构模式;选取领域43部标准规范为数据源,引入规则、机器学习法、深度学习法识别文本实体和关系;针对不同实体类型,提出领域知识综合方法框架,并对比分析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和条件随机场(CRF)与双向编码器表示(BERT)-BiLSTM-CRF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ERT-BiLSTM-CRF模型在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方面均比BiLSTM-CRF模型高出7%,验证了所选模型的优越性和准确性;通过知识抽取、知识存储及可视化等过程,挖掘出煤矿建设安全领域不同实体类型所包含的实体和不同实体间的关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情绪对矿工安全行为能力影响研究
    张钎, 栗继祖, 申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6): 39-4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6.1742
    摘要225)   HTML1)    PDF(pc) (4611KB)(30)    收藏

    为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情绪控制角度,基于效价-唤醒度(V-A)情绪模型,并结合情绪唤醒方法和生理测量技术,开展矿工安全行为能力认知试验;然后通过测量不同情绪唤醒下的注意力和决策时间,采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不同情绪效价下唤醒度对矿工安全行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唤醒度正性情绪中,唤醒度的降低会使矿工注意力减弱、决策时更厌恶风险;在正性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随着唤醒度的提高,矿工注意力和决策厌恶风险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直到低于中性情绪;低唤醒度负性情绪中,唤醒度降低会使矿工注意力和风险厌恶程度都降低,在负性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唤醒度的提高同样使注意力和决策的风险厌恶程度先增加后减少,甚至直到低于中性情绪;相较之下,在情绪的高唤醒度区间,正性情绪唤醒度的提高更容易使矿工安全行为能力降低到中性情绪水平以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煤矿事故大数据驱动的风险治理模式研究综述
    王启飞, 赵逸涵, 刘帅, 刘昊霖, 孙英峰, 李成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4, 34 (7): 28-3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7.0154
    摘要208)   HTML0)    PDF(pc) (3257KB)(75)    收藏

    为明确智能化风险治理在煤矿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数据驱动的煤矿安全风险治理模式研究发展现状,评述用于煤矿安全风险评估的不同预测手段和分析模型,首先,明确智能化风险治理的概念,并检索相关文献确定分析范围;然后,从数据驱动分析方法、煤矿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和煤矿大数据预测预警平台等3方面,综述事故大数据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煤矿安全领域已基本形成数据驱动的风险分析理论和应用框架,但仍不能满足风险评估与应急管理的需求。在预警平台应用方面,已形成统一的、通用的煤矿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平台基本框架,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和推广还远远不够。未来应从提高数据质量和融合动静态多源数据入手,构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研判煤炭开采风险,并加强数据驱动分析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以推动煤矿安全风险治理模式由经验主义向数据驱动转变,实现煤矿安全风险治理信息化与智能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