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7-01-28
    安全社会科学
    施工企业安全绩效与社会资本及动态能力的关系的实证研究
    李书全, 刘世杰
    2017, 27(1):  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01
    摘要 ( 162 )   PDF (1486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施工企业安全绩效,以社会资本理论和安全管理学理论为基础,深层次分析施工企业社会资本对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引入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施工企业安全绩效与社会资本及动态能力间的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98个项目300份有效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理论验证上述模型。结果表明,施工企业社会资本对动态能力和安全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动态能力在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与安全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认知维度与安全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重视施工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加强动态能力的发展是提升企业安全绩效的有效途径。
    HFACS与24Model不安全动作因素对应关系研究
    傅贵, 薛宇敬阳, 佟瑞鹏, 栗继祖
    2017, 27(1):  7-1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02
    摘要 ( 262 )   PDF (1520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安全动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明确和统一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及判定标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梳理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和24Model中不安全动作的定义和判定标准,建立HFACS与24Model不安全动作因素的对应关系,并以实际事故为例论述对应关系的应用过程。结果表明,HFACS定义的不安全动作可以通过对应关系与24Model定义的不安全动作相对应;所建立的对应关系统一了不安全动作的判定标准。
    安全人体学
    低能见度环境中驾驶人危险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张卫华, 胡喆, 冯忠祥, 王锟, 张旭欣, 刘晓峰
    2017, 27(1):  13-1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03
    摘要 ( 239 )   PDF (1569KB) ( 3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低能见度下影响驾驶人发生危险驾驶行为的因素,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自编低能见度环境中危险驾驶行为问卷和驾驶能力问卷,用其对314名驾驶人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方法,研究低能见度环境中危险驾驶行为与驾驶能力描述性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能见度环境中, 驾驶人危险驾驶行为可分为错误行为和失误行为;性别与错误行为显著相关,且对错误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危险感知能力,其次是低能见度事故,驾龄影响最弱;错误行为正向影响失误行为,且危险感知能力对失误行为有间接影响。
    行人使用手机任务转换延迟特性安全分析
    李华, 李世伦
    2017, 27(1):  19-2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04
    摘要 ( 152 )   PDF (2095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基于策略性反应-延迟理论(SRD),从社会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2个角度建立行人过街时使用手机的道路通行延迟效应(RTD)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测,采用前后对比的研究方法,探寻不同手机使用方式所造成的延迟率。结果表明,同年龄段的男性使用手机过街的延迟率要高于女性,接打电话时的延迟率高于浏览手机时的延迟率,平均一次手机界面与路况观察的任务切换会造成0.34 s的时间延迟。
    高速公路干扰跟车时驾驶人注意力分配特性
    吴付威, 山岩, 付锐, 王畅
    2017, 27(1):  25-2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05
    摘要 ( 149 )   PDF (2309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干扰跟车过程中驾驶人注意力分配规律,引导新手驾驶人合理观察周围车辆,首先利用faceLAB 5眼动仪开展高速公路环境中实车试验,采集并记录13位驾驶人的眼动数据。然后分析干扰车从不同车道切入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分配特性,以及驾驶人注意力在各注视区域之间的转移规律。试验数据显示,干扰车切入过程中,驾驶人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正前方视野,更多地关注与行车安全最相关的动态目标;干扰车切入后,驾驶人对干扰车切入一侧的关注度较高。
    安全系统学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车站负重人群疏散模拟研究
    张开冉, 杨树鹏, 何琳希, 龙瑛
    2017, 27(1):  30-3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06
    摘要 ( 151 )   PDF (1919KB) ( 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突发事件下行李类别对人员疏散的影响,改进社会力模型中的驱动力变量,提出紧张系数、出口可靠性等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以成都某大型汽车站为例,针对行李种类及其比率、总疏散人数,运用仿真软件Anylogic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原模型仿真结果,提出应急改善建议。结果表明,负重者会根据自身条件及目标出口情况调整路径;就给定总人数和行李类别而言,随负重者比率提高,疏散时间增加,且疏散携带拉杆箱的人员所需时间最长;总人数与疏散时间正相关。
    正面40%偏置碰撞中约束系统对女性驾驶员的保护研究
    洪亮,, 傅靖江, 周海超
    2017, 27(1):  36-4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07
    摘要 ( 128 )   PDF (1791KB) ( 3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正面40%偏置碰撞中女性驾驶员安全性,利用仿真软件MADYMO建立包括驾驶员座椅、转向系统、安全气囊、男性假人、安全带等在内的男性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并经试验验证;然后参照2015版欧洲新车评价规程,调整驾驶员座椅位置,并用女性假人代替男性假 人,建立女性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最后利用女性驾驶员约束系统模型,分析驾驶员约束系统参数对女性驾驶员伤害的影响。结果显示,缩短转向柱长度,将使头部与胸部伤害降低,但使颈部伸张弯矩增加;当气囊4点钟、8点钟、12点钟拉带长度分别为180,180,270 mm时,头部伤害指标较原始值上升25.50%;当安全带限力等级由5.0 kN降至2.5 kN时,胸部压缩量降低14.44%。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甘薯粉尘爆炸研究
    陈春燕, 龙思华, 肖国清, 王林元
    2017, 27(1):  42-4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08
    摘要 ( 164 )   PDF (1547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给甘薯粉尘爆炸预防提供依据,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爆炸试验,研究甘薯粉尘粒径、质量浓度和点火能量3个单因素对爆炸的影响;同时,用响应面方法,通过Design-Expert 软件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影响甘薯粉尘爆炸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粉尘最大爆炸压力随粉尘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粉尘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点火能量的增大而增大。同时,由Box-Behnken试验中响应面回归方程知,甘薯粉尘质量浓度对粉尘爆炸影响最大,其次是点火能量,甘薯粉尘粒径对相应粉尘爆炸影响最小。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致因机制研究
    张津嘉, 许开立, 王延瞳, 王犇, 李力, 李春辉
    2017, 27(1):  48-5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09
    摘要 ( 190 )   PDF (1612KB) ( 3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深入研究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演化机制问题,运用统计分析法归纳出一般瓦斯爆炸事故的核心条件、差异条件和扩大条件,通过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致因机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通常以一般瓦斯爆炸事故的核心条件为基础,通过差异条件和扩大条件共同作用,最终发展成为特别重大事故。为预防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应该注重调整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和煤炭产业政策,煤炭企业应该侧重人-机-环-管风险预控体系建设。
    煤粉粒径对粉尘爆炸影响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何琰儒, 朱顺兵, 李明鑫, 吴倩倩, 曹元, 周征
    2017, 27(1):  53-5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0
    摘要 ( 275 )   PDF (2383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煤粉粉尘的爆炸特性,利用20 L爆炸球测试装置与Fluent软件,试验研究煤粉粒径、质量浓度对煤粉云最大爆炸压力、爆炸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环境温度为293~303 K时,点火能量为10 kJ,粒径为26,73和115 μm等3种粉尘云的最大爆炸压力均随着粉尘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在350 g/m3处达到最大值。同一粉尘质量浓度下,最大爆炸压力、爆炸指数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在60~120 ms时间内,粒径为26 μm、质量浓度为350 g/m3的粉尘颗粒在球体内能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60 ms左右扩散达到相对均匀状态。爆炸后,燃烧最高温度为2 060 K,未燃区温度由300 K上升至375 K。粒径为26 μm的煤粉尘云爆炸危险性等级为Ⅱ级,粒径为73和115 μm的煤粉尘云爆炸危险性等级为Ⅰ级。
    腐蚀管道寿命可靠性的步降应力加速试验研究
    骆正山, 毕傲睿
    2017, 27(1):  59-6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1
    摘要 ( 118 )   PDF (1689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营,需研究腐蚀管道寿命的可靠性。首先基于管道失效机理,采用步降应力加速寿命试验(SDSALT)方法,获得不同温度下腐蚀率样本;其次利用加速因子和逆幂律加速方程建立数据折算模型,将腐蚀率样本转换为应力作用失效时间并截尾抽样后作为输入,求得含未知参数的准样本;然后通过准样本估计Weibull分布的3个参数,进而得到以温度和时间为自变量的管道可靠性函数;最后以H2S/CO2环境中运营的N80管道为例,验证所建腐蚀管道寿命预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缩短试验时间,对管道寿命预测准确,并分析出管道可靠性的降低速度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可应用于管道的适用性评价。
    尾段残差修正GM(1,1)模型在管道腐蚀预测中的应用
    张新生, 赵梦旭, 王小完
    2017, 27(1):  65-7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2
    摘要 ( 126 )   PDF (1510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海底油气管道由于外表面破损引起腐蚀加快,进而导致管道腐蚀失效的问题,基于传统灰色模型,建立尾段残差修正GM(1,1)模型,用以预测管道剩余寿命。首先,检验管道腐蚀深度数据的光滑性和准指数规律性,建立灰色微分方程;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方程参数值,用传统灰色模型预测腐蚀深度,并对残差进行修正,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用于海底管道腐蚀趋势预测的尾段残差修正GM(1,1)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后验差检验。最后以某一海底管道试验段为例,预测管道剩余寿命。结果表明,传统管道腐蚀深度预测灰色模型预测相对误差为36.7%,尾段残差修正GM(1,1)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为3.79%,后者预测精度等级更高。
    低含量超强开采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防治技术
    王春光
    2017, 27(1):  71-7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3
    摘要 ( 125 )   PDF (1650KB) ( 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低瓦斯含量煤层在超高强度开采工艺下,U型通风回采面割煤期间瓦斯涌出量突增、采空区持续高瓦斯涌出以及上隅角瓦斯频繁超限等问题,在确认瓦斯异常涌出原因基础上,以塔山煤矿为例,研究煤层注水抑制落煤瓦斯涌出和专用巷分期排抽采空区瓦斯联合防治技术。结果表明,煤层注水消除了割煤期间瓦斯突增现象——回风流中最大瓦斯体积分数仅0.58%;在开采初期瓦斯专用巷自然引排使回采面形成U+I型通风方式,分担风排瓦斯量约30 m3/min,在开采中、后期的密闭负压抽采,瓦斯排放量提升至40 m3/min。采用该技术,已将回采期间的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有效控制在0.6%以下,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民用飞机着陆距离预测研究
    温瑞英, 吴博, 褚双磊, 王红勇
    2017, 27(1):  77-8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4
    摘要 ( 176 )   PDF (1708KB) ( 3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防止飞机着陆时冲出跑道,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预测飞机着陆距离。基于机场、气象以及飞机自身等3方面影响因素,选取B737-800为参考机型。利用波音公司的LAND软件采集相关运行数据。通过选择误差最小、精度最优的径向基核函数(RBF)构建最有效的SVM模型。探讨网格参数算法、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最佳惩罚函数c和核函数参数g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测着陆数据与实测着陆数据吻合较好——最大绝对误差在20 m范围内,最大相对误差为1%。
    集对分析在海底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价中的应用
    舒畅, 姚安林, 刘帅峰, 徐涛龙, 王惠
    2017, 27(1):  82-8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5
    摘要 ( 131 )   PDF (1512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海洋油气管道的失效可能性,首先建立海底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腐蚀、第三方破坏、环境、误操作、管道自身和安全管理6大方面的21个因素。考虑到诸指标间的影响,用熵权法与超标倍数赋权法相结合的改进综合权重法确定权重。用基于集对分析的海底油气管道失效可能性评价方法评价某海域5段不同的管段。根据指标分值,得出各管段最大联系度,以判定其失效可能性。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法对指标分值的处理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可应用于海底油气管道的失效可能性分析。
    煤与瓦斯突出层次-可拓预警技术及应用
    郭德勇, 胡杰, 王彦凯
    2017, 27(1):  88-9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6
    摘要 ( 113 )   PDF (1546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的智能化预警,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与可拓理论,利用Visual Basic(VB)和ArcEngine组件,设计以数据采集模块、查询模块和预警模块组成的突出预警系统结构,并开发客户端软件系统,结合矿井基础参数及生产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构建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技术体系。将预警技术体系应用于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S2206回采工作面。结果表明,预警结果与工作面实际相符。
    应力加卸载下层理裂隙煤体瓦斯渗流试验研究
    田坤云, 齐雷
    2017, 27(1):  93-9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7
    摘要 ( 86 )   PDF (1679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同一应力加卸载作用下不同层理方向裂隙煤体的瓦斯(甲烷)渗透规律,采用自行设计、改装的三轴应力瓦斯渗透模拟装置,在相同瓦斯压力条件下,对平行及垂直层理方向的2种原煤样试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2种试件的渗透率均随有效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应力加载至最大值时,渗透率分别下降了99.01%和80.49%;卸载过程中,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减小而增大,卸载初期渗透率变化较小。有效应力从11.65 MPa卸载至8.98 MPa时,渗透率分别恢复到最大应力加载值的87.45%、68.8.5%。当卸载至4.98 MPa时,渗透率的增加幅度分别为736.78%和99.67%。相同的卸载条件下,平行层理裂隙试件的渗透率增幅比垂直层理裂隙试件大得多。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矿井瓦斯防治管理体系评价
    肖鹏, 丁毅, 李树刚
    2017, 27(1):  98-10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8
    摘要 ( 106 )   PDF (1501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反映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作的整体状态,针对煤矿瓦斯防治管理系统存在未确知信息的特点,筛选影响煤矿安全的相关因素,建立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系统安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方法和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系统指标体系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向量,建立未确知测度函数向量模型;依据置信度识别结果,最终确定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系统的评价等级,并将所构建的模型应用于新疆某煤矿。实践表明,用该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
    醋酸乙烯聚合体系热失控风险评估及失控抑制
    金满平, 朱云峰, 张婧, 孙峰, 徐伟, 石宁
    2017, 27(1):  104-10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19
    摘要 ( 231 )   PDF (1636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对醋酸乙烯(VAC)聚合反应热失控行为的风险评估及紧急抑制,采用VSP2绝热量热仪对醋酸乙烯聚合反应体系在不同危险场景条件下的热失控过程和失控抑制进行试验模拟。依据苏黎世危险性分析法(ZHA)中的失控反应严重度评估判据,评估醋酸乙烯聚合反应的热失控风险程度,提出紧急情况下抑制剂的加入时间及加入量。结果表明,醋酸乙烯聚合反应失控后绝热温升(ΔTad)超过100 ℃,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约为10 min,其热失控风险程度仅次于不可接受水平。聚合体系温度不高于73 ℃时,通过加入不低于参与聚合反应的醋酸乙烯质量20%的常温溶剂,可有效阻止失控反应发生。
    受载复合煤岩破裂表面红外辐射温度变化规律
    李鑫, 杨桢, 代爽, 邱彬, 辛元
    2017, 27(1):  110-11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0
    摘要 ( 134 )   PDF (2390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对煤岩动力灾害的非接触式预测预报,采用红外热成像仪,研究由煤和顶底板岩组成的复合煤岩与泥岩受载变形直至破裂过程中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的演化特征。建立煤、顶底板岩、泥岩温度与应力、应变之间的拟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煤岩和泥岩试样加载产生红外辐射的物理机制一致,均存在热弹效应和摩擦热效应。煤岩破裂失稳红外辐射前兆表现为阶跃式、台阶式上升趋势;加载速率增大,温度变化更加明显,与应力、应变成较强线性正相关关系,其中,煤样红外辐射温度变化最大,顶底板岩的红外辐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泥岩红外辐射温度有阶跃式、突增型上升趋势,温度变化较煤岩明显,其与应力、应变的相关性稍高于煤样和顶底板岩。
    基于HIOA-MK-TCRVM算法的边坡稳定性估计模型
    罗亦泳, 姚宜斌, 张立亭, 周世健
    2017, 27(1):  116-12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1
    摘要 ( 123 )   PDF (1513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边坡稳定性估计方法的精度及计算效率,将混合智能优化算法(HIOA)与多核二分类相关向量机(MK-TCRVM)算法相结合,建立HIOA优化的MK-TCRVM(HIOA-MK-TCRVM)算法,并用其估计岩质边坡及土质边坡稳定性。同时,基于单核二分类相关向量机、支持向量机(SVM)等算法建立其他的边坡稳定性估计模型,并与HIOA-MK-TCRVM算法进行精度与稀疏性对比分析。最后,分析HIOA算法优化MK-TCRVM算法参数的效果。结果表明,HIOA-MK-TCRVM算法对训练集与测试集边坡稳定性估计的准确率均达到100%,其精度优于其他边坡稳定性估计模型;HIOA-MK-TCRVM算法的相关向量数占训练样本数的25%以内,模型稀疏化效果明显;向HIOA算法中加入遗传操作后,其进化速度及最优解均得到较好的改善。
    板块倾角对折棱管防冲支护装置吸能特性的影响
    马箫, 潘一山, 张建卓, 肖永惠
    2017, 27(1):  122-12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2
    摘要 ( 133 )   PDF (2110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鉴于煤矿支护设备抗冲击能力差、在冲击地压中易遭受破坏而失效,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且吸能性能良好的防冲支护装置。对普通方管轴向压缩过程完成数值模拟后,设计折棱管防冲支护装置,并重点研究其板块倾角对其吸能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板块倾角的防冲支护装置在冲击下的压溃全过程,分析板块倾角对装置吸能效果的影响;其次,将折棱管防冲支护装置与普通方管做吸能性能对比,综合评价折棱管防冲支护装置的优势;最后,结合室内试验,验证折棱管防冲支护装置的最佳板块倾角。结果表明,板块倾角为156°的折棱管防冲支护装置吸能性能最佳。
    基于“AHP+熵权法”的CW-TOPSIS冲击地压评判模型
    朱峰, 张宏伟
    2017, 27(1):  128-13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3
    摘要 ( 163 )   PDF (1498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冲击地压灾害评价系统模型中指标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AHP+熵权法”组合赋权方法。通过引入拉格朗日函数,建立优化决策模型,确保主客观权重和偏好系数间的一致性,进而获得各指标的组合权重(CW),并评价冲击地压预判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基本理论,建立CW-TOPSIS冲击地压综合评判模型,分析贴近度,最终预测冲击地压等级。将此模型应用于老虎台矿83003工作面,得出该工作面有中等冲击危险,构造应力为诱发冲击的主导因素;基于“AHP+熵权法”的CW-TOPSIS冲击地压评判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
    安全社会工程
    航空安全员胜任力特征实证研究
    王永刚, 盛炳楠, 徐超
    2017, 27(1):  134-13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4
    摘要 ( 177 )   PDF (1454KB) ( 4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航空安全员胜任力特征,基于已有胜任力模型,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安全员职责、结构式访谈等方式获得航空安全员胜任力特征。根据获得的胜任力特征设计调查问卷并收集相应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航空安全员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知识、能力、个人特质和价值观念4个一级指标,法律法规、分析判断能力、自信、保安意识等23个二级指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航空安全员胜任力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显著影响航空安全员胜任力的4个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能力,其余依次是知识、个人特质、价值观念。
    建筑企业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安全行为影响研究
    阮国祥
    2017, 27(1):  140-14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5
    摘要 ( 139 )   PDF (1442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差错管理氛围(EMC)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相关研究,引入上行和平行安全沟通、安全自我效能感作为中间变量,构建理论模型。通过对烟台市18家大型建筑企业下属工程项目部的员工开展问卷调查,获得457份有效样本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EMC对员工安全行为、上行和平行安全沟通、安全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上行和平行安全沟通、安全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安全行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建筑企业构建正向的EMC,有利于提高员工安全行为水平。
    团队变革型领导对安全结果影响机制的研究
    李仰霞, 吴玄娜, 李锋
    2017, 27(1):  146-15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6
    摘要 ( 115 )   PDF (1361KB) ( 2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讨变革型领导、安全氛围与安全结果的关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建立变革型领导、安全氛围与安全结果的多层中介模型,并对某大型油田一线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基于调查得来的67个班组613份有效数据,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验证中介机制模型。结果表明,团队层面变革型领导行为正向影响安全氛围;安全氛围正向影响个体层面安全结果;团队层面变革型领导行为通过正向影响安全氛围进而对安全结果产生积极影响。
    融资约束对煤炭企业安全投入的影响研究
    郑毅, 尹玉文, 应丽莹
    2017, 27(1):  151-15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7
    摘要 ( 165 )   PDF (1419KB) ( 2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助于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解决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以2011—2015年煤炭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探究融资约束对煤炭企业安全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煤炭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安全投入负相关;企业短期借款水平与安全投入负相关,即随着短期借款的增加,安全投入水平降低;煤炭企业长期借款水平与安全投入无直接关系;安全投入与企业内部现金流正相关。因此,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安全投入力度。
    公共安全
    机场终端区航空器飞行冲突风险预测方法研究
    高扬, 研究员, 王向章, 郑涤滨
    2017, 27(1):  157-16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8
    摘要 ( 138 )   PDF (1619KB) ( 2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准确预测机场终端区航空器飞行冲突风险,以便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低空空域资源,通过整合考虑加速度的运输飞机轨迹模型和通用飞机随机轨迹模型,建立终端区航空器飞行冲突风险预测模型。以某机场为例,采用C语言编写仿真程序,模拟该机场终端区跑道中心20 km范围内的航空器飞行轨迹。预测不同通航活动区设置条件下的飞行冲突风险,并确定运输机场周边通航活动区范围。预测结果显示,飞行高度限制为1 000 m时,将案例机场的该低空空域划设为非管制的监视空域,通用飞机与运输飞机之间的飞行冲突风险小于2×10-5,处于可接受安全水平。
    村镇居民生活模式模拟在地震死亡估计中的应用
    籍裴希, 孟耀斌, 叶琬
    2017, 27(1):  163-16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29
    摘要 ( 123 )   PDF (1817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人员伤亡取决于危害因素与人群的时空分布的重合程度,建立健全的居民生活模式参数模型库可为地震等突发性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提供依据。报告了在中国较大范围开展的村镇居民生活模式参数问卷调查(HAPRRES)结果,包括生活模式参数、优化建模方法和仿真方法等。着重分析了种植业者群体的生活模式参数及其模型,发现区分不同的日工作安排(以日工作段数为参数)对活动参数分别建模,并且模型稳健性较好。利用模型库仿真再现得到人群分布,拟合出我国地震中毁坏建筑物内处于睡眠或清醒状态居民的不同死亡率,证实不同空间和活动状态的居民的伤亡概率有显著差异。
    基于漏磁内检测与分级理念的管道完整性评价
    于洋, 刘德俊, 孙东旭
    2017, 27(1):  169-17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1.030
    摘要 ( 132 )   PDF (2049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埋地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结合漏磁内检测技术与分级评价理念,建立管道完整性评价模型。首先,根据管道风险评价及高后果区评价结果,选择待评价管段,经过清管、投放检测器、检测数据分析和检测结果验证等环节,获取可靠的检测数据。然后,将检测数据作为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的数据源,由低级评价方程到高级有限元分析,逐级对管体缺陷进行评价。最后,应用所建模型对国内某成品油管道的一个管段进行完整性评价。结果表明,漏磁内检测与分级评价能够实现良好的数据对接,检测出的缺陷目前均处于安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