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关系探讨:基于大安全理念视角*
    佟瑞鹏, 王露露, 李虹玮, 高宁, 安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36-4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6
    摘要1341)      PDF(pc) (2956KB)(1509)    收藏
    为突破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关系分析的局限性,在大安全理念视角下充分发挥三者的管理效能,运用文献综述法、思辨法以及对比分析法梳理三者的管理内涵及发展历程;从研究领域、理论范式、责任主体、管理阶段及体系发展沿革5个方面对比分析三者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研究领域交集,主要侧重于事故、风险以及突发事件;理论范式交融,管理依据在三者之间存在互通性;三者责任主体相同,都强调全员共同参与,管理阶段存在差异且重点不同,管理体系发展历程各不相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海娟, 陈菊, 赫子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168-17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5
    摘要1473)      PDF(pc) (1264KB)(1464)    收藏
    为做好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研究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6 157 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家庭经济状况贫困和家庭经济状况受COVID-19疫情影响的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患有严重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最为严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安全科学的学科基本问题研究*
    傅贵, 杨晓雨, 刘卓栩, 佟瑞鹏, 孔庆端, 郭丽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18-2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3
    摘要465)      PDF(pc) (1280KB)(771)    收藏
    为给安全学科建设、安全实务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以往安全学科基本问题,得出安全学科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安全科学有事故预防、风险管理、综合概括3个视角,每个视角下,学科基本问题即基本名词、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属性、研究范围、基本公理、学科定义、内容边界均有不同表达;目前在研究内容的包含能力、整体逻辑性、理解的难易程度或实用性、基础理论的完备性等方面,事故预防视角的学科基本问题的表达是最好的;学科建设、安全实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科视角、思维方式及其学科基本问题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综述
    毕玮, 汤育春, 冒婷婷, 孙新红, 李启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6): 14-28.   DOI: 10.16265/j.cnki.issn 1003-3033.2021.06.003
    摘要449)      PDF(pc) (2683KB)(617)    收藏
    为从韧性视角探索基础设施系统对城市防灾减灾的作用,综述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相关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筛选出576篇相关文献,从期刊来源、发表年份、国家、基础设施类型和扰动事件类型等方面,全方位分析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的研究现状,界定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及其与可靠性、脆弱性、可持续性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归纳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10年,城市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自然扰动为主要研究对象;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管理研究已在韧性识别、度量、提升和仿真4个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加强理论支撑,探索度量方法,关注耦合扰动和基础设施系统内部关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基于Meta分析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
    张鸿莹, 王袆, 孙宁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174-18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6
    摘要224)      PDF(pc) (1649KB)(538)    收藏
    为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的形成机制,以工作需求-资源(JD-R)模型为理论框架,确定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的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及激励因素,提出各要素间的假设作用关系,构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通过文献检索、文献筛选及文献编码过程,纳入中英文文献共125篇,总样本量为79 310,采用Meta分析定量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中,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激励因素中各包含5、6、2、4个因素,各要素间作用关系显著;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由工作需求与工作资源通过损耗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双重心理过程导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为安全科学新高地奠基
    吴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7-1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2
    摘要331)      PDF(pc) (2090KB)(514)    收藏
    为填补安全复杂学学科基础理论的空白和构建安全复杂学,运用历史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理论建模法和预测法等开展理论研究,预测未来安全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判断安全复杂问题的4种途径,给出安全复杂性研究需要遵循的8条基本原则,创建安全复杂学的5个核心概念和基于安全系统学的9个基础定义,归纳出安全复杂性研究的9类典型方法,构建表征安全复杂系统的通用模型及其超逻辑结构图和表达式,并提出安全复杂系统控制的5种策略,最后从8种视角给出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分支。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果契合安全科学的发展趋势,构成安全复杂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ST-GCN在建筑工人不安全动作识别中的应用
    刘耀, 焦双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4): 30-3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4.005
    摘要543)   HTML28)    PDF(pc) (5769KB)(504)    收藏

    为准确及时地识别施工现场工人的不安全动作,运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和建筑安全知识,提出一种基于骨架的实时识别方法。将姿态估计算法与动作识别算法结合搭建组合模型,通过全面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进而实现动作分类和不安全动作的识别,其中,AlphaPose用于姿态估计提取骨骼关键点坐标位置,时空图卷积网络(ST-GCN)用于动作识别,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识别爬梯危险动作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8.48%,同时,ST-GCN与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比,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该方法通过对现场工人的不安全动作进行实时识别和预警,可改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加热方式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行为影响*
    张青松, 刘添添, 白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9): 44-5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9.007
    摘要269)      PDF(pc) (4812KB)(496)    收藏
    为探究锂离子电池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面临不同受热条件下的安全性,利用圆柱加热棒和弹簧加热圈,分别以5、10 ℃/min的温升速率引发电池热失控并研究试验现象和数据,对热失控气体取样并分析气体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电池热失控过程均经历蓄热阶段、排气阶段和热失控阶段;使用弹簧加热圈在5和10 ℃/min的温升速率下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时间相较于加热棒分别快18.3%和40.2%,热失控阶段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11.2和24.6 ℃;使用加热棒加热的电池燃烧更加充分,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随加热装置温升速率的升高而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构建与实践探讨*
    宋守信, 傅贵, 刘剑, 钱新明, 钮英建, 陈明利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1-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1
    摘要511)      PDF(pc) (1628KB)(486)    收藏
    为有效解决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标准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专业认证委员会在广泛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的关系模型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模型,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对应。结果表明: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有机地建立对应关系;可推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得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张艺馨, 游波, 施式亮, 鲁义, 饶玲瑜, 张梦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181-18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7
    摘要308)      PDF(pc) (1526KB)(480)    收藏
    为建构安全心理学方法论体系,完善安全心理学学科理论系统,基于安全心理学概念,提出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的定义。根据安全心理学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划分不同的研究进路;在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原则的基础上归纳客观性与系统性、群体研究与个体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4条安全心理学研究原则,并提炼个案法、心理测量法、心理统计法、试验法、比较法与关联学科法6种安全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构建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程式。结果表明: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研究程式是基于安全心理现象,发现安全心理问题,提出安全心理假说,挖掘安全主导因素与确定安全心理学规律。安全心理学的原则、进路、方法和程式共同构成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与分级研究
    曹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3): 18-2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3.003
    摘要1778)   HTML80)    PDF(pc) (1517KB)(478)    收藏

    为促进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首先,通过分析当前海洋石油安全事故法规、标准、指南等文献,进一步明确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定义,细化事故分类与分级;然后,对比分析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国内不同行业、“三桶油”企业以及国际石油公司等在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与分级的规定或做法;最后,阐释海洋石油安全事故范围和定义,并分类分级,说明其含义或适用情形。结果表明:在应急管理部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基础上,将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扩充为8个大类39个小类;在国务院事故等级划分基础上,将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为6个等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事故致因“2-4”模型的内涵解析及第6版的研究
    傅贵, 陈奕燃, 许素睿, 陈萍, 袁晨辉, 吴亚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1): 12-1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1.002
    摘要851)   HTML35)    PDF(pc) (1841KB)(455)    收藏

    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的主要理论基础,一是HEINRICH、BIRD等提出与改进的多米诺骨牌系列模型,二是REASON提出、SHAPPELL等具体化的瑞士奶酪系列模型和人因分类系统,三是STEWART提出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型;静态24Model的逻辑结构以因果关系建立,它属于因果顺序类事故致因模型;静态24Model中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源、根本原因的含义可以从上述3大类事故致因模型、管理体系标准和安全文化的定义中找到根据;动态24Model靠行为演化关系建立逻辑结构,其充分表达自身的系统性、动态性、非线性,并且依靠组织行为即影响行为、个体行为即操作行为,构成一个行为演化系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我国安全软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
    罗云, 裴晶晶, 许铭, 王梦瑶, 夏心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1): 1-1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1.001
    摘要607)   HTML27)    PDF(pc) (5103KB)(440)    收藏

    为准确梳理我国安全软科学进展,以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安全科学技术(620)一级学科体系中的软科学分支学科为范畴,论证安全软科学的价值作用及其要素贡献率;从历史与历程、演进与现状、趋势与挑战3个层面以及学科发展、学科体系、学科范畴、体制法制、监管治理、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多维度和多视角进行归纳、评论和综述;分析探讨未来安全软科学在理论创新、智慧安全、安全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安全软科学要素对系统安全具有较大比例的贡献作用,全社会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安全软科学的重视;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学、安全文化、安全法学等学科研究成熟度相对较高,安全史学、安全经济学、安全伦理学、安全哲学研究成熟度较低;智慧安全、智慧应急、本质安全、安全脆弱性、安全领导力、党政同责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安全文化心理学的创立*
    王秉, 王渊洁, 吴超, 刘华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58-6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9
    摘要318)      PDF(pc) (1284KB)(391)    收藏
    为构建安全文化心理学(SCP)学科体系,进而提升安全文化学(SC)与安全心理学(SP)研究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基于学科建设高度,论证创立SCP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基于SC与SP的定义,提出SCP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SCP的内涵、研究对象、学科基础和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SCP是SC和SP的一种新的研究策略或范式,其研究有助于增强二者的科学性、本土性、匹配性与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我国现代应急学科体系建设溯源、构想及展望*
    钱洪伟, 郭晶, 尹香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77-8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2
    摘要368)      PDF(pc) (1342KB)(369)    收藏
    为建立支撑应急人才建设的成建制学科体系,提出构建具有综合学科特征的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采用系统分析等方法,追溯我国古代应急管理教育历史渊源、现代应急管理教育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构想及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应急管理和应急文化等分支,其未来发展可融入灾害医学、智慧应急等理念、知识和方法;该体系的构建可推动应急管理教育转型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研究》*
    王宪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193-194.  
    摘要154)      PDF(pc) (1771KB)(36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影响因素及干预方式综述
    乔洁, 徐鑫, 刘传攀, 赵俊玮, 刘永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2): 34-4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2.006
    摘要684)   HTML24)    PDF(pc) (1627KB)(365)    收藏

    为探究外部干预对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的作用效果,梳理不同理论描述驾驶人危险感知过程,并总结驾驶人危险感知行为机制;然后,从危险感知行为要素出发,分析驾驶风格、驾驶经验、交通环境、驾驶状态对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其次,介绍5种危险感知能力干预方式的研究成果,归纳各方式特点;最后,从干预效果持续性、评价指标、迁移效应等方面总结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并给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有必要搭建我国典型的交通危险场景数据库,并设计标准的危险感知能力测试体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提高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测试的影响力,提升我国驾驶人整体危险感知能力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栗婧, 王真, 解北京, 张志珍, 胡振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83-9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3
    摘要228)      PDF(pc) (1581KB)(344)    收藏
    为应对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挑战,围绕新工科内涵和人才培养需求,在充分了解当前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设计安全工程课程体系;课程依据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ADDIE)模型,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课程元素、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构建教学模式,并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为例,展示课程建设的路径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创新型人才是新工科背景下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课程与思政相融合、革新化教学流程、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是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徐锋, 朱丽华, 沈斌, 王洪粱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45-5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7
    摘要214)      PDF(pc) (1590KB)(343)    收藏
    为提升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分析人才培养体系基本要素及其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遵循专业认证核心理念,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加以实施,同时通过课内、校内、校外等3个循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机制。研究表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的总体设计;课程体系是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重要环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制建立、指导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预期产出的手段;可通过课内、校内、校外闭合循环方式持续改进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安全管理方向本科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宫运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 31 (5): 126-13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9
    摘要186)      PDF(pc) (1388KB)(338)    收藏
    为解决学生在安全管理方向中基础学科知识缺乏的问题,分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对《安全管理学》的支撑作用;研究国外安全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情况和国内外安全管理相关研究成果的来源单位;印证基础学科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的联系,并提出安全管理方向学生的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科生培养上采用选修课和辅修双学位的方式,可实现获取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在研究生培养上采用专门的基础学科课程或研讨会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与其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