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影响因素及干预方式综述
    乔洁, 徐鑫, 刘传攀, 赵俊玮, 刘永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2): 34-4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2.006
    摘要978)   HTML39)    PDF(pc) (1627KB)(1350)    收藏

    为探究外部干预对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的作用效果,梳理不同理论描述驾驶人危险感知过程,并总结驾驶人危险感知行为机制;然后,从危险感知行为要素出发,分析驾驶风格、驾驶经验、交通环境、驾驶状态对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其次,介绍5种危险感知能力干预方式的研究成果,归纳各方式特点;最后,从干预效果持续性、评价指标、迁移效应等方面总结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并给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有必要搭建我国典型的交通危险场景数据库,并设计标准的危险感知能力测试体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提高驾驶人危险感知能力测试的影响力,提升我国驾驶人整体危险感知能力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我国安全软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趋势
    罗云, 裴晶晶, 许铭, 王梦瑶, 夏心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1): 1-1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1.001
    摘要805)   HTML34)    PDF(pc) (5103KB)(1122)    收藏

    为准确梳理我国安全软科学进展,以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安全科学技术(620)一级学科体系中的软科学分支学科为范畴,论证安全软科学的价值作用及其要素贡献率;从历史与历程、演进与现状、趋势与挑战3个层面以及学科发展、学科体系、学科范畴、体制法制、监管治理、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多维度和多视角进行归纳、评论和综述;分析探讨未来安全软科学在理论创新、智慧安全、安全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结果表明:安全软科学要素对系统安全具有较大比例的贡献作用,全社会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发展安全软科学的重视;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学、安全文化、安全法学等学科研究成熟度相对较高,安全史学、安全经济学、安全伦理学、安全哲学研究成熟度较低;智慧安全、智慧应急、本质安全、安全脆弱性、安全领导力、党政同责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基于DEMATEL-ISM-ANP的地铁运营安全韧性综合评价
    黄亚江, 李书全, 李益锌, 郑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6): 171-17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6.2120
    摘要509)   HTML8)    PDF(pc) (2333KB)(971)    收藏

    为规避地铁运营期间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基于韧性理论内涵建立地铁运营安全韧性概念模型,从影响地铁运营的人员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进行安全韧性的评价。首先,用实验室决策分析法(DEMATEL)确定关键事故致因因素;然后,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揭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地铁运营安全韧性评价指标ISM;最后,通过网络分析法(ANP)计算指标权重,采用Fuzzy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指标评价得出较为客观的韧性评价结果,并以北京地铁大兴线为例进行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北京地铁大兴线运营安全韧性等级整体为较高韧性,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但环境因素韧性等级为中等,抵御外界侵扰和防范能力较差,针对环境因素以及人员、机械设备、管理因素采取系列措施可以使地铁运营安全韧性有效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水凝胶灭火剂对磷酸铁锂电池组灭火效能研究
    张作睿, 张国维, 朱国庆, 李政, 袁狄平, 金常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 (1): 161-16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3.01.0083
    摘要497)   HTML21)    PDF(pc) (6281KB)(881)    收藏

    为探索针对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行为的高效灭火剂,搭建锂电池燃烧-抑制试验平台,选取27 Ah磷酸铁锂电池组,以300 W外部热源过热诱发电池热失控至起火。在水阻断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行为试验基础上,开展水凝胶灭火剂对磷酸铁锂电池组热失控行为阻断效果试验研究,对比分析锂离子电池组热失控爆发时间、温度变化速率等参数。结果表明:水对锂电池组冷却深度不足且利用率不高,无法有效阻断电池组间热失控传播。水凝胶灭火剂可快速扑灭明火,结束喷放后电池表面温度始终低于热失控临界温度,可有效阻断电池组热失控行为。灭火剂喷放速率越大,阻止电池组热失控传播越明显,大流量的水凝胶灭火剂可完全阻止热失控在电池组单体间传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复杂灾害场景应急救援仿真软件技术发展综述
    陈彬, 王翔汉, 杨妹, 邱晓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9): 168-17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9.0356
    摘要362)   HTML5)    PDF(pc) (1663KB)(814)    收藏

    为增强社会抵抗复杂灾害的韧性,辅助决策者制定应急管理预案,高效地开展灾后救援工作,基于仿真软件,开展复杂灾害仿真试验和分析。首先,综述面向复杂灾害场景应急救援的仿真软件技术,将复杂灾害场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类;然后,分别介绍4类场景中的典型应急救援仿真软件技术,并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国外同类软件,国内软件在技术和应用规模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从业者可以从核心技术、行业规模和法律政策3个方面来弥补差距,实现我国在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研究与应用探索
    杨继星, 房玉东, 边路, 黄晓辉, 柳树林, 贾泽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 (10): 240-24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3.10.2199
    摘要366)   HTML5)    PDF(pc) (6584KB)(800)    收藏

    为提高我国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借鉴军事作战理念,构建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结合应急救援战术互联网、现场数字化全息感知、态势推演与智能辅助决策、可视化指挥与协同作战等数字化救援技术的实战应用能力,建立天空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和情指行一体化应急指挥作战体系,并在应急使命演习中验证实战效能,破解复杂灾害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通信保障难、情报决策难、态势研判难、指挥调度难、作战协同难等实战难题,实现科学、高效、精准救援。研究结果表明: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建设打造单兵数字化、战场网络化、指挥可视化、救援智慧化的新型应急救援模式,系列化技术装备和系统平台投入实战应用,有助于提升我国灾害事故救援通信保障、现场感知、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新时代实战应用型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证研究
    欧阳振华, 王琼, 易海洋, 王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 (5): 26-3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3.05.0398
    摘要304)   HTML2)    PDF(pc) (2574KB)(735)    收藏

    为了促进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对我国22所应急管理相关专业高校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等关键内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以培养视野宽、跨学科知识广、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应用型应急人才为目标,从教材、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专业基地等多方面建设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定了培养实战应用型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准军事化、实战化、职业化、学分制、书院制、双导师制的“三化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为三位一体的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暴雨内涝下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安全韧性评估
    唐少虎, 朱伟, 程光, 郑建春, 周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7): 143-15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7.1391
    摘要609)   HTML26)    PDF(pc) (4401KB)(690)    收藏

    为评估暴雨内涝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韧性影响,通过分析道路交通系统安全韧性因素,划分排水网、道路网、交通网及应急网等4层网络,构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韧性网络分层模型,并给出模型内涵与机制;结合该分层模型设计系统韧性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给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韧性评估方法;最后,以北京某区域暴雨内涝灾害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3次降雨后,系统韧性机能曲线均产生严重下降,降幅分别为68.18%,51.28%和59.52%,系统平均韧性为0.57,韧性评估结果为0.53,评估结果和实例分析基本一致。所提方法能够开展暴雨内涝下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安全韧性及演化趋势分析,准确评估系统安全韧性,从而提高系统安全韧性的管理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基于文本信息的高速公路事故持续时间中介效应研究
    陈娇娜, 靳引利, 陶伟俊, 李道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 (4): 155-16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3.04.0826
    摘要159)   HTML2)    PDF(pc) (2138KB)(679)    收藏

    为探讨交通事故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的内部耦合关系,揭示文本信息在链式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随机森林算法,提出一种基于词频-逆文本频率(TF-IDF)模型的关键词重要度分析方法。同时,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采用乘积系数的Bootstrap抽样法进行中介作用检验,分别检验文本特征在并行中介路径和两级链式中介路径中的显著性,并计算中介效应强度。以陕西省高速公路3 046起交通事故记录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对持续时间的影响路径中,事故类型与月份存在部分链式中介关系,中介效应占比为11.868%,事故类型与天气、位置、事故范围之间存在完全链式中介关系,中介效应占比均为100%。文本信息字符数、上报次数在特定路径中是显著的中介变量,上报次数在天气对持续时间的中介效应类型为完全中介,字符数在事故范围对持续时间的中介效应类型为完全中介,时段对持续时间的影响有7.075%是通过字符数发挥作用。特定关键词集的两级链式中介作用路径存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危化品公路运输事故应急演练大空间VR实训系统
    吴爱枝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S1): 189-19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S1.0454
    摘要352)   HTML3)    PDF(pc) (4836KB)(645)    收藏

    为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效果,克服现场演练成本高、危险性大、事故现场难以还原等难题,利用大空间虚拟现实(VR)技术,提出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训系统构建方法。首先,采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研究应急要素抽取和关联分析模型,建立应急要素知识库和知识图谱,构建突发事件情景;其次,通过激光定位和反向动力学(IK)算法实现多人定位和肢体同步控制,构建非玩家角色(NPC)辅助演练库,开发应急演练前端系统;然后,研发后端管理一体化应急演练导调平台和应急演练效果自动评价模块,并进行软硬件系统集成;最后,针对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情景,研发应急演练大空间VR实训系统。结果表明:开展多人协同、高沉浸式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实训,有助于提高应急指挥层、专业处置层、社会公众层等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大空间VR实训系统具有通用性,可为其他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系统的开发提供基础平台和科学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我国2005—2020年粉尘爆炸事故统计分析*
    陈刚, 张晓蕾, 徐帅, 苗永春, 杨文涛, 高进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8): 76-8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0812
    摘要1283)   HTML66)    PDF(pc) (6949KB)(640)    收藏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粉尘防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计2005—2020年国内67起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发生的年份、地区、粉尘类型和企业规模,分析事故原因、环节和后果,并提出工作建议。结果表明:金属、煤炭、粮食和木材粉尘是导致爆炸最主要的4种粉尘类型,大中型企业发生的粉尘爆炸事故数量较少,但后果较为严重;导致粉尘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人员违规操作、通风除尘设施设置不完善、设备设施安全设计存在缺陷、其他安全事故导致;金属抛光车间、除尘系统、地下矿井和粉尘干燥塔等是重点预防粉尘爆炸的生产场所;粉尘爆炸事故导致死亡10人以上的粉尘类型为煤尘、金属粉尘和粮食粉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走向精准:突发事件风险分析方法发展综述
    刘奕, 钱静, 范维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9): 1-1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9.2742
    摘要665)   HTML13)    PDF(pc) (1855KB)(632)    收藏

    为提升突发事件风险分析的时效性和精准度,通过系统的文献调查,梳理突发事件风险分析方法的发展脉络,阐述支撑量化和精准风险分析的技术、方法、模型和理论的研究现状,探讨现有风险分析技术手段在量化复杂突发事件和巨灾时面临的困难。结果表明:未来突发事件风险分析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发展趋势包括:利用多种感知监测、大数据和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发展优化各类定性、半定量和定量化模型方法;发展数据+模型+计算的突发事件风险计算方法;发展精准风险计算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城市洪涝风险评估中的软件应用及进展
    郑安娜, 李建微, 陈思喜, 郭伟, 陈晓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9): 118-12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9.2721
    摘要267)   HTML6)    PDF(pc) (1789KB)(631)    收藏

    为了解城市洪涝风险评估相关软件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并探究其发展前景,首先,从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城市洪涝模拟及可视化表达3个方面切入,系统梳理Hadoop等软件在科学计算与数据处理中的应用,SWMM、MIKE和InfoWorks等软件在城市洪涝模拟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在风险可视化表达中的进展;其次,通过对不同软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的分析,探讨软件发展的关键技术;最后,概括城市洪涝风险评估软件集成系统的发展方向,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表明:软件的应用和进展扩充了城市洪涝风险评估手段;关键技术融入和软件集成有助于构建更完善的城市洪涝管理系统,为城市安全提供保障;实现软件自主化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我国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挑战
    钱洪伟, 王明月, 郭晶, 尹香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11): 9-1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11.0121
    摘要717)   HTML10)    PDF(pc) (1480KB)(628)    收藏

    为提高高等院校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专业化应急人才短缺问题,在现实需求、国家政策及学科特征等因素的推动下,对国内外相关专业文献追踪基础上,从招生、培养及就业、课程体系、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科研、匹配教材、师资队伍6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一体化—分流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从专业建设突破口、专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学习双轨道、应急科学战略前沿课题4个方面,对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未来发展提出展望。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在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人才队伍方面存在诸多挑战;通过撬动专业的招生、培养及就业一体化通道,考虑一个专业平台,设置应急工程技术、应急组织管理2个专业方向进行教学,有助于整合师资力量、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拓宽专业现实需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轮班工人睡眠质量问题及其干预策略
    郭焘, 王祥尧, 顾丹妮, 乔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S2): 236-24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S2.0203
    摘要182)   HTML8)    PDF(pc) (1547KB)(627)    收藏

    为解决轮班工人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基于文献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轮班工人睡眠质量的各种因素,并从干预原理、内容和效果的角度,分析相应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轮班工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轮班计划及组织支持、物理环境、个体差异、家庭和社会支持。得到较多实证研究证据支持的干预策略为轮班时间表科学化、光线干预、认知行为干预,但需结合实际需求和限制选择适宜的干预条件;小睡、锻炼和放松技术总体研究的数量偏少且多配合其他干预技术使用;补充和替代医学技术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轮班时间表科学化、光线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是改善轮班工人睡眠质量较有前景的干预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国内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要成就:基于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文献的研究
    郑文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10): 8-1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10.1932
    摘要879)   HTML28)    PDF(pc) (3302KB)(619)    收藏

    为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分析世界范围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特征,探究典型的国家制度安排,总结学术研究的成果和不足。结果表明:世界范围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整体趋势是从事故数量较多但致死率较低,转变为事故数量较少但致死率较高;我国事故数量和致死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美国更关注制度底层(企业及市场)的安全管理,中国和越南更重视制度的顶层(律法与组织)设计,新加坡则对二者均有严格把控。学术研究在确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事故发生和应对机制,测算安全管理投入,分析安全氛围作用机制等4个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蒸气云爆炸事故风险评估
    王轶宏, 翟越, 李艳, 屈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3, 33 (2): 194-201.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3.02.0285
    摘要336)   HTML3)    PDF(pc) (4480KB)(617)    收藏

    为解决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蒸气云爆炸事故的风险定量评估问题,提出一种网格化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综合分析管道故障的影响因素和管道泄漏蒸气云爆炸的后果损失类型,并计算管道的失效概率和管道某一点泄漏导致蒸气云爆炸后在一个网格内的后果损失货币量化值,两者相乘得到该网格中心点的风险值。然后,利用叠加场的原理,将对网格中心点有影响的管段各点风险值耦合叠加,得出各网格中心点的总风险值,进而绘制出评估区域的风险等值线。最后,应用于实例,绘制出某地区燃气管网泄漏蒸气云爆炸的风险等值线,根据风险可接受准则,评价区域划分为特别、重点和一般防护区,并得到相应的防护区域范围。结果表明:网格化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准确评估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蒸气云爆炸事故风险,并使区域风险划分相比传统方法更加精细和形象,有助于提高社会安全防护物资利用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基于机器学习的森林火险预测模型
    朱馨, 李建微, 郭伟, 毕胜, 伍跃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9): 152-15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9.2729
    摘要693)   HTML26)    PDF(pc) (1377KB)(617)    收藏

    为减少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害,通过文献回顾,对森林火险进行建模和预测预报。归纳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森林火险预测研究现状,并从森林火灾影响因子的选取、选择合适的火险预测模型以及模型检验方法3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结果表明:森林火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可燃物特征、气象因子、地形、人类活动等;在森林火险预测模型中,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方法需要改进后运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数据要求高,随机森林(RF)方法通用性强且精度较高,深度学习方法的研究较少,但精度都很高;模型常用的检验方法是准确度、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的面积(AUC)值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智慧风电场应急管理体系及应用研究: 5G技术赋能
    常丁懿, 石娟, 瞿丽莉, 郑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9): 57-6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9.0170
    摘要341)   HTML6)    PDF(pc) (2105KB)(610)    收藏

    为防范风电场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风电场应急管理智慧化水平,从5G技术和应急管理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智慧风电场、5G技术、风电场应急管理内涵的基础上,从理念、目标、主体、客体、技术、制度、资源7个要素解析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七横四纵”的应急管理体系总体架构及5G应急管理通信网络架构,并探讨5G等新兴技术在信息平台构建、无人机巡检、视频监控、不安全行为监测、应急数据传输、远程诊断方面的赋能作用。研究表明:5G等新兴技术适用于智慧风电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5G技术生态在智慧风电场应急管理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性,可以推动风电场应急管理智慧化的转型升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面向疫情危机的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
    庄越, 梁晓晓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 32 (2): 167-17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2.023
    摘要449)   HTML17)    PDF(pc) (1820KB)(607)    收藏

    为有效应对城市公共卫生危机,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至关重要。以武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成功经验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观念与行为,解析出反映系统韧性特征的疾病监测体系、防疫资源管理、合作治理能力等10个主范畴及对应的52个子范畴,由此将系统韧性细分为功能韧性、过程韧性和整体韧性。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提升公共卫生系统韧性的层次结构模型,揭示多元社会主体通过前述韧性要素集合:社会防疫基础、防疫科技与文化、疫情风险综合治理的层级递进应急准备,实现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提升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