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28
    安全社会科学与安全管理
    国内70年来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发展阶段、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刘林, 梅强, 常志朋
    2021, 31(3):  1-1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01
    摘要 ( 354 )   PDF (4322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回顾和总结新中国70年来的不安全行为研究,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行为管理理论研究,基于新中国70年国内员工不安全行为领域的564篇文献,运用文献计量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分析我国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成长规律,构建作者和研究机构共现图谱,识别出该领域主要作者、机构及其合作网络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员工不安全行为研究可以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初始萌芽期(1949—2003年)、成长I期(2004—2013年)、成长II期(2014年至今);并且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热点主题;未来研究需要关注该领域前期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趋势。
    安全工程技术
    基于相似理论的飞机实际着陆距离预测方法
    孙瑞山, 陈雄, 李重锋
    2021, 31(3):  13-1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02
    摘要 ( 214 )   PDF (1677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防止飞机着陆时冲出跑道事件的发生,提出一种基于相似理论的飞机实际着陆距离预测方法。首先,通过量纲分析法结合影响飞机实际着陆距离的主要因素,推导出表征实际着陆距离的无量纲方程;然后,利用真实飞行数据,得出不同接地俯仰角条件下飞机实际着陆距离的预测方程;最后,对比分析方程预测结果与由真实数据所得的飞机实际着陆距离。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在不同接地俯仰角条件下预测飞机实际着陆距离;在小接地俯仰角条件下,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最高,最大绝对误差在50 m范围内,最大相对误差约为3%。
    鲸鱼优化算法下气体泄漏源波达方向估计法
    李鹏, 常思婕
    2021, 31(3):  19-2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03
    摘要 ( 171 )   PDF (3194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小压力容器气体泄漏实时位置估算误差,准确监测容器工况,首先,从声学监测角度提出一种引入鲸鱼优化算法(WOA)的泄漏源估计方法,采用波达方向(DOA)估计法预测气体泄漏位置方向,获得泄漏源角坐标;然后,引入WOA自适应选择方法分解DOA的特征值,多次迭代得到最精确的泄漏位置;最后,以某化工厂中压力容器数据为实际算例,比较基于WOA的气体泄漏源估计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压力容器泄漏精确定位,通过仿真性能曲线可直观地看出,相比于传统DOA方法及基于其他仿生智能算法的DOA方法,该方法鲁棒性和抗噪性能更好,且定位准确率高达95%,节省时间消耗达92.2%,可增强工程应用实时性。
    RS-PSO-ELM下腐蚀管道失效压力预测
    骆正山, 田珮琦
    2021, 31(3):  28-3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04
    摘要 ( 165 )   PDF (2837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腐蚀管道失效压力的预测精度并简化其计算过程,提出基于粗糙集(RS)和粒子群算法(PSO)融合极限学习机(ELM)的腐蚀管道失效压力预测模型。通过属性约简提取影响失效压力的关键因素,选用PSO优化ELM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偏差,将归一化的核心指标数据代入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基本一致,与单一ELM模型相比,预测结果的均方差(MSE)降至0.255;与其他蚀管道失效压力评价模型相比,该模型预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平均值降至0.32。
    化工装置泄漏频率数据源比较研究
    华俊杰, 申满对, 宋贤生
    2021, 31(3):  35-4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05
    摘要 ( 158 )   PDF (3594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降低泄漏频率对化工装置定量风险分析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覆盖设备设施类型、基准泄漏频率和频率计算模型等方面,比较分析中国、英国健康安全管理局、挪威船级社、国际油气生产商联合会(IOGP)发布的泄漏频率数据源,筛选出更适合计算化工装置泄漏频率的数据源;并以某化工装置2个泄漏单元为例,比较《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和IOGP这2个数据源的泄漏频率计算结果和定量风险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IOGP发布的泄漏频率属于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开放数据源,在数据来源、设备设施类型、计算模型和结果可靠度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化工装置泄漏频率修正和定量风险分析可优先使用IOGP泄漏频率数据源。
    多孔矿物-聚磷酸铵对甲烷爆炸的协同抑制研究
    袁必和, 陶红吉, 孙亚如, 王连聪, 陈先锋, 谭海
    2021, 31(3):  41-4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06
    摘要 ( 167 )   PDF (4259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新型多孔矿物(MTS)-聚磷酸铵(APP)复合粉体对甲烷-空气预混气爆炸的抑制效果,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开展多孔矿物、APP及其复合粉体在不同组成、不同添加浓度条件下的甲烷爆炸抑制试验,并使用热分析仪研究其热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粉体添加量为0.100 g/L,多孔矿物与APP质量组成比为1∶3时,复合粉体对甲烷爆炸的协同抑制效果最显著,各爆炸参数均得到弱化;复合粉体对甲烷的协同抑爆机制包括物理及化学抑制,多孔矿物的复杂结构能增强其对自由基的捕获,多孔矿物和APP先后发生热分解反应可持续吸收热量,分解产物具有稀释、冷却及隔离效应,并能消耗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
    区间化AIS数据驱动的抵泊过程多维控制模型
    秦庭荣, 李东阳, 李鹏昊, 马国梁, 陈伟炯
    2021, 31(3):  47-5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07
    摘要 ( 123 )   PDF (2320KB) ( 1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船舶靠泊安全,对接智能靠泊,实现船舶抵泊过程中的姿态控制,运用切比雪夫拟合法、95%置信度区间法、最小二乘法及上述组合方法的2次拟合等优化策略,拟合区间化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中速度、航向、艏向和船位等靠泊控制参数,构建区间化AIS数据驱动的多维抵泊姿态控制模型,并采用某轮靠泊南京龙潭港一年的AIS数据测试模型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方法优于现有拟合方法,且输出结果符合相关规则规定,所提出的模型满足抵泊过程船舶姿态安全控制要求。
    球形障碍物对瓦斯爆燃火焰影响试验研究
    王磊
    2021, 31(3):  54-5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08
    摘要 ( 131 )   PDF (6494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开发煤矿井下瓦斯爆炸事故的隔抑爆技术装备,利用截面为0.2 m×0.2 m的方形管道、纹影仪和高速摄像机,开展无障碍物时和球形障碍物存在情况下的瓦斯爆燃传播试验。研究发现,无障碍物时,密闭管道内爆燃火焰的结构和传播速度受反射压力波的影响很大,湍流火焰、化学反应作用能力与反射压力波的相互作用是造成火焰传播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球形障碍物存在时,火焰受扰动后被拉伸为前锋、中锋和尾锋,前锋速度最快,尾锋最慢;火焰前锋从经过障碍物开始整体呈加速趋势,与无障碍物相比,通过观察段的时间明显缩短。
    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效果评判的改进突变级数法
    李京, 胡斌, 刘艳章, 崔阿能
    2021, 31(3):  60-6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09
    摘要 ( 102 )   PDF (1797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综合确定多种因素影响下回采巷道的锚杆支护效果,提出评判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效果的改进突变级数法。首先,多层次分解影响巷道锚杆支护效果的因素,根据离差最大化法改进突变级数法中的指标重要性排序问题;然后,构建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锚杆支护效果评判模型,计算得出巷道锚杆支护效果评判级数;最后,对20个样本进行巷道锚杆支护效果评判及实例验证,确定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样本数据的模型检验预测结果与现场巷道锚杆支护稳定性结果一致;改进支护方案后,巷道稳定性由第Ⅲ级变为第Ⅱ级,与现场监测位移结果相符,可验证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外力作用下管道内表面缺陷处裂纹扩展研究
    朱豪豪, 郭海林, ZHUMAKELDI A
    2021, 31(3):  66-7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0
    摘要 ( 143 )   PDF (4240KB)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油气管道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含内表面缺陷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软件线弹性及弹塑性分析不同尺寸缺陷对裂纹萌生特征的影响;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管道3点弯曲模型与全尺寸静载物理试验,并非线性拟合裂纹扩展尺寸,研究内表面缺陷处裂纹扩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内表面缺陷中心处极易萌生裂纹,随着缺陷尺寸的增大,裂纹萌生所需外力在缺陷相对长度为0.08、相对深度为0.4时的增长趋势变化较大,且缺陷深度对裂纹萌生的影响更大;对比数值模拟与全尺寸物理试验,发现在小于70 mm位移载荷或147.25 kN外力下裂纹尺寸快速扩展,之后呈变缓的趋势;非线性拟合裂纹尺寸,得到较为准确的裂纹扩展尺寸的预测结果。
    基于DBT-DBN模型的气化炉超温动态风险分析
    高涵, 多依丽, 孙铁, 王志荣, 郭品坤
    2021, 31(3):  73-8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1
    摘要 ( 150 )   PDF (3307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加强煤气化装置核心设备气化炉的安全风险管理,利用动态领结(DBT)模型和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构建气化炉超温事故风险分析模型。首先,分析设备故障的时序性,建立超温事故的DBT模型,结合模糊评价确定设备故障的发生概率;然后,将DBT映射到DBN中,将故障维修的动态特征定义为转移概率,双向推理气化炉超温的风险因素;最后,预测气化炉发生超温及其后果的动态趋势,并依据诊断推理辨识导致气化炉超温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维修因素下气化炉运行一年后发生超温的概率为64.4%;气化炉超温的风险因素中,操作失误在生产周期内的影响较大,设备故障集中在磨煤制浆工段。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生理状态监测设备研制
    徐一菲, 金龙哲, 魏祎璇, 于露
    2021, 31(3):  82-8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2
    摘要 ( 194 )   PDF (3115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监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异常生理状况,进而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与作业人员生命健康,在分析手腕处6个测量位置信号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最佳信号采集位置,并结合事故成因,从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信号中提取心率、脉搏周期、振幅等生理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研制一款针对有限空间特殊作业人群的手腕处脉动生理信息监测设备;并进行系统稳定性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手腕内侧中心位置为信号最佳采集位置;在有限空间运动状态下设备性能良好;研制的设备可以实现人员生理状态的实时无创监测与预警。
    不同瓦斯压力下煤体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臧泽升, 李忠辉, 钮月, 刘帅杰, 宋晶晶, 张全聪
    2021, 31(3):  90-9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3
    摘要 ( 160 )   PDF (2900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瓦斯对煤体力学特性的影响,设计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煤体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煤样力学参数及变形特征随瓦斯压力的变化趋势,探讨瓦斯对煤体力学性质的影响机制,得出单轴压缩下煤样力学参数,并记录煤样的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瓦斯压力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压实阶段增大,弹性阶段缩小,失稳破坏后曲线缓慢下降,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单调减小,峰值应变单调增大;不含瓦斯煤样受载破坏产生的裂纹较为单一,含瓦斯煤样受载破坏后出现明显主裂纹及多向分叉裂纹,并出现局部煤体脱落现象。
    主元分析-神经网络岩爆等级预测模型
    张凯, 张科, 李昆
    2021, 31(3):  96-10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4
    摘要 ( 140 )   PDF (2029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可靠地预测岩爆灾害,构建结合主元分析法(PCA)的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概率神经网络(PNN)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岩爆预测模型。选取6个常用的参数构成岩爆预测指标体系,采用PCA消除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降维,得出3个线性无关的主元即岩爆综合预测指标Y1Y2Y3,构成RBFNN、PNN、GRNN这3种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PCA-神经网络模型,其岩爆预测结果优于对应的RBFNN、PNN、GRNN模型,提高预测准确率并缩短运算时间。从局部准确率、整体准确率及运算时间这3个方面综合比较,各模型的预测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PCA-GRNN > PCA-PNN > PCA-RBFNN > PNN > GRNN > RBFNN。
    公共安全
    侧部点式排烟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研究
    姜学鹏, 陈欣格, 郭昆
    2021, 31(3):  105-11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5
    摘要 ( 180 )   PDF (2264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得到侧部点式排烟模式隧道火灾临界风速无量纲计算式,针对隧道侧部点式排烟模式,根据π定理和相似理论,采用量纲分析方法分析影响临界风速的相关因素,推导出影响临界风速3个因素的无量纲函数关系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临界风速与火灾热释放速率、排烟量、排烟口距火源距离的量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无量纲排烟口距火源距离小于2.22时,临界风速随排烟口距火源距离的增大呈1/25次方的增长关系,随排烟量的增大呈-3/50次方减小关系;当无量纲排烟口距火源距离大于2.22时,临界风速不再随排烟口距火源距离和排烟量的变化而改变;临界风速始终随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增大呈1/3次方增长关系。
    事故车辆影响下的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流仿真
    姬浩, 王永东, 李佩, 苏兵
    2021, 31(3):  112-12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6
    摘要 ( 162 )   PDF (4261KB) ( 1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事故车辆对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影响机制,首先,分析考虑事故车辆的城市三车道道路交通流特征;然后,构建左车道优先且考虑主动抢道和被动抢道行为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最后;研究事故持续时间td变化时事故车辆分别位于M道和R道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演化。结果表明:事故车辆会形成交通瓶颈,呈现上游车辆聚集下游车辆稀疏的时空特征,诱发交通拥堵,事故车辆对三车道交通影响明显小于两车道情形;且事故车辆位于R车道对道路交通流影响比事故车辆位于M车道更小,但这种影响的差异随进车率pe增加而减小。
    不同温度下超高层建筑窗口火蔓延模拟分析
    王宇, 邢佳, 周盈彤
    2021, 31(3):  121-12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7
    摘要 ( 147 )   PDF (5588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不同温度条件对凹型超高层建筑窗口羽流火焰融合高度的影响,采用火灾动态仿真模拟软件PyroSim,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凹型超高层建筑的火灾模型;分析该模型下竖向连续多窗口温度分布等温线及温度曲线。结果表明:在不同室外温度条件下,纵向连续3窗口比2窗口在达到危险温度540 ℃时,火焰融合高度上升4.5~5.9 m;在达到危险温度350 ℃时,火焰高度上升11.0~13.3 m。纵向连续4窗口比3窗口在达到危险温度540 ℃时,火焰融合高度上升3.0~3.4 m;在达到危险温度350 ℃时,火焰高度上升7.8~9.5 m;对于凹型超高层建筑,室内外温差越大,火焰融合高度越高;从纵向连续3窗口开始,火焰融合高度增长趋势下降。
    河床演变影响下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研究
    孔宪卫, 张庆河, 杨宗默, 齐春风, 陈述, 张胡
    2021, 31(3):  128-13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8
    摘要 ( 149 )   PDF (4062KB) ( 1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科学地设定滩槽易变河段处的桥梁跨径布置方案,针对荆州长江大桥桥区水域河床演变影响通航安全的问题,采用实例调研及历史资料分析的方法,指出滩槽易变河段选址建设的桥梁,其最大风险是滩槽移位导致船舶从通航孔位置移动到非通航孔位置,提出新建桥梁通航孔布置应覆盖深泓和可能成为航道的深槽的摆动范围;根据提出的原则研究拟建的李埠桥区水域的河床演变机制,选定最低通航水位下3.5 m深槽和深泓的摆动范围作为桥跨布置的依据;最终确定的 1 120 m 桥跨布置方案能够保障河床影响下拟建李埠长江大桥的通航安全。
    大客车正面碰撞乘客约束系统仿真分析
    司俊德, 李建平, 张博强, 孙明英
    2021, 31(3):  135-14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19
    摘要 ( 169 )   PDF (5077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约束系统在全承载客车正面碰撞事故中对乘客损伤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_DYNA建立某大客车正面碰撞仿真模型,并开展整车50 km/h 正面100%重叠碰撞固定刚性壁障试验;从车身变形、加速度曲线和乘员损伤等3方面验证仿真模型;基于已验证的仿真模型,开展不同座椅间距、车厢位置及安全带类型的乘员运动响应和损伤等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车身加速度波形整体趋势相似,但具体峰值和出现时刻存在差异;增大座椅间距和主动预紧安全带能够有效降低降低头部损伤值,而颈部损伤则随之增大;乘客胸部损伤值和大腿力受主动预紧安全带、座椅间距和车厢位置影响不大。
    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过程模型构建与分析
    林晓飞, 林必毅, 宋守信, 喻萧, 沈凡
    2021, 31(3):  142-14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20
    摘要 ( 161 )   PDF (1670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地铁乘客的火灾应对能力,基于应激反应模型,构建地铁火灾应激反应过程理论模型;收集357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个体特性、特定情境、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应对结果6个变量及变量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特性可以正向调节心理反应结果,特定情境变量可以反向调节心理反应结果,认知评价对心理反应结果有显著的正向中介作用,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反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特定情境会对应对方式、认知评价会对社会支持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多源数据支持下城市火灾风险评估及规划响应
    王爱, 张强, 陆林, 余浩然, 黄超伟
    2021, 31(3):  148-15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21
    摘要 ( 175 )   PDF (11344KB) ( 2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析城市火灾风险的空间格局特征,提出科学的火灾防控体系,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火灾风险兴趣点(POI)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消防站与道路信息等多源数据,运用SAVEE模型和迭代方程评估城市火灾风险,并引入区位-配置(L-A)模型,从不同目标情境优化消防站点布局。研究表明:火灾高风险区主要集中于合肥市二环以内的建成区,尤其是老城区、合肥西站片区、政务区、科学城和东部新中心等区域;现有48座消防站对研究区内的POI覆盖效果较好,覆盖率为86.76%,而对NPP/VIIRS覆盖效果一般,覆盖率仅为55.94%,覆盖率在合肥市东北部、西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仍有不足;基于最大化覆盖模型,规划新增44座消防站,明显提升5 min响应时间的覆盖率,可进一步夯实城市消防安全。
    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火灾自然排烟模式研究
    任飞, 史聪灵, 李建, 车洪磊, 胥旋
    2021, 31(3):  156-16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22
    摘要 ( 176 )   PDF (4384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火灾情况下自然排烟模式的排烟效果,以某城市有轨电车典型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法建立全尺寸模型进行计算,研究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在列车火灾情况下采用自然排烟模式时,车站空间内温度分布、排烟口与楼扶梯口流速等特征参数演化特征,分析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火灾发生时,采用自然排烟模式的气流流场、烟气运动过程及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地下有轨电车车站采用自然排烟模式,在规定时间(6 min)内烟气未降至危险高度处,自然排烟模式可用于该类车站通风排烟设计;自然排烟模式下气流组织主要由火灾烟气热浮力控制,无法保持稳定的气流组织与楼扶梯口的补风流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考虑空间效应的出租车超速行为道路因素分析
    周悦, 付川云, 江欣国, 毛程远, 刘海玥
    2021, 31(3):  162-17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23
    摘要 ( 219 )   PDF (2408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充分利用道路特征干预出租车超速行为,搜集成都市区内出租车全球定位系统(GPS)轨迹数据,识别其超速行为,并采集道路特征数据,以各道路的出租车超速频数及平均超速严重度为超速特征,应用全局莫兰指数和4类空间回归模型,分别确定超速特征及道路因素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显著影响出租车超速特征的道路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出租车超速行为和道路特征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自相关模型(SAC)对超速频数的拟合效果最好,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平均超速严重度的拟合效果最佳;路段的相接道路数、出入口数及车道数明显增加超速频数;道路长度和车道数显著增大平均超速严重度;施工区和单行道均与超速特征无关。
    防灾减灾技术与工程
    灾害演化网络时序性风险评估模型
    赵冬月, 陈长坤, 易亮
    2021, 31(3):  171-17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24
    摘要 ( 177 )   PDF (2606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灾害演化过程中风险的时变特征和时序性风险评估的可行性,采用灾害演化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灾害链式效应、灾害后果时变性和政府干预等因素,首先,建立由灾害损失度、灾害发生概率、灾害直接风险和灾害综合风险共4个子模型构成的灾害演化网络时序性风险评估模型;然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析所提模型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评估灾害演化网络直接风险和综合风险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可分析得到灾害演化网络中关键节点高风险出现时机以及持续时间等风险时变特征。
    职业卫生
    工业噪声对脑认知影响的功率谱估计分析
    戚作秋, 王宏, 赵小兵, 王翘秀
    2021, 31(3):  178-18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25
    摘要 ( 185 )   PDF (3530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工业噪声对大脑认知的负面影响,采集火电厂球磨机的工业噪声,征集10名在校大学生在90 dB(A)的稳态工业噪声状态下及安静状态下的32导联脑电图(EEG)。采用傅里叶变换方法进行频域分析,提取δ频段、θ频段、α1频段、α2频段和β频段功率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噪声环境与静音环境相比较,被试在δ频段、θ频段功率谱值明显增加,在α1频段内,噪声状态的功率谱值高于静音状态,在α2频段内正好相反。生产性噪声刺激可导致被试注意力分散,可通过各波段功率谱值或比率参数等评估噪声对认知的影响程度大小。
    交通标志语义认知与情绪加工的脑电研究
    卢国英, 张婷
    2021, 31(3):  184-19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26
    摘要 ( 178 )   PDF (3871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让驾驶员更正确快速地理解交通标志,避免不当驾驶行为,探究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语义认知和情绪加工过程。采用刺激1-刺激2(S1-S2)试验范式,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和脑电信号(EEG)时频(TF)分析方法,研究交通标志语义一致性和情绪唤醒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显示,交通标志和文字语义不一致条件下,同一时间窗表现出更大的N400和θ波活动,证实了交通标志和文字之间存在较大的语义距离;交通标志和文字语义一致条件下,诱发更大的晚期正成分(LPP);N400、θ波和LPP可以用于判断交通标志的语义距离和情绪唤醒。 ERPs结合EEG的TF分析结果能从神经科学的视角解释行为数据,可用于测量交通标志理解度。
    矿工肌肉疲劳状况及事故预防研究
    王越, 张驎
    2021, 31(3):  191-19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3.027
    摘要 ( 177 )   PDF (3509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矿工工作强度大难度大,容易产生身体疲劳,引发不安全行为的问题,首先,向矿工发放肌肉疲劳调查问卷,了解矿工的实际工作状态;其次,利用表面肌电(EHG)试验模拟矿工作业环境和工作内容,检测其肌肉疲劳程度及变化特征;最后,结合矿工工作现状,提出肌肉疲劳事故的防控措施。结果表明:矿工的颈部、肩部、背部、肘部、腰部等部位肌肉疲劳的比例较高;肌电信号值与肌肉疲劳度呈负相关关系,建议矿工在疲劳失稳期前休息,以避免或延缓疲劳,减少不安全行为,降低人为事故率;矿工因肌肉疲劳引发事故的防控措施可以从工作时间预警、工作环境预警、综合预警档案及机械宜人化设计等方面进行。
    书评
    公共财政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构建策略及路径探索
    董岳磊
    2021, 31(3):  197-197. 
    摘要 ( 53 )   PDF (1805KB) ( 1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安全建设策略分析
    刘军
    2021, 31(3):  198-198. 
    摘要 ( 52 )   PDF (1687KB) ( 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法治精神推动社会应急治理发展路径思考
    罗振向
    2021, 31(3):  199-200. 
    摘要 ( 48 )   PDF (1866KB) ( 1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安全教育趋势及策略思考
    韦艳春
    2021, 31(3):  201-202. 
    摘要 ( 96 )   PDF (1543KB) ( 1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