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4-28
    安全社会科学与安全管理
    基于QAR数据的飞行控制系统故障研究综述
    王岩韬, 高艺, 时统宇
    2024, 34(4):  1-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254
    摘要 ( 293 )   HTML ( 4 )   PDF (1834KB) ( 7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系统梳理国内外对民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的研究历程和现状,针对基于快速存取记录器(QAR)数据分析的飞行控制系统典型故障类型,首先,总结QAR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等使用过程;然后,根据故障分析可达到的性能指标,提出4个故障研究阶段,分别为故障监测、故障识别、故障诊断和故障预测;最后,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度与深度,得出飞行控制系统典型故障类型,包括方向舵液压泄漏、升降舵指示不一致、襟翼动作耗时等,建模常用QAR数据项包括飞机主舵面位置、飞行姿态、飞机性能、左右襟翼角度、襟翼位置等,计算方法包括物理模型、多变量统计、逻辑推理、机器学习等。结果表明:系统分析方向舵、升降舵、襟翼等子系统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故障类型、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故障研究阶段基本处于故障诊断或非实时预测水平,但仍需加强面向安全保障与实际维修方面的需求,以实现故障实时预测技术。

    风险动物园(Ⅴ):基于文化认同的风险隐喻理论实践与启示
    佟瑞鹏, 胡向阳, 尹雪晨, 杨昂滨
    2024, 34(4):  10-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2055
    摘要 ( 206 )   HTML ( 2 )   PDF (1548KB) ( 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加强理解风险动物园在风险文化建设中的贡献,挖掘其实践和应用价值,基于文化认同理论探索风险动物园的文化认同机制与实践路径。风险动物园作为风险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文化认同路径同样遵循风险文化认同体系框架,从个体与群体2个方面介绍风险动物园文化认同体系。结果表明:个体认同沿着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路径而递进式展开;群体认同沿着风险理念→风险沟通→风险参与的路径层进式展开。文化认同是开展风险动物园实践应用的基础,风险动物园实践应用框架应按照文化认同体系展开,通过打造线上与线下结合、专业性与传播性并重的科普推广平台,积极引导个体塑造健康的风险意识,引领群体营造良好的风险文化。

    “赶工游戏”对外卖骑手不安全驾驶的影响: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的视角
    牛莉霞, 韩羲秀, 赵蕊
    2024, 34(4):  17-2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614
    摘要 ( 166 )   HTML ( 1 )   PDF (1532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防范外卖骑手不安全驾驶行为,减少由外卖骑手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基于外卖平台“赶工游戏”的工作机制,结合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从安全态度和示范性规范角度,构建时间压力和竞争氛围感知对外卖骑手不安全驾驶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向全国各地的外卖骑手发放问卷并收集有效样本360份,通过SPSS 27.0 和AMOS 24.0 数据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并利用Process 4.0 进行层次回归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时间压力和竞争氛围感知可以显著正向影响不安全驾驶行为;安全态度可以显著负向影响外卖骑手不安全驾驶行为;安全态度可以介导时间压力与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关系,也能介导竞争氛围感知与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关系;示范性规范可以正向调节安全态度与不安全驾驶行为的关系。

    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知识生产研究
    谭爽, 柴子曈
    2024, 34(4):  26-3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395
    摘要 ( 138 )   HTML ( 1 )   PDF (2836KB) ( 7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探究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领域的知识生产状况与发展逻辑,运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中国知网234篇核心文献。首先,通过量化统计总结知识生产态势;其次,利用Citespace软件构建知识生产主体与载体以及核心议题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知识生产现状;最后,通过分析文献内容,梳理知识生产的内容逻辑与过程逻辑。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知识生产受“推力”与“拉力”共同驱动;存在明显学科交叉趋势;知识生产内容体系初具雏形;知识生产方法具有多样化特征。

    长江典型船舶社会风险可接受衡准研究
    董海波, 王西召, 顾学康, 卜淑霞, 曾柯
    2024, 34(4):  33-4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389
    摘要 ( 163 )   HTML ( 0 )   PDF (1997KB) ( 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降低各类事故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利用频率-死亡人数(F-N)曲线的方法,开展长江典型船舶社会风险可接受衡准研究。基于我国长江水域散货船实际运营基础数据,对船舶营运经济价值(EV)、风险厌恶系数、单次事故最大死亡人数等决定可接受衡准中尽实际可能低(ALARP)区域边界设定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建立一般社会风险可接受衡准,并考虑到社会公众对较大死亡人数的风险厌恶,提出改进的可接受衡准;结合长江散货船2010—2019年的历史事故资料,通过数据分析和频率计算,获得散货船碰撞、搁浅、触碰、触礁、自沉、火灾/爆炸及风灾等造成的社会风险,并利用建立的可接受衡准对散货船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风险厌恶系数是决定可接受衡准是否足够严苛的最关键参数;改进衡准ALARP上边界横轴截距对应的死亡人数是一般衡准的9.55%,改进衡准ALARP下边界横轴截距对应的死亡人数是一般衡准的44.44%,改进的衡准更严苛,且对较大数目的人员死亡有更强烈的厌恶性。

    基于AWAHP的调度员疲劳致因研究
    陈亮, 郑伟
    2024, 34(4):  42-4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969
    摘要 ( 118 )   HTML ( 0 )   PDF (1717KB) ( 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保障铁路运营安全,调研分析铁路列车调度员疲劳因素,首先,针对铁路调度员工作内容的特点,在查阅相关文献、咨询调度专家、人因工程专家的基础上,建立列车调度员疲劳致因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工作内容、轮岗安排、人员素质、外界因素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其次,采用自适应加权的层次分析法(AWAHP)计算不同专家自身评价的权重,并求得最终指标的加权权重;最后,以某铁路局调度中心为例,运用AWAHP综合评价调度员疲劳致因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应急突发处置、作业时间段、持续作业时间、线路繁忙程度、工作复杂程度是影响调度员疲劳的显著因素,有效识别铁路列车调度员疲劳的关键因素,并针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与对策建议。

    安全工程技术
    基于文本挖掘的水电工程施工物体打击事故致因分析
    郑霞忠, 刘奕成, 邵波, 王硕, 柯善钢
    2024, 34(4):  50-5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452
    摘要 ( 141 )   HTML ( 1 )   PDF (3375KB) ( 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物体打击事故的致因及作用关系,提出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措施,从源头遏制事故发生。遴选水电工程施工物体打击事故调查报告,运用文本挖掘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提取14项事故致因。融合关联规则、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厘清致因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构建重要度分析模型,确定事故近端致因因素。结果表明:水电工程物体打击事故各致因间联系紧密,其中,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违章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备、安全意识淡薄等致因因素对事故发生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现场清理不彻底、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等是诱发事故的深层影响因素,且安全意识淡薄的中心度排名第一,对事故致因系统的影响较大,在实际施工中应着重考虑上述致因因素。

    高海拔长大水工隧洞群挡烟垂壁控烟机制
    夏勇, 安瑞楠, 张伟锋, 张超, 何坤, 林鹏
    2024, 34(4):  58-6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283
    摘要 ( 87 )   HTML ( 0 )   PDF (13134KB) ( 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长大水工隧洞群施工期火灾疏散救援难和挡烟垂壁作用机制不清晰的挑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型棋盘状隧洞群通风网络火灾烟气蔓延特征及控烟机制开展系统研究,包括烟气扩散路径及能见度分布,设置挡烟垂壁对烟气扩散速度、能见度及温度的影响及控烟效果。结果表明:火灾后烟气首先沿单一隧洞轴线双向传播,扩散至施工支洞时部分支路产生烟气逆转、逆退现象,500 s计算时长内烟气几乎充满整个通风网络,烟气层与下层空气的分层界面不稳定,网络交汇处烟气层高度明显降低。设置挡烟垂壁对烟气沿隧洞轴向传播具有促进作用,效果随传播距离增长而减弱;对烟气沿施工支洞轴线传播具有累积阻滞作用;挡烟垂壁对烟气温度的影响随扩散距离增加不断减弱;挡烟垂壁前方形成储烟池,增强烟气逆流程度,后方为烟气减速增压区,烟气层升高。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引航员作业舒适度评价
    胡甚平, 刘玲玲, 席永涛, 张欣欣
    2024, 34(4):  67-7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206
    摘要 ( 87 )   HTML ( 0 )   PDF (6764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引航员的作业舒适度,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etri网(FPN)的模糊推理算法(FRA)下的组合评价方法。首先,针对作业舒适度影响因子的不确定性信息,建立多因素耦合的FPN拓扑结构;然后,采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最优组合权重,提出融合层间相关性判断临界重要性、层次分析法和FRA,建立基于主客观权重的FRA,通过迭代求解库所可信度和状态矩阵;最后,结合上海港船舶引航的场景数据,基于FPN的FRA应用,评价引航员作业舒适度。结果表明:环境与引航设备是影响其作业舒适度的关键因素,冬季和夏季的引航作业舒适度评价等级对应“较不舒适”,其中,5月份为“较舒适”。所提方法充分体现系统舒适度影响因素的耦合特性。

    煤矿掘进巷道断面尺寸变化对噪声传播的影响
    杨明, 贾改妮, 全星苑, 张学博, 刘毛毛
    2024, 34(4):  77-8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292
    摘要 ( 118 )   HTML ( 0 )   PDF (6703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煤矿掘进巷道长空间内断面尺寸变化对噪声传播的影响,采用仿真模拟方法研究巷道内噪声传播,分析煤矿掘进巷道断面积大小、断面形状及断面面积突变率的变化对巷道内噪声传播影响。结果表明:煤矿掘进巷道内断面面积大小、断面形状及断面面积突变率均会影响巷道内噪声的传播,当噪声源功率、频率相同时,声压级衰减随巷道截面积增大而增大;对于给定的断面面积(18 m2),当断面形状不同时,声压级衰减也不同,且断面形状为拱形时会产生明显的声聚焦效应,不利于噪声衰减;当断面面积发生突变时,巷道内的声压级分布会有所变化,其中断面面积由大变小时不利于噪声的衰减,断面面积由小变大时仅影响突变后的声场,而对巷道内整体声压级影响并不明显;巷道内噪声衰减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搭建的模型及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油库抗震韧性动态评估模型
    陈超, 谭心鑫, 王迪, 李长俊
    2024, 34(4):  87-9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002
    摘要 ( 105 )   HTML ( 0 )   PDF (3270KB) ( 1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油库面临地震时的安全管理问题,首先,将抗震韧性定义为油库为保持储存功能表现出的抵御地震破坏、减轻地震次生灾害、适应震后环境和震后快速恢复的能力,并量化油库抗震韧性表现出的4种能力,建立油库抗震韧性评估模型;其次,考虑到抵御阶段和减轻阶段的不确定性,基于动态蒙特卡罗法,定量评估油库抗震韧性,并获得油库的抗震韧性值;最后,以某地震区域油库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油库韧性能力的不确定性导致韧性值出现大幅波动;多米诺效应对油库韧性的影响较大,不可忽略;震源距离越远、断层滑移率越小,抗震韧性越高;远离活动断层、预测地震危害、减少应急响应时间等措施可提高抗震韧性。

    基于数据模型协作的海上钻井溢流早期预测预警
    杨向前, 张苹茹, 武胜男, 张来斌, 李中, 冯桓榰
    2024, 34(4):  93-10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390
    摘要 ( 76 )   HTML ( 0 )   PDF (5930KB) ( 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防止海上钻井过程中井喷事故的发生,提出基于数据模型协作的海上钻井溢流早期预测预警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PSO)-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PSO-LSSVM)的溢流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钻井监测参数未来时长内的趋势,并分析溢流事件与表征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然后,建立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的钻井单参数溢流概率估算模型,并通过优化的D-S方法融合多个钻井参数的概率,分级预警溢流事件。结果表明:基于PSO-LSSVM的预测模型所得的溢流表征参数,预测误差较低;因对溢流事件的敏感度不同,单钻井参数所表征的溢流事件概率存在一定偏差;融合后的预警模型能够解决单参数的预警时间不一致的问题,排除误报警的可能。

    基于随机参数logit的山区高速公路事故严重程度研究
    张韡, 高晗昊, 唐鑫琦, 徐坤淼
    2024, 34(4):  101-11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448
    摘要 ( 117 )   HTML ( 0 )   PDF (2435KB) ( 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平曲线、纵曲线、平纵组合线形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首先,统计分析某山区高速公路263 km路段的线形数据和该路段5年内发生的1 870起事故,并将其分类;然后,根据调研数据的结构形式,建立随机参数logit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研究组合线形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曲线比例(ROC)、加权曲率(CW)、单元坡度差(ΔS2)等因素与仅财产损失事故增加相关,而坡长组合(CSL)与仅财产损失事故减少相关;加权曲率(CW=0.6~0.7)和连续上坡与轻伤事故的事故增加相关,加权曲率(CW=0.3~0.4)、单元坡度差(ΔS1)、曲线比例(ROC)等因素与轻伤事故减少相关;曲率变化率(VRC)、单元半径比(CRF,CRB)、弯坡组合(CSR)等因素与重伤或死亡事故增加相关,曲线比例(ROC)与重伤或死亡事故减少相关;组合线形对事故严重程度有着显著影响。

    考虑时空动态特征的高速铁路网络鲁棒性评估
    李卓, 何瑞春, 李文霞
    2024, 34(4):  111-12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648
    摘要 ( 99 )   HTML ( 1 )   PDF (9096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评估高速铁路网络(HSRN)的运输服务性能,保障HSRN面对突发事件的可靠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考虑高速铁路服务网络(HSRSN)的动态变化,将时间信息纳入HSRSN的建模,提出一种考虑时空动态特征的HSRN鲁棒性评估方法。基于中国高速铁路实证运行数据,验证考虑时空动态特征评估网络性能的必要性,并从时空维度上探究我国HSRN鲁棒性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站点所通过的列车流不同,网络鲁棒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且扰动场景不同,站点的列车频次和空间位置对站点重要性的贡献程度亦不同。扰动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是影响网络鲁棒性的2个关键时间要素,其不同组合使网络鲁棒性具有显著的时间分布差异性,此外,扰动对不同时段的网络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站点重要度排序在不同时段也存在较大波动性。

    我国公路隧道火灾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研究
    王启睿, 姜学鹏, 薛光桥, 钱新博
    2024, 34(4):  121-12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687
    摘要 ( 88 )   HTML ( 1 )   PDF (6395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辅助隧道火灾风险管理及决策,提出隧道火灾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定义和制定原则;比较国外隧道风险相关标准,统计分析我国2000—2020年间隧道火灾死亡事故案例,开展社会公众隧道火灾风险认知调查;基于F/N曲线方法,建立适用于我国的隧道火灾社会风险可接受标准,明确事故频率和后果的可接受临界阈值。结果表明:公众对于隧道火灾事故风险现状持可容忍态度;我国隧道火灾死亡事故最大可接受频率设定为10-5/(km·a),最大可容忍频率设定为10-4/(km·a)。

    基于Apriori算法的氢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于溪芮, 何旭, 孔得朋
    2024, 34(4):  128-13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839
    摘要 ( 102 )   HTML ( 0 )   PDF (7581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氢安全事故不同特征因素间的相关性,以827起涉及氢气系统的安全事故为数据集,统计分析事故时间、应用阶段、点火源、事故致因及事故后果等特征因素。首先,构建事故致因的关联规则网络,讨论事故致因相关性;然后,交互分析事故致因和事故后果,明确事故因果关系;最后,基于Apriori算法挖掘氢安全事故的6类特征因素的关联规则。结果表明:氢安全事故中设备失效与设计错误、操作错误与意外反应等6个事故致因组合相关性最高;未点燃的氢气释放与压力释放装置、通风系统等8个因素强关联,氢火灾与螺栓、自燃等9个因素强关联,氢爆炸与制氢、电火花、压缩机等5个因素强关联。

    基于MISSA-SVM模型的边坡稳定性预测及应用
    王团辉, 王超, 吴顺川, 王琦玮, 徐健珲
    2024, 34(4):  135-14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275
    摘要 ( 67 )   HTML ( 0 )   PDF (6209KB) ( 3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边坡稳定性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策略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MI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选取容重γ、黏聚力c、内摩擦角Ф、边坡角φf、边坡高度H、孔隙压力比ru等6个代表性特征作为模型的预测指标。针对麻雀优化算法(SSA)存在的收敛速度慢、精确度不高、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引入一维复合混沌映射、正余弦算法(SCA)、Levy飞行机制和步长因子动态调整等策略进行优化改进,构建基于MISSA-SVM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将MISSA-SVM模型应用到大溪滑坡等9组边坡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ISSA-SVM模型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均方误差(MSE)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96.29%、92.3%、100%、0.96、0.016和0.967,均优于SSA优化的SVM模型和BP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边坡状况完全吻合,表明MISSA-SVM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基于SBAS-InSAR和BPNN的铀尾矿坝形变智能监测与预测
    周怡, 彭国文, 黄召, 阳鹏飞, 刘丹丹, 陈小丽
    2024, 34(4):  145-15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693
    摘要 ( 76 )   HTML ( 0 )   PDF (12736KB) ( 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铀尾矿库退役治理的监测工作效率,提出一个基于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铀尾矿库形变智能监测与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铀尾矿库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的累计形变量与年均形变速率,并用第一拦水坝的7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站验证InSAR监测值的精度;然后,选取铀尾矿库中的雷公塘坝、南坡横坝、战斗坝和松林坝4个坝段的累计沉降量并结合降雨量进行沉降分析;最后,随机提取铀尾矿坝100个沉降点的累积沉降数据,通过BPNN预测铀尾矿坝的形变。结果表明:2年间铀尾矿库的形变速率在-60.06~34.94 mm/a,铀尾矿坝整体处于下沉状态,累计沉降量最大为-46.67 mm。BPNN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586 mm,均方误差为0.624 mm。

    公共安全
    基于24Model-D-ISM的地铁站火灾疏散影响因素研究
    孙世梅, 张家严
    2024, 34(4):  153-15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549
    摘要 ( 128 )   HTML ( 0 )   PDF (3562KB) ( 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地铁站火灾事故,深入了解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层次结构,基于第6版“2-4”模型(24Model)分析63起地铁站火灾疏散事故,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取19个影响地铁站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建立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算子客观赋权法(C-OWA)改进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确定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个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及相互作用路径,构建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疏散引导、恐慌从众行为、人员拥挤为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的关键影响因素;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受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深层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其中,疏散教育与培训、设施维护与检查、疏散预案等因素是根源影响因素,重视根源影响因素的改善有利于从本质上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基于组合赋权-可拓云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评价
    潘寒川, 刘丹阳, 张煜睿, 刘志钢, 尚斌
    2024, 34(4):  160-16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2513
    摘要 ( 84 )   HTML ( 1 )   PDF (4565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指标缺乏时效性和部分安全评价模型忽略评价等级的模糊界限等问题,重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员工对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相关单位的配合程度、防控设备的完备程度等新指标;其次运用基于离差最小化的最优最劣法(BWM)和反熵权法对各指标进行组合赋权;然后应用可拓云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评价等级;最后以上海地铁17号线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铁17号线运营安全评价各指标的各级云关联度低于0.5且置信度高于0.99,其中,人员因素、线路因素、管理因素的置信度均为1,仅设备因素的置信度为0.998;结合每个二级指标的灵敏度值分析,得出车站运营设备的可靠性对线路实际运营安全影响最大;在实际运营中,乘客对车站传染性疾病防控的配合程度越高,对综合评价的提升也越大;该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安全水平,且更加适用于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情况。

    防灾减灾技术与工程
    地震诱发煤矿次生灾害类型与评估方法
    齐庆杰, 刘英杰, 孙祚, 佟瑞鹏
    2024, 34(4):  167-17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362
    摘要 ( 107 )   HTML ( 0 )   PDF (6753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煤矿承灾体受地震灾害影响易发生次生灾害风险的问题,首先,调查和分析典型案例,归纳总结煤矿次生灾害类型与破坏特征,并基于人、机、环、管全要素,构建地震诱发煤矿次生灾害风险评估三级指标体系;然后,提出风险等级和隐患重要度评估方法;最后,以河北省某市煤矿为例开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地震诱发煤矿次生灾害类型按照承灾体分为6类;地震诱发煤矿次生灾害发生可能性评估主要考虑煤矿所在区域地震灾害等级、煤矿次生灾害危险性、煤层瓦斯赋存致灾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致灾性、承灾体设防水平、防灾减灾能力6方面,后果严重性评估主要考虑灾害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2方面;该市煤矿抗震设防薄弱环节为通风系统、井筒支护系统、排水系统,应有针对性地提高抗震设防等级。

    降雪天气对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恢复的影响
    黄信, 徐平, 吴堃
    2024, 34(4):  175-18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526
    摘要 ( 109 )   HTML ( 2 )   PDF (1859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量化评估降雪天气对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影响,将机场基础设施系统分为物理、功能、经济和组织4个一级指标,提出降雪天气对各二级指标的破坏强度系数,建立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量化分析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4种不同等级降雪天气下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水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机场基础设施系统功能受损程度和恢复时间与降雪强度呈正相关;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天气下,系统恢复时间分别为13、14、16和23 h;暴雪天气下机场基础设施系统韧性相对于大、中、小雪下分别降低9.65%、17.01%和20.27%;当破坏强度系数降低20%时,机场基础设施系统的恢复速度从0.053%/h提升至0.061%/h,恢复时间由12 h降低至9 h。

    应急技术与管理
    采用云重心评判法的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评价
    陈伟炯, 苏子薇, 秦庭荣, 韩伟佳, 汪侃, 康与涛
    2024, 34(4):  183-19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765
    摘要 ( 80 )   HTML ( 0 )   PDF (2679KB) ( 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突破单环节评价港口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的局限性,合理配置资源,采用云重心评判法全环节评估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面向应急准备、预警、行动、恢复全环节,参照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理论和国际国内规定,建立综合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传统评价指标因素未涉及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用加权偏离度确定定性指标与定量数值间的转化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优化评价意见,弥补评价样本欠充分带来的精度缺陷;最后,以上海港为例,对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评价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云重心评判法能合理评价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为健全和完备应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考虑洪涝灾害风险的县域应急避难场所选址模型
    宋英华, 韩保帅, 郭晨
    2024, 34(4):  191-19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6850
    摘要 ( 115 )   HTML ( 0 )   PDF (4144KB) ( 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应急避难场所在灾害管理过程中的服务水平,从洪涝灾害的视角出发,选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载体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模型,识别出洪涝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并将其风险值作为权重引入最小化未覆盖风险,同时,结合最小化加权疏散距离、最小化可达性差异,从公平性、效率性、均衡性视角,构建多目标避难场所选址模型;采用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II(NSGA-II)求解模型,并以莆田市仙游县现有避难场所布局为例,验证模型。结果表明:对比现有的避难场所布局,优化后的布局方案中总疏散距离、未覆盖风险值及可达性差异性系数分别平均降低35.90%、61.47%、33.62%。

    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评价模型
    王永刚, 马文婷
    2024, 34(4):  199-20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830
    摘要 ( 110 )   HTML ( 1 )   PDF (1689KB) ( 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飞行员在紧急情境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民航安全事故,基于决策模型和应激理论模型,分析飞行员任务过程,从飞行员运行安全能力和飞行员储备安全能力2个方面建立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包含安全运行能力B1和储备安全能力B2指标体系,结合专家意见确定二级指标的隶属度,得到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核心指标;通过证据推理(ER)算法合成民航安全领域相关专家综合评价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流程,并选取某航空公司2个机组飞行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评价飞行员应急处置能力模型很好地降低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社会网络视角下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合作关系
    白鹏飞, 谭小虎, 侯蕊芳
    2024, 34(4):  207-2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081
    摘要 ( 92 )   HTML ( 0 )   PDF (12432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我国地质灾害多部门应急协作关系,从某地质灾害多发省搜集省-市-县3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预案。以参与地质灾害应急职能部门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省-市-县3级地质灾害应急合作网络模型。运用中心性与迭代相关收敛法(CONCOR)迭代相关矩阵计算得到主题词块矩阵结构,以此划分各级职能部门间子群的结构层次。通过密度矩阵,研究子群内部之间关系模式,分析各级应急部门在地质灾害应急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网络凝聚力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应急职能部门在地质灾害应急合作中具有不同的互依性和小团体性,合作模式存在协同不均、信息资源堵塞等问题。整个结构中省-市级应急合作关系相对密切,但县级应急合作网络的整体结构和关系模式相对孤立,部分组织结构间联系程度较低。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能力,完善县级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组织结构建设。

    考虑信息传递机制的改进社会力模型
    李昆, 丁景轩, 李姣姣
    2024, 34(4):  217-22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534
    摘要 ( 94 )   HTML ( 0 )   PDF (8178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多出口房间内出口开放状态未知情况下行人疏散选择策略,并评估信息传递对疏散过程中运动状态和疏散效率的影响,提出基于信息传递机制的出口寻踪社会力模型(SFM)。首先,在SFM中引入竞争机制,使模型仿真效果更加符合实际疏散场景;然后,研究理性策略与非理性策略引导下的疏散过程,探讨信息变更引发的羊群效应对整体疏散的影响;最后,引入信息传递机制,探索信息交流与合作对逃生路径的优化作用。结果表明:在紧急逃生情境中,对于个体行人而言,理性策略更为稳妥;但从群体行为学角度来看,存在一个最优群体策略分布,即当大约25%的行人选择理性策略,而剩余75%的行人选择非理性策略时,整个群体的疏散效果可以达到最优;通过引入信息传递机制,逃生行人能够有效地从周围人群中获得关键逃生信息,从而显著提高疏散效率。该机制的促进作用对实际开放出口较少的场景尤为明显。

    基于IT2F-BWM-MABAC方法的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
    周青超, 叶春明, 耿秀丽
    2024, 34(4):  226-23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0310
    摘要 ( 77 )   HTML ( 2 )   PDF (1474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不确定环境下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集(IT2F)-最优最劣法(BWM)-多属性边界近似区域比较法(MABAC)的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方法。首先,针对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过程中评价信息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采用IT2F处理,并利用MABAC对选址方案排序;然后,针对传统的MABAC中属性权重需要从外部获得的问题,采用基于IT2F的BWM确定属性的权重;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某城市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方案评价研究,并验证所提选址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解决不确定环境下应急物流设施选址问题,同时能够保证方案评价的质量。

    职业卫生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消防员训练损伤风险评估
    陈娜, 胡毅彤, 袁英峰, 秦向南, 刘军
    2024, 34(4):  232-23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247
    摘要 ( 101 )   HTML ( 0 )   PDF (2172KB) ( 5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降低消防员训练损伤发生率,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3个方面,提出包含19个指标的消防员训练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Bonferroni有序加权平均算子(BON-OWA算子)修正层次分析法(AHP)的误差,获得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引用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引入云模型理论,建立消防员训练损伤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河南省某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的训练为例,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结果表明:训练装备的战技性能状况指标对消防员的训练损伤风险等级影响最大;该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数据处理,可以确定消防员训练损伤风险等级;案例中,消防员在5种不同情景下的训练损伤风险等级均为一般风险,这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一致。

    超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生理指标变化及劳动强度研究
    赵树磊, 孙兵, 陈稳干, 徐寅峰, 王俊峰, 郭春
    2024, 34(4):  239-24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4.04.1748
    摘要 ( 95 )   HTML ( 0 )   PDF (8093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估超高海拔隧道施工人员劳动强度,采用理论分析法确定施工人员劳动强度评价指标,并依托某超高海拔隧道采用可穿戴设备监测分析不同工序施工过程中人员生理指标变化,进而计算不同工序人员劳动强度及劳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序施工人员劳动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区别,其中,二衬钢筋布设人员心血管负荷超过卫生限值,机械操作人员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规范值;超高海拔隧道二衬钢筋布设劳动强度为Ⅴ级,底板施工与仰拱钢筋绑扎劳动强度等级为Ⅲ级,二衬防水布铺设与机械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等级为Ⅱ级;海拔4 700 m时,隧道施工人员劳动效率仅为平原地区的76%~88%;完成与平原地区相同的工作量,相应工序的人工工日消耗需要增加13.63%~31.58%。

    书评
    新时代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评《公共安全风险治理》
    何倩倩
    2024, 34(4):  248-248. 
    摘要 ( 44 )   HTML ( 1 )   PDF (1904KB)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数据技术风险与安全管理对策——评《大数据安全:技术与管理》
    郑梦莉
    2024, 34(4):  250-250. 
    摘要 ( 44 )   HTML ( 1 )   PDF (2103KB)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