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3-28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韧性理论在安全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黄浪, 吴超, 杨冕, 王秉
    2017, 27(3):  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01
    摘要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韧性理论在安全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在论述系统安全韧性理论研究价值的基础上,提炼系统安全韧性定义,构建并解析其概念框架;从定性与定量2方面分析系统安全韧性评估与塑造的研究现状,其中定性评估包括概念框架和半定量指标,定量评估包括基于面积的方法和基于系统安全状态的方法;最后探讨系统安全韧性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展望。结果表明,系统安全韧性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但目前研究存在仅局限于单一技术物理系统等问题,在心理安全韧性与城市生命线安全韧性等方面亟需展开深入研究。
    安全社会科学
    基于扎根理论的学生水域高危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张辉, 王斌, 罗时, 夏文
    2017, 27(3):  7-1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02
    摘要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学生水域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对国内24名受访者(18名学生、3名救生员、3名游泳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资料整理成文本,依次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研究表明,学生水域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2个大范畴,二者共计含有安全知识、安全技能、风险感知、溺水经历、过度自信、感觉寻求、父母行为控制、不良同伴、学校安全教育、涉水水域环境等10个小范畴。依据范畴间的交互作用构建出学生水域高危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此模型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干预学生水域高危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安全人体学
    初始管制员人因差错与神经系统特性相关性分析
    李敬强, 李灏, 王勇, 赵宁
    2017, 27(3):  13-1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03
    摘要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管制员人因差错与神经系统特性的相关性,选取60名初始管制员进行20 min作业测验,采集错报、虚报、漏报的发生频率与反应时数据,采用巴甫洛夫气质量表(PTS)评定神经系统的强度、平衡性与灵活性,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人因差错与神经系统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错报率随神经系统强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虚报率、漏报率与神经系统的平衡性、灵活性负相关;3种差错的反应时均与强度、平衡性、灵活性负相关;可根据神经系统特性指标,有效预测人因差错的发生概率与反应时。
    噪声水平对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
    李敏, 贾惠侨, 李开伟, 牛昱文, 姚戴峰, 敬文霞
    2017, 27(3):  19-2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04
    摘要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噪声水平对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Captive生理指标数据采集系统,利用 SPSS19.0 软件,研究被试执行追踪作业时噪声引起的皮电、心率变化,以及失败次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噪声水平导致高皮电、心率,也引起高失败次数;ANOVO分析显示,性别对生理参数和注意力有显著影响,短时间的噪声暴露不显著影响人的生理参数,但是显著影响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中噪和高噪条件下的失败次数值显著高于低噪和安静状态,而低噪和安静状态时差异不明显;回归分析显示,幂函数模型能较好体现噪声水平对注意力的影响。
    安全系统学
    系统安全结构理论及特性研究
    张宇栋, 吕树进, 吕淑然, 王春雪, 刘芳茗
    2017, 27(3):  25-3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05
    摘要 ( 1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完善系统安全学科体系,深入探究系统的安全结构特性及规律,基于安全系统工程学,结合系统论和安全原理,提出并分析系统安全结构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系统安全问题的致因分析及其安全结构的演变规律研究,提出常态、应变和失效3种结构的概念,并深入研究3种系统安全结构间的运动规律,建立事故、灾害演化与系统安全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的“三轨结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安全结构理论完善了复杂系统的安全分析理论内容,弥补了安全系统科学中系统结构与系统安全问题关联的理论欠缺,针对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城市交叉口非机动车交通冲突及其严重程度模型
    高志军, 马路, 闫学东
    2017, 27(3):  31-3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06
    摘要 ( 2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非机动车在城市交叉口发生交通冲突的特性,根据呼和浩特市某典型交叉口的实际非机动车运行特点,对统计时段内单位时间某进口道直行非机动车、右转机动车和当量小汽车到达数与相应的机非冲突次数进行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综合考虑并归一化冲突距离、冲突速度和冲突角度对冲突严重程度的影响,建立非机动车冲突严重程度模型,以反映非机动车冲突严重程度。结果显示,在9个一元回归模型中,当量小汽车到达数与冲突次数拟合的二次多项式对冲突的预测准确率最高,为85.3%;在4个多元回归模型中,直行非机动车和当量小汽车到达数与冲突次数的回归方程的预测准确率最高,为92.4%,对非机动车冲突次数的预测效果最好。所建立的非机动车冲突严重程度模型可用于衡量实际发生的交通冲突的严重程度。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水雾强化隧道火灾火焰现象试验研究
    李涛, 谢玮, 张玉春, 肖晗
    2017, 27(3):  37-4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07
    摘要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隧道内水雾对柴油池火的火焰强化作用机制,基于Froude准则,搭建比例为1∶10的隧道水雾灭火试验平台。用模型试验方法,定量分析喷嘴压力与预燃时间等因素对水雾的火焰强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火焰强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雾和燃料的扬沸,只有当喷嘴压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出现火焰强化现象;强化后的火焰宽度及面积较无强化火焰明显增大,火焰高度略有降低;水雾对火焰的强化作用可以分为瞬间弱度、间断中度和连续强度3种程度,随着预燃时间的增加,火焰强化程度不断升高,火灾危险性逐渐变大。
    电厂烟道气预防遗煤自燃的合理含氧量模拟研究
    黄戈, 王继仁, 邓存宝, 郝朝瑜, 王鑫阳
    2017, 27(3):  42-4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08
    摘要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电厂烟道气用于遗煤自燃预防的含氧量参数,以塔山坑口电厂及塔山煤矿8105工作面为原型,建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和煤氧复合理论的遗煤自燃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多场耦合条件下,含氧量为3%~9%的烟道气注入采空区后的运移状态以及氧浓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注入烟道气能够有效惰化采空区遗煤,随注入烟道气含氧量降低,氧化带最大宽度的减小符合Boltzmann函数曲线,同时,遗煤最高温度呈指数下降趋势。降低烟道气含氧量有助于提升遗煤惰化水平,以实测注氮后采空区氧化带宽度为指标,确定7.08%为烟道气用于预防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合理含氧量上限。
    考虑抗火性的工业厂房火灾后结构可靠性评级
    裴兴旺, 李慧民, 孟海, 徐晨曦
    2017, 27(3):  48-5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09
    摘要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全面地反映火灾对工业厂房可靠性的影响,确保火灾后结构安全性评级的准确性,结合我国火灾后工业厂房可靠性评级的特点,加入抗火性这一特殊指标,将耐火等级、火灾裂缝和变形3个因素作为抗火性的评级指标,并确定抗火性等级划分标准。建立基于Vague集相似度量理论的、考虑抗火性的火灾后工业厂房结构可靠性综合评级模型。将模型应用于5个工程实例。结果表明,评级结果与规范评级法的结果一致;与未考虑抗火性的规范评级法相比,量化后的评级指标不仅评级过程清晰,而且能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导致评级结果出现的误差。
    汽车正面碰撞中驾驶人坐姿对其损伤影响研究
    唐灿, 李平飞, 黄海波, 刘娜, 周明
    2017, 27(3):  54-5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0
    摘要 ( 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汽车正面碰撞时驾驶人坐姿对其损伤的影响,根据实车碰撞试验数据,建立车辆驾驶舱-驾驶人-约束系统的MADYMO仿真模型,并予以验证。利用仿真模型开展车速为56 km/h的100%正面碰撞试验,将假人定位并调整其参数,分析驾驶人碰撞前的8种典型姿态对其碰撞后损伤风险的影响,并对比头部损伤值(HIC)、胸部连续3 ms损伤值、胸部压缩量以及颈部、腿部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碰撞时驾驶人的坐姿对身体各个区域的损伤风险有较大影响;驾驶人碰撞时的纵向位置对其损伤风险影响最显著。
    挖掘载荷下燃气PE管道损伤分析
    周立国, 姚安林, 徐涛龙, 周雪, 尚卯
    2017, 27(3):  59-6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1
    摘要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第三方挖掘施工下燃气聚乙烯(PE)管道的损伤状况,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挖掘载荷作用下燃气PE管道的动力响应与力学特征。建立管道、土体与管-土接触模型,其中管道模型采用Prony级数进行模拟分析;确定PE管道强度、应变和变形失效准则;从挖掘载荷直接作用与未直接作用于管道2方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挖掘载荷作用下,PE管道最易达到强度失效极限;载荷直接作用于管道时,管道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而未直接作用于管道时,载荷主要影响管道的变形;载荷直接作用下,PE管道的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而有覆土保护时,载荷对管道失效的影响较小。
    基于质量功能配置法的危险品运输风险分析
    杨强, 李延来
    2017, 27(3):  65-7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2
    摘要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不同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度,方便危险品运输企业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提出基于质量功能配置(QFD)法的危险品运输风险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分析方法。首先,应用QFD方法在服务设计阶段充分识别风险影响因素。然后,基于AHP法和熵值法,构建使专家主客观权重偏差最小化的综合赋权模型。最后,基于模糊语言术语和三角模糊数,构建模糊环境中风险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评估模型。通过该模型,确定运输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度。算例结果表明,危险品运输设备、交通沿线状况、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应急安全保障设备和风险应急预案对危险品运输的风险有较大影响。
    高位硬岩运动诱导矿震活动规律与传播响应特征
    陈学华, 吕鹏飞, 宋卫华
    2017, 27(3):  71-7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3
    摘要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高位硬岩影响下矿震发生、传播、响应和诱发冲击的研究更具系统性,以东滩矿4313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研究高位硬岩运动诱导矿震活动规律、矿震传播响应规律和诱发冲击型灾害机制,并提出考虑震源区尺度的震能传播耗散规律描述方法。结果表明,高位硬岩运动是强震发生的主要动力源,震源往往沿断层展布而分布,强震发生前后支架阻力振幅增大,频率增高,强震周期特性表现在100 m的大周期内存在50 m的小周期,大周期内会发生4次左右强震;多参量现场监测可瞬态捕捉矿震动力响应;矿震诱发冲击型灾害的机制是矿震使冲击源区聚集能量与变形破坏消耗能量的“差能”增大,当刚度要求被满足时将发生冲击型灾害。
    孔隙压力对煤岩渗透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波波, 杨康, 袁梅, 许江
    2017, 27(3):  77-8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4
    摘要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孔隙压力对煤岩渗透特性的影响和瓦斯运移规律,以贵州六盘水矿区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带能量扩散X射线(EDX)扫描电镜(SEM)、比表面微孔分析仪,分析煤岩的孔隙特征,同时利用自主加工的三轴渗流装置,进行不同压差下孔隙压力变化的渗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孔隙特征、氮气吸附量与孔裂隙发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且与孔径的孔连通率有关。压差一定时,随着孔隙压力增加,煤岩渗透率下降,呈指数函数规律;压差小时,煤岩渗透率的减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煤岩渗透率随试件两端压差的增大呈指数函数减小。
    远距离重叠煤柱作用下的强矿压显现作用机制:以大同矿区多煤层开采为例
    朱志洁, 张宏伟, 陈蓥, 霍丙杰, 汤国水
    2017, 27(3):  83-8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5
    摘要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大同矿区特厚煤层采出空间大和远距离侏罗系煤层群重叠煤柱共同作用下的强矿压显现机制,采用通用离散元程序(UDE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重叠煤柱作用下的工作面采动应力规律。应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得到侏罗系煤层群开采影响下的综放工作面覆岩运动与矿压显现的关系。研究表明,工作面回采至侏罗系煤柱对应区域时,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比在非煤柱区域提高了25%~33%;侏罗系煤柱重叠区域,在“煤柱-覆岩联动”和“煤柱-采动应力耦合”共同作用下,工作面矿压显现更为强烈;在临近采空区和侏罗系覆岩共同作用下,沿空巷道矿压显现强烈。工作面开采扰动、临近采空区覆岩运动和侏罗系重叠煤柱的耦合作用,是石炭系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的根本原因。用提出的基于地面钻孔压裂重叠煤柱弱化的强矿压显现顶板控制技术,可削弱重叠煤柱对工作面开采的影响,减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采场矿压的显现强度。
    地下工程岩体岩爆倾向性微观机制研究
    李墨潇, 宋英华, 吕伟, 王喆, 方丹辉
    2017, 27(3):  89-9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6
    摘要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地下岩爆灾害预测的准确性,考虑岩石的岩性,选取大理岩、花岗岩、角岩和矽卡岩进行力学和微观试验,研究具有岩爆倾向性岩石的微观机制,建立基于莫氏硬度的岩爆倾向性串并联模型。计算4种岩石的加权模式硬度。结果显示,串联加权莫氏硬度大于6.0、并联加权莫氏硬度大于0.5的岩石表现出强烈的岩爆倾向性,串联加权莫氏硬度小于4.0、并联加权莫氏硬度小于0.3的岩石表现出较弱的岩爆倾向性。试验结果表明,岩石的岩爆倾向性主要与岩石的微观结构、矿物组成和解理条件等有关,含坚硬、储能能力强的矿物的岩石有强烈岩爆倾向性。
    人车碰撞中行人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蒋阳, 黄海波
    2017, 27(3):  95-9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7
    摘要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降低行人在碰撞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探讨碰撞中的多元因素对人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机制,搭建人车碰撞仿真平台,建立人车碰撞数学模型,利用真实事故案例现场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借助该仿真平台,计算在不同多元关联因素影响后的行人的运动学响应及损伤程度。研究表明:二次碰撞中行人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保险杠高度越接近胫骨高度,胫骨加速度和膝关节的弯曲角度越大;减小保险杠倾角能降低行人腿部损伤风险。
    PC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
    谢晓锋, 李夕兵, 尚雪义, 翁磊, 邓青林
    2017, 27(3):  100-10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8
    摘要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测对煤矿安全开采有重要意义,而传统回归方法未考虑因素间相关系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选取采深、煤层倾角、煤层厚度、煤层硬度、岩层结构、顶板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开采厚度和采空区斜长作为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煤层厚度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最大,其余各因素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较大,采深和开采厚度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较小;PCA-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速度和预测效果均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且最大预测误差仅为5.58%。
    不连续边缘标线影响追尾风险的结构方程模型
    丁乃侃, 朱顺应, 王红, 焦泥沙
    2017, 27(3):  106-11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19
    摘要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驾驶员追尾风险感知对跟车安全性的影响,初步界定直接和间接的追尾风险感知,并深入挖掘其各自的风险来源,通过路上试验获取真实环境中的车流数据,并依此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索多种因素与追尾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以间断或错位形式呈现的边缘标线可产生“不连续效应”,引起车头时距增大;边缘率感知和碰撞估计与“不连续效应”协同增大制动强度,导致车头时距的增大;以感知距离因素为主导的直接追尾风险感知产生的车头时距增大效果显著大于以碰撞估计为主导的间接追尾风险感知产生的效果。
    考虑煤体蠕变位移的水力扩孔合理扩煤量
    刘威, 张敬军, 亢方超, 魏国营, 闫江伟, 贾天让
    2017, 27(3):  111-1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0
    摘要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煤矿穿层水力扩孔孔硐体积过大,容易造成孔硐内瓦斯积聚,成为掘进过程中的致灾因素这一问题,采用FLAC3D软件中Cvisc黏弹塑性模型,模拟薛湖煤矿不同扩煤量的穿层水力扩孔措施孔壁及周围煤体变形破坏过程;在薛湖煤矿底抽巷道开展穿层水力扩孔现场试验,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验证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穿层水力扩孔技术措施完工后,受周围煤体压力影响,孔硐周围煤体快速进入塑性区并呈现蠕变特性,向扩孔中心整体径向移动,扩孔孔壁在持续的蠕变过程中变形破坏。对比分析扩孔后的孔硐体积变化程度,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最终确定适合薛湖煤矿的合理扩煤量为1.15 t/m。
    金属圆管劈裂变形及吸能安全特性研究
    代连朋, 潘一山, 王爱文
    2017, 27(3):  117-12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1
    摘要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新型轴向劈裂式锚杆吸能构件,试验研究内径为26 mm,壁厚分别为3和4 mm的金属圆管试件劈裂变形及吸能安全特性,采用能量法分析其吸能原理。结果表明,试件劈裂吸能过程分为峰值载荷阶段和恒定载荷阶段,其中,恒定载荷阶段恒定载荷为59.34~116.60 kN,其作用下的吸能量为4.92~11.47 kJ;试件劈裂过程中变形稳定,形成“螺旋”板条,试件主要通过扩径塑性变形、管壁撕裂、板条摩擦耗散能量;试件恒定载荷值及相应吸能量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相符。
    深水油气输运耦合风险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
    万芳杏, 胡瑾秋, 张来斌
    2017, 27(3):  123-12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2
    摘要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深水输运系统风险耦合作用形式,评价其风险,保障输运系统安全运行,首先以深水输运系统3类风险群为视角,结合系统动力学(SD)原理建立系统风险流图。然后,考虑风险因子间的耦合关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其权重。最后,根据耦合关系建立系统风险非线性耦合模型,计算系统风险群耦合度与风险值。以南海某深水油气田为例进行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管内非常规流动风险系统、管外环境风险系统以及管体自身风险系统中,管内非常规流动风险系统的综合风险值最大,管体自身风险系统波动性最大;在双因素耦合下,管体自身风险系统与管内非常规流动风险系统带来的耦合风险最大。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受限空间气泡雾化尘-雾粒径耦合试验研究
    赵晓亮, 齐庆杰, 葛少成, 韩方伟, 吕雪, 毕文艺
    2017, 27(3):  129-13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3
    摘要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细颗粒粉尘与雾滴粒径之间对位配置降尘规律,建立受限空间气泡雾化尘-雾粒径耦合试验系统,采用Spraytec粒度仪、直径为1.5 mm的内气外液型喷嘴等仪器,模拟风流扰动下无尘源、释放煤质尘源2种状态6种气液比(ALR)试验条件,测试研究粉尘粒径、雾滴粒径(XNS)及降尘效率之间的影响关系。数值拟合得到ALR、XNS分别与全尘效率(η)的Gompaertz、Parabola函数关系式,以及ALR、XNS分别与4个粒径区间的分级降尘效率(η2 μmη2~5 μmη5~10 μmη10 μm)的Gompaertz函数关系式。模拟得出捕集呼吸性粉尘(Stokes直径d≤5 μm)ALR、XNS分别为0.4~0.6、15~25 μm,捕集可吸入类粉尘(5 μm≤d≤10 μm)ALR、XNS分别为0.4~0.5、25~30 μm。
    矿井防尘供水管网可靠性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
    邓权龙, 蒋仲安, 王佩
    2017, 27(3):  135-14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4
    摘要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矿井防尘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综合考虑管网运行的影响因素,选取13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等级。依据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矿井防尘供水管网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以范各庄矿为应用对象,量化各指标,构造指标测度函数;运用信息熵确定指标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得到管网评价等级为Ⅱ级,说明其安全可靠性好。以5个典型煤矿为样本,运用该评价模型,分别得出各矿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等级,并与实际情况对比,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安全社会工程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刘艳, 杨春丽
    2017, 27(3):  141-14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5
    摘要 ( 4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特征和原因,统计北京市2006—2015年间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及发生区域等数据,同时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影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结果表明,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以中毒和窒息为主,多发于夏季,区域内事故起数与其常住人口数量有关;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作业前未检测、未通风以及作业时未佩戴个体防护用品;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管理存在缺陷;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是领导层安全意识、安全投入和安全培训等。
    海运危险品6W监管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张向上
    2017, 27(3):  147-15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6
    摘要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海运危险品安全监管的风险预控能力,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特性,从人、对象、时间、地点、环节、措施等方面优化6W分析法,分别阐述6W模型的要素体系、子目标的选取方法、模型评估流程、评估结果的耦合原则等,建立具有统一适用性的安全监管模型,并以此构建海运危险品安全监管机制。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能够从人、环境、对象、应急等维度辨识海运危险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监管措施。
    公共安全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对比分析
    邓旭东, 王雪, 徐文平, 樊友举
    2017, 27(3):  152-15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7
    摘要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地铁网络的安全运行,降低突发事件后果的严重性,从事故后能相互到达的站点数、破坏站点会对整条线路带来的影响2个角度,构建地铁网络脆弱性评价模型。运用Matlab仿真模拟破坏性事件的攻击过程,结合5种地铁网络类型,通过与已有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不同评价方法和网络类型下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差异。研究表明:某个站点的失效对整条线路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地铁网络的脆弱性;地铁网络对于节点介数的蓄意攻击有较大脆弱性;不同的地铁网络结构类型对攻击表现出不同的脆弱性。
    点汇聚进近飞行程序近地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赵向领, 雷碧玉
    2017, 27(3):  157-16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8
    摘要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航空器持续下降运行技术安全实施,需评估点汇聚进近程序近地碰撞风险。根据点汇聚进近程序扇形区域特点,提出保护区设计方法,设计保护区内查找关键障碍物流程,给出关键障碍物的近地风险评估方法;针对长沙黄花国际机场36号跑道的点汇聚进近飞行程序,寻找10个关键障碍物;考虑到航空器的不同高度偏差,针对每种偏差飞经每个关键障碍物时的30个航空器随机飞行高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飞行器高度偏差小于50 m时,能够满足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的飞行程序安全标准,否则存在近地碰撞风险。
    露天矿滑坡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曹兰柱, 王珍, 王东, 王前领
    2017, 27(3):  163-16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29
    摘要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能同时预警滑坡时间和区域的方法,基于均值-标准差分类法及加权马尔科夫链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滑坡预警判据,构建对应的滑坡预警模型,同时给出预警模型评价标准。以平庄西露天矿顶帮“4·17”滑坡为工程实例,选择样本容量n为20,标准差倍数k为0.4,分析滑坡区域附近28个监测点的滑坡预警效果。结果表明,该预警模型有良好的时间预警和区域预警效果,预警模型对滑坡区域内监测点的平均7日预警密集度为77%,对滑坡区域外监测点的平均7日预警密集度为6%,对全部监测点的平均错误预警率为0,平均预测一致率为61%。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应急物流路径选择方法
    王玮强, 张春民, 朱昌锋, 方刚
    2017, 27(3):  169-17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7.03.030
    摘要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应急物资运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在充分考虑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和风险态度后,建立一个基于累积前景理论(CPT)的应急物流路径选择模型。根据应急物流的特点,对CPT模型做了多参考点的延伸。选取物资运送的时间和运量作为模型的2个异质参考点,并在考虑时间可靠性和路径重新构造性的基础上,构建了2个参考点取值的数学模型。在算例部分,为对比决策者不同的风险态度对结果的影响,将决策者分为风险追求型和规避型。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实际决策机制,有助于提升救援效率,而且参数的设置对路径前景值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