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2-08-28
    安全科学理论与安全系统科学
    "L-B"人机事故模型构建及应用*
    董陇军, 郑如剑, 邓思佳
    2022, 32(8):  1-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2125
    摘要 ( 789 )   HTML ( 10 )   PDF (2101KB) ( 1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深入开展以人失误为主、机故障为次的事故研究。基于劳伦斯事故模型(L)、行为安全"2-4"模型(B)、轨迹交叉理论、事故的累积效应理论,并结合安全人机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构建"L-B"人机事故模型,并进行实际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事故模型包括作业阶段、隐患阶段、触发阶段、发生阶段、应急阶段、平息阶段和恢复阶段7阶段,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阐明从生产活动开始到事故发生之后各时期的事故发展特征,对企业制定安全措施提供参考。

    安全社会科学与安全管理
    安全投入、技术创新对采掘业经济效益的影响:门槛效应模型*
    史恭龙, 张尧轶, 李红霞, 田水承, 王倩
    2022, 32(8):  9-1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389
    摘要 ( 487 )   HTML ( 2 )   PDF (1770KB) ( 33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优化安全投入结构,基于安全会计的视角,以2012—2019年采掘业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采掘业企业安全投入、技术创新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并以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值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全投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技术创新对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以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值时,安全投入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在门槛两侧技术创新都正向促进安全投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积极影响,但是门槛左侧的促进强度明显大于右侧。

    基于情绪分析的事故风险感知偏差研究*
    张羽, 赵碧柳, 刘红勇
    2022, 32(8):  16-2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730
    摘要 ( 473 )   HTML ( 11 )   PDF (2533KB) ( 2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公众对安全事故的风险感知,运用文本挖掘技术获得事故微博评论数据,采用中文风险感知双向编码转换器(BERT-RPC)识别惊讶和恐惧情绪,以频率惊讶测量事故概率感知偏差,以恐惧和损失惊讶测量事故损失感知偏差,基于二元逻辑回归考察微博形式和内容对风险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估安全事故风险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对事故损失的低估更为突出;基于BERT-RPC模型的"抓取-分析"技术能够高效、低延迟地实现全网公众的风险感知偏差监测;交通行业的事故概率、损失被严重低估;一般事故的概率和特大事故的损失被严重低估;事故图片和视频有助于纠正事故损失的感知偏差,但对概率感知偏差作用有限;事故爆发初期报道对公众风险感知纠正效果最佳,调查结果公布和责任人宣判阶段次之。

    企业管理者安全领导行为维度的Meta分析*
    宫运华
    2022, 32(8):  23-2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493
    摘要 ( 427 )   HTML ( 3 )   PDF (1649KB) ( 16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现有研究中企业管理者安全领导行为维度一致性不高的问题,采用文献元(Meta)分析法,系统性地研究管理者安全领导行为维度。结果表明:安全关心、安全控制、安全指导、安全激励4个维度和员工安全行为或企业安全绩效的相关关系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0.564、0.556、0.354;安全政策和安全行为或安全绩效的关系微弱,相关系数为0.148;而安全愿景与安全行为或安全绩效的关系为0.09。最终确定管理者安全领导行为的维度为安全关心、安全控制、安全指导和安全激励。

    安全文化定量分析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时照, 傅贵, 解学才, 童文清, 袁晨辉, 陈奕燃
    2022, 32(8):  29-3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918
    摘要 ( 382 )   HTML ( 5 )   PDF (8552KB) ( 2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进行安全文化测评和安全文化建设,通过简述安全文化的发展及作用,综述安全文化评价工具的研究现状,研发和改进安全文化定量分析系统(SCAP);该系统以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为理论依据,根据安全文化32元素设定量表,结合互联网技术研发而成;系统提供Web浏览器和微信小程序2种登录方式,适用任何想了解安全文化状况的企业、高校或个人;测评后,系统可清晰展示测评人员基本信息,按总体水平、不同类型员工、各安全文化元素、个体测评人员等要求输出测评结果,还可与以往测评结果对比,生成对策建议报告。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适用全行业,可通过线上问卷测量,即刻获取安全文化水平测定结果及分析反馈,从而服务于安全文化建设。

    基于ISM-BN的内河船舶航行风险因素研究*
    赵建伟, 谢磊, 杨洋, 胡昕源, 欧昌奎, 曾荣
    2022, 32(8):  37-4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2009
    摘要 ( 342 )   HTML ( 21 )   PDF (7413KB) ( 1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障内河船舶航行安全,手动收集近5年长江段海事事故报告,提取代表风险因素频率的主要数据特征;结合事故调查报告分析风险要素,确定船舶航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模型,获得因素之间的层级关系以判定风险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数据驱动的贝叶斯网络(BN),研究各因素对海事安全的影响,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以往事故记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事故类型涉及到的关键风险因素有水域位置、船型、操纵执行和航道条件;通过所提方法能够识别出不同事故类型的关键风险因素,且风险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度为82.87%。

    安全工程技术
    基于RF-NSGA-II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安全控制多目标优化*
    吴贤国, 冯宗宝, 刘俊, 王雷, 陈虹宇, 李昕懿
    2022, 32(8):  45-5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2702
    摘要 ( 337 )   HTML ( 1 )   PDF (2245KB) ( 18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调整盾构施工参数,指导盾构安全高效施工,建立随机森林(RF)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相结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主要盾构参数为研究对象,以地表沉降和刀盘磨损为控制目标,优化控制分析施工参数;选取控制地表沉降的9个盾构参数作为RF预测模型的输入指标,得到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的非线性关系,作为NSGA-II适应度函数,选择刀盘磨损作为第2个优化目标,设定施工参数约束范围进行多目标优化;以岩溶地区某地轨道交通项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RF算法模拟训练工程实测数据,得到的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基于RF-NSGA-II模型智能算法对地表沉降和刀盘磨损的优化效果显著,该模型能够得出相应岩溶地区盾构施工参数控制范围。

    联盟链视角下基于IIWPSO-BP的信息安全风险预测模型*
    周新民, 罗文敏, 刘俊杰, 谢宝
    2022, 32(8):  52-6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2483
    摘要 ( 444 )   HTML ( 2 )   PDF (2866KB) ( 1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及时发现智慧城市潜在信息安全风险,构建一种基于改进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IIWPSO)算法优化反向传播(BP)(IIWPSO-BP)神经网络算法的信息安全风险预测模型。首先,综合考虑信息拥有者、共享信息、联盟链技术、信息使用者、联盟链管理和安全措施6个一级指标,构建信息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其次,通过量化信息安全风险指标,训练并测试所构建的信息安全风险预测模型;最后,对比分析模型的鲁棒性、精确性和时间复杂度。结果表明:IIWPSO-BP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137 4,平均相对误差(MRE)为0.038 5,拟合度为0.972 0;与PSO-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相比,预测精度分别提升了37.6%、65.2%。

    基于复杂网络的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时序特性*
    陈述, 朱丽萍, 陈云, 郑霞忠, 纪勤
    2022, 32(8):  61-6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2315
    摘要 ( 212 )   HTML ( 0 )   PDF (9489KB) ( 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治理水平,分析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非线性时间序列特点,基于可视图算法构建隐患时间序列的复杂网络模型,挖掘某水电站2016—2020年3 160条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数据,计算安全隐患时间序列网络的度及度分布、幂律指数、聚类系数、网络直径、平均路径长度等网络特征参数,揭示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发生的时间规律特性。结果表明:该水电工程的施工安全隐患发现时间表现出显著阶段性、无标度性和小世界性等演化特征。隐患时间间隔过长会极大地削弱整个水电工程建设安全隐患管理的鲁棒性,及时管控少数关键时间节点,可降低水电工程安全隐患风险。

    考虑行人心理潜变量的地铁应急疏散仿真研究*
    王立晓, 郝闵熙, 孙小慧
    2022, 32(8):  67-7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0307
    摘要 ( 298 )   HTML ( 2 )   PDF (6731KB) ( 20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加深对地铁乘客疏散出口选择行为内在机制的认识,综合考虑恐慌、安全意识、从众心理等影响疏散者出口决策的心理潜变量,构建混合选择模型(HCM),对比其与传统模型疏散效率差异,并通过变更各心理潜变量权重系数,深入探究不同心理潜变量对疏散行为及疏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恐慌和从众,有助于行人选择更优的路径促进疏散,但过度恐慌及盲从将降低疏散效率;环境熟悉度和安全意识越高越有利于疏散,但随着环境熟悉度和安全意识系数值变大,其对疏散时间影响越小。考虑疏散者心理潜变量的HCM更符合现实中行人的出口选择行为,能更好地揭示真实场景下疏散者的应急疏散行为决策本质。

    我国2005—2020年粉尘爆炸事故统计分析*
    陈刚, 张晓蕾, 徐帅, 苗永春, 杨文涛, 高进东
    2022, 32(8):  76-8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0812
    摘要 ( 1284 )   HTML ( 66 )   PDF (6949KB) ( 6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粉尘防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统计2005—2020年国内67起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发生的年份、地区、粉尘类型和企业规模,分析事故原因、环节和后果,并提出工作建议。结果表明:金属、煤炭、粮食和木材粉尘是导致爆炸最主要的4种粉尘类型,大中型企业发生的粉尘爆炸事故数量较少,但后果较为严重;导致粉尘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人员违规操作、通风除尘设施设置不完善、设备设施安全设计存在缺陷、其他安全事故导致;金属抛光车间、除尘系统、地下矿井和粉尘干燥塔等是重点预防粉尘爆炸的生产场所;粉尘爆炸事故导致死亡10人以上的粉尘类型为煤尘、金属粉尘和粮食粉尘。

    隧道压力拱边界统一判定方法及其空间演化特征*
    安永林, 李佳豪, 刘文娟, 周进, 谭格宇
    2022, 32(8):  84-9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638
    摘要 ( 372 )   HTML ( 0 )   PDF (6328KB) ( 25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性,首先,对比不同方法,确定压力拱内边界、外边界的异同,建立压力拱边界的统一判定方法;然后,分析不同开挖方法对压力拱的影响;最后,提出隧道三维压力拱边界判定方法,揭示三维压力拱不同开挖步下演化特性与空间形态。结果表明:压力拱随着开挖步推进而逐渐扩大;采用中隔墙(CD)法开挖压力拱最小;由于工作面的空间约束作用,三维压力拱较二维的小,压力拱形态由小喇叭状逐渐变化,高度与宽度逐渐增大。在实际施工中,可采用分部开挖方法进行过程控制,并利用掌子面的空间约束作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新冠疫情前后机场加权网络抗毁性分析*
    郭九霞, 杨宗鑫, 夏正洪, 唐卫贞
    2022, 32(8):  91-9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2624
    摘要 ( 243 )   HTML ( 3 )   PDF (2219KB) ( 20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机场网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新冠疫情(COVID-19)前后我国机场网络的拓扑特性;利用节点强度加权处理机场网络,识别不同攻击策略下加权网络特征指标损失拟合曲线拐点,提出网络抗毁性评估方法。结果表明:疫情前后机场加权网络拓扑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连通程度略显稀疏;我国机场网络在不同蓄意攻击策略下抗毁性较差,当攻击比例达8.6%时,出现损失拟合曲线拐点,全局网络效率相对损失达24.39%,最大联通子图缩减率达14.67%,平均度相对损失达76.87%,平均聚类系数相对损失达68.84%;拐点之后,网络效率、最大联通子图缩减损失均加快,网络处于瘫痪状态。

    面向飞行时间可靠性的航班改航路径规划*
    李善梅, 徐维
    2022, 32(8):  98-10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0639
    摘要 ( 192 )   HTML ( 0 )   PDF (2899KB) ( 38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航班改航路径规划的效率,将数学优化模型和蒙特卡罗仿真相结合,提出基于95%可靠性最优路径的确定原则,保证飞行效率与可靠性相统一。首先,以飞行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航班改航路径规划模型;然后,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和改进遗传算法构建考虑航段飞行时间可靠性的路径规划算法;最后,以我国华北上空某区域航路网络为例进行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考虑飞行时间不确定性以后,改航路径的总飞行时间有小幅增加,由之前的603 min变为627 min,但飞行时间可靠性大幅提高,由之前的50%提升为95%,提高了航班改航的效率。

    爆破荷载下岩质边坡裂隙区范围测试方法*
    王智德, 李杰, 武海港, 马祖遥
    2022, 32(8):  104-11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682
    摘要 ( 219 )   HTML ( 0 )   PDF (5710KB) ( 30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露天矿山爆破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预埋测试棒确定岩石爆破裂隙区范围的方法;基于爆炸应力波通过结构面传播理论及现有爆破裂隙区范围研究成果,确定测试棒材料的选取方法,并给出制作步骤和测试流程;开展现场爆破测试,根据爆破后测试棒的断裂范围获取爆破裂隙区的范围,并分别采用理论解析方法、数值分析和现场振动速度监测等方法验证爆破试验测试结果。结果表明:采用预埋测试棒的方法获取岩石爆破裂隙区范围,理论上可行;10 kg药量爆破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裂隙区最大水平半径为2.95 m;3种方法与现场试验测试所得结果相对误差分别小于24.8%、18%和4%。

    地下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方法综述及新技术展望*
    郭军, 刘华, 金彦, 蔡国斌, 刘荫, 杨盼盼
    2022, 32(8):  111-11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0296
    摘要 ( 302 )   HTML ( 3 )   PDF (11772KB) ( 1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精确判定地下隐蔽高温火区的位置和范围,针对现有隐蔽火源探测常用的技术手段(热红外探测法、电阻率法、气体探测法、测氡法及数理解算法等)的原理及应用概况,分析煤矿井下隐蔽火源探测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对比各类探测技术手段优缺点。结果表明:现有的常规探测技术可一定程度上实现煤矿井下采空区隐蔽火源位置探测及圈定,但受实际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难以实现位置和煤自燃程度的精准判定。声学法测温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有效的温度检测技术,已在大气、海洋、高炉测温等领域广泛应用。在学科交叉融合理念的推动下,结合煤矿采空区隐蔽火源探测需求,探索基于声学法的煤体温度场重构方法,将为采空区隐蔽火源的精准探测技术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发思路。

    初始压力对合成气爆炸下限的影响研究*
    尚融雪, 庄紫喧, 杨悦, 牛江宇, 李刚
    2022, 32(8):  120-12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555
    摘要 ( 242 )   HTML ( 6 )   PDF (1660KB) ( 1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8 L圆柱型爆炸罐试验测量不同初始压力下合成气爆炸下限 (LEL),通过Chemkin-Pro软件模拟研究初始压力对合成气近下限燃烧的影响效应,并校核Le Chatelier(L-C)计算式、二次多项式、线性及对数函数拟合关系式对加压宽含氢比合成气LEL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合成气LEL随含氢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初始压力的升高近线性下降;加压条件下,H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摩尔分数发生变化,导致H+O2=O+OH等重要支链反应的敏感性系数发生变化,进而使合成气LEL显著降低;与L-C计算式相比,二次多项式对高压下合成气LEL的估算更准确;线性函数关系式可准确计算不同初始压力下的合成气LEL。

    内河船舶远程驾驶控制系统安全分析*
    张浦哲, 吴兵, 严新平, 叶子良
    2022, 32(8):  126-13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069
    摘要 ( 280 )   HTML ( 1 )   PDF (5011KB) ( 2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内河远程驾驶船舶航行安全,提出了面向不同自主水平(远程遥控和远程监督)、有无船员值守的内河船舶远程驾驶控制结构;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进行安全性分析,确定13种系统级危险,识别系统危险的47个不安全控制行为(UCA),设计缓解UCA的49个安全策略;并应用于汤逊湖7 m模型试验船远程驾驶控制系统的原型开发。结果表明:当远程驾驶船舶自主水平提高时,最高有效性安全策略数量将会提高,系统安全性将会提升;当有船员值守时,最高有效性安全策略会显著增加,系统安全性会增加但人员失误导致的风险也会增加。

    基于Fluent的地下管廊液氮灭火数值模拟方法*
    张志伟, 张国维, 朱国庆, 袁狄平, 郭栋
    2022, 32(8):  133-13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891
    摘要 ( 242 )   HTML ( 2 )   PDF (3429KB) ( 2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研究液氮的灭火特性,提出基于Fluent软件的地下管廊液氮灭火数值模仿方法,并研究其适用性。首先,搭建缩尺寸地下管廊液氮灭火试验平台,通过改变注氮方向和注氮距离,开展地下管廊液氮灭火试验,以便得到数值模拟所需的输入参数和验证数据;然后,确定基于Fluent软件的数值模拟方法,用该方法开展与试验同工况的数值模拟,并对比二者结果。研究表明:该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管廊顶棚不同位置处温度的变化趋势与试验一致,误差最低约为4.7%;管廊底部 O2 体积分数的模拟效果与注氮距离有关,注氮距离越近,模拟效果越好,误差最低为0.3%,最高为15.3%。

    面向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的驾驶场景评价*
    罗崎瑞, 张道文, 周华, 庞劭荣, 李哓艳, 王朝健
    2022, 32(8):  140-14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768
    摘要 ( 294 )   HTML ( 9 )   PDF (6972KB) ( 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智能汽车对驾驶场景的感知能力直接影响到车辆的预期功能安全。为准确可靠地从感知层面进行场景评价,提出一种新的驾驶场景评价方法,该方法运用模糊推理,在分析场景和场景要素的基础上,首先,从驾驶人感知层面进行场景的模糊感知判断,建立场景模糊等级,利用模糊关系,建立场景要素间的联系;然后,按照决策函数计算场景的评价值;最后,验证该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综合考虑驾驶人对场景的感知,更全面地认识场景,在场景评价应用方面具有可行性。

    DS理论-贝叶斯网络下的煤矿通风系统风险评估*
    李金蓉, 杨玉中
    2022, 32(8):  146-15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633
    摘要 ( 335 )   HTML ( 3 )   PDF (4864KB) ( 20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估煤矿通风系统风险等级并确定敏感指标,首先基于通风系统的特点及相关文献标准,从"人、机、环、管"4个角度,选取16个主要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可有效融合信息的DS理论-贝叶斯网络模型,以构建煤矿通风系统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以河南某煤矿的实际调研数据为例,计算指标权重和风险概率,进行风险推理和敏感性分析,得到该矿通风系统风险等级和敏感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煤矿通风系统的风险等级为一般,敏感指标为通风巷道失修率、回风段阻力占比、人员平均工龄和主要通风机效率。

    公共安全
    社会网络嵌入居民应急知识传播效率研究*
    钱洪伟, 李信, 李希腾, 王岩
    2022, 32(8):  154-16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2806
    摘要 ( 194 )   HTML ( 1 )   PDF (4354KB) ( 1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应急知识在人际间的传播效率,采用问卷调查法、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并运用Ucinet6.645软件,从人际传播视角,分析农村居民在应急知识传播网络的密度和节点的点度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研究其应急知识传播效率和网络结构。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应急知识传播网络稀疏,人际间的应急知识传播意识有待提高;网络中对他人影响力大的居民,对应急知识传播网络起着重要作用,借助关键居民可促进应急文化传播。

    城轨网络站点重要度评估与级联失效抗毁性分析*
    杨景峰, 朱大鹏, 赵瑞琳
    2022, 32(8):  161-16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148
    摘要 ( 300 )   HTML ( 5 )   PDF (6256KB) ( 34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URTN)在突发事件下的稳定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URTN的拓扑特性和抗毁性。首先,采用Space L方法,构建北京、上海、深圳3大URTN的拓扑结构模型,对比分析URTN的拓扑特性;然后,结合站点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建立重要性综合评价指标,挖掘URTN的关键站点;最后,建立URTN级联失效模型,设计级联失效仿真算法,定量分析不同攻击策略下URTN级联失效抗毁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有级联失效情况,相比蓄意攻击,URTN面对随机攻击时更具抗毁性;级联失效情况下考虑站点负载重分配的URTN更具脆弱性;重要站点失效导致的级联失效对网络的影响范围更广,对网络的整体破坏程度更大。

    防灾减灾技术与工程
    台风特征参数对灾害链概率计算的影响分析*
    余强, 黄逸橙, 沙策
    2022, 32(8):  168-17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0852
    摘要 ( 184 )   HTML ( 6 )   PDF (12577KB) ( 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精准预测台风特征参数对灾害链内各灾害的影响概率,从台风灾害链的构建入手,运用非平衡样本处理算法,结合事故树理论,构建台风灾害链概率计算模型,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不同灾害之间的影响进行加权,利用关系矩阵得出不同灾害之间的影响概率,并由计算模型得出具体灾害出现的概率。结果表明:台风特征参数的变化会带来灾害链中原生灾害以及次生灾害计算概率值的变化;台风风力等级越高,对原生灾害概率的影响往往越大于对次级灾害概率的影响;台风轨迹变化主要影响灾害出现的种类,计算结果显示,台风路径越朝向内陆地区则灾害出现的种类就越多;台风叠加数量的增多会显著增加模型计算灾害概率的迭代步数。

    地震及次生突发灾害下公路桥梁网络韧性评估*
    刘振亮, 苑溦, 李素超
    2022, 32(8):  176-18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457
    摘要 ( 243 )   HTML ( 9 )   PDF (14428KB) ( 9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地震作用和地震引发的次生突发灾害(EISE)对公路桥梁网络韧性的影响,首先,提出综合考虑区域地震危险性、EISE特性、桥梁易损性和交通流特性等因素的公路桥梁网络韧性分析方法;然后,分析EISE的响应机制,建立EISE对公路桥梁网络影响的模型,并发展地震及EISE作用下公路桥梁网络功能状态分析方法;最后,建立公路桥梁网络应对地震及EISE韧性评估指标,通过美国旧金山部分公路桥梁网络在地震及EISE作用下的韧性评估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单体桥梁相比,桥梁网络性能受地震动和EISE的相互作用,不仅受地震强度的影响,还受到地震位置的影响。所提方法能够合理评估桥梁网络应对地震EISE韧性。

    应急技术与管理
    基于CNKI和CiteSpace的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云小鹏
    2022, 32(8):  185-19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2304
    摘要 ( 373 )   HTML ( 7 )   PDF (6722KB) ( 59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明确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和文献计量的方法,运用中国知网(CNKI)已有文献数据和CiteSpace软件,定量分析国内应急管理研究的发文时间、发文期刊、发文作者、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等特征,从关键词主题路径知识图谱、关键词聚类、突现词提取等方面,揭示应急管理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应急管理研究已形成稳定的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且研究机构合作稳定,但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缺少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应急管理研究经历了萌芽—快速发展—研究质量提升3个阶段,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流、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大数据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等是主要研究热点;前沿研究聚焦于大数据、应急决策、智慧城市、应急管理部、国家治理、韧性城市。

    应急封井装置导向下放系统结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朱敬宇, 陈国明, 刘康, 赵一培
    2022, 32(8):  194-20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678
    摘要 ( 211 )   HTML ( 0 )   PDF (3064KB) ( 26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深水应急封井装置下放过程存在的横向偏移大、难以对中下放的问题,提出基于导向系统下放的作业方式;利用OrcaFlex非线性时域有限元软件,建立平台-导向架-应急封井装置系统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探究导向下放系统的结构动态响应特性,分析海面流速、方向、装置质量等参数对系统下放作业过程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整个下放过程中导向系统最大横向偏移为3.68 m, 封井装置的转角小于1°,验证导向系统对下放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并且经过校核的导向系统,其结构强度满足安全作业要求;海面流速和封井装置的质量对下放钻杆的应力影响显著,而海流方向对飞溅区导向架接触力影响较大,但均不会影响封井装置的顺利下放。

    职业卫生
    多因子修正的补货作业负荷评估模型及仿真研究*
    陈昌华, 许帅帅, 蒋玉香, 杨小杰, 熊光辉
    2022, 32(8):  201-20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2.08.1308
    摘要 ( 184 )   HTML ( 0 )   PDF (4724KB) ( 1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工作负荷评估的准确性,预防补货作业人员因疲劳引发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WMSDs),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消耗模型的多因子修正工作负荷评估方法。将补货作业分解为搬运作业循环、开箱活动和上货作业循环,构建适用于补货作业的能量消耗模型;以能量消耗和作业时间为主衡量指标,引入耗氧量、作业姿势和下背部受力等工效学指标为修正因子,建立补货作业负荷评估模型;结合Jack数字人仿真进行评估,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仅考虑能量消耗和作业时间的工作负荷评估,多工效学因素能够对评估结果起到修正作用,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有助于预防补货作业过程中的WMSDs;不同补货上架商品数量对能量消耗和工作负荷具有显著影响。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