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4-28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雨洪灾害情境下城市韧性评估模型
    陈长坤, 陈以琴, 施波, 徐童
    2018, 28(4):  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01
    摘要 ( 546 )   PDF (1466KB) ( 9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定量评估城市应对雨洪灾害的能力,建立基于韧性理论并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评估模型。从城市韧性的抵抗力、恢复力和适应力3大属性出发,建立雨洪灾害情境下城市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Kullback-Leibler公式改进后的TOPSIS法,构建城市韧性KL-TOPSIS综合评估计算模型;并以武汉市2009—2015年相关数据为例,利用该模型评估分析武汉市雨洪灾害情境下的城市韧性。结果表明:用该模型能够分析出某段时间内城市韧性水平、抵抗力、适应力和恢复力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对其加以比较分析,进而找出城市应对雨洪灾害时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强韧建议。
    安全社会科学
    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若干问题的建议
    傅贵, 贾清淞, 许素睿
    2018, 28(4):  7-1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02
    摘要 ( 298 )   PDF (1320KB) ( 8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清楚地辨识事故原因,主要利用枚举分析法(MECE)中独立与穷尽的思想,检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简称《规则》)对事故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定义与分类的科学性。从分类的独立穷尽、规则的适用范围、所应用的事故致因理论来源等多角度论述《规则》中事故原因分类的缺点;引入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进一步讨论以岗位划分事故原因的弊端,并重新定义不安全动作与不安全物态;应用新的定义将《规则》中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项重新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定义与分类包含了《规则》中提到的所有原因,并能将其分散和定位到24Model中的各个层面或阶段。
    安全人体学
    基于脑电信号模糊熵的驾驶疲劳检测分析
    胡剑锋, 王涛涛
    2018, 28(4):  13-1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03
    摘要 ( 251 )   PDF (1996KB) ( 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因驾驶疲劳导致的交通安全事故,提出基于脑电(EEG)信号模糊熵(FE)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开展在驾驶仿真模拟试验,采集28名被试模拟正常驾驶和疲劳驾驶的EEG信号;基于2种驾驶状态的EEG信号计算出FE值;运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和K近邻(KNN)等4种分类器检测驾驶疲劳状态;利用多种性能指标及被试工作特征曲线(ROC)对驾驶疲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疲劳驾驶状态下的EEG信号的FE值明显高于较正常驾驶状态下的值;4种分类器均可有效检测驾驶疲劳,其中K近邻的平均准确率达97.4%;基于EEG信号模糊熵的驾驶疲劳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驾驶人弯道安全行车特性研究
    吴付威, 付锐, 王鑫, 王畅
    2018, 28(4):  19-2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04
    摘要 ( 234 )   PDF (2219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在弯道路段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安全驾驶特性,招募30名驾驶人开展模拟驾驶试验。利用DLab驾驶人因记录分析系统采集弯道行驶过程中驾驶人的车辆操作数据,用faceLAB5非接触式眼动仪同步采集驾驶人的眼动数据,探讨弯道半径对驾驶人视觉及操作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驾驶人的视线主要集中在[-10°,10°],水平视角均值与弯道半径成二次函数关系,并随着弯道半径增大驾驶人的水平视线向右偏移;在操作模式方面,转向盘转角与弯道半径成负相关,车辆横向位置与弯道半径的关系不明显。驾驶人弯道行车时需要及时关注弯道一侧的交通信息,并同时操纵车辆沿弯道轨迹行驶。
    安全系统学
    基于PSO-ELM-Boosting模型的底板破坏深度预测
    邵良杉, 周玉
    2018, 28(4):  24-2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05
    摘要 ( 159 )   PDF (1543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预测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在分析底板破坏深度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评判指标;以经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输入权值和隐层阈值的极限学习机(ELM)为基预测器,以Boosting算法为集成学习框架,构建基于PSO-ELM-Boosting的底板破坏深度强预测模型;比较不同ELM隐层节点与基预测器个数组合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2次筛选确定二者的最优组合,并控制样本权值避免发生“权值扩充”现象;选取64组底板破坏深度实测数据为试验样本,对比分析PSO-ELM-Boosting模型与其他集成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率。结果表明:PSO-ELM-Boosting模型具有更好的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4.54%)、均方误差(0.4292m2)和拟合优度(0.9565),验证了PSO-ELM-Boosting模型的有效性。
    场景对驾驶人危险辨识能力评估结果的影响
    吴初娜, 曾诚
    2018, 28(4):  30-3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06
    摘要 ( 179 )   PDF (1585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用驾驶人危险辨识能力评估系统得到的评估结果的信效度,探讨评估场景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首先,分析各类评估系统中评估场景的异同点;其次,由于评估场景一般为危险情境,通过对危险定义与类型、危险风险度的系统梳理,探讨危险情境对评估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动静态场景的优缺点,探讨场景展现形式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危险情境的主观和客观风险度的一致性越高,评估结果的信效度越好;动静态场景各有利弊,静态场景能有效避免评估结果的模糊性和驾驶人的疲劳厌烦效应,动态场景更利于理解危险情境,同时更贴近驾驶人实际驾驶时的危险辨识工作机制。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粒径对褐煤自燃阶段临界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晓明, 吴琦, 张河猛, 王永军, 佐佐木久郎
    2018, 28(4):  36-4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07
    摘要 ( 239 )   PDF (1560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褐煤在堆积状态下的自然发火特性,开展实验室试验,基于Frank-Kamenetskii理论,采用开放式恒温加热方法,将6种不同粒径的褐煤煤样分别放入5、10和15cm等尺寸的立方体网篮,组成18个自然堆积状态的煤堆,并置于不同的恒温条件下,研究煤堆的升温过程,探讨粒径对煤氧化过程中自燃阶段临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堆的升温过程可分为初始升温、缓慢升温、快速升温和自燃(或温度回落)4个阶段;在煤堆体积相同时,煤样粒径的减小会使自燃阶段临界温度降低,随着煤堆体积的增大,粒径影响逐渐减弱直至可被忽略。
    仓储环境对皮棉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
    卓萍, 倪照鹏, 李向梅, 李强, 闫克勤
    2018, 28(4):  42-4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08
    摘要 ( 148 )   PDF (3275KB) ( 3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防范皮棉仓库火灾事故,采用燃烧热释放速率试验方法,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皮棉仓库的储存时间、温湿度环境、外加水等因素对较大密度皮棉试样燃烧特性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皮棉仓库安全管理建议。研究表明:储存时间越长,皮棉试样点燃时间越短,燃烧热释放速率越大,火灾危险性越高,应按照储存时间分开存放棉包;高温高湿环境下,皮棉棉包更易燃烧,火灾蔓延速度更快,应在夏季加强皮棉仓库的环境监控管理,适当采取降温和通风措施;用水扑救皮棉堆垛火灾只能起到降温作用,难以终止燃烧,皮棉仓库火灾扑救时应增加物理隔绝灭火的方式。
    煤堆水平阴燃传播特性试验研究
    亓冠圣, 李敏, 杨虎胜, 王德明, 马李洋
    2018, 28(4):  47-5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09
    摘要 ( 180 )   PDF (2737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封闭火区阴燃煤堆的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过程,开展煤堆水平阴燃传播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前向阴燃燃烧过程中存在70~80℃区间内的温度平台现象,反向阴燃燃烧过程中不存在这种平台现象。反向阴燃的最高温度远高于前向阴燃。水平前向阴燃中,热解前沿与氧化前沿在初始阶段未发生明显分离,在一定时间后会逐渐分开。在水平反向阴燃中,热解前沿与氧化前沿从点燃开始即发生明显分离。
    玉米淀粉粒径对其粉尘云着火特性的影响
    谢恬, 陈先锋, 张洪铭, 黄楚原, 唐文文, 周洪文
    2018, 28(4):  53-5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0
    摘要 ( 291 )   PDF (1878KB) ( 2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的着火机制和燃烧行为,分别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和粉尘云着火传播试验平台试验研究5种不同粒径的玉米淀粉粉尘云着火特性,观察粒径对粉尘云着火特征温度、着火特征指数和着火延迟时间等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粉尘粒径的减小,玉米淀粉的着火特征温度值均有所减小,着火特性指数越大,小粒径范围的玉米淀粉粉尘云更容易着火点燃;着火延迟时间与玉米淀粉粒径间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粉尘粒径越小,玉米淀粉粉尘云着火所需时间越短。
    基于TOPSIS法的桥梁火灾韧性评估模型
    王晓翠, 张礼敬, 陶刚, 王祥
    2018, 28(4):  59-6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1
    摘要 ( 229 )   PDF (1726KB)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控制桥梁火灾事故风险,基于韧性理论的内涵和特点,提出桥梁火灾韧性概念,并建立桥梁火灾韧性模型。考虑桥梁自身、周边环境、相关人员等因素,构建桥梁火灾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逼近理想解法(TOPSIS)评估桥梁火灾韧性。以泰州大桥为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应用该方法评估北接线、主桥、扬中接线、夹江桥和南接线等5个桥段的火灾韧性,并将评估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对比。结果表明:夹江桥的火灾韧性等级为III级,南北接线及扬中接线为II级,主桥为I级。则夹江桥的火灾韧性最高,南北接线及扬中接线次之,主桥的火灾韧性最差;基于TOPSIS法的桥梁火灾韧性评估模型对桥梁火灾韧性的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掘进机扰动下超前支架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谢苗, 李晓婧, 刘治翔, 王鹏飞, 李玉岐
    2018, 28(4):  65-7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2
    摘要 ( 149 )   PDF (4167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掘进机扰动作用下超前支架动态响应特性,基于块系覆岩理论,构造超前支架-顶板耦合动力学模型,根据截齿截割阻力经验公式和牵引阻力经验公式推导截割头竖向受力公式,将其作为掘进机扰动激励,进行超前支架扰动作用下支架动态响应仿真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超前支架-顶板接触刚度与超前支架支护刚度分别增加到2.5×106kg/s2时,超前支架与顶板的位移幅值分别减小了66.78%和54.73%、58.91%和63.78%;当接触刚度增大至临界值1.5×106kg/s2后,其对顶板位移变化量抑制作用减小。结果说明增加接触刚度或支护刚度均可减小掘进机扰动对超前支架的影响;当接触刚度达到某一临界值,顶板下沉量将趋于稳定。
    人机交互型VDT持续作业自适应工间休息制度
    廖斌, 冯海芹, 罗俊浩, 滕卉敏, 王泰鑫
    2018, 28(4):  72-7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3
    摘要 ( 233 )   PDF (1550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人机交互型视觉显示终端(VDT)持续作业的绩效和可靠性,利用试验方法,研究工间休息制度。通过作业特征分析,设计作业疲劳评价指标体系和心算试验;应用模糊统计方法,结合最小模糊熵原理,确定并优化疲劳模糊子集在时间论域上的隶属函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绩效时间拐点的作业疲劳值,结合任务难度相对系数确定绩效时间拐点的作业总负荷值;最后通过对比试验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能有效测评作业疲劳,作业者仅需主观评价任务难度相对系数就能自主决策是否进入工间休息,方法操作简单,对作业干扰小。
    拉力作业肌肉疲劳研究进展及展望
    易灿南, 胡鸿, 李开伟, 唐范, 左华丽
    2018, 28(4):  78-8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4
    摘要 ( 206 )   PDF (1660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全面了解人工物料搬运(MMH)中拉力作业肌肉疲劳研究现状,深入分析作业过程肌肉疲劳特征,预防肌肉骨骼系统疾患(MSDs),在检索国内外MMH拉力作业肌肉疲劳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5种基本研究方法,并将MMH拉力作业按照工作任务类型和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综述其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及研究结论。最后,评述拉力作业肌肉疲劳现有研究结果,并结合其他作业任务的肌肉疲劳研究成果,展望5个拉力作业肌肉疲劳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现有拉力作业肌肉疲劳研究主要包括静态作业研究和动态作业研究2个方面,且由静态作业研究向动态作业研究转变;同时采用几种研究方法以全面揭示作业过程肌肉疲劳问题;动态以及间歇作业肌肉疲劳特征、发展规律和预测建模方面的研究较少,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维修保障策略对持续安全发展影响的研究
    陈芳, 韩适朔, 郭娜
    2018, 28(4):  85-9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5
    摘要 ( 168 )   PDF (1651KB) ( 3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航空公司维修部门维修保障能力与发展的矛盾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对维修部门的主要业务进行系统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持续安全发展与维修保障策略的关系模型;利用Vensim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维修人员排班任务量、维修人员招聘通过率、维修人员晋升通过率、航材订购计划审批通过率和工具设备引进率通过率等变量,对不安全事件数量和维修保障架次的影响。结果表明:关注正点水平的策略,能够大幅提高维修保障架次,但会造成不安全事件数量的增加;关注维修质量的策略,虽使不安全事件数量下降,但会减缓航空公司的发展;协调发展的策略既能保证飞机的维修安全,又能保障航空公司的持续发展。
    基于阶跃响应法的管制员工作启动安全绩效研究
    李敬强, 李康, 李灏, 赵宁
    2018, 28(4):  91-9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6
    摘要 ( 156 )   PDF (2310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管制员工作启动阶段的安全绩效特征,建立管制员工作阶跃响应模型;根据阶跃响应类型,确定不同阻尼比下的时域性能指标,然后采集20名管制员连续20min划消试验的数据,通过Matlab软件计算管制员启动过程中的阻尼比及其时域性能指标。研究表明:根据阻尼比可将管制员启动类型分为振荡惯性启动(0<ζ<1)与单调惯性启动(ζ>1),管制员响应时间与其启动速率成反比。基于阶跃响应曲线的参数可用来有效鉴定管制员启动类型与启动速率等绩效特征。
    基于GRA-SPA耦合模型的煤矿充填系统稳定性评判
    史俊伟, 陈章良, 吴昌友, 沈盈盈
    2018, 28(4):  97-10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7
    摘要 ( 166 )   PDF (1493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煤矿充填系统运行安全事故,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和集对分析法(SPA),研究煤矿充填系统稳定性。首先,建立充填系统稳定性评判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构建GRA-SPA耦合评判模型,通过将评价集与指标集建立集对、计算其绝对关联度及综合联系度来确定评价对象等级,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最后,以某矿充填系统为例,用所建模型评判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矿充填系统稳定性等级为较稳定,且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但不明显,仍需引起重视。该模型能够将充填系统各指标因子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通过联系度系数定量化,得到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评判结论,为煤矿充填开采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投影寻踪在棉纺织作业环境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张炜佶, 卫飞, 周睿, 王淑云
    2018, 28(4):  103-10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8
    摘要 ( 160 )   PDF (1428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预防棉纺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件或职业病,利用投影寻踪研究棉纺织企业作业环境综合风险。通过对棉纺织企业作业环境特点及危害的实际调查,选取噪声、粉尘、微气候和照明等4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棉纺织企业作业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投影寻踪和遗传算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棉纺织企业作业环境风险评估模型;用该模型综合评价中南地区某棉纺织企业生产车间作业环境风险。研究表明:该企业前纺车间属轻度危害作业,细纱车间属中度危害作业;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多因素棉纺织作业环境风险评估。
    基于RVM的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安全预警模型
    刘名强, 李英攀, 王芳, 陈晓, 李瑞格, 李晓喆
    2018, 28(4):  109-11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19
    摘要 ( 201 )   PDF (1744KB) ( 4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准确判断吊装作业安全状况,建立基于相关向量机(RVM)的预警模型。根据装配式建筑吊装作业特点,对比传统施工模式,分析致使吊装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按人-机-料-法-环(4M1E)5要素确定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粗糙集(RS)属性约简算法确定模型安全预警因子;选用混合核函数构建RVM预警模型,并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寻优确定核参数,给出计算方法及模型流程;以华中地区5个项目的相关数据完成模型学习训练和预警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判定正确率为94%、平均相对误差为3.667%,预警分析效果良好,较其他3种机器学习方法泛化拟合能力更强、效率更高。
    页岩气压裂井下工况多步预测方法研究
    胡瑾秋, 田斯赟, 万芳杏
    2018, 28(4):  115-12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0
    摘要 ( 174 )   PDF (2148KB) ( 3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页岩气压裂井下工况预测,及时预控异常工况,基于粒子滤波(PF)算法与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提出优化的局部加权线性回归(LWLR)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以ARMA模型与PF算法构建PF_ARMA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井口压力的变化,再将预测效果作为优化LWLR模型参数的依据,得到最优压力参数的LWLR模型,最后以某段页岩气压裂压力数据为例,比较优化的LWLR模型与传统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优化的LWLR模型预测精度有所提高,并且更能准确描述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幅度。
    构造煤电位电极系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刘勇, 崔洪庆, 袁东升
    2018, 28(4):  122-12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1
    摘要 ( 155 )   PDF (1694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用电位电极系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准确性,建立构造煤居中的水平3层含构造煤岩层模型,并将其划分为4种岩层结构类型和4种电阻率关系类型;在给定钻孔和泥浆侵入带参数下,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对4种电阻率关系类型对应的含构造煤岩层模型进行电位电极系测井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曲线中构造煤的响应特征;最后,对桃山矿93煤层多组测井曲线进行构造煤判识。研究表明:含构造煤岩层模型电位电极系测井曲线呈波峰、波谷、上台阶和下台阶等4种基本形态;曲线上凹弧的拐点为极大视电阻率点时可作为构造煤分界点的参考点,且误差小于1/2电极距。
    单轴压缩煤岩破裂电荷尺寸效应试验研究
    王亚林, 潘一山, 马箫, 朱小景, 罗浩
    2018, 28(4):  128-13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2
    摘要 ( 194 )   PDF (2071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尺寸煤岩裂隙发生发展差异性,在单轴压缩条件下,采用电荷感应技术研究煤岩破裂电荷信号和煤岩尺寸的关系,得出单轴压缩煤岩破裂电荷尺寸效应。结果表明:单轴压缩条件下,单位体积电荷量随体积以幂函数关系增长;单位面积电荷量随面积以幂函数关系增长;单轴压缩煤岩破裂电荷的尺寸效应源于煤岩的非均匀性;大体积或大面积煤岩含有原生裂隙和大裂隙的数量越多,煤岩就越不均匀,原生裂隙的扩展和新生裂隙的产生、扩展概率也就越大,因而产生静电荷量越大。
    过氧乙酸叔丁酯热解特性分析及相容性研究
    沈赛丽, 蒋军成, 张文兴, 倪磊, 邹梦雅
    2018, 28(4):  133-13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3
    摘要 ( 309 )   PDF (1839KB) ( 3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过氧乙酸叔丁酯(TBPA)的热解危险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绝热量热仪(Phi-TECII)和气质联用仪(GC/MS),试验研究TBPA的热解特性以及酸碱与TBPA的相容性,分析TBPA热解产物,并推测可能的热解路径;根据Starink法和速率常数法确定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推算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为24h时所对应的温度θd24;结果显示,绝热条件下TBPA起始放热温度为83.0℃,绝热温升为214.5℃,θd24为63.46℃。研究表明:TBPA混合H2SO4溶液后,混合物热解起始放热温度降低,反应更为剧烈,而NaOH溶液对TBPA的热解危险程度影响不大,必须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温度及储运温度,并应在合成工艺中优先选择NaOH作为反应物,尤其需要注意酸性物质对TBPA热解的影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不确定性条件下煤尘职业健康损害评价方法及应用
    佟瑞鹏, 程蒙召, 马晓飞, 许素睿
    2018, 28(4):  139-14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4
    摘要 ( 183 )   PDF (1565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更为合理的煤尘健康损害评价结果,并辨识对健康损害影响较大的因素,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和传统的确定性健康损害评价方法,构建煤尘通过吸入途径的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运用该模型定量评估某煤矿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锚喷作业点和转载点等4个工作面煤尘的健康损害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矿各工作面煤尘健康损害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掘进工作面煤尘职业健康损害最大,采煤工作面和锚喷作业点次之,转载点煤尘职业健康损害最小;在与煤尘健康损害相关的各参数中,暴露周期、暴露时间、呼吸速率和煤尘浓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该优化模型对解决煤尘职业健康损害评价中不确定性问题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安全社会工程
    地铁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标准动态测算研究
    陈伟, 杨主张, 容思思, 付红阳
    2018, 28(4):  145-15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5
    摘要 ( 265 )   PDF (1378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解决目前地铁工程中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标准指导效用滞后问题,在数据时效性约束下研究该费率的实时测算。在界定地铁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内涵的基础上,将其按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精细化分析,进而统计并预测其费用投入以作为费率测算分子;构建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模型,用其预测竣工结算造价,从中提取计费基数作为费率测算分母;最终形成地铁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标准的动态测算方法;选取武汉地区在建样本项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用动态测算方法测算的费率,能够反映实时环境下的地铁工程对安全文明施工费的需求。
    个体死亡对施工安全事故学习的影响路径分析
    张羽, 卞晓莉, 刘红勇
    2018, 28(4):  151-15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6
    摘要 ( 170 )   PDF (1640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事故知识获取的效率,考虑安全事故中个体可能死亡的固有特点,将幸存者拥的有信息和调查组层级纳入事故学习模型中,同时引入事故特征和其他信息来源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个体死亡对事故学习影响机制概念模型,并通过78份施工事故调查报告采集数据,运用路径分析法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幸存者拥有的信息对还原事故过程和确定事故直接原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同时存在“死亡悖论”;调查组层级的影响总体不显著;持续时间短和作业空间开阔的事故特征及其他信息来源会对上述关系产生调节作用;应细化见证者访谈手册,在隐蔽空间推广使用监控设备,公开全部事故资料及建立调查组层级动态调整机制。
    公共安全
    基于耗散结构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态势判别模型
    常志朋, 张增国, 张涛, 徐浩越
    2018, 28(4):  157-16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7
    摘要 ( 177 )   PDF (1544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政府对重大决策社会风险的治理能力,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社会风险态势识别模型。首先,利用社会系统熵增累积量和熵流累积量构建社会风险态势判别函数,根据布鲁塞尔器及其转义给出风险态势判别规则;然后,针对风险因素间存在非线性交互作用,提出利用模糊测度和Choquet积分计算社会系统在各时间节点的熵增和熵流,并开发熵增累积量和熵流累积量计算方法;最后,以某市PX项目决策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大熵流累积量,减小熵增累积量,有助于减小社会风险,使危险状态转化为安全状态。
    基于FMEA与ELECTRE-III的CTCS-3风险评估研究
    牟能冶, 邱忠权
    2018, 28(4):  163-16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8
    摘要 ( 170 )   PDF (1398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3(CTCS-3)的可靠性,建立一个种新的基于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与消去与转换法-III(ELECTRE-III)的风险评估模型。首先利用直觉模糊数(IFNs)刻画不确定评估信息,利用ELECTRE-III构造不同潜在失效模式(PFMs)间的级别高于关系,进而将PFMs的风险水平排序;然后进行案例分析,并与传统FMEA方法、加权平均集结算子、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VIKOR)、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等方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FMEA与ELECTRE-III的CTCS-3的安全评估模型的稳健性较强,并能有效克服指标间异质性的影响。
    公路边坡地震失稳规模模糊综合统计评估
    刘阳, 向波, 张建经, 闫孔明, 廖蔚茗
    2018, 28(4):  169-17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29
    摘要 ( 157 )   PDF (1702KB) ( 3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对失稳规模很少提及,且常用于危险性评估的模糊综合决策方法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开发一种公路边坡地震失稳规模的模糊综合统计评估方法。基于模糊统计原理,以汶川地震震后调查资料中记载的408个失稳公路边坡为样本,将评估方法各指标的取值范围划分为若干区间,在每个区间分别进行模糊统计,并对模糊统计结果进行曲线拟合,以得到各指标对失稳规模的区间隶属度。然后利用模糊综合决策方法,根据观测值判断失稳规模等级。利用所开发的评估方法评估其他45处公路边坡地震失稳规模,得到的评估结果的准确率为88.6%,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由于没有其他矫正过程,且边坡样本数量相对较少,该方法的准确率尚有提升空间。
    库区水上应急救助设施选址多目标优化模型
    张进峰, 何芸枫, 吴小红, 刘永森
    2018, 28(4):  175-18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30
    摘要 ( 162 )   PDF (4174KB) ( 3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库区水域应急救助设施选址决策的科学性,在深入分析应急救助设施最优选址问题的基础上,引入应急需求点的安全风险权重系数,以应急救助点覆盖半径为约束条件,建立以公平性、时效性和可靠性为核心的应急救助设施选址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MOPSO)进行模型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集,运用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算法(TOPSIS)在Pareto最优解集中权衡筛选出最佳折衷选址方案;将所建模型应用于某库区水上应急救助设施选址问题。结果表明:模型的非劣解能够充分反映选址实例中的公平性、时效性和可靠性间的悖反关系;用MOPSO和TOPSIS算法,能有效求得选址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最优折衷解。
    滑雪场突发事件多点多类救援资源调度模型
    牛萌, 张子恺, 李景圣, 齐航, 景慧, 王阿川
    2018, 28(4):  182-18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04.031
    摘要 ( 129 )   PDF (1326KB) ( 2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在滑雪场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合理有效地调度多类资源进行多点救援,首先,利用目标规划法,建立考虑紧急程度、救援时间为固定值的多点多类救援资源调度模型;其次,在该模型基础上,建立救援时间为区间数的多点多类救援资源调度模型;最后,设计求解算法求解最优资源调度方案,并通过算例分析说明所建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多事故点和多类资源的应急调度方案,因引入事故点紧急程度以及区间数形式的救援时间,能够克服调度的盲目性,优化救援方案并降低总体损失。
    书评
    高职院校网络安全体系构建——评《网络安全进阶笔记》
    黄永松
    2018, 28(4):  190-190. 
    摘要 ( 80 )   PDF (1585KB)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