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ISSN 1003-3033 CN 11-2865/X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栏目介绍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投稿指南
出版伦理·规范
期刊征订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8卷 第S2期 刊出日期:2018-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气温持续升高对青藏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研究
*
孟超, 韩龙武, 赵相卿, 戴路生, 秦宏, 马哲
2018, 28(S2): 1-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01
摘要
(
291
)
PDF
(1674KB)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球升温的背景下,为确保跨越多年冻土区的青藏铁路安全运营,收集青藏铁路沿线的气候变化资料,调查铁路路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合对路基、桥梁和涵洞等方面的病变,提出确保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的稳定性对策。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加导致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设置排水沟、保温盲沟、坡脚增设土护道以及封堵道床、涵洞路基体空洞等措施可防止积水对建筑物造成冻胀作用,预防多年冻土造成的热侵蚀;增设热棒、坡脚增设土护道加保温板、坡面采用片(碎)石护坡、遮阳板、植草等坡面热防护措施可冷却路基,保护多年冻土。
青藏铁路沿线填土路基下多年冻土的演化规律
*
韩龙武, 杨印海, 戴路生, 张芳, 程佳
2018, 28(S2): 6-1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02
摘要
(
287
)
PDF
(2282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目前处于退化状态,冻土退化将会对线路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收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冻土上限的观测数据,并比较2007年和2015年的数据,分析填土路基断面冻土上限特征,探讨减缓路基工程变形的工程措施。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填土路基人为上限有所抬升;由于线路存在左右侧阴阳坡的差异,致使两侧路肩以下人为上限形态差异性更加明显,并且冻土升温退化显著;对于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在工程边坡铺设碎石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引起的多年冻土退化导致的路基工程变形问题。
安全社会科学
中美铁路安全法规制度比较及借鉴
*
王志刚
2018, 28(S2): 11-16.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03
摘要
(
461
)
PDF
(1513KB)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健全完善我国铁路安全法规制度,以适应铁路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发挥其对铁路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应用比较安全法学方法,从法规制度的体系、内容、效力等方面,比较分析中美铁路安全法规制度。结果表明:中美铁路安全法规制度各具特点,我国铁路可以在加大铁路安全立法,增加法律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定期修订、完善现行法规制度内容,控制安全成本,科学界定处罚的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借鉴美国经验。
铁路法规标准数据库系统设计研究
*
郭晓毅
2018, 28(S2): 17-2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04
摘要
(
221
)
PDF
(3851KB)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铁路安全监管效率和质量,设计一个铁路法规标准数据库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交互层和用户层等6个层次;该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网络化、数据库等技术,完成铁路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和国外法规标准的信息共享和统一动态管理、对比分析,实现多方式、多维度全文检索与查看,法规标准动态维护更新,法规标准统计分析,生成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事故调查标准手册,信息同步、共享推送和动态发布等。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法规标准数据库系统可用于监管履职,并且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标准实施、监督及评估机制,保证重要标准的宣贯,提升标准实施效果。
高速铁路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立法对策
*
杨丹, 亐道远
2018, 28(S2): 24-2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05
摘要
(
303
)
PDF
(1585KB) (
5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高速铁路安全影响机制,针对人、物、技术和环境等复杂因素,采用现状分析、总结和举例等方法,具体分析人的心理、行为和素质,设施设备质量和检修养护,安全技术革新以及路内路外环境保护等因素;从法治化治理角度,针对各种影响因素逐层立法,提出强化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设施设备准入和检修、完善安全技术创新评估机制以及环境巡查制度。
日本高速铁路安全立法经验及启示
*
曹琪伟, 亐道远
2018, 28(S2): 30-3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06
摘要
(
294
)
PDF
(1554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早建设运营高速铁路的国家,其在高速铁路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较为完善,对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立法有重要的借鉴经验和启示。通过介绍日本高速铁路安全立法概况,分析日本高速铁路安全立法的主要内容及特色,提出日本高速铁路安全立法对我国的启示。分析表明:日本以全方位的法律体系为新干线的安全保驾护航,用法律规制人员风险、设备风险和环境风险,具有分类立法、体系完整,配套齐全、合理解释,改革先导、法律紧跟的特点;我国高速铁路安全立法应在持续改善立法、强化事故原因分析、重视改革先导等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安全人体学
轮班工时制度与降低职工疲劳程度有关问题的探究
*
郭晓毅
2018, 28(S2): 36-4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07
摘要
(
617
)
PDF
(1351KB) (
1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防止轮班制职工工作时间超疲劳,是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针对轮班工时制度相关问题,通过研究铁路工作时间和班制的演变以及工时制度有关政策规定,给出铁路不同轮班制职工的实际工作时间标准,探究铁路轮班制职工工时与班制的测定原则和工作事项,举例说明劳动强度的测定与分级,提出保证轮班制工时间歇时间的措施,阐述了轮班制工时的间歇时间对保障安全生产的作用。结果表明:充分利用轮班制工时间歇时间,可有效降低职工疲劳程度,促进安全生产和提高劳动效率;通过改革生产组织、优化劳动组织,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更换先进设备等科学手段,可提高工时利用率,保证间歇时间的落实。
安全系统学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检测
*
汪洋, 王俊刚
2018, 28(S2): 41-4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08
摘要
(
259
)
PDF
(2060KB)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铁路列车运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及时检测并处理列车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传统的铁路列车运行自动化检测手段主要基于机器视觉算法,存在对列车运行的复杂自然场景适应能力差、误报率高等问题。为解决传统方法检测精度较低等问题,模拟多层神经网络传递结构,输入和识别隐患扫描素材,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列车运行安全检测方法;然后以铁路货车异物检测为例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相关算法。结果表明:新检测方法在保证检出率的前提下降低了误报率。
高速铁路故障分类及其影响列车数模型
*
黄平, 彭其渊, 文超, 李忠灿
2018, 28(S2): 46-5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09
摘要
(
321
)
PDF
(3277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准确衡量高速铁路 (HSR)系统故障的影响,对于提高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水平和运营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实际数据,提取故障影响晚点列车运行序列;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根据故障自身及运行图特征将其聚为4个不同类别,利用5类常见分布模型对训练集影响列车数分布进行拟合;以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K-S)检验结果为模型拟合优度的比选依据,建立高速铁路故障影响列车数分布模型。测试集数据对拟合模型校验结果表明:测试数据集分布与拟合的最优模型分布一致,所建模型可以用于高速铁路实时调度指挥过程中故障影响列车数的估计。
火灾条件下液化气体罐车的热响应研究
*
王明, 石剑云, 尹盼盼, 唐波, 梁羽威
2018, 28(S2): 54-5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0
摘要
(
203
)
PDF
(2183KB) (
3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液化气体罐车在火灾条件下的热响应机制,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卧式储罐热响应试验台,并运用Ansys软件构建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加热条件下储罐外壁温度及内部介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趋势一致,均显示储罐在全加热条件下内部介质会形成明显的温度分层,而储罐在底部加热条件下内部介质温度基本均匀。由分析计算得到的温度场与流场发现,2种加热条件下不同的壁面温度分布导致壁面“爬升流”的差异及温度分层的差异。根据试验及计算结果,可推出:当液化气体罐车只受到底部火焰加热时,内部介质不易形成热分层,爆炸前的总能量更高。
编组站作业安全质量控制实践
*
张建平, 李丕得, 赵强, 郭帅
2018, 28(S2): 60-6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1
摘要
(
363
)
PDF
(1592KB) (
5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编组站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大量货车集散点,确保编组站作业安全是确保铁路货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质量环”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编组站作业安全质量形成过程,将其分为设计和标准制定、作业过程、作业结果分析和改进等3个相互联系阶段;以某编组站为例,从安全问题统计、职工学历年龄结构、工资绩效考核、设备技术信息要素、作业过程和结果分析等方面对编组站作业安全质量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预防性控制、过程性控制、结果性控制等3个方面提出编组站作业安全质量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编组站须从预防性控制入手,抓住过程性控制,关注结果性控制,才能最终实现车站的安全稳定、运输畅通。
安全工程技术科学
铁路列车运行冲突检测与消解理论研究综述
*
文超, 杨雄, 黄平, 李忠灿, 唐优华
2018, 28(S2): 66-7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2
摘要
(
265
)
PDF
(1934KB) (
7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列车运行冲突管理问题,提升铁路运输组织效率,基于列车运行冲突基本概念,综述列车运行冲突检测及消解的传统数学模型及数据驱动模型;分析传统数学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研究列车运行冲突与检测问题的趋势。结果表明:传统数学模型大多基于抽象模型和简单假设,较难处理实践中的大尺度复杂问题,这些模型的试验结果与运输生产实践仍有较大差距;智能计算和机器学习数据驱动模型以列车运行实绩为基础,更加贴近运输生产及实践。
安全保护区外铁路电力电缆保护措施研究
*
刘向东, 杨新华, 张斗
2018, 28(S2): 74-7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3
摘要
(
248
)
PDF
(1550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外铁路电力电缆被路外人为破坏多发,危及铁路运输安全,影响铁路运输秩序的情况,采取检查调研、专家咨询、数据统计等方式方法,按照系统安全理论,对涉及铁路电力电缆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管理制度、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不同层面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找出目前线路安全保护区外铁路电力电缆防护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提出了提高铁路电力电缆本身安全、加强铁路电力电缆日常管理、完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可为加强线路安全保护区外铁路电力电缆保护提供参考。
CTCS-3级列控系统功能测试方法分析
*
刘强
2018, 28(S2): 79-8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4
摘要
(
243
)
PDF
(1925KB) (
6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TCS-3级列控系统首次实现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对长大距离范围内时速350 km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控制,由于系统结构复杂,集成度高,沿用既有测试方法已不能满足安全需求。信号系统以前通常的测试方法,是从系统功能中选择一些关键功能编制测试表进行测试,具有随机性,可能无法做到完整性测试。通过分析,提出新的列控系统功能测试方法,即提取列控系统功能特性,规划设计测试案例,并逐项检查列控系统在各种场景、工作模式下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结果。研究表明:新方法降低了测试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试验方式的科学性、试验内容的完整性和试验数据和结论的严密性。
大型养路机械电气系统的安全设计
*
王春梅, 吕昌伟, 范正日, 程伟
2018, 28(S2): 84-8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5
摘要
(
201
)
PDF
(1516KB)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养路机械电气系统的安全设计是工程机械车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提高安全设计的可靠性,从人、机、环3方面分析影响大型养路机械设计安全的因素;从断路器和电线电缆安全选型、电气控制、通信系统、安全联锁控制电路、应急电路的设计等方面,阐述电气系统的安全设计,并剖析产品选型及设计思路。结果表明:安全影响因素中人是主观因素,机和环是客观因素;电气系统安全设计可有效降低故障率,有助于保证大型养路机械的安全运行,利于从源头上把控安全。
卫星遥感技术在铁路沿线环境防护中的应用
*
于胜利, 李茂, 王保江, 肖超, 汪克林
2018, 28(S2): 88-9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6
摘要
(
244
)
PDF
(2689KB) (
9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全面了解铁路沿线环境的安全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铁路沿线环境防护策略,达到提前判断、提前应对铁路安全隐患的目的,以卫星遥感技术为技术手段,将其应用在高速铁路沿线环境防护中,通过遥感摄影、图像比对和互联网处理平台一系列处理过程,判断铁路沿线环境的安全情况;实例应用证明:卫星遥感技术在铁路沿线环境安全监管中能及时发现铁路沿线危害隐患,提前做出隐患发展趋势预判和指导制定针对性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显著优势,是一种保障铁路运营安全的新方法。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晚点特征分析
*
孟子悦, 左忠义, 尹盼盼, 赵天宇, 郭润航
2018, 28(S2): 93-9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7
摘要
(
359
)
PDF
(3316KB) (
4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高速铁路列车准点率,降低高速铁路列车晚点带来的安全隐患,探究高速铁路列车晚点规律,以国内某地区高速铁路沿线4个调度台的列车运行实绩数据为基础,分析其晚点水平、晚点时分分布、增晚分布等晚点指标频率;应用统计学方法—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和R语言编程工具,探究晚点指标的相关性,得出该高速铁路列车晚点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以得出高速铁路列车晚点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可用于降低晚点率,消除安全隐患。
高速铁路故障时空分布及持续时长分布特征研究
*
黄平, 李忠灿, 文超, 彭其渊
2018, 28(S2): 99-10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8
摘要
(
302
)
PDF
(3238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故障的频率特点及持续时长对实现高速铁路 (HSR)故障的预测以及提高实时调度指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我国高速铁路2014—2015年故障发生实际数据,分析多条线路故障发生频率的时空分布特点;将故障根据其致因类型分为7大类别,统计分析每类别故障持续时长,探索各类型故障持续时长的分布特征;利用对数正态分布、韦伯分布以及伽马分布拟合各类型故障持续时长,并通过柯尔莫可洛夫-斯米洛夫 (K-S)检验方法对各模型拟合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故障频率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对数正态分布是拟合度最好的模型,各类故障持续时长均可认为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安全社会工程
高铁快件业务安全监管分析
*
李扬, 赵楠
2018, 28(S2): 105-10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19
摘要
(
244
)
PDF
(1526KB) (
5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铁(CRH)快件是随着中国高铁客运发展而拓展出来的一项新业务,自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对铁路安全也带来更大的压力。为确保高铁运输安全,论述高铁快件业务推出以来出现的问题,根据现场调查,分析其运营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依据安全监管的职责及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高铁快件业务安全监管的建议。结果表明:高铁快递运输存在装卸作业管理比较薄弱、安检查危存在漏洞、结合部管理有待完善等问题,应从提高对高铁快件运输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高铁快件安全监管重点、创新高铁快件安全的监管模式、建立安全风险分析预警机制等方面加强安全监管。
信息+智能技术在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姚军军, 刘利生
2018, 28(S2): 110-11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0
摘要
(
272
)
PDF
(2382KB) (
6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保京雄铁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全面受控,针对前期安全管理现状与工程特点不相适应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智能技术的优点,建立由劳工信息系统、建筑信息化模型(BIM)信息系统、虚拟现实(VR)安全体验馆及邻近铁路防侵入等多个智能监控系统组成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可实现从人员进场、安全方案模拟、安全仿真培训到重点部位监控及时有效的管理,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设立
*
马晋欣, 崔有泉, 王羽杰, 钟智丰
2018, 28(S2): 115-11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1
摘要
(
231
)
PDF
(1368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对保障铁路安全畅通,保护铁路沿线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铁路建设单位和运营部门的走访调查,了解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设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后提出建议措施和优化方案。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设立工作相对滞后,条例规定执行不到位且执行困难等;应进一步探寻标桩设立流程和方式的有效性、适用性,制定标桩设立的最优方案,确保铁路安保区设立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铁路的安全畅通。
新疆管段内高铁车站安检查危改进对策
*
王芳, 郑凯
2018, 28(S2): 119-123.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2
摘要
(
207
)
PDF
(1568KB)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新疆地区安全形势严峻,加强大客流情况下的高铁车站安检查危工作,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点和关键。为此,依照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和监管部门工作要求,通过对乌鲁木齐南站、哈密站和吐鲁番北站等车站的安检查危工作进行检查式和访谈式调研,归纳、总结出新疆管段内高铁车站安检查危工作主要存在着用人机制不健全、设施条件与安检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进而从增强责任心和危机意识、规范安检环节作业标准、加强安检现场盯控、落实后勤保障工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铁路行业运输与安全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
吴华稳
2018, 28(S2): 124-12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3
摘要
(
216
)
PDF
(1564KB)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反映铁路发展规模、结构、效益及分布等情况,提升铁路行业管理质量和水平,结合铁路政企分开改革,在明确其功能定位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发展的需要和统计管理体制的特点,吸收借鉴国内相关运输行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经验,设计包括铁路运输业、铁路安全、工程建设、铁路设备在内的统计体系的框架,研究成果可为制定铁路行业发展政策,加强对铁路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接触网技术管理体系研究
*
刘磊
2018, 28(S2): 129-13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4
摘要
(
310
)
PDF
(2826KB)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铁路接触网安全运行水平,基于我国铁路接触网技术管理体系现状,分析我国铁路接触网系统技术管理层、设计层、施工层、认证层、验收运营层等技术管理层级;从标准、质量、组织、技术等4个方面,提出接触网技术管理体系架构的发展规划。结果表明:统一标准接口、强化质量管理、统筹组织合作及先进技术的运用是接触网技术及管理体系发展的核心内容;深化管理、设计、施工、认证、验收等系统间的相互配合,可提高电气化铁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服务水平的铁路货运价格优化研究
*
刘畅, 左忠义, 尹盼盼, 王菁
2018, 28(S2): 133-137.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5
摘要
(
208
)
PDF
(1544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铁路运输是影响国计民生的主要行业之一,为在保证顾客服务水平的前提下,确定铁路货运最优价格,首先,根据生活实际,做出合理简化的假设,对费用和可靠性给以定量描述;然后,以总费用为目标函数,以容量为决策变量,以预先设定的可靠性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并求得最优解;最后,标定参数进行算例分析,并探讨参数对最优容量和最优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清晰地反映随着各参数变动最优解的变化趋势,能较好地体现垄断性行业的行业特性,并得出简洁的、基本合理的结果。
基于3D应急演练的铁路职工安全素质提升研究
*
周平, 裴瑞江, 陈滋顶
2018, 28(S2): 138-142.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6
摘要
(
274
)
PDF
(1948KB) (
5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铁路职工的安全素质,在分析其内涵、构成及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3D技术的安全应急演练实训系统。阐述系统总体目标、架构、组成模块及技术实现路径,并结合应用案例进一步说明系统的可行性,即利用3D仿真技术构建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演练场景,让演练人员在人机交互界面下控制整个应急处置流程,充分感受接近真实的作业场景,更加快捷掌握应急处置中各环节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结果表明:集教学、实训、考评功能于一体的3D实训系统,避免采用现场模拟、仿真实训、虚拟演练等培训方式的不足,较好解决常态化训练的难题。
公共安全
某种轨检车构架强度及疲劳安全性能评估
*
谢金玲, 张文庆, 谢春音
2018, 28(S2): 143-148.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7
摘要
(
200
)
PDF
(3466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证轨检车行车安全,首先,根据加装轨检梁的转向架构架的结构特征,建立有限元模型;其次,根据相关标准,确定强度分析的工况,并计算评定转向架构架的静强度;然后,分析轨检梁安装座的优化对整个构架强度的影响,并采用古德曼(Goodman)疲劳强度极限图,评定其疲劳强度;最后,开展构架强度试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轨检车转向架构架加装具有一定质量的轨检梁,有助于保障轨检车的安全可靠运行;该构架满足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要求。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高铁快运安全综合评价
*
刘美池, 尹盼盼, 荣文竽
2018, 28(S2): 149-15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8
摘要
(
245
)
PDF
(1591KB) (
5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物流经济时代,高速铁路网络的日益丰满,为高铁快运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铁路企业利用高铁列车确认车、空闲车厢、大件行李存放处等位置开展高铁快运,充分发挥高铁运输的优势,但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高铁运营安全也提出了挑战。考虑到影响高铁快运安全的因素众多且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提出将模糊综合评价和模糊模式识别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建立高铁快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实地调研由专家打分来量化指标特征值,对高铁快运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基于安全论证法的铁路运营安全评价
*
尹佳雯, 左忠义, 尹盼盼
2018, 28(S2): 155-16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29
摘要
(
209
)
PDF
(1800KB) (
4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保障铁路运营安全,首先,构建铁路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 (AHP) 法与熵权法,以D市火车站为例,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加以修正;最后,筛选权重较大的影响因素,基于安全论证法,论证出根本致因风险,并论证风险防范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权重占比较大的几个因素包括:车辆因素、轨道及设备因素及监督管理因素,行车技术、铁路人员及行车设备是影响这几大因素的根本致因;风险防范方式包括:根除风险、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减轻风险造成的负影响。
铁路货运安全监测指标筛选方案研究
*
韩兆洋, 孙膑
2018, 28(S2): 161-16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30
摘要
(
219
)
PDF
(1350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现有铁路货运安全监测指标侧重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管理评价,没有系统性地以社会服务管理视角构建监测指标体系,以货主的安全需求为基础,设计了3个步骤来完成铁路货运安全监测体系指标筛选,先利用流程图分析法按服务环节梳理已有铁路货运安全监测指标进行初始指标筛选;然后依据指标属性归纳进行二次指标筛选;最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确定最终的铁路货运安全监测指标体系。最终得到涵盖收货、运输和交货、客户服务4个环节,体现5大属性的19个指标。
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
刘常军, 马哲, 雷涛
2018, 28(S2): 166-17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31
摘要
(
321
)
PDF
(1655KB) (
12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铁路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分析风险、隐患和事故的关系;梳理关于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结合铁路工程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情况,提出当前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其他行业的解决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我国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相关行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数字图像相关法在桥梁伸缩缝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
高少强, 刘利生, 杨新伟
2018, 28(S2): 171-175.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32
摘要
(
191
)
PDF
(6188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桥梁伸缩缝的监测水平,引入数字图像相关法,监测运营状态下的桥梁伸缩缝的变化情况,选择河北某大桥为试验对象,利电荷耦合装置(CCD)摄像机拍摄下该桥运营状态下伸缩缝的图像,进一步,将图像输入分析软件中,得到伸缩缝的位移信息;再利用均值控制法分析该伸缩缝的位移状况,判定该桥的安全状态。结果表明: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监测工作状态下的桥梁伸缩缝,可实现远程控制,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不影响桥梁的正常运营。
机车乘务员职业健康预警系统研究
*
孔博, 赵刚
2018, 28(S2): 176-179.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33
摘要
(
233
)
PDF
(1717KB) (
4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铁路机车乘务员职业健康水平,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利用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技术,建立机车乘务员职业健康预警系统。统计分析某局3 000名机车乘务员的职业健康状况,探讨影响机车乘务员职业健康的原因,筛查出需重点管理的人员,并从个体和铁路管理部门2个层面提出管理方法和改进措施,即多部门联合管理,进行系统化个性化健康教育。研究表明:某局机车乘务员职业性疾病患病率偏高,其影响因素是吸烟、饮酒、体质量超标等,应改善职工生活方式。
我国高速铁路应急救援机制的完善
*
尹冰艳 刘卫红
2018, 28(S2): 180-18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34
摘要
(
316
)
PDF
(1519KB) (
9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控制和处理高速铁路突发事件,提高高速铁路应急救援水平、降低事故损失率,综述我国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现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应急救援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速铁路应急救援机制中的预防应急准备形式单一,责任规定和公众参与机制不明确;完善高速铁路应急救援机制,应完善其预防应急准备形式,明确应急救援主体责任,将公众参与具体化、法定化。
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救援预案评估指标选取
*
李俊捷, 姚欣怡, 陈钉均, 倪少权
2018, 28(S2): 185-190.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8.S2.035
摘要
(
226
)
PDF
(1482KB) (
4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抑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针对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的特点,运用信息熵法求取权重,采用基于传递闭包法的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选取突发事件下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评价指标,剔除不合理的指标,确定应急救援预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可为更加科学地评价突发事件下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应急救援预案提供客观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