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5-28
    安全科学理论与安全系统科学
    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构建与实践探讨*
    宋守信, 傅贵, 刘剑, 钱新明, 钮英建, 陈明利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
    2021, 31(5):  1-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1
    摘要 ( 506 )   PDF (1628KB) ( 4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解决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标准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专业认证委员会在广泛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的关系模型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模型,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对应。结果表明: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有机地建立对应关系;可推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得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
    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为安全科学新高地奠基
    吴超
    2021, 31(5):  7-1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2
    摘要 ( 327 )   PDF (2090KB)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填补安全复杂学学科基础理论的空白和构建安全复杂学,运用历史分析法、推理法、归纳法、理论建模法和预测法等开展理论研究,预测未来安全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判断安全复杂问题的4种途径,给出安全复杂性研究需要遵循的8条基本原则,创建安全复杂学的5个核心概念和基于安全系统学的9个基础定义,归纳出安全复杂性研究的9类典型方法,构建表征安全复杂系统的通用模型及其超逻辑结构图和表达式,并提出安全复杂系统控制的5种策略,最后从8种视角给出安全复杂学的学科分支。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研究结果契合安全科学的发展趋势,构成安全复杂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安全科学的学科基本问题研究*
    傅贵, 杨晓雨, 刘卓栩, 佟瑞鹏, 孔庆端, 郭丽娟
    2021, 31(5):  18-2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3
    摘要 ( 461 )   PDF (1280KB) ( 7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给安全学科建设、安全实务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以往安全学科基本问题,得出安全学科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安全科学有事故预防、风险管理、综合概括3个视角,每个视角下,学科基本问题即基本名词、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属性、研究范围、基本公理、学科定义、内容边界均有不同表达;目前在研究内容的包含能力、整体逻辑性、理解的难易程度或实用性、基础理论的完备性等方面,事故预防视角的学科基本问题的表达是最好的;学科建设、安全实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科视角、思维方式及其学科基本问题的表达。
    基于国际专业资格认证的安全管理类课程设置*
    樊运晓, 牛毅, 杜晓涛
    2021, 31(5):  25-3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4
    摘要 ( 234 )   PDF (1339KB) ( 2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安全管理能力,针对当前课程设置与实践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提出以安全专业人才在生产中的专业输出设置大学教育课程输入的观点。筛选国际专业资格认证的课程,对比分析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注册安全专业人员资格考试中安全管理类知识体系;并结合我国安全监管特点,构建包含知识模块和知识点2个层面的安全管理类课程设置。研究结果表明:该课程设置以知识模块的方式融合安全监管系统、管理功能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特点选择以课程体系整体或模块组合的方式开设相关课程,从而避免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和交叉的问题。
    能源行业特色高校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郭东明, 赵莉
    2021, 31(5):  31-3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5
    摘要 ( 221 )   PDF (1794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能源行业安全人才培养质量,总结能源行业特色高校安全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能源行业安全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并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运用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导向理念(OBE)构建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行业特色高校安全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因素、行业发展因素、社会需求因素及高校内生动力因素等4大类;在教学效果评估中,应当推动政府、学校、企业及协会等多主体共同开展包括理论及实践的双维度教学效果评估。
    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的关系探讨:基于大安全理念视角*
    佟瑞鹏, 王露露, 李虹玮, 高宁, 安宇
    2021, 31(5):  36-4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6
    摘要 ( 1324 )   PDF (2956KB) ( 1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突破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关系分析的局限性,在大安全理念视角下充分发挥三者的管理效能,运用文献综述法、思辨法以及对比分析法梳理三者的管理内涵及发展历程;从研究领域、理论范式、责任主体、管理阶段及体系发展沿革5个方面对比分析三者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研究领域交集,主要侧重于事故、风险以及突发事件;理论范式交融,管理依据在三者之间存在互通性;三者责任主体相同,都强调全员共同参与,管理阶段存在差异且重点不同,管理体系发展历程各不相同。
    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徐锋, 朱丽华, 沈斌, 王洪粱
    2021, 31(5):  45-5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7
    摘要 ( 212 )   PDF (1590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分析人才培养体系基本要素及其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遵循专业认证核心理念,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加以实施,同时通过课内、校内、校外等3个循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机制。研究表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的总体设计;课程体系是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重要环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制建立、指导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预期产出的手段;可通过课内、校内、校外闭合循环方式持续改进人才培养体系。
    安全工程人才多维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王亮, 孙一伟, 王凯
    2021, 31(5):  52-5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8
    摘要 ( 295 )   PDF (2190KB) ( 1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满足跨文化交流现实需求的安全工程人才,围绕“三低一新”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和世界一流专业发展定位,提出思政教育全程化、培养目标精英化、课程内容前沿化、试验研创自主化,实践训练国际化的“五化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三全育人”、研讨式课程、开放自主试验、海内外实习实践等方法,构建一流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结果表明:该人才培养体系在大学生创新训练、挑战杯、互联网+等项目及获奖方面成果显著,有助于拓展教学资源,产出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国家规划教材等系列成果。
    安全文化心理学的创立*
    王秉, 王渊洁, 吴超, 刘华森
    2021, 31(5):  58-6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09
    摘要 ( 315 )   PDF (1284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安全文化心理学(SCP)学科体系,进而提升安全文化学(SC)与安全心理学(SP)研究的科学性与适用性,基于学科建设高度,论证创立SCP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基于SC与SP的定义,提出SCP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SCP的内涵、研究对象、学科基础和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表明:SCP是SC和SP的一种新的研究策略或范式,其研究有助于增强二者的科学性、本土性、匹配性与适用性。
    一流“学科+专业”下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研究*
    刘音, 程卫民, 李威君, 刘震
    2021, 31(5):  64-6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0
    摘要 ( 200 )   PDF (2398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一流学科促进一流专业、一流专业反哺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构建“学科+专业”双驱动牵引下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分析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双一流”建设要求确立安全工程“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然后,通过构建多学科牵引的“安全+”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平台与师资共享、知识体系互补建立“学科+专业”融合机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四位一体的循环教学模式;最后,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实施验证。结果表明:在“学科+专业”双驱动牵引下,构建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研究*
    许素睿, 梁梵洁, 谢振华, 胡广霞
    2021, 31(5):  70-76.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1
    摘要 ( 204 )   PDF (1716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缓解安全应急与职业卫生人才紧缺问题,研究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分析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职业卫生工程3大专业发展现状,探讨专业单一建设与一体化建设的利弊,进而构建以培养方案改革为建设动力、课程体系优化为建设重点、师资队伍整合为建设基础、教学实践导向为建设方向的“三专一体”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建设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可通过“2+4+4”课程体系、复合型师资队伍、创新性教学实践框架,持续为全国培养具备专业“基础+核心+特色”能力的“精通式综合性”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国内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建设水平。
    我国现代应急学科体系建设溯源、构想及展望*
    钱洪伟, 郭晶, 尹香菊
    2021, 31(5):  77-8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2
    摘要 ( 361 )   PDF (1342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支撑应急人才建设的成建制学科体系,提出构建具有综合学科特征的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采用系统分析等方法,追溯我国古代应急管理教育历史渊源、现代应急管理教育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构想及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应急管理和应急文化等分支,其未来发展可融入灾害医学、智慧应急等理念、知识和方法;该体系的构建可推动应急管理教育转型提升。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栗婧, 王真, 解北京, 张志珍, 胡振启
    2021, 31(5):  83-9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3
    摘要 ( 224 )   PDF (1581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应对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挑战,围绕新工科内涵和人才培养需求,在充分了解当前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设计安全工程课程体系;课程依据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ADDIE)模型,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课程元素、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构建教学模式,并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为例,展示课程建设的路径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创新型人才是新工科背景下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课程与思政相融合、革新化教学流程、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是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六卓越一拔尖”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改进研究*
    陈娜, 李秀颖, 张兰, 荣彦
    2021, 31(5):  91-9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4
    摘要 ( 264 )   PDF (1769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应对“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层次的挑战,首先,分析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师生教学关系、融合多种创新教育、重视课程质量评价4个方面,提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然后,以郑州大学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六卓越一拔尖”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改进,并举例介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并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力等的培养,满足“六卓越一拔尖”背景下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的培养要求。
    神经安全学建设背景与基础分析*
    张舒, 黄云芳, 史秀志
    2021, 31(5):  98-10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5
    摘要 ( 182 )   PDF (1441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神经层面客观研究与安全相关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首先,明确提出神经安全学的定义,并剖析其概念内涵;然后,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2方面探讨神经安全学建设的背景;最后,从理论、应用和技术3方面,深入论证神经安全学建设的基础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安全科学与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神经安全学的建设具有充分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建设神经安全学必要且可行。
    国际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视角的安全问题演化*
    李杰, 张丹, 贾进章
    2021, 31(5):  106-112.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6
    摘要 ( 195 )   PDF (2990KB) ( 2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国际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视角下的安全科学学术演化及其发展前沿,选取国际知名的《Safety Science》期刊作为数据样本,对高被引作者进行挖掘与分析;以1991—2020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中的4 074篇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作者共被引和知识图谱的分析方法,通过VOSviewer分析高影响作者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30年,安全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有REASON J、HOLLNAGEL E、HALE A R、ZOHAR D、RASMUSSEN J、DEKKER S及LEVESON N等,并形成安全文化与安全氛围、安全系统科学与事故建模、安全与风险管理3大核心知识群,以及安全疏散研究、交通安全研究及滑倒跌倒研究3个边缘知识群;随着研究的不断演化和发展,安全科学高影响学者所组成的知识基础群落在不断完善并趋于稳定;在知识结构的演化过程中,滑倒跌倒的研究已经逐渐消失,当前安全疏散则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热点领域。
    成果导向教育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徐超, 佟瑞鹏, 朱红青, 王凯
    2021, 31(5):  113-11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7
    摘要 ( 235 )   PDF (1343KB) ( 2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安全工程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促使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与新时代科技、产业变革相匹配,通过分析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注重持续改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活动、达成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新型矿山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OBE理念对于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OBE理念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保障和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并能提升安全工程专业的国际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
    互联网+化工安全应用型安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钱剑安, 周汝, 王华, 周平, 赵声萍, 蒋军成
    2021, 31(5):  120-125.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8
    摘要 ( 255 )   PDF (2339KB) ( 2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适应国内化工安全发展形势,解决化工安全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构建互联网+应用型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首先,利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深入剖析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然后,通过完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展互联网+教学改革,创立多位一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加强互联网+化工“双师型”、“多师型”队伍建设;最后,提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新模式。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化工安全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评价人才质量有助于培养互联网+化工安全应用型创新人才;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方向本科及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宫运华
    2021, 31(5):  126-13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19
    摘要 ( 185 )   PDF (1388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学生在安全管理方向中基础学科知识缺乏的问题,分析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对《安全管理学》的支撑作用;研究国外安全科学研究机构的设置情况和国内外安全管理相关研究成果的来源单位;印证基础学科知识和安全管理知识的联系,并提出安全管理方向学生的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科生培养上采用选修课和辅修双学位的方式,可实现获取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在研究生培养上采用专门的基础学科课程或研讨会的形式,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与其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
    中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对比研究*
    周彪, 郭依科, 李彬瑞
    2021, 31(5):  132-13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0
    摘要 ( 276 )   PDF (1567KB) ( 2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培养安全领域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使学科发展符合国际未来发展趋势,针对中国和日本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内涵的异同点,具体讨论2国学科建设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分析中日学科差异伴生影响。结合当前社会不同领域和层次需求,明确学科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与行业联系紧密;日本的安全工学在学科交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安全工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程度较低;日本学校与社会的交互培养模式使人才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创理念下海事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汪侃, 焦宇, 刘家豪, 吴玉剑 工程师
    2021, 31(5):  138-144.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1
    摘要 ( 161 )   PDF (1954KB) ( 2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与国家双创育人理念相适应的行业特色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双创教育目标及其对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分析海事特色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存问题,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管控机制、信息反馈和质量评价等多方面,构建双创理念下适合于海事特色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对比传统培养模式下师生双创活动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双创人才培养理念符合新时代特色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改进的海事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满足当前行业的需求,顺应社会的未来发展。
    工程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赵伟, 郭小芳, 王凯, 王亮, 冯忠凯, 刘晨熙
    2021, 31(5):  145-151.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2
    摘要 ( 175 )   PDF (1405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定量评价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依托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建设契机,制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基本流程,并给出各环节的支撑关系;结合实际课程案例,阐述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中赋权重值、确认评价依据的合理性、课程达成度评价和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4个步骤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就业数据以及社会评价验证毕业要求达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可以定量评价本科生培养质量,加速发现学生能力构成的短板,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中国安全文化学研究热点与演进:基于2010—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
    何昌原, 张鹏, 李驰原, 王乙程, 刘昶
    2021, 31(5):  152-159.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3
    摘要 ( 240 )   PDF (2688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我国安全文化学领域的研究现状、演进和热点,选取2010—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323篇论文作为样本数据,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结合文献计量方法分析文献数量分布、期刊来源、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和知识演进,并追踪热点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文化学领域论文发表量呈波动态势;在知识演进方面,近10年间安全文化学研究经历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学向各行业拓展的3个阶段,研究方法上更加具有针对性;结合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现状,安全文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应用范围将进一步延伸,定量分析和社会科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安全社会科学与安全管理
    基于FBN的高校实验室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
    安宇, 李子琪, 王袆, 郭子萌, 张姜博南
    2021, 31(5):  160-167.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4
    摘要 ( 410 )   PDF (2483KB) ( 3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减少高校实验室不安全行为,首先,利用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模型、贝叶斯网络法、专家评估法以及三角模糊数估算概率法,构建高校实验室不安全行为的模糊贝叶斯网络(FBN)模型;然后,应用模型推理分析,确定高校实验室不安全行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校实验室不安全行为包括外部影响、组织影响、不安全监管、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和不安全行为 5个层级,共24个风险因素,由此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不可接受概率高达86%;在24个风险因素中,组织氛围不佳的灵敏度值为24.1%,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最大;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最根本因素是立法不完善,进而传递到不可接受的外部因素和不安全监督,形成最可能致因链。
    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海娟, 陈菊, 赫子铭
    2021, 31(5):  168-173.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5
    摘要 ( 1456 )   PDF (1264KB) ( 14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做好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研究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症状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6 157 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家庭经济状况贫困和家庭经济状况受COVID-19疫情影响的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患有严重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学生的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最为严重。
    基于Meta分析的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
    张鸿莹, 王袆, 孙宁昊
    2021, 31(5):  174-180.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6
    摘要 ( 220 )   PDF (1649KB) ( 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的形成机制,以工作需求-资源(JD-R)模型为理论框架,确定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的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及激励因素,提出各要素间的假设作用关系,构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通过文献检索、文献筛选及文献编码过程,纳入中英文文献共125篇,总样本量为79 310,采用Meta分析定量验证该模型。结果表明:在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JD-R模型中,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激励因素中各包含5、6、2、4个因素,各要素间作用关系显著;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失范行为由工作需求与工作资源通过损耗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双重心理过程导致。
    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张艺馨, 游波, 施式亮, 鲁义, 饶玲瑜, 张梦迪
    2021, 31(5):  181-188.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5.027
    摘要 ( 302 )   PDF (1526KB) ( 4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构安全心理学方法论体系,完善安全心理学学科理论系统,基于安全心理学概念,提出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的定义。根据安全心理学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划分不同的研究进路;在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原则的基础上归纳客观性与系统性、群体研究与个体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4条安全心理学研究原则,并提炼个案法、心理测量法、心理统计法、试验法、比较法与关联学科法6种安全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构建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程式。结果表明: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研究程式是基于安全心理现象,发现安全心理问题,提出安全心理假说,挖掘安全主导因素与确定安全心理学规律。安全心理学的原则、进路、方法和程式共同构成安全心理学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书评